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屈原
空余楚辞在
犹与日争光

屈原(前340—约前278)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又名屈平,字灵均。楚国贵族,主张修法任贤,遭权贵嫉妒,二度流放江南。后见国势衰微,国都被秦攻破,投汨罗江死。所作《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在文学上取得伟大成就,开创了楚辞一派文体。按屈原及屈原故事,不见于先秦诸典籍,初见自《史记·屈原列传》。

我们是这位天才诗人的后代

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十分喜欢读屈原的诗,在北京与杨昌济谈话时,就用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欲上下以求索”以示志。他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中,用工整的魏碑字体抄写了《离骚》和《九歌》,还作了对各节内容的概括。红军长征初期,在渡过湘江通过龙胜山区时,他刚进入大片橘林,情不自禁地吟起了屈原《橘颂》中的名句:“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张闻天听了,接着吟咏:“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毛泽东禁不住大笑,说:知我者,洛甫也!我毛泽东就是深固难徙,更壹志兮。又说:我毛泽东是个乐观主义者,绝不会步屈子的后尘,投江报国! (《毛泽东周恩来与长征》,第130页)

毛泽东一生中多次高度评价屈原的人品和文品。1949年12月,他出访苏联,在赴苏的列车上,与苏联汉学家费德林谈起了屈原。费德林称赞屈原是“第一位有创作个性的诗人”。毛泽东就饶有兴味地介绍和评述了屈原。他说:屈原生活过的地方我相当熟悉,也是我的家乡嘛!所以我们对屈原,对他的遭遇和悲剧特别有感受。我们就生活在他流放过的那片土地上,我们是这位天才诗人的后代,我们对他的感情特别深切。 (《费德林回忆录:我所接触的中苏领导人》,第16页) 他又说:屈原的名字对我们更为神圣。他不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无私无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每个中国人的脑海里。无论在国内国外,屈原都是一个不朽的形象。我们就是他生命长存的见证人。 (《费德林回忆录:我所接触的中苏领导人》,第17页)

屈原喝的是一杯苦酒

20世纪50年代初期,当费德林把俄译《离骚》等楚辞推荐给苏联读者,并取得成绩后,他对毛泽东称赞了屈原和《离骚》。毛泽东再次评述了屈原,他说:屈原的功勋并不是马上就得到人们的承认。那是后来过了不少日子,诗人的品格才充分显示出来,他的形象才真正高大起来。屈原喝的是一杯苦酒,也是为真理服务的甜酒,诗歌像其他创作一样,是一种精神创造。 (《费德林回忆录:我所接触的中苏领导人》,第22页) 屈原千百年来受到民众爱戴,这是来自民间的一种传统朴素情愫。因此当费德林谈及老百姓崇拜屈原时,毛泽东以唯物者的态度尊重这种行为,他说:这种崇拜不是屈原自己制造的,而是爱戴他的老百姓自发产生的。这种崇拜一直延续到现在,难道能怪他吗?我们不能为别人负责,老百姓树立他们所需要的权威和偶像,这是他们的事,我们不能对此负责。又说:我不认为这是他的错。 (《费德林回忆录:我所接触的中苏领导人》,第25页)

1954年10月,毛泽东会见访华的印度总理尼赫鲁时,引用了屈原《九歌·大司命》中“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两句诗来表达友情,并对他说:“屈原是中国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在一千五百年前写了许多爱国的诗,政府对他不满,把他放逐了。最后屈原没有出路就投河而死。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就把他死的一天作为节日,这一天就是旧历五月五日端午节。在这一天,人民吃粽子。粽子是把糯米用一种叶子包起来制成食品。人民把这种食品投在河里喂鱼,使鱼吃饱了不伤害屈原。” (《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第2281页) 1961年秋天,毛泽东还写了一首七绝《屈原》来赞美屈原的斗争精神:

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

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 (《毛泽东诗词集》,第203页)

