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1 治病要分清轻重缓急

身体多处出现病症时,要分清轻重缓急

我跟大家聊一聊罗天益看病的故事,想了解中医的朋友,或许从这些医案里面能获得一些启发。

下面这个病例讲“病有远近,治有缓急”,什么意思呢?就是有的病是远期得的,有的是刚刚得的,有的是病根,有的是病因。我们治疗的时候要分清轻重缓急,先治哪个,后治哪个,这是有讲究的。

这个病例的患者是谁呢?是“征南元帅不潾吉歹”。因为罗天益是御医,所以找他看病的患者,多数是元代朝廷的高官。这个征南元帅,“辛酉八月初三戌时生”,罗天益把患者的八字写出来了。实际上古代中医治病,有时要了解患者的八字,现在很少有中医这么做了。但是,中医传到朝鲜以后,朝鲜的医生在给人看病的时候,确实是要把生辰八字都拿来先看一下的。

不潾吉歹在70岁时,率军攻打宋朝。在他打仗回来的路上,各地官员都去迎接他,送给他美食美酒,让他吃喝。

这里强调了他生病的原因,喝酒喝多了,伤了肠胃。那时候的酒,并不像我们现在的高度烈酒,那时候米酒居多,发酵得不好,确实容易引起肠道问题,所以他腹痛,肚子里面还咕咕叫。

他闹肚子,一天一夜上了50多次厕所,一般人这么泻确实受不了,这位患者70岁了,得泻成什么样呢?

当时他的症状有:咽喉、耳朵前后红肿;舌根硬;痰特别黏稠,想吐,吐不出来,需要用手抠;说话很难,发不出声来;在床上翻来滚去的,睡不好觉。为什么?疼啊!大家都有感冒咽喉肿痛的经历,有时候晚上疼得真是睡不着觉。

他的症状,一部分在腹部,另外一部分在上焦。

这时候怎么办呢?患者的情况确实很危急了,于是他们就请罗天益来治。他给患者诊脉,“脉浮数”,诊断出他有外邪;“按之沉细而弦”,说明他的身体里面也有问题。罗天益就对他的老朋友中书粘合公说:“仲景言下利清谷,身体疼痛,急当救里;后清便自调,急当救表。救里,四逆汤;救表,桂枝汤。”脾胃的阳气伤了,这时候要用四逆汤温中,先把肠胃调好。附子、干姜、甘草这些药用下去,把里面暖过来,脾胃功能才会恢复正常,这是“急当救里”。大便正常以后,说明他的脾胃已经开始恢复了,这时候要赶快救表,因为外邪还在体表。张仲景说,救表用桂枝汤。桂枝汤能调和营卫,散去外寒。

为什么罗天益对中书粘合公讲这样一番话呢?因为这个病例就跟张仲景讲的一样,这时候按照张仲景的做法,是要有轻重缓急的,要分开治。

先用升麻连翘汤治咽喉,后治脾胃

按照张仲景的说法,先治脾胃,把脾胃的正气恢复过来,再去解体表的邪气。但是,罗天益又讲了,虽然应该赶快治脾胃,但脾胃的问题跟咽喉疾病相比,还要再缓一缓,因为他的咽喉问题更急。

中书粘合公就问,“这是为什么呢?张仲景不是说要先治肚子吗?”

罗天益回答说,这可不一样了,“《内经》云,疮发于咽嗌,名曰猛疽”。什么意思呢?毒疮如果发生在喉咙这里,就叫猛疽。这种病如果治疗稍晚一点,咽喉堵塞了,气就不通了,患者很快就会死了。所以,咽喉疾病是真正的急症。

这类咽喉疾病,有时候起病很急。咽喉一肿起来,呼吸道堵塞,真的会死人的。冬天的时候,被寒风吹到了,喉咙迅速地疼,疼完了里面就肿了。有时候一下子憋闷,人的气就上不来了,确实半天就会死人。所以我一直给大家介绍喉科大师耿鉴庭先生的丹栀射郁汤,这个方子专门治疗咽喉寒热错杂导致的臃肿。这种情况,就必须赶快治。

