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部落生活掠影

作为一个村落,除了供村民居住之外,还会有一些其他功能。在半坡村落中,我们看到了十分清晰明了的居住、制陶、墓葬三大功能区。在他们看来,三大功能区是不能混杂在一起的,因此用一道道的深沟隔离开来。

陶灶。器形隐重,三支丁用以架釜炊煮,四周空隙有利发火散烟(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

生活区是村落的第一功能区,它位于遗址的中部和南部。在这里,村民们食宿、休憩、交配、繁衍后代,总之,日常生活的一切都在这里完成。另外,人们劳作所得的收获物也收藏在这一功能区的仓库中。由于当时还没有私有财产,仓库是公共的。

有生必有死,墓葬区必不可少。这一功能区位于村落的北部和东北部。它的规模略小于生活区,而墓葬的数量与居民住房相当,可见当时的死亡率是相当高的。

再就是制陶区。制陶区在村落的东部。那里有公共窑场,也一定有简易的生产工棚,可惜,由于年代久远,这些都已荡然无存了。

当时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呢?通过对当年村落的复原,可以作掠影式的描述──

每天,当太阳从东方升起,人们在小家中起床。用过早餐后,就集中到处于中心位置的一座10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中,由部落首领主持某种仪式。这种仪式带有某种神秘的甚至是宗教的色彩。在原始人看来,太阳是神圣的,一天的开始是值得珍视的,因此每天都要举行这样的仪式。

部落的仪式相当隆重,但很是简单,占用的时间并不多。回到自己的氏族区以后,由氏族长安排一天的事务——有的去制作陶器,有的去打磨石器,有的去采集,有的去打猎,应当还有人在村里守卫,守卫者相当于文明社会社区的保安。

整个白天,大家都按氏族长的安排艰辛地劳作。一般情况下,即使刮风下雨,劳作也是不会停止的。因为每天劳作下来几乎没有多少剩余的物品,如果一天不劳作的话,大家就可能会挨饿。因此,劳作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收获物交给公共仓库。等一天的收获物收齐了,氏族长和相关人员再根据收获物的多寡和好坏,进行公平、公正、合理的分配。

以姜寨遗址为例,这里有以较大广场为中心的五个住宅群,也就是由五个氏族居住在一起,组建成了一个更大一点的群体,它就是部落,由部落联盟长统率。这是个更大的家,如果某氏族的成员有重大的收获物,如猎得一头野牛等,就要上交给部落,由部落分给整个部落的成员共同享用。

部落平时没多少事要管,它的任务就是对内处理好若干个氏族之间的矛盾,对外团结一致,或抵御外部来犯者的侵袭。每当有此类事情发生,部落联盟长就把整个部落召集到中心广场上来,宣布决策,或共同商讨对策,达成一致以后,就采取相应的行动。 1KxqZ/vEbB7hkjf87gpYZ9shkMNqPCHtOa6O4AbGBiKt6+DfDbF4xzSvC7RTiNN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