屈原的学问是深奥的、多元的

因为热爱屈原,毛泽东也称赞郭沫若早年创作的话剧《屈原》,曾经以满意的口气说:当时重庆演出的话剧《屈原》,在全国引起了震动,我们在延安听到这情况也很受鼓舞。革命胜利后,我在北京见到郭沫若,还谈到这一点呢。 (《费德林回忆录:我所接触的中苏领导人》,第24页)

毛泽东对《楚辞》赞赏备至。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在与老同学周世钊和蒋竹如谈话时,曾说:《左传》、《楚辞》虽是古董,但都是历史,有一读的价值。还说:屈原如果继续做官,他的文章就没有了。正是因为开除“官籍”、“下放劳动”,才有可能接近社会生活,才有可能产生像《离骚》这样好的文学作品。 (《党的文献》1994年第5期) 1964年8月,毛泽东在北戴河与几位哲学家谈话时说:到现在,《天问》究竟讲什么,没有解释清楚。《天问》讲什么,谈不懂,只知其大意。《天问》了不起,几千年以前,提出各种问题,关于宇宙,关于自然,关于历史。 (《党的文献》1994年第5期) 1965年6月,他在上海和刘大杰教授谈及王安石,说:在王安石之前已经有人提出过反对天命、反对封建宗法的思想,比如屈原、王充。毛泽东认为,屈原的学问是深奥的、多元的。

毛泽东书斋里收藏多种版本的《楚辞》和有关著作。1957年12月,毛泽东想收集《楚辞》的各种版本,就请何其芳开了一个目录,经过两个月努力,搜集了五十余种。《楚辞》是他外出视察随身所带的必备之书,稍有空隙就读。1958年1月在广西南宁,因雷达发现有国民党飞机向南宁飞来,全城实行灯火管制,他不去防空洞,却点着蜡烛,神情专注地读《楚辞》。同年9月,在视察合肥时,问随行的张治中有否读过朱熹注的《楚辞》,说:这是好书,我介绍你有空看看。1959年在庐山会议时,让秘书林克编出一份有几十条评介、研究《楚辞》的书刊目录,亲自审改后,印发给与会代表们。他又在会上说:“骚体是有民主色彩的,属于浪漫主义流派,对腐败的统治者投以批判的匕首,屈原高居上游。”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八册,第456页)

《天问》

《天问》是屈原一篇以四言为主的杂言诗。全诗共提出一百七十多个关于天地万物的问题,其中包括天地未分、洪荒未辟的情形,天地既形、阴阳变化的道理,日月星辰的位置,昼夜晦明的现象,河海川谷的深广,地形四方的经度,日光不到的地方,冬暖夏寒的处所,以及动植珍怪的生物,历史人物的故事,治乱兴衰的原因,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所提出的问题极有意义,如问道:太阳从早到晚,究竟要走多少里路?(“出自汤谷,次于蒙汜,自明及晦,所行几里?”)百川东流入海,为什么总不会满?(“东流不溢,孰知其故?”)地球的四边有多长?南北直径较短,比东西相差多少呢?(“东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顺椭,其衍几何?”)等等。屈原为什么会想到这些问题呢?据王逸说:屈原放逐山泽之间,看见楚国先王的宗庙和公卿祠堂的壁画,有天地山川神灵怪物。因书壁题图而作此篇。两千多年前的诗人竟有这种怀疑精神和追求真理态度,因此著名学者游国恩教授说本篇是古今罕见的奇文。

《离骚》

屈原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二十余篇,合称《屈赋》,其中《离骚》三百七十三行,二千四百九十字,是古代最雄伟的长诗。在屈原诗里,通常运用比兴手法,反映现实矛盾,抒发深沉的内心情感。如以善鸟香草比喻忠贞,以恶禽臭物比喻谗佞,以灵修美人比喻君王,以宓妃佚女比喻贤臣,以虬龙鸾凤比喻君子,以飘风云霓比喻小人。诗人吸收了楚地民歌精华,加长了诗句和篇幅,在形式上作了变革,创造了骚体诗,使诗歌跌宕雄浑,更具艺术感染力。 SkgZZfTZ0LLShMjdH/6StH5HYc8kdzfZC90HL/+Cnyqu51bGIbdF8twQIfWhR8D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