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曹刿
用柔消彼刚
避锐击其怠

曹刿 即曹沫。春秋初鲁国大夫,鲁庄公时,指挥鲁军取得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战役的胜利。后鲁、齐两国会盟,他身怀利刃,劫持齐桓公,逼齐归还侵鲁之地。前人有诗称赞:“曹刿有深谋,临敌三鼓待。用柔消彼刚,避锐击其怠。盈竭叠迁移,知止自不殆。战胜斯一端,莅政至理在。”

春秋时期多战争。毛泽东曾几次提及齐鲁长勺之战,并由长勺之战谈到鲁国的指挥者曹刿。长勺之战是春秋初期的一次规模不大的战争。毛泽东最早一次谈长勺之战,见于陈士榘将军的回忆。

1936年3月,毛泽东在陕北保安(志丹)附近红军大学演讲“军事辩证法”战略学。陈士榘说:我记得,他在讲战略学的战略追击时,专门列举了一些中国古代战例。如春秋时期著名的长勺之战,鲁国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战胜强大的齐国的例子,以及后来齐桓公和军师管仲关于追击战的例子。当时毛泽东说:中国有个有名的成语,叫做“一鼓作气”来自何时呢?来自春秋时期的齐鲁长勺之战。 (《从井冈山走进中南海——陈士榘老将军回忆毛泽东》,第225页) 毛泽东提到的这个战例,不久就作为弱师如何战胜强敌的战略思路,被他写进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他说:“春秋时候,鲁与齐战,鲁庄公起初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后来被曹刿阻止了,采用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成了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为了说明故事,毛泽东还全文引用了《左传》中的“曹刿论战”:

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乎,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他说:“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并高度地概括了这次战争胜利原因:“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叙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长勺,叙述了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虽然是一个不大的战役,却同时是说的战略防御的原则。”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03—204页) 毛泽东高度评价了曹刿。曹刿对于这场战役知己知彼,作了全面的考虑:“夫战,勇力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毛泽东对此有很深邃的认识。

据李银桥回忆,1953年1月14日,毛泽东在听了公安部长罗瑞卿对两个县公安局长违法乱纪、草菅人命一事的处理报告后,很是气愤。当时李银桥劝他消气。毛泽东说:你不知道这中间的利害,我给你讲个故事吧。春秋时期,山东有两个诸侯国齐国和鲁国。齐国是大国,鲁国是小国。鲁国的国王当时是鲁庄公,他当国王当到第十年的时候,齐国发大兵来打鲁国,鲁庄公准备发兵抵抗。有个知识分子叫曹刿的去见鲁庄公,问他打仗会不会得到老百姓的支持?鲁庄公回答说,我对鬼神很敬重,鬼神必然会庇护我。曹刿说,鬼神的事很难说清楚。鲁庄公又说,我平时有什么东西爱分给大家。曹刿说,那是小恩小惠,没有什么了不起。鲁庄公又说,我对于所有的案件虽然不可能每件都办得十分好,但总是尽量弄清楚,不要冤枉一个好人。曹刿说,凭这一点你肯定会得到老百姓的支持,肯定会打胜仗。结果弱小的鲁国果真打败了强大的齐国。我不是可惜那两个公安局长,而是怕这样的人一多,我们就会渐渐失去老百姓的支持啊!

战车

夏商周时期是奴隶主当家时期,奴隶主出行多用车。据《史记·殷本纪》,相传夏禹时已有四驾马车,用于载重、狩猎。《司马法》称,用于作战,夏称钩车,殷称寅车,西周称元戎。只有奴隶主才拥有战车。春秋前期打仗,仍是车战为主,因作战双方多转战于中原旷野。步兵只有少量介入,且不居主导作用。所以当时军队乃以“乘”为计。

战国时期,大量农民拥进军队,加之强令奴隶从军,他们鲜有车乘,且战场亦常蔓延于非平原的山林险隘地区,步兵因此逐渐替代战车。 gdMCc7xybU5fQi31SRP3UqghoZwvMT8dhiOEUYy2pg5Qi5d7+H9LHeTck9SqUr+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