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孙子
兵家有奇才
可为百世师

孙子(前535—前480)即孙武,字长卿。春秋后期军事家。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流寓于吴。为吴将,带兵破楚、败越。所著《孙子兵法》是中国最早的兵书。1973年于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中出土的竹简,有该书《吴问》、《黄帝伐赤帝》、《地形二》等五篇残简。今江苏苏州有孙子墓。

毛泽东非常熟悉孙子和《孙子兵法》。早在青年时期,毛泽东就读过《孙子兵法》,现存的1913年所作的《讲堂录》笔记里,多处记有与孙子有关的故事和《孙子兵法》中的名句。如《孙子集注序》:“孙武越羁旅臣耳,越不能尽行其说,故功成不受官。”“孙武子以兵为不得已,以久战多杀非理,以赫赫之功为耻,岂徒谈兵之祖,抑庶几立言君子矣。”“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善用兵者,无智名,无勇功。孙武《谋功篇》。” (《毛泽东早期文稿》,第595页)

毛泽东对《孙子兵法》十分欣赏。毛泽东说:在几千年前,中国就有这样的兵书,真是件了不起的事。 (《一代儒将郭化若纪念文集》,第631页) 又说“中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子书上‘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话,是包括学习和使用两个阶段而说的,包括从认识客观实际中的发展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去决定自己行动克服当前敌人而说的;我们不要看轻这句话”。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182页) 还说:“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因此,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490页)

毛泽东曾说李德不懂孙子兵法。

中央红军长征前夕,中央苏区由于德国人李德指挥,犯了很多不应该产生的低级军事错误。毛泽东后来在批判李德军事路线时,特地指出:李德鄙视孙子兵法,这是他的日耳曼民族的骄傲性格的悲哀。他不懂得在中国土地上,孙子比他的克劳塞维茨和苏沃洛夫更为有用。他很勇敢却不善使诈,不像西方军事家说拿破仑那样,既有狮子的凶猛,又有狐狸的狡猾。他不懂得隐蔽自己的长处,故意示弱用短,表面看来是拙劣手笔,但实是高明的策略。他不懂得什么叫“声东击西”,也不懂得“若欲取之,必先予之”的道理。他没有读《三国演义》,连虚晃一枪,败下阵来,卖个破绽,让敌将撞将过来的施刀计、回马枪都不懂。 (《龙之脉——毛泽东与古代中国智慧》)

1935年1月,遵义会议期间,凯丰曾责备毛泽东:你懂得什么马列主义?你顶多是看了些《孙子兵法》。还说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是从《孙子兵法》学来的,现在用不上了。对这件事,毛泽东后来多次谈及:打仗的事怎能照本本去打,我问他《孙子兵法》共有几篇?第一篇的题目叫什么?他答不上来。其实他自己也没有看过。从那以后,倒是逼使我再去翻了翻《孙子兵法》。1960年5月,毛泽东同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谈到军事著作时,他问蒙哥马利:“你没有看过两千年以前我国的《孙子兵法》吧?里面很有些好东西。”蒙哥马利问:“是不是提到了更多的军事原则?”毛泽东说:“一些很好的原则,一共有十三篇。” (《毛泽东外交文选》,第425页)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1936年10月22日,毛泽东写信给在西安的叶剑英、刘鼎,内称:“买来的军事书多不合用,多是战术技术的,我们要的是战役指挥与战略的,请按此标准选买若干。买一部《孙子兵法》来。” (《毛泽东书信选集》,第81页) 毛泽东此时正为总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经验,着手写《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毛泽东很重视《孙子兵法》的军事战略原则,并珍视和鼓励研究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在他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等军事名著中多次提及孙子的“避其锐气,击其惰归”、“避实击虚”、“兵不厌诈”、“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等军事战略原则,并在长期指挥中国革命的战争实践中予以充分的运用。1939年,当他知道郭化若在研究孙子时,很高兴地说:要为了发扬中国民族的历史遗产去读孙子,要精滤《孙子兵法》中卓越的战略思想,批判地接受其对战争指导的法则,以新的内容去充实。又说:研究孙子必须先要对孙子所处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情况、哲学思想以及包括孙子以前的兵学思想进行深入研究,而后再来研究《孙子兵法》本身,唯有这样才能深刻的理解《孙子兵法》,并且能融会贯通。我们研究孙子就要批判和反对那些曲解孙子思想和贻误中国抗战战机的思想。

按照毛泽东指点,郭化若用了三个月业余时间,写出了长达四万字的《孙子兵法初探》提纲。毛泽东看了提纲后,让他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做讲演。之后,又叫他作了整理,刊登于《八路军军政杂志》。新中国成立后,郭化若将此书取名《孙子今译》以单行本推出。1973年毛泽东在郭化若来信上批示,要他对所著《孙子今译》写一个“批判吸收性的序言”后重新出版。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的最早兵书。又名《孙子》、《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武以兵法见吴王阖闾,阖闾说:‘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但《汉书·艺文志》著录《吴孙子兵法》为八十二篇,图九卷。据唐杜牧称:“孙武书数十万言,魏武(曹操)削其繁剩,笔其精粹成此书。”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发现《孙子兵法》残简,并有《吴问》等佚文。今存本十三篇: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该书总结了春秋晚期和以前的作战经验,揭示了战争的一些重要规律,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历来被誉为“兵经”,受到国内外推崇,有曹操、杜佑、李筌、杜牧、陈皞、贾林、孟氏、梅尧臣、王#、何延锡、张预等十一家注。

《孙子兵法》的传播

《孙子兵法》在战国就有传播。“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韩非子·五蠹》)“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据统计,中国古代兵法自《孙子》起至明代共著录有4000部以上,现存500部,著名者还有《吴子》、《孙膑兵法》、《司马法》、《尉缭子》和《六韬》等,而以《孙子》为最,至今传播海内外,奉为兵家经典。 Yv2j+/cJ/ade/+JBlUnZiGMI7EtMYcddknjZ5I1bOMkdZOxt0oGHZ5A1Qlu4Y3/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