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一个蒙台梭利玻璃教室在旧金山建成,大家可以从教室外面观察教室中的孩子。人们看到,那些孩子在纷繁的选择中,能自主地找到想要的活动,然后沉浸其中,达到深度专注的状态,乐此不疲地重复探索,眼睛中绽放着光彩,结束探索后露出无比喜悦的神态,脸上洋溢着满足感和成就感,完全不被玻璃窗外的人来人往所干扰。
亲眼所见后,很多人自此开始深深地折服于这种以孩子为中心的、个性化的早期教育方法。
在蒙台梭利学校工作的那些年,我每天都能在孩子身上见到这种令人感动的状态。如今亲身育儿,才发现,父母只要掌握了蒙氏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核心,同样可以在家中实践蒙台梭利教育法,我们称之为“在家蒙氏”。
蒙氏教育专家葆拉·利拉德(Paula Lillard)在《全人》( Montessori Today )一书中写道:
蒙台梭利博士无法将世界搬进教室让孩子探索,但她在教室里放置了探索之钥。这些“钥匙”分为4个区域:模拟文化活动的日常生活区域,反映世界特性和事实的感官教具区域,还有数学教具区域和语言教具区域。所有的教具都会让孩子根据自己的需求去使用,并促使孩子继续从事对真实世界的探索。
再富有的家庭也无法将世界全部展现在孩子眼前,但是,如果我们拥有了蒙台梭利博士的这几把钥匙,就可以带着孩子从容有序地认识和探索世界了。
蒙氏教室中有一个模拟家庭环境的日常生活区域。在家中,我们只需要打造一个对孩子友好的生活环境,孩子就可以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学会帮助父母,学会优雅地待人接物,从而逐渐脱离自我中心,融入我们的社会文化。
当孩子在亲自做的过程中积累了足够的感官经验,我们再为他提供一个帮助感官更加精致、有序发展的环境,带孩子深度地探索颜色的世界、形状的世界、声音的世界、味道的世界……
在家中,我们自己就是孩子最有效的语言教具,要有意识地给予孩子高质量、高频率的语言输入。当我们捕捉到孩子进入书写敏感期或者阅读敏感期的信号时,便可以将书写或者阅读这两项极其复杂的技能拆解开来,循序渐进地让孩子体验书写和阅读的美妙。
当孩子表现出对数字的浓厚兴趣时,我们便可以带他亲手触摸具象实体的一个个数字,亲自体验大数字加减乘除的运算过程,以此建立孩子的数学感官印象,让他深刻地理解每个符号背后的意义,让大脑做好进入抽象思维世界的预备。
在科学文化领域,从地球到宇宙,从大陆、海洋到各国的风土人情,从气候、天气到太阳系,从生物分类到一只青蛙的变态发育,从花草树木到飞禽走兽,从一天到一周再到一年,从昨天到今天再到明天,从研究空气到研究水的形态,从重力、磁力到声音传播……世界那么大,蒙氏父母可以将世界带回家。
我们不一定非要博闻强识、贯古通今,只要拥有了蒙台梭利博士的4把“钥匙”,所有父母都可以和孩子一起用科学的方法发现和探索这个精彩丰富的大世界。
我们将这套蒙台梭利家庭方案分成两本来写,是因为3~6岁孩子的世界和0~3岁的完全不一样。在前三年,孩子的生活主要是吃喝、睡觉、得到护理和一些简单的室内和户外活动。当孩子到了2岁半、3岁的时候,我们可能会突然发现,原先的知识经验不够用了,再加上孩子即将进入幼儿园,吃喝、睡觉、得到护理这些已经不再是重点。如何更好地帮助孩子度过3~6岁的成长期,成了一个崭新的话题。
生活即教育。在家进行蒙氏教育的入门课,便是准备一个对孩子友好的生活环境,帮助孩子独立自主地照顾自己,参与家庭生活。
家庭环境的布局上,我们延续上一本《蒙台梭利家庭方案(0~3岁)》实践篇12~36个月部分活动区的规划,加以微调便能适合3~6岁孩子的发展。3~6岁孩子的活动区域主要有4个部分:工作区、阅读角、厨房和户外。
12~36个月活动区环境布局
在孩子经常活动的地方,比如卧室或者客厅,开辟一块专属于孩子的区域。这个区域要尽量保证没有电子产品,为孩子营造一个专注、不易被打扰的工作环境,这一点非常重要。
工作柜
至少要布置一个工作柜,上面有限地摆放几个当下使用频率比较高的玩具和活动工具,以及艺术和手工材料、音乐播放器和乐器等。淘汰声光电玩具,尽量多选择朴素的、具有各种辅助发展功能的教玩具。
工作柜旁边可摆放一套适合孩子身量的桌椅,让孩子可以自由地选择工作内容,坐下来工作。
工作区桌椅
一个有吸引力,同时还清晰有序的活动区,能帮助孩子更好地专注于探索。孩子在这里可以玩玩具、画画、做手工、听音乐,当然还可以进行我们在之后章节分享的各种蒙氏活动。
除此之外,工作区还需要有一个地方收纳孩子做家务的工具,比如扫把、拖把、簸箕、抹布等。
家务工具
3岁以后,孩子可以做的家务有:擦玻璃、擦桌子、家具除尘、扫地、拖地、擦镜子、木饰打蜡、浇花、插花、洗衣服、晾衣服、叠衣服、刷鞋、照顾小动物、种植等。
其实这些家务在孩子1岁半左右就可以让他们练习去做,我们在《蒙台梭利家庭方案(0~3岁)》中详细地分享了这一部分内容。
