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7:湿气凝聚伤脾胃

《黄帝内经》中病机十九条,其中一条提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意思是脾虚易产生湿气堆积,导致人变得虚胖浮肿,以及出现一系列因为湿气引起的病症,因此,又将体内的湿气,称之为毒气或毒素,是人体不必要的废气、垃圾。

现代很多人喜欢在觥筹交错的氛围下谈事情,经常在饭桌上大快朵颐,晚上又常常吃夜宵,肥甘厚味的东西吃多了,就会导致湿热聚集于中焦,出现脾胃湿热的症状。脾胃湿热的主要表现,是身体疲惫、口苦、口渴又不想多喝水、尿少而黄。长此以往,还可能发展出慢性胃炎、脂肪肝、高血脂、湿疹等疾病。

想要治疗脾胃湿热,关键在于清热利湿,让脾气变得充足。脾气充足了,水湿自然就代谢出去了,例如金银花、菊花、苦瓜、冬瓜、丝瓜、莲藕、鸭肉等食物,都有这样的功效。

除了饮食之外,当外界的寒湿进入人体,首当其冲的就是脾胃。不管是夏天贪凉吃的冷饮和寒凉食物,还是雨天淋了雨没及时擦干,抑或是居住的环境湿气比较大,都会导致寒湿困脾的症状。

寒湿困脾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腹部胀闷,口水黏稠,嘴里没味道,大便软而无形,黏在马桶上冲不下去,面色萎黄,容易水肿。女性寒湿困脾,还会出现白带增多等情况。

《黄帝内经》提出了治疗寒湿困脾的方法,即用温热的食物和药物将寒湿驱赶出体外。中医最常用的方法是艾灸,艾草性温,能够温热身体,让人发汗,排出多余的湿气。每天抽出15分钟,用艾条灸脾俞穴,就能有明显的效果。

祛湿是很复杂的过程,中医常以内服、外治、药膳、食疗、药茶等多种方式进行治疗。如果你有了明显的脾虚症状,可先到正规医院去就诊,确定是不是脾虚,是何种脾虚。由专业的医生来确定后,在日常生活中再对症调理,效果会更好。

小贴士
湿气重的典型症状

❶ 全身无力

莫名犯困,说话都打不起精神,容易疲倦,喜欢坐着不动也不说话,还容易出现头晕昏沉等现象。全身沉重不清爽,有异样感。

❷ 食欲不振

因为脾出现问题,导致食物消化运输不到位,废气累积在内部,就吃不下东西,甚至连水也不愿意喝。

❸ 大小便异常

大便黏腻,腹泻,尿频、尿黄。

❹ 舌苔异样

脾虚湿重的人,舌苔多为厚腻的白色,舌头肥大,两侧有齿痕。

❺ 多发老年常见疾病

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❻ 皮肤受损

面色憔悴无光泽、暗黄,并发炎症,出现黑眼圈、眼袋,等等。

❼ 虚胖

容易出现大肚腩,且不能通过节食、运动减肥成功。

❽ 怕冷盗汗

睡觉的时候经常出汗,醒后不再出汗,有时感觉口干舌燥。 eqbfatYVEpgTES/1UhmPuQxO4rFKKc3+k46xMojUWMFVXS8TmyB47XgWBAcpRzC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