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木匠之中木

访谈时间:2018年1月7日上午

访谈地点:婺城区塔石乡后畈村陈土财家

访谈人:苏战辉

口述人:陈土财

整理人:苏易

图5—1 陈土财,2018年1月7日摄于陈土财家

口述人简介:

陈土财,男,1949年生,塔石乡后畈村人,高小文化程度。14岁在父母要求下从师学习中木的手艺,即帮人做棺材。后因国家要求,农村推进殡葬改革,一律实行火葬,他便改行以做大木为生。

1965年,我14岁,在本地读完高小后就回村参加生产劳动了。父母在闹饥荒的时候饿怕了,考虑到我今后的出路,一心想让我学门手艺,这样将来就不愁没饭吃了。为此他们四处打听愿意收留我的手艺人,最后塔石村的张根清答应收我为徒。张根清是位木匠,过去在这一带帮人做大木,但受当时生活条件所限,经常有人拖欠工资,后来他干脆改行做了中木。中木是木匠的一种,说白了就是帮人做寿材 ,说难听一点就是“割” 棺材。除了做寿材外,他还兼做修水碓和麻车屋 的活儿。

约定了拜师的日子后,我就被父亲领到师傅家,口头约定学徒为期三年,初学几个月内,不计工资,之后每天给我两三角生活费,满三百个工夫日之后再增加报酬。其实做寿材的活儿也不多,我们做做停停,停停做做,到了两年后我才涨了工资。等到三年满师时,我已把手艺学到家,收入已和师傅差不多了。

满师后,我搞了个谢师仪式,父母帮我送去了馒头篮,师傅回赠我一把斧头和几只木刨子。师傅考虑到自己患有严重的气管炎,干体力活有些力不从心,就让我继续留下来帮他,于是我们又合作了几年。直到师傅又带上了新徒弟,我才和师傅分开,和一些年纪相仿的人在一起拼班 造房子,由此我又学会了做大木的活儿。

做寿材听起来虽不那么顺耳,可这门手艺却最受人尊敬,论尊辈来说,在所有手艺人当中,它排在首位,为什么?因为死为大嘛。我们做寿材的,一般在有闰月的年份里比较忙碌,俗话说:“三年两头闰,三年两不闰。” 大家喜欢选这个时间做寿材主要是因为一年里多出一个月,比较吉利,人可以多活一段日子,寓意着长寿。

一旦有人“望”好“日子”,就会请我去上工。但一个月也就三十来天,每人都想选吉利的日子动工,生意上门了我又不好回绝,要是手头上的活还没做完,另一边又要开工了,那要怎么办?这时我就会把手上的活放一放,先到另一户人家“起工” 。“起工”这天东家为表客气,会用糕饼、鸡蛋和茶来招待我,之后还要塞给我一个红包。“起工”红包的多少,要看东家家境好不好,一般在五毛到两块之间。收了红包后,我再去劈木头,作为“起工”的象征。这个也很有意思,主人背木头,我取一把斧头,走到百步外,之后再用斧头往这根木头上象征性地砍上两刀。这两刀要分别上下斜着砍,刚好砍出一个小口子。砍下来的木块也有讲究,如果木块掉得远,那就说明寿材的主人很长寿,还能再活几十年,反之就不言而喻了。还有一种说法,说要是木块掉在地上,树皮向下,那么就离死期还远,反之主人可就要当心了。当然这里也有迷信色彩。

做寿材最关键的就是一把棺材斧,棺材斧比普通的斧头要小,如果没有这把斧头,再厉害的师傅也寸步难行。一般在木料上劈上两刀就等于开了工,之后哪天来上工就没关系了。如果在某家做好寿材后,后面紧接着又有人要做,那么第二户人家就无须再挑日子了,这种活在汤溪话里又叫“连作马”。