晾衣服
擦玻璃
做家务不仅能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肌肉力量,还能让孩子感觉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有责任和爸爸妈妈一起维护好家庭的整洁。孩子会逐渐变得不再以自我为中心,开始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这对孩子未来的社交生活很有帮助。
在活动区,我们还需要布置一个阅读角,陈列孩子当下感兴趣的童书。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藏书量会越来越多,可以教孩子将书籍分类。等孩子3岁以后,便可以将更多的童书摆放在书架上,有的呈现书脊,有的呈现封面,便于收纳和选择。
阅读角
看过《蒙台梭利家庭方案(0~3岁)》的父母应该了解,很多蒙氏活动是在厨房中进行的。
在厨房里,我们可以为孩子准备一块安全的工作台、一个梯凳,以及一个收纳小号餐具、厨具的抽屉或者柜子。孩子可以踩上梯凳,自己洗菜、切菜、削皮、压汁、烘焙、煮饭、炒菜,还可以自己洗碗、晾碗等。
家里来客人时,我们还可以鼓励孩子给客人端茶倒水,给孩子示范如何优雅地待人接物。
小号餐具、厨具收纳柜
让孩子自己洗碗
室内的活动大多是为了辅助孩子精细动作的发展,而3岁以后,孩子更需要广阔的场地来促进大动作的发展。因此,除非极端恶劣的天气,每天应尽量保证孩子拥有2~3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
户外运动除了自由玩耍、跑跳攀爬等外,还可以是带着孩子游泳、骑车,让他们逐步从平衡车过渡到自行车。
平衡车
自行车
在一个对孩子友好的生活环境中,孩子一定会展现出令我们惊讶不已的潜力,你会慢慢发现:他竟然可以自己穿裤子!他竟然可以清扫地板!他竟然可以自己准备早餐!
“让我自己来!”相信所有的父母都曾经感受过孩子与生俱来的动力,只要我们给孩子提供了自己动手的机会,以及帮助他成功的环境,孩子就会坚信:“我可以!”这对于自信心的建立是多么重要啊!
当然,自信、独立只是一方面,这其中还蕴藏着更深层的意义。这些日常生活中的锻炼能有效提高孩子的控制能力、协调能力、肌肉力量、专注力、意志力、耐心、秩序感、逻辑思维能力等,为孩子接下来发现和探索这个广阔的世界做好最重要的准备。
也许你还在感叹这么小的孩子竟然可以自己照顾自己,还能做不少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殊不知,3~6岁的蒙氏娃还能展现出更多令人称奇的潜能。
一个3岁的孩子能精确地识别数十种香料。
一个4岁的孩子能在不知不觉间掌握成百上千个汉字。
一个5岁的孩子能沉迷在四位数四则运算的世界里不能自拔。
一个6岁的孩子能头头是道地讲解空气热胀冷缩、火山爆发的原理。
大多数父母很容易低估孩子的潜能。蒙台梭利博士说过: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播知识,更应该有一种新的发展方向,那就是释放人的潜能。
如何释放?我们只需为孩子准备好环境,在一个能激发潜能的环境中,每个孩子的天赋都会逐渐展现。
我们的启蒙环境分为4个部分:感官探索、语言表达、数学逻辑、科学文化。虽然我们将不同的领域分门别类,但是不代表它们是分割开的,每个领域实际上都相互关联。比如,各个领域内的分类归纳都是数学逻辑能力发展的预备;各个领域新词汇的引入,也都是书写和阅读最好的素材来源。最理想的状态是将所有内容自然而然地融入日常生活中。这套蒙台梭利家庭方案从分领域探索开始,而终极目的是将各领域的知识整合,在孩子的脑海中建构一个纵横交错但是清晰有序的世界地图。
这套方案中的大部分活动没有标明具体的建议年龄,最后那幅长卷图中对照的年龄也仅供参考。因为孩子在3~6岁这一时期的个性化差异越来越大,父母需要通过对孩子进行长期的观察和深入的了解,为孩子准备当下感兴趣、能力所及的活动。这套家庭方案如同一桌满汉全席,孩子的自主选择会透露出他的“口味”,即他的兴趣倾向。我们的家庭教育,重要的是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尽量扬长,而不是一味地补短。同时要意识到,显性的知识积累其实是次要的,而首要的是孩子自主探索、发现的热情和自信。让我们跟随着孩子的节奏,用三年时间,在家中实践蒙氏教育吧。
合理安排好孩子的日常生活,最基本的是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户外活动时间、自由玩耍时间,以及亲子阅读时间。此外,当孩子主动邀请你陪伴时,我们就可以说:“我给你展示一个好玩的工作吧。”或者问:“你想和我一起做颜色的游戏呢,还是邮票的游戏?”
