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宋神宗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被贬黄州已经三年的苏东坡,见到了好友王巩和随他远行的歌伎柔奴。王巩当年因受苏东坡“乌台诗案”牵连而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他的歌伎柔奴不离不弃,随他远行,此次,他们自南国北归,路过黄州,与老友苏东坡见面。苏东坡惊讶地发现,柔奴这柔弱的女子,饱经磨难之后,依旧是那么年轻和漂亮,而且增了几分魅力。苏东坡心有不解,弱弱地问一声:“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柔奴坦然相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东坡心有所动,写下一首《定风波》:

常羡人间琢玉郎,

天教分付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

风起,

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

微笑,

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

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东坡一生作词无数,我书架上摆着厚厚二十卷《苏轼全集校注》,其中诗词集占了九卷,文集占了十一卷。在黄州最困顿的三年,反而让苏东坡迎来了创作的高峰,“大江东去,浪淘尽”(《念奴娇》),“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这些名句,都是黄州赐给他的,更不用说前后《赤壁赋》这些散文,《寒食帖》《获见帖》《职事帖》《一夜帖》《覆盆子帖》(以上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新岁展庆帖》《人来得书帖》(以上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这些法书名帖了。在这些林林总总的作品中,这首《定风波》(“此心安处是吾乡”)或许并不显眼,但我想,对苏东坡来说,这次见面、这词的书写都是重要的,因为它们让苏东坡安心,或者说,让已经安心了的苏东坡,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安心。

自元丰三年抵达黄州,苏东坡就被一个又一个的困境压迫着,以至于在到黄州的第三个寒食节,他在凄风苦雨、病痛交加中写下的《寒食帖》[图1-1],至今让我们感到浑身发冷。时隔九个多世纪,我们依然从《寒食帖》里,目睹苏东坡居住的那个漏风漏雨的小屋:“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不仅苏东坡的人生千疮百孔,到处都是漏洞,连他居住的小屋都充满漏洞。风雨中的小屋,就像大海上的孤舟,在苍茫水云间无助地漂流,随时都有倾覆的可能。

其实《寒食帖》里透露出的冷,不仅仅是萧瑟苦雨带来的冷,更是弥漫在他心里的冷。官场上的苏东坡,从失败走向失败,从贬谪走向贬谪,一生浪迹天涯,这样的一生,就涵盖在这风雨、孤舟的意象里了。

但苏东坡熬过来了,渐渐和异乡、和苦难达成了和解,能够长期共存、和谐相处。苏东坡一定是这样想的:苦难啊,你千万不要把我打倒,要是把我打倒了,你又去欺负谁呢?还是咱俩一起,长久做伴吧。在黄州,他耕作、盖房、种花、酿酒、写诗、画画,眉头一天天舒展,筋骨一天天强壮,内心一天天丰沛。他的心,渐渐安了下来。但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心为什么会安。直到那一天,他听到柔奴轻轻地回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心中恍然大悟,原来他心安,是因为他把这原本八竿子打不着的黄州,当作了自己的家。

[图1-1]《寒食帖》卷,北宋,苏轼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PByOei8Mx2rPnOZPg4KAkZb1cJxlrPyEw0mou13gfp0kFYRdhicmCxnHDoie/bj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