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汉高祖
大风起兮云飞扬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汉高祖(前256或前247—前195)即刘邦。西汉开国皇帝。公元前202—前195年在位。沛(今江苏沛县)人。秦二世元年(前209)响应陈胜吴广起义。前206年率部首先进入咸阳。被项羽封为汉王。后与项羽展开长达五年的楚汉战争。前202年打败项羽,统一中国,建立汉王朝。

《大风歌》这首诗,写得很好

1910年,在湘乡东山学堂的毛泽东,有一天登上附近的东台山,慷慨而歌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吟唱的《大风歌》,毛泽东最为欣赏。1927年冬在井冈山荆竹山上,他登高迎着山风,不禁诵道: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四海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他对战士说:这大风歌还是汉朝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作的呐。你们晓得不,他起义时有多少人吗?接着就说:他们不过几十人呀。汉高祖刘邦本是沛县泗水的一位亭长,相当于区保长。秦二世元年,他奉命押送一批农夫去陕西骊山服劳役。可是,一出县境就有人开始逃跑,走了几十里又逃了好几名,晚间投宿,第二天又少了一些人。这刘邦孑然一身,不敢追,也不敢禁压,可又晓得到了骊山无法交差,待行到丰乡西面的大泽中时,索性停下不走了。他对众人说:“我们不去骊山了,你们到了骊山充当苦役,难免一死,我到了骊山交不了差,也难免一死。我现在宣布,将你们统统放了,咱们散伙,自谋生路,各奔前程吧!”他把这些服苦役的农夫统统放跑了。众人都很感激他。有几十名壮丁情愿留下跟随他。刘邦无路可走,就带着他们往深山大泽里躲。正走着,突然发现有一条几丈长的大蟒横卧当道。这时,有人害怕了,说,莫如再回原路,另寻别路吧。刘邦大怒,说,“你这是什么话,我们壮士行路,还能怕蛇虫吗?”他一个人提着宝剑,走过去手起剑落,将那巨蟒砍死。率领这几十人进了芒砀山。这就是汉高祖斩蟒起义的故事。后来他在芒砀山聚集了一百多号人。不久,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暴发,陈胜、吴广占领了附近的陈县(今河南淮阳)。刘邦趁机响应,下山攻占了沛县。史书上称他为沛公。他与项羽苦战四年,屡战屡败,屡败屡起,最后在垓下同项羽决战,打败了楚霸王几十万大军,统一了中国。有出京戏叫《霸王别姬》就是唱的这一战。你们说,我们今天同沛公当时的人马比,多还是少?毛泽东又说:是的,多。而且也强,因为我们有枪杆子,还有共产党的领导,只要坚持下去,也能打下一个劳动人民的新世界的。但是,眼下我们也遇到了巨蟒拦路。这条巨蟒就是当前的困境。中国古代有个大思想家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天也将革命的大任降到我们肩上啰,我们现在吃苦受困,忍饥挨饿,但我们也不是乏种,定能斩断这条巨蟒的。刘邦建立的是一个刘家的封建王朝,我们要建立的是一个真正代表工农大众利益的革命政权。 (《山帅》,第191—192页)

1937年1月,红军进入延安。毛泽东登上宝塔山,就感慨地说:要像汉高祖,建立根据地。

汉高祖刘邦,在参加灭秦大业后,与项羽展开了长达五年的楚汉战争,最后消灭项羽,统一了中国。毛泽东赞赏刘邦的英雄气概。1949年3月,毛泽东在赴北平途中,兴奋地念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毛泽东对周围的工作人员说:后两句是汉高祖刘邦打败了楚霸王项羽后,回家乡沛县时吟唱的《大风歌》,他也希望国家平定了,再不要发生战争呢!他后来还同王海容谈论过刘邦的《大风歌》,说:这首诗写得很好,很有气魄,写诗的汉高祖就没有读过什么书,但是能够写出这样好的诗来。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多次谈到刘邦,他说:自古以来,能干的皇帝大多是老粗出身。汉朝的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刘敬劝他不要建都洛阳,要建都长安,他立刻就去长安。鸿沟划界,项羽引兵东退,他也想到长安休息,张良说,什么条约不条约,要进攻,他立刻听了张良的话,向东进。 (《毛泽东之魂》[修订本],第345页) 毛泽东也称赞刘邦有政治头脑。50年代初,他在中南海接见志愿军炮兵二师师长朱光时说:从历史上看,凡是杀人过多的,都没有好结果。汉高祖刘邦杀人最少,汉朝也就维持得较长,这个问题要十分注意才行。