孩子选择之后,就找一个安静的、不会被打扰的地方,和孩子一起将工作道具取来,开始给他示范介绍。这个时候,如果孩子没有显露出积极好奇的状态,我们就暂停,再找找其他孩子真正感兴趣并且挑战难度适中的活动;如果孩子很专注,并且迫不及待地想要尝试,我们就只在一旁静静观察,让他自由探索。等到觉得他不需要你的时候,再悄然退出。
家庭不同于教室,我们不能照本宣科地实践书中的方法,而是要尽量在日常生活中启发孩子,真正引起孩子的兴趣后再灵活地实践。
昨天女儿亲自下厨,等油热的工夫,无聊地拿着锅铲敲水龙头,我说:“这样锅铲会沾上水哦,油一碰到水就会飞溅,溅到我们脸上会烫伤,很疼的。”
女儿说:“油就是水啊。”
我说:“油不是水,是液体。液体有很多种,比如水啊,油啊……”说到这儿我竟然词穷,一时想不起来液体还有什么。
女儿不说话,眼珠子滴溜溜地转,继续等油热。
今天早上喝牛奶,她突然问:“牛奶是液体吗?”
我恍然大悟:“对,对,牛奶也是液体。”
我意识到,女儿抽象出液体的特质了。
我继续说:“世界上的大多数物质有三种常见形态,分别是固体、液体、气体。这个桌子,还有这个杯子都是固体,你喝的水和牛奶是液体。气体嘛,我们看不见的空气就是气体。”
女儿急急地说:“妈妈你看,这杯子上的热气也是气体。”
我连忙说:“对,对。这些热气正从液体变成气体,等一会儿完全变成空气,就看不见了。”
我觉得正好是时候来和孩子做探索空气存在的实验了。
有了系统、完整的实践方案,在家实践蒙氏教育还缺一个重要元素,就是你的游戏力。没有哪个孩子喜欢教条的大人。
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有游戏力,别担心,我们给你几个游戏力锦囊。
三段式游戏在蒙氏教育领域被称为“三段式教学法”。每次给孩子介绍一个新东西的名称时,都可以用这个方法。下面举个例子:怎样用三段式游戏来介绍球体、正方体和三棱锥呢?
第一阶段:命名。 触摸球体,说“球体”。用同样的方式介绍“正方体”和“三棱锥”。重复命名几次后,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认出来。 伸出手,跟孩子说:“请把三棱锥放在我的手上。”如果孩子选对了,就说:“谢谢你。”如果孩子错误地将正方体放在了你的手上,就对他说:“谢谢你给我正方体,我现在去拿三棱锥。”在重复的过程中,可以开始变换花样,比如闭上眼睛说:“请将正方体放在我的脑袋上。”或者说:“请将球体藏在你的口袋里。”大部分孩子都会欣喜地合作,在游戏中熟悉这三种形状。当我们确定孩子已经掌握得很好了以后,就可以进入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说出来。 直接指着一个正方体问孩子:“这是什么?”不过这一阶段要谨慎开始,尽量延长第二阶段。
在感官活动中使用距离游戏的机会比较多,当孩子不满足于简单探索时,距离游戏能重新激发孩子的兴趣,而且这类游戏还能大大锻炼孩子的记忆力。比如进行远距离配对,将装有不同味道的嗅觉瓶放在房间的另一边,让孩子闻过一种味道后,再去房间的另一边取那个装着一模一样味道的嗅觉瓶回来。
除了远距离配对,还可以远距离排序。比如将同一色系的色板放在房间的另一边,我们拿着其中一块色板让孩子看过后,再让孩子去房间的另一边取比这个颜色更深或者更浅的颜色色板。
当孩子了解了一些知识后,我们就可以带他一起有意识地在身边的环境中发现并应用这些知识。比如,让孩子拿着红蓝数棒,去和房间里的家具比较高矮;学习颜色的时候,还可以让孩子在房间里或者去大自然中搜集颜色相同的物品。
寻找颜色相同的物品
这些游戏的共同特点是:让孩子动起来。因为3~6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处于动作敏感期,智慧的父母就是要想办法让孩子动起来、有目的地忙起来。
可能很多父母会问,这些蒙氏活动是不是必须给孩子准备很多蒙氏教具才行?没有蒙氏教具怎么办?
