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儿童是天生的本质主义者

格尔曼在她的著作《儿童的本质》( The Essential Child )中提到了她自己的一个故事。在她四五岁时,她问妈妈,男孩和女孩到底有什么不同。妈妈回答说:“男孩有小鸡鸡,女孩没有。”她难以置信地问:“就这样而已吗?”在了解到男孩和女孩在穿着、行为以及玩耍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后,她开始寻找更有意思的、更深层次的性别差异。格尔曼提到这个故事是为了说明她从小就是个本质主义者,以此引出她的观点:所有的儿童都是天生的本质主义者。

在心理学领域,这个观点是很有争议的,而占主流的是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的观点,至今仍被一些知名学者拥护。皮亚杰认为,儿童一开始都是根据表象认知世界的,局限于其能看到、听到以及触摸到的范围。

本质主义有其历史和文化渊源,在心理学领域和生物学领域,这个渊源是由哲学家和科学家先后得出的发现或理论。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永远不可能靠自己完成自我认知。

虽然我们至今仍未能建立关于本质主义起源的完整理论体系,但我认为,现有充分的证据表明,本质主义并没有文化渊源,它是人类的共性。

以下罗列的很多研究成果都来自发展心理学。 我们知道,即使婴儿也能从自己看到的事物外观推断事物的本质属性。

如果一个9个月大的婴儿发现他只要碰一下某个盒子,它就会发出声音,那么他在看到类似的盒子时都会去触碰,并希望听到类似的声音;再大一点儿的孩子会根据事物的归类方法对自己看到的事物进行分类。

科学实验室

在一项针对3岁儿童的实验中,研究人员给孩子们看一张知更鸟的图片,并告诉他们这种鸟有个隐性特征:它们的血液中有一种特殊的化学成分。接下来,研究人员给孩子们展示了另外两张图片,一张图片上是一种与知更鸟外形相似但不属于同一类的动物(如蝙蝠),另一张图片上是一种与知更鸟外形不同但同属一类的动物(如火烈鸟),然后问孩子们,哪一种动物同样有知更鸟的那种隐性特征。结果,孩子们会根据生物学分类选择火烈鸟而不是蝙蝠。

虽然这项实验并不能说明儿童是天生的本质主义者,但可以肯定,儿童对比表象更深层次的东西非常敏锐。

科学实验室

另一项实验则证实了不到2岁的幼儿也具有这种敏锐感。在实验中,孩子们认为,如果把狗的内脏、血液以及骨头都拿走,那么这只狗就不再是狗了;相反,如果改变狗的外表,那无论变成什么样,狗都还是狗。此外,孩子们更倾向于将拥有共同内在特征的事物归为一类,并统一命名,如将有同样组成的事物归为一类,而不愿将仅具有表面共同点的事物归为一类。举个例子,他们不会因为动物都被关在同一家动物园或同一个笼子里就将其归为一类。

我在耶鲁大学的同事弗兰克·凯尔(Frank Keil)发现了一些有力的证据,证明儿童可以是本质主义者。

科学实验室

凯尔给一群孩子看一组处理过的照片,照片上有一头被装饰成仙人掌模样的豪猪、一只披着狮子皮毛的老虎以及一只被打扮得很像玩具的小狗。结果他发现,孩子们在面对这些五花八门的装饰、变形的动物时依然“不为所动”,他们不管图片上的动物看上去如何,都认为它们分别是豪猪、老虎和小狗,而不是仙人掌、狮子和玩具狗。只有当处理涉及这些动物的内脏器官时,孩子们才会认为它们不是原来的动物了。

和成年人一样,儿童也会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对其进行分类。

有一次,格尔曼在给她13个月大的儿子本杰明看她衬衫上的纽扣时,对他说这是“纽扣” 。本杰明开始试着去按它。虽然他觉得它看上去跟他的电动玩具上的按钮不太一样,但他知道这颗纽扣跟按钮是同一种东西。

这种微妙的词语影响力在更大一点儿的儿童身上,体现得丝毫不逊于成年人。有个4岁的男孩曾如此描述他的一个有些暴力倾向的玩伴:“加布里埃尔不仅打了我,他还打了其他小朋友,他是一个会打人的孩子,对吧,妈妈?他是一个会打人的孩子!”这个孩子把重音放在“会打人的孩子”上,他可能认为,这种打人的行为是加布里埃尔天性的一部分。

科学实验室

在一项实验中,格尔曼和另一位心理学家告诉一群5岁的孩子,有一个小女孩经常吃胡萝卜,并告诉其中一半的孩子,这个小女孩是个“吃胡萝卜的人”。这个称呼使这群孩子开始认为,这个小女孩一直都在吃胡萝卜,过去吃,未来也会吃,即使她的爸爸妈妈不同意,她也会吃,因为这是她天性的一部分。

有些学者认为,儿童只在与动植物有关的话题上才具有本质主义倾向,但我发现,儿童也能用本质主义对日常器物进行归类分析。例如,他们在听到一种新器物的名称时,习惯于根据该器物的用途进行归类,而不是根据其外表。

同样,在给人群分类时,儿童的判断也体现了本质主义。在一项著名的关于性别差异的实验中,当被试女孩被问到,为什么男孩喜欢钓鱼而不是将时间花在化妆上时,她很肯定地回答:“因为男孩天性如此。”

另外,7岁大的孩子会认同“男孩和女孩有不同的生理结构”以及“因为上帝就是这样安排的”等说法,这说明他们在区分性别时分别从生理角度与精神角度应用了本质主义。长大后,他们才明白应该将社会文化因素考虑在内,也会认同男女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成长环境不同”。可见,只有在慢慢地被社会化之后,孩子们才会考虑社会文化因素。

目前,我们的共识是: 儿童是天生的本质主义者,而且他们应用本质主义的范围十分广泛,既用在对动物和器物的分类上,也用在对人群的分类上。 5dTaODmbVoJ0CXqG764eJ399rXCu+720XQSe3zE0FcWVd8++4YbB6MdTup+C+lr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