刘邦是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

毛泽东对项羽和刘邦相争故事非常熟悉,也颇有兴趣。1952年10月毛泽东在高克亭、许世友陪同下,自济南赴徐州,在列车上他说:我们下一站就是徐州了。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又说:项羽率军杀进咸阳,火烧阿房宫,以最高统帅的名义进行分封。项羽认为天下太平了,可没想到刘邦是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有萧何、张良出谋划策,在南郑又启用韩信为大将。他采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今陕西宝鸡东二十里)之计,掩人耳目,突击三秦,并取得成功。他以关中为根据地与项羽争天下,于是开始了长达数年的楚汉相争的战争,最后刘邦取得了胜利。在车上谈淮海战役时,毛泽东还说:战争就是如此,是流血的政治,不是你死就是我活!项羽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我们不搞划江而治,将革命进行到底。 (《跟毛泽东行读天下》,第122、123—124页)

同月29日,毛泽东在徐州九里山参观,应周围人请,又讲了这段故事:秦朝末年,由于秦始皇残酷的统治,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沛县人刘邦揭竿而起,自立为沛公。下相人,也就是今天宿迁人项梁、项羽避仇吴中,杀死吴郡太守,也举起义旗。全国很多地方的农民以及原六国旧人纷纷起来反秦。当时的刘邦官居泗水亭长,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一个乡长吧,四十八岁。那位以“万人敌”为志向的项羽,才二十八岁,是个年轻小伙子。刘邦起兵后,在山东西南江苏丰沛一带打了几个小胜仗。项梁、项羽率八千子弟兵挥师北上。而且力量很快扩大到六七万人,两军合并,力量更大。陈胜、吴广西进起初顺利,当打到离咸阳不远的戏(今陕西临潼东北)地时,被章邯打败。陈胜退到今安徽蒙城一带被车夫庄贾杀害。陈胜、吴广起义军失败。这时反秦力量主要是项、刘两支。项梁因骄傲在定陶(今山东定陶)被章邯打败身亡。刘、项把他们拥立的楚怀王从盱眙接走,退守徐州。章邯以为杀死项梁,楚军不再构成威胁,便挥师攻赵。赵大败退守巨鹿,向怀王求救。楚怀王命宋义、项羽、范增率一路人马救赵,攻打章邯;另命刘邦率部西进攻打河南,而后取咸阳。此前,楚王曾对诸将有言“先入关者王之”。宋义和项羽率军来到安阳,宋义按兵不动以“观虎斗”。项羽急切之下,杀宋义自代上将军,立刻破釜沉舟,渡河救赵。他与秦军连打九仗,所向披靡,又在今河北临漳打败章邯,章邯投降。不久,项羽在河南渑池坑杀秦降卒二十多万。项羽消灭了秦的主力后向关中进发。刘邦率军从砀郡出发,很快攻下昌邑(今山东巨野东南)、高阳(今河南杞县西)、陈留(今开封东南)、白马(今河南滑县东)、颍阳(今河南许昌东南)、平阳(今河南孟津东)、宛城(今河南南阳)等地,并顺利入关。秦王子婴开城投降。秦王朝灭亡。刘邦入城后“约法三章”很受秦民欢迎,刘邦并派兵把守函谷关。等项羽挥师西进时,刘邦已平定关中。他闻此大怒,率四十万大军欲消灭刘邦。刘邦当时只有十万人马,不敢与项羽抗衡,只好在“鸿门宴”上委曲求全,才避免与项羽血战。项羽率军屠杀进咸阳,火烧阿房宫,以最高统帅名义进行分封。他封刘邦为汉王,都南郑,自称西楚霸王,都彭城。自以为天下太平,衣锦还乡了!刘邦是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有萧何、张良出谋划策,在南郑又起用韩信为大将。他采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掩人耳目,突击三秦,并取得成功。他以关中为根据地东向与项羽争天下。于是长达数年的“楚汉相争”开始了。刘邦乘项羽打齐赵之际,迅速东进,数十万大军很快占领了彭城(今江苏徐州)。但刘邦因胜利产生骄傲,对项羽反扑估计不够。当项羽得知刘邦攻占了彭城,大为惊慌,急率精兵三万返彭城。这时的刘邦却在彭城置酒与各路诸侯喝庆功酒呢!楚军在早晨向汉军发起进攻,先击破汉驻鲁(今山东曲阜)的樊哙部,又穿越胡陵(今沛县北),过九里山,大败驻萧县(今安徽萧县)汉军,而后直驱彭城。一日之内赶回彭城,可谓神速。刘邦急促开城迎战,溃不成军,大败而逃。汉军沿谷泗二水退逃,被杀十几万,在东濉水上又被项羽赶上杀死十几万人,史书上说“濉水为之不流”。可见死人之多。刘邦只带数十骑逃走,他的父亲和老婆都落到项羽手中,真是惨败啊!刘邦逃到荥阳,收集逃散士卒,萧何从关中派来增援部队,他又把韩信的部队收来,汉军重新振作起来。此后刘项长期对峙,或拉锯战于荥阳、成皋一带。刘邦吸收经验教训,与张良、陈平等共同谋划如何战胜项羽,决定采取四条措施。一是由刘邦本人与项羽坚持正面对峙,牵制项羽主力,又不与其决战;二是命韩信从北向东,攻打魏赵,再攻取齐,从北面向项羽施加压力;三是联合英布和彭越不时袭扰项羽后方;四是用重金收买项羽手下的人,进行离间活动,尤其离间项羽与范增的关系,因范增是位大谋士。结果项羽四处挨打,疲于奔命,加之后勤跟不上,只好提出以鸿沟(今河南荥阳)为界“中分天下”,西为刘属,东为项属。刘邦表面同意双方都撤军,其实他依张良、陈平建议,耍了个鬼把戏,当项羽后退时,他却偷偷从后边杀来。同时,刘邦命令韩信从齐,彭越从梁,英布从淮南,会战项羽,对项羽形成战略包围。项羽边战边退,而刘邦则步步逼近。具体行军路线大体上是荥阳、郑州、阳夏(今河南太康)、彭城、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民间传说在九里山中山峰团山韩信曾指挥军队与项羽发生过激战,项羽由此退往垓下。毛泽东接着在讲了垓下决战后又说:刘邦在这里战胜了项羽,我们在这里战胜了蒋介石,我们不能学习楚霸王,我们要牢记历史的经验教训,也要牢记自己的经验教训。 (《毛泽东指点江山》,第1178—1183页)