罗天益经验丰富,他一看患者的咽喉病情严重,这个地方要赶快治。所以,他就“砭刺肿上”。砭就是山东那边的砭石,它最早不是用来刮痧的,当年大家把它磨尖,用尖刺血的。罗天益用砭石往患者咽喉的肿处一刺,结果出来的血都是紫黑色的,这就是罗天益的外科小手术。很快患者咽喉肿痛的感觉就消掉了。

接着,罗天益把相同分量的桔梗、甘草、连翘、鼠粘子、酒制黄芩、升麻、防风等药,碾成细末,每服约五钱,用水煮,煮完了以后,让患者用清汤趁热漱口,冷了以后就吐掉,为什么要吐掉呢?这是罗天益用药讲究的地方。

这里面的药都很寒凉,患者连菜都没消化,说明肚子里面阳气不足,无力腐熟水谷。所以,他的脾胃是有寒的。

在清热解毒的时候,如果患者把药喝下去了,体内的寒凉之气就会加重,阳气就会受伤。所以,罗天益只是让患者漱口。

这个方子的思路,跟李东垣的普济消毒饮的思路大致一样。当年发生大头瘟的时候,病症就在上焦,尤其在头面颈部,热毒聚集,所以人的脑袋会变大,脖子会变粗,臃肿不堪。为了治大头瘟,李东垣就创立了普济消毒饮。

升麻连翘汤

配方: 桔梗一钱,甘草一钱,鼠粘子一钱,升麻一钱,防风一钱,黄芩 (酒制) 一钱,连翘一钱。

功效: 解毒,利咽喉。

这个方子里边用了一些解毒的药,比如升麻、桔梗,把药性提到头面部,治疗头面部的咽喉肿痛效果都非常好。

在空气污染严重的时候,遇到特别严重的上呼吸道感染,尤其是咽喉肿痛解不掉的时候,就用这个方子,效果立竿见影。基本上一服药,就把大部分的病解掉,两服药就解决问题了。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方子,它的疗效非常好。罗天益作为李东垣的高足,思路他当然都会,这个方子的思路基本上就是普济消毒饮的思路。但是普济消毒饮有个问题,它的药性是寒凉的,清热之力特别大,很多人口服完以后,脾胃的阳气会受伤,所以我一般还让患者吃几天附子理中丸来扶助阳气。

罗天益用得就很精巧,他让患者用药汁漱口,在局部用药,不往下走,不伤患者的脾胃。

我们现在如果碰到一些病在咽喉部、头面部的患者,也可以学习这些思路。

我遇到鼻子有问题或者咽喉有问题的患者,就让他用药漱口,这也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我们要向古代的医生学习,把肿的地方切开,把毒血排出来,再用清热解毒的药去漱口。

患者用了两次以后,痰涎就清了,臃肿就散开了,可以说话了。咽喉部的问题,基本上先解除了。因为他泻得很厉害,所以现在要考虑肚子的问题了。对于他的腹部,罗天益是怎么考虑的呢?

罗天益认为,患者的身体寒热错杂,因为他不断泻下,所以他的脾胃应该是阳气不足。

有朋友问,“身体不应该是一起寒或者热吗?他的咽喉热,下边应该也是有热呀?”不是的。人的身体会出现各种格局,比如说如果您的脾胃是寒的,就经常会把阳气逼到外边来,所以四肢会有点虚热;如果把阳气逼到上边来,咽喉部就会有邪热瘀积在那,变成局部热证,但是中间是寒证。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局部,比如说腹部,出现了阴阳的偏差。一旦出现偏差,我们身体的整个格局就会被改变。

所以,人的阴阳的状态是比较复杂的,大家千万不要认为如果体内有热,身体就全是热;体内有凉,身体就全是凉。实际上,在很多时候,身体会有各种各样的隔绝。就像一条河,您在中间放一块石头,就会发现上边的水位越来越高,下边的水位越来越低,您无法说这条河的水到底是多还是少,因为您把这条河的中间阻隔了,破坏了它的整体性。所以,只要有阻隔,就会引起整个系统的不均衡。这种上热下寒,就是一种不均衡,说明气机不通。而且局部阴阳失衡,会引起其他部分的阴阳朝着相反的方向失衡。

