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 商末周族领袖。姬姓,名昌。商封为西伯。以仁治国,周因之强盛,后形成商之三分天下周有其二的格局。在位五十年。相传曾被商纣囚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北),在狱中演《周易》,通天人之理。
1972年9月,毛泽东和周恩来在北京中南海会见日本田中角荣首相,在轻松愉快的谈话中,毛泽东指着在旁的外交部副部长姬鹏飞说:此人是周朝人,是文王的后代。周恩来说:周文王姬姓,姓他(指姬鹏飞)的姓,不姓我的姓。周文王姬昌,是周王朝奠基者,是上古的一个重要历史人物。毛泽东在文章、谈话中多有提及,且常以他和其他被传统文化称道的圣贤相提并论。1920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大公报》就发动湖南自治运动所写的《“湘人治湘”与“湘人自治”》一文中,以过去段祺瑞派乾州厅(今湖南吉首)人傅良佐任湖南督军为例,指出“把少数特殊人做治者,把一般平民做被治者,把治者做主人,把被治者做奴隶。这样的治者,就是禹汤文武,我们都给他在反对之列”。 (《毛泽东早期文稿》,第523页) 1926年5月,他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讲授《中国农民运动》,谈及“无人注意农民问题”时又说:中国农民运动,远自文武周公,以至现在之各学校,不过是研究如何发展农业,使农村资本化。
毛泽东称赞文王开创周朝基业。
1951年1月,毛泽东在中央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谈到土地改革运动时说:分土地,镇压反革命,发动群众,都是好事。土改一项,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直到孙中山都没有做过,我们才做。通常古书将周文王和周武王并重。毛泽东也很喜欢用《礼记·杂记》中“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一语。1948年4月2日,在与《晋绥日报》编辑人员谈话时说:你们的缺点主要是把弓弦拉得太紧了。拉得太紧,弓弦就会断。古人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现在“弛”一下,同志们会清醒起来。1958年5月17日,他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说:有紧张又有松弛,光紧张不行。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弛而不张,文武不为也;张而不弛,文武不能也。文王武王都不能,他们是圣人,何况我们乎! (《毛泽东与中国史学》,第181页) 在这里他是把周文王当作“圣人”的。
1962年1月,在中共中央扩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毛泽东引用了司马迁《史记》中提到的“文王拘而演《周易》”一例。即文王姬昌因触犯纣王被囚于羑里时,曾著述《周易》,穷探天人之理。他借此谈了对文王此事的看法,说:“所谓文王演《周易》、孔子作《春秋》,究竟有无其事,近人已有怀疑,我们可以不去理它,让专门家去解决吧,但是司马迁是相信有其事的。文王拘,仲尼厄,则确有其事。司马迁讲的这些事情,除了左丘失明一例以外,都是指当时上级领导对他们作了错误处理的。”“像古代人拘文王、厄孔子、放逐屈原、去掉孙膑的膝盖骨那样,我不是提倡这样做,而是反对这样做的。我是说,人类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总有这样处理错误的事实。”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4—5页)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见自《礼记·杂记》:“子贡观于蜡。孔子曰:‘赐也乐乎?’对曰:‘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子曰:‘百日之蜡,一日之泽,非尔所知也。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儒家六经之一,即《易经》。相传为周文王所作,故名《周易》。一说称“周”,有周密、周遍和周流之意;“易”有“变易”(穷究事物变化)、简易(执简驭繁)、“不易”(永恒不变)之意。内容包括“经”和“传”。《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旧传有伏羲画卦,文王作辞,诸说不一,其萌芽期可能是在殷周之际。《传》包含解说卦辞、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旧传孔子作,据近人研究,大抵系战国或秦汉之际的儒家作品,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作。《周易》通过八卦形式(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推测社会和自然的变化,认为阴阳两种势力的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的根源,提出“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等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