毛泽东熟悉刘邦,还能联系实际,信手引来,这段故事后来又说了一回。1965年8月11日,在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们听取总参谋长罗瑞卿汇报关于诱敌深入的备战方略时,非常高兴地说:就是要诱敌深入。接着就在说了宋太宗赵光义打败仗例子后说:刘邦也是几次轻敌冒进,被打得大败,差一点被敌人捉住。一次是孤单深入平城(今山西大同),被匈奴单于包围了七天,弹尽粮绝,后来用陈平之计,才冲出来。一次是深入彭城,被项羽一个反击,几十万人被歼,刘邦只乘了一辆车和几十个人突围逃走,途中遇到自己的儿女,又因楚军追赶,几次把儿女推下车,夏侯婴几次把他们捡起来。 (《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第515页)

刘邦用人之道比项羽好

刘邦的用人之道很有一套,他善于搞五湖四海。毛泽东对此多次予以称赞。他曾对刘、项的用人作过比较:楚汉相争,项羽失败了,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缺乏群众路线。刘邦的用人之道比他好,所以才有萧何、张良、韩信、曹参、樊哙等文武众官跟随左右。而项羽仅有一个范增,也用不好,最后只成孤家寡人了。在1962年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还在谈了项羽不能用范增后,又讲了刘邦虚怀若谷、接见郦食其的故事,最后说:“刘邦是在封建时代被历史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刘邦同项羽打了好几年仗,结果刘邦胜了,项羽败了,不是偶然的。” (《毛泽东文集》第八卷,第295页) 毛泽东认为:汉高祖刘邦比西楚霸王项羽强,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刘邦能够打败项羽,是因为刘邦和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同,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 (《党的文献》1994年第5期) 因此,60年代初,毛泽东读《史记·高祖本纪》作有批注:“项王非政治家,汉王则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

毛泽东高度评价刘邦的用人之道和政治权术,1926年他就一针见血地点出刘邦革命造反的本质:“汉高祖是流氓,也是无产阶级推倒贵族阶级的革命,不过在农业社会里,他们革命成功后,又做起皇帝,自己又变成贵族阶级了。” (《毛泽东文集》第一卷,第35页)

“与父老约,法三章”

刘邦入咸阳,有人劝他杀死秦王子婴,他说:怀王派我率兵入关就因我“宽容,且人已降服,杀之不祥”(《史记·高祖本纪》)。后又“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在霸上,即“与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受到广大民众欢迎。项羽则不然,在巨鹿大胜后,军至三川郡新安(河南渑池),因怕秦降卒“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竟在一夜之中将二十万秦降卒全部坑杀在新安城南,只留下统兵的秦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三人。在鸿门宴后,项羽率兵入咸阳,屠城,杀降王子婴。

“万岁”

“万岁”,先秦时通常含意是(一)表示庆贺。《战国策》,冯谖烧孟尝君债券,民称万岁,蔺相如奉璧入秦,秦王大喜。左右皆呼万岁;(二)代表死的讳称。《史记·高祖纪》:“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但在汉初,“万岁”仍见于欢呼,《高祖纪》,刘邦与项羽为鸿沟约,“项王归汉王父母妻子,军户皆呼万岁”;后刘邦在未央宫起为太上皇寿,“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也有称此乃汉武帝时,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万岁”专为皇帝所称,不能它指,亦不确。据《陔余丛考》,至迟要至唐代,此时“民间口语相沿未改”,仍有人呼“万岁”,以为庆贺,以后才“莫敢用也”。所以到隋朝时还能用“万岁”命名,如名将史万岁。 kXaWitfmFkxKCWATd3fLtN0rbWdU7tjHKnC9WKQTOSiD17eo/3gxor4TdkM2aQG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