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衣”与“裳”

值得注意的是,从陶盆舞人上衣的长度看,真正是衣长及膝或过膝了,宛如时下的时尚少女穿的无袖无领的半长旗袍。为什么裁剪得如此长呢?此中也有个道理。

从中国传统意义上讲,上衣称为衣,下衣称为裳。两者是否同时出现的呢?文献告诉人们,在历史上有过一段有“衣”无“裳”的时期。

首先出现的是上衣,那也是合情合理的,一是上衣的制作相对下裳的制作要简单些,因为它简单,就早早地被发明出来了;二是人体的一些重要器官都在上身,人本能地先想到的是要保护这些器官。

原始先民实在很聪明,在有“衣”无“裳”的历史条件下,他们故意将衣裁得长一点,这样既可保暖,又可防止露羞,真可说是一举而两得了。画面上的舞人衣长过膝,道理也正在于此。

在甘肃嘉峪关市西北黑山岩画的操练图中 ,武士们穿的也是一式的齐膝衣袍。

为了练武活动的方便,上衣的下摆做得特别开阔,成了标准的喇叭状,这大约是后世男女都可穿的裙子的前身吧。

先有“衣”,后有“裳”,应该说是肯定的。有“衣”无“裳”的时段有多长,说不太清楚。但是,可以肯定地说,在五六千年前,下裳就被发明出来了。

1988年,在甘肃玉门地区出土了一尊人形彩陶。这一人形彩陶很特别,人体的上身打着赤膊,只在脖子下的上胸部围有一网状的饰品,可下体却被下裳包裹得严严实实 ,穿着不连裆的相当于长裤的人造织物。

可以看出,下裳是分别由两匹织物制成的,先把织物包裹在腿上,再各在腿的两侧加以缝制,就成了两只裤筒,最后将裤筒的上端在腰间用一根绳子连接起来。当时的下裳显然还没有“裤裆”,在下阴处留出了长长的一处空缺,是留着“方便”时用的。当时的人们显然还没有解决既要使下阴不外露、又要在大小便时很方便的问题。看来,“裤裆”的出现还将是后来的事。 hPL46AeR0KuykN/IToSNnn47n+3bpHjfVD4YLHKPqKVIvlZSvZ+lqi8i1jx4oeC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