这些身体的奥妙,我们要一点点理解。上热下寒之人,确实是非常多见的。我曾经讲过很多次,最终的原因是中焦脾胃出了问题,它不能升清降浊了,失去枢纽功能了。

这位患者上边咽喉部热,但腹部却是寒冷的,而且他平时吃得特别好,里边还有积食,所以罗天益用了一剂药神应丸。里面有干姜、丁香,可以散身体中间的寒。还有巴豆,它是热性的泻药,和大黄的寒性正好相反。用点黄蜡,把它做成丸吃,可以一边散寒,一边把宿食解掉。“而燥脾湿”,把脾胃的湿气祛掉,恢复脾胃的功能。

为什么用丸药呢?因为丸药吃下去不是马上就化了,由于它里面加的是黄蜡,一点点往下走,在肠道这里化,所以“不犯其上热”,不在上边增加您的热象,而在下边给您暖此处的寒。

所以,罗天益的治病方法是比较讲究的。漱口,清上热;吃药丸,慢慢暖下边。结果患者没服几次,就不泻了,肚子的疼痛也好了。这还是好得比较迅速的。

后来他又有什么症状呢?他的胸中有点闷闷的感觉,堵得慌,一阵一阵作疼,这是怎么回事呢?罗天益就说了,《黄帝内经》讲,脾胃把精微物质输布到上焦,宣发到全身去,这个功能运转起来像雾露滋润大地一样,让皮毛都受到滋养。这就是气的作用,有气推动它才行。

这位元帅,年龄已经很大了,又哗哗地泻,这一场病过后会怎么样呢?他脾胃里的营养不能往上边走去滋养心肺了,所以他的心肺一出问题,上焦就开始堵了,有憋闷的感觉,有时候会疼。

怎么办呢?这时候应该扶正。所以,罗天益又说了,上气不足,应该让药性往上走。那用什么呢?用异功散。

异功散就是四君子汤加上陈皮,正确的用法,应该再加生姜和大枣熬水,冲服。四君子汤补脾胃,加上陈皮,可以行气、理气。这个方子是宋代的御医,中医儿科的奠基人钱乙出的。李东垣这一学派,非常推崇钱乙。因为五脏辨证,钱乙讲得非常清楚,所以他们继承了钱乙的思想。

异功散里已经有人参了,罗天益又加了点量,又加了升麻,这都是往上提气的。这就是前面罗天益讲的,《黄帝内经》里说的“上气不足,推而扬之”,应该推,往上扬,让药性往上走,这是《黄帝内经》里非常重要的一个学术思想。我把它称为精准定位,让药性到指定的部位去,罗天益说这叫“以顺正气”。效果怎么样呢?患者没喝几次,就觉得胸中痛快了,疼痛就止住了。

罗天益用了几招就把这个大元帅的病治好了。他又讲了几句《黄帝内经》里的话,最后这句话说出了他的主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此之谓也。”

我们治病,急的时候治其标,缓的时候治其本。 这个病例就特别典型地反映了这一点,患者的脾胃里面有寒气,脾胃是根本,正常应该先治脾胃,但是他的咽喉肿痛特别危急,罗天益就先把咽喉肿痛解除掉。接着罗天益马上把患者的脾胃调好,脾胃暖过来以后,他的身体还是虚弱,就要慢慢地给他补脾胃。前边用的是干姜暖脾胃,消宿食;后边用的是人参、白术、茯苓等补脾胃,补中气。

一共是三个步骤,依次用,分清轻重缓急,把病一个一个解除掉,这就是高手。

所以,罗天益是御医,大元帅要找他治病。他果然不负众望,几服药,分三个层次把大元帅的病就治好了。您仔细品,我觉得里面有很多思路是值得我们学习琢磨的。 arX7CZsIFYvvKl8JDF1+h8+OaFE5luTqwccB1S0Lcw9x68iuuIlxCXXt7Qsb/89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