其实,当你掌握了蒙氏教育理念和方法体系之后,就会慢慢发现,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拿来当作蒙氏教具,还可以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制简易的蒙氏教具。
本书中,每个板块内容的后边都附有一个二维码,通过扫码,大家也可以参考世界各地蒙氏家庭的经验。
不过,大家在自制蒙氏教具的过程中,不得不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每个活动都要注意将难度分解开,一次攻克一个难点。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为什么这么说?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西奥迪尼(Robert B. Cialdini) 认为:在某一时刻,人脑所能注意的事项的数量是有限的,如果一个人同时做两件需要用脑的事情,比如开车的同时打电话,那他的大脑在处理信息的时候就必须在两项任务之间来回切换。结果是,虽然这个人同时在做两件事,但没有哪一件事能真正做好。就好像很多人在面对一碗极其鲜美的汤时,都禁不住会闭上眼睛去品尝,自动关闭其他感官通道,才能将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味觉上。成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大脑还没有发育完全的孩子呢?
这就是为什么蒙氏教具都会将难度分离的重要原因。比如感官探索部分,刚开始都是单一元素的探索,如果孩子探索的是颜色,就将教具的形状统一;如果孩子探索的是形状,就将教具的颜色统一。不能一开始就将形状、颜色等放在一起同时让孩子分辨。
事实上,市面上的大多数玩具都有同样的问题,就是用多个难度的叠加来吸引家长的眼球,其实并不适合孩子早期的探索学习。
搭粉红塔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另一个难度分离的关键,就是面对孩子,做动作的时候不要说话,说话的时候不要做动作,这样孩子才能更好地专注于我们想要传达的信息。
教具是一个生动有趣,而且还不会指责孩子的老师。在蒙台梭利教室中,老师并不是孩子的老师,教具才是。因为教具本身具有一个神奇的功能,就是错误控制。孩子不需要别人来告诉他:“你做错了。”如果我跟孩子说这句话,那他极有可能就甩手不干,很久都不再碰这个教具了。
比如感官教具中的二项式盒子,如果搭建不对,盒子就盖不上,孩子自然会自发去调整,直到能够盖上盒盖为止。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增长孩子的自信心,而不是将其摧毁。我们要小心呵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让他觉得自己能够搞定。
搭建二项式盒子
从易到难,不仅仅指知识点上要从易到难,更是指知识呈现的方式上,是直观形象的,还是抽象复杂的。比如数学学习中,我们先将1,10,100,1000用三维立体的方式呈现:1是一颗珠子,10是一根数棒,100是一个正方形,1000是一个正方体。之后再给孩子介绍1,10,100,1000这4个数字符号,最后才将实物和符号联系起来。
在家实践蒙氏教育,初期父母完全可以通过身边环境中的素材或者自制教具来实现,但是深入实践下去,尤其是在父母精力、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就不得不借助专业设计的蒙氏教具来为孩子进行感官几何、系统数学和中英文读写等方面的启蒙了。
但是,很多父母将相关的蒙氏教具搬回家后却发现,效果并不理想,因为蒙氏教具功能目标单一,体积过大,适合幼儿园使用,却不适合家庭使用。在一堆绚丽多彩的商业玩具中,蒙氏教具自然就被孩子冷落了。如果父母带着很功利的目的去“示范”教具,孩子又会很快识破父母的意图,感受到被迫学习的压力,这样的启蒙其实会适得其反。
于是在写完《蒙台梭利家庭方案(0~3岁)》后,我就萌生了一个想法:设计一套适合在家中使用的蒙氏教玩具。这两年在写作本书的同时,我就尝试将这个想法变成了现实。附在本书最后的长卷图,展现的就是这套家庭版蒙氏教玩具的立体图。尤其是在孩子3~6岁这个阶段,我觉得有了这些专业设计的教玩具,才能真正帮助更多父母实现在家实践蒙氏教育的想法。
书里的内容只是抛砖引玉,父母并不需要照搬所有。我们在书中每一板块的最后都为大家列出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实践层次,每个家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实践,保证完成初级水平,努力实现中级水平,学有余力再尝试高级水平。
实践准备做好后,我们就可以开始了。第二章从神经科学的角度为你剖析了蒙台梭利教育背后的科学。如果你迫不及待,也可以先跳读到第三章,和孩子一起来认识和探索精彩的大千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