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黄帝
中华始祖,成命百物
传诸万世,功德大焉

黄帝 中华民族视为始祖的古代部落首领。姬姓。其族发祥于陕西北部黄土高原,以游牧为生,后东迁,沿北洛水,渡黄河,沿中条山、太行山,抵山西南部,至河北涿鹿地区定居。后世称他为轩辕氏。又因以熊为图腾,又称为有熊氏。

黄帝轩辕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黄帝时期,被说成是“能成命百物”,所谓衣(蚕丝)、食、住(宫室)、行(舟车)以及文字、历法、算数、音律都诞生了。此中尤其是黄帝史官仓颉创造汉字,元妃嫘祖倡始养蚕抽丝,织成衣料,功德莫大焉。

毛泽东从小就从《史记》等书里知道黄帝的故事。1937年1月,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机关进入陕北延安。延安南面百里之遥,就是黄陵县,那里的桥山,相传就有葬有黄帝的陵墓。同年4月5日,是传统的清明祭祖节,毛泽东写了祭文,派陕甘宁边区林伯渠主席,以他和朱德的共同联名,赴桥山祭祀黄帝陵。

中华儿女,同仇敌忾,民族正气,义薄云天。这是全民抗战前夕的一个盛大祭典。4月5日,林伯渠在恭祭黄帝陵仪式上宣读了毛泽东写的祭文:

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而致词曰: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

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世变沧桑,中更蹉跌,越数千年,强邻蔑德。

琉台不守,三韩为墟,辽海燕冀,汉奸何多!

以地事敌,敌欲岂足,人执笞绳,我为奴辱。

懿维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奋战,区宇以宁。

岂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国,让其沦胥。

东等不才,剑屦俱奋,万里崎岖,为国效命。

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

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

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此物此志,永矢勿谖。

经武整军,昭告列祖,实鉴临之,皇天后土。

尚飧。 (《党的文献》,2005年第5期)

在毛泽东朱德联名的《祭黄帝陵文》发布后,有一次毛泽东与张国焘谈话时,就提及说:苍埃浑混初化,黄帝乃我华夏文明之祖,人根之缘,万派一家,理当前去祭祀啊! (马泰泉《拥抱与决裂》,第383页)

1952年10月28日,毛泽东视察曲阜孔庙,在谈及曲阜城市史时,又介绍了黄帝故事。他说:据说,最早来到曲阜的是神农。神农都陈,后徙曲阜。这位神农就是炎帝,他是黄帝的兄长,我们常说的炎黄就是指这二人,相传炎帝继伏羲为帝,在位六十多年,后让位给黄帝。他住的地方叫“犁铧店”,不知现在是否还有这个地方了。据说少昊是黄帝的儿子,为嫘祖所生,初降居青阳。黄帝逝世后,公推他继位,迁到曲阜,帝于穷桑,就是现在的寿丘。少昊继黄帝之志,使这个地方发展很快,于是曲阜成了“少昊文化”的中心。

古代中国崇尚黄色

古代中国以“青、黄、赤、白、黑”五色为主体颜色。《易经·坤》:“天玄而地黄”。以五色配五行(木、土、火、金、水)、五方(东、中、南、西、北),因为“土”居中,黄色便成为中央正色。由此“黄色”成为高贵、吉祥的象征。帝王的圣旨、诰书,以及殿试发布的榜文用黄色绢纸,称为“黄榜”;帝王车盖,须用黄缯作车里称为“黄屋”。自隋伊始,只有帝王和贵族着黄袍衫,中下级官员和平民不得穿戴,称宰相官署为“黄扉”,宫廷酿造之酒,须用黄罗帕封,称为“黄封”,吉日为“黄道日”。 kFYl+hxnOqUzd1ZgOWtUQrVw4pvQ8quLF9jCjiAEYmp4zmeWPPbgfI4tcOIPXs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