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北方的粟和稷

从现有的资料看,南稻要早于北粟2000年。如果说最早的稻的培育有1万年的话,最早的粟的种植和培养,则见之于8000年前的磁山遗址。

河北省武安县的磁山遗址,共发现了476个灰坑和窖穴,其中的88个是盛有炭化粟粒的,有粟粒的灰坑和窖穴大约占了五分之一。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粟在当地人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些灰坑和窖穴可以看成是——“磁山人”的粮库,更多的粮食是被他们食用掉了。

相关学者根据88个窖穴粮食堆积的体积进行了测算,推测这里藏有5万斤以上的粮食。如果这个村落有300口人(这已是不小的村落了),那么,他们在一段时间内积存下的剩余粮食人均为160多斤。这在原始社会时期,是极其了不起的农业成就。据估计,当时的人是半肉食半素食,那么,这人均160多斤的粟米够磁山的先民吃上半年的了。

磁山出土的粟粒外壳十分清晰,颗粒也相当完整,外部形态圆隆饱满。粟的颗粒直径达到2毫米,与现代的粟粒基本相同了。可见,在8000年以前,可能会有一个更原始一点的培植粟的时期。有科学家推测,这个培植过程至少要有2000年以上,若此,那么粟的最原始的栽培也该有1万年了。

北方除种植粟外,还种植稷。“稷”这个字眼,对中国人来说,显得特别的亲切,特别的凝重,特别的庄严。因为凡是华夏子孙都懂得,“稷”作为一种植物,是中华祖先最早驯化的谷物之一,它居于五谷之首,对民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稷事”可以借代农事,泛指五谷之事;把“稷”神圣化,“稷”也就成了五谷之神;五谷之神的“稷”,与土地之神的“社”结合在一起,称“社稷”,就是国家的代称。后来,战国时期的孟子在《孟子·尽心下》中有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里说的就是人民、国家、君主三者之间的关系。

稷的培育与种植有多久?人们在甘肃省秦安县大地湾遗址中找到了答案。在那里的一个陶罐中储存着碳化稷粒,经碳-14测定,它与粟一样古老,栽培时间有8000年之久。此外,在辽宁沈阳市新乐遗址出土的稷粒,也有近8000年之久。可见,至少在8000年前,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稷已成为当地人们的重要食物。

再过些时日,到距今五六千年的时候,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陕西、山西、青海、新疆,稷的种植已经遍地开花了,到了商周时代,稷毫无疑问地成为华夏地区首屈一指的主食。在甲骨文中,稷和与它同种的黍出现次数是最多的。这些文献资料告诉我们:在祖国大地上,最先作为人们主食的,在北方是粟,在南方是稻。可是,后来随着时日的迁移,到了甲骨文时代,稷取而代之,成为在远古先民的生活中占有最重要地位的食物。 WgTah0rJzpdHh4r+LmFevidp7/izjXjXRc/LkiARw4ZOjP+DjahhmBZ7rMp+Oje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