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帽·鞋·靴

在原始先民看来,头部比身体其他部位还要重要,更应保护和装饰。帽子和头巾与衣服的功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保护和文饰。因此,帽子和头巾,在古代又称“首服”(穿在首级上的衣服)和“首饰”(戴在首级上的饰物)。

头巾和帽子在原始意义上是没有多大区别的。随意一点的称为“巾”,成熟和正规一点的称为“帽”。从上古时期出土的最原始的皮帽看,就是把一块皮剪去了一些不太必要的部分,除可顶在头上外,又剪出了两根带状物,可遮耳,更可将皮帽系于项下。这样的帽,称之为巾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当然,随着人工制造的织品的出现,帽子从式样到保暖性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在陕西西安临潼邓家庄仰韶文化遗址,出土了一件头戴大帽子的半身陶塑人像。这一实物距今约6000年。半身塑像头上戴的帽子,可以以“厚实”两字言之:

其一,帽子厚实在于它是由多层织物制成。从形状看,它很像后世的棉帽子。当然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时根本不会有棉花。它的厚度完全是一层层织物叠加起来的结果。那样,帽子的保暖程度就高了。

其二,在于它是量头定做的。整个帽子紧贴着人的额头。把额头部分包裹得严严实实。帽子的加工也相当地精细,可见当时的人们对人头部形状的研究也已经有了一定水平。

这种厚实的圆帽,后来一直延续了几千年。

头上保护起来了,身上保护起来了,那么脚上呢?脚也该保护起来,这就是鞋了。鞋也是人类的一大发明。

鞋子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鞋底,主要用来保护人的脚底和脚跟。相关材料表明,起先鞋底很薄,是单底的,后来才发展为复底的,以至于多层底的。后世的用针扎鞋底,起源可能是很早的。二是鞋面,有保护足面和保持脚腿部温暖的双重作用。三是鞋带,它的出现当晚于鞋子的出现。当时行路艰辛,没有鞋带的鞋容易陷在泥地里难以自拔,鞋带起到了将鞋固定在脚上的作用。

鞋的原材料是多种多样的。大约先有草制的鞋子,后来才有了麻制的鞋、丝制的鞋。只可惜,这些鞋至今还没有从地下发掘出来。差不多在同时,人们发明了皮革制的鞋,称为“革履”。大约皮革制品也是难以长年保存的,因此远古留存的革履至今没有发现过。

骨靴形器

与鞋同类、功用也相同的是“靴”。在中国的西部地区,出土过靴形的脚下着物。靴,被称为连筒的鞋,大约是中国远古时代少数民族所穿。在甘肃玉门火烧沟文化遗址,出土过穿长靴的人形陶制品,还曾发现过彩绘的靴形陶制品。可以想见,当时的西部人,也可能包括一些受西部影响的中原地区的人们,在远古之时,都已穿上靴子。

从玉门火烧沟出土的人形陶制品看,当时人穿的靴子既讲究实用,又注意造型之美。靴子的连筒部分十分得体地包裹在人的腿帮子上,不松不紧,也不显得臃肿。这种靴的连筒部分对人的足腿部,乃至整个身体起了很好的保暖作用,是适应西北地区的寒冷天气的。西北部的少数民族喜骑射,穿上这种靴子很舒适,更能在马上飞驰时防冻御寒。特别有趣的是,当时的一些靴子有的制造成很圆润美观的翘头式,有的在足尖前留出一个大的空当(初衷可能是为了透气),成了很起眼的尖头靴。这些都说明,原始先民发明鞋和靴不只是为了保暖,还含有美学的成分在里面呢!

这种带筒的靴,当初主要在西部少数民族中流行。到了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主张“胡服骑射”,于是把这种连筒的靴“引进”到了中原地带,成为“通行天下”的服饰了。

身处于原始时代的先民们,他们从赤身裸体到穿衣、戴帽、着鞋,这是一个极为重大的文明进步。人体包装本身就说明了,这时的人们不仅懂得吃饱,还懂得穿暖,懂得装饰自己。 6WXgDWiJT3yFu4m+0KGwm0ut/tZUmJurC5aAkSM+Y4cmFyRt4Cr4FmY998i1GOd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