寿材的样式有两种,一种叫“打销”,另一种叫“垅缝” 。“打销”很简单,寿材两侧各取5根有弧度的木料,再用铁钉或竹钉把它们拼起来即可。要是木料薄,就称为“软销”,木料厚,就称为“硬销”。“垅缝”不用钉子,只靠卯榫固定木板,虽然外观差不多,但更加牢固。我们这里还是以做“垅缝”寿材为主,“垅缝”寿材也分等级,有16“割”、14“割”、12“割”三种,这三种是由木料的粗细决定的。12“割”寿材的两侧、底部和盖的木料都由3块木头拼成,3乘以4等于12,所以称为12“割”,这种寿材我在塔石乡台岩村做过。14“割”寿材的两侧分别用4块木头,底和盖分别用3块木头做成。16“割”的棺材最为普遍。为什么?因为粗的木头少而且价格高呀!据说也有10“割”的寿材,两侧各用2根木头,底和盖分别用3根木头。这种棺材我只听说过,据说做这种寿材的木头十分粗壮,做好后重量有好几百斤,这种寿材一般人家是做不起的。

要是有的人生前没来得及准备寿材却意外死亡了,那就要连夜赶制寿材,这种称为“割忙材” 。“割忙材”十分辛苦,假如风水先生定下日子,在三日内就要埋葬,那么我们就要在规定时间里把寿材赶制出来。“割忙材”一个人无法完成,往往要叫几个人来帮忙,有时候晚上还得加班,如果时间紧促,甚至要做到天亮。“割忙材”一般做工比较粗糙,不过只要如期把寿材赶制出来,东家一般也不会嫌弃。“割忙材”我做了挺多的,有一年我在黄康村一口气就做了九口。这种寿材做之前必须要先收一个红包再开工,讨个利市,图个吉利。

做寿材所用的木头,不论粗细,都得用斧头劈,每根木头的厚度和宽度要保持一致。厚度、宽度统一后,还要再用鲁班尺一一量好,保持一个圆弧形。寿材的内部不能用铁钉加固,而是全靠榫头相互挤压而成,榫头环环相扣,坚固程度不亚于铁钉。

上辈留下来一句话叫“棺不离八”,意思是说,无论你的个子高矮,寿材一律要八尺长,因为“八”谐音“发”,寓意着“发财”,而“棺”又谐音“官”。这样的话就有“升官发财”的含义,希望自己死后还能保佑后代出人头地、兴旺发达,这也算是一种精神寄托吧!寿材分大头和小头两面,两面都要刻上图案。这图案也有规定:男人寿材的大头这面,一般要刻一个“福”字,女的则刻一个“寿”字。有的东家还会要求刻上老寿星和其他的吉祥图案。小头这一面一般都是一个牌位的图案。寿材的主体部分要漆成黑色,大头小头要漆成红色。过去有句俗语就是这样讲的:“乌漆棺材两头红,亲戚上下来供奉。”厚大源、莘畈源和兰贝源做寿材的道理基本都差不多,但是也有小小的差别:兰贝源的寿材表层一般都要刷油漆,厚大源则用桐油。桐油一般每过几年就要刷上一次,这样才能保证外表油光发亮。

寿材做好后,本地人还有试睡的风俗,据说人往里一躺,背脊梁就会硬些,腰板就不会疼痛。有没有这种神奇的效果,我不好说,反正试睡的大有人在。寿材完工当天吃的最后一餐饭称为“败散” ,这一餐饭非常重要,连出嫁在外的女儿都要特地赶回来,送上馒头篮前来祝贺,要是这户人家膝下没有女儿,那么就得自己准备馒头篮。“败散”这天的晚餐比较丰盛,要请亲朋好友过来坐一坐,吃一顿饭,祝贺自己的寿材完工了。

我要是出门做活,吃饭的时候,中堂之上的首位非我莫属,即使有其他手艺人在场,他也决不会来抢这个位置。吃“败散”饭的时候,为了表示对我职业尊重,如果我不开口动筷,坐在旁边的人就不会动筷先吃。做寿材是不能拖欠工钱的,吃了“败散”后,工钱就要当场结清。当时木匠师傅的日工资为1.6元。我们做寿材是包工,工资比其他手艺人高点。一口寿材一般以六个工夫日 计算,“打削”的12元,“垅缝”的16元,附近这一带村子的寿材我都做过,远的地方像琅琊的六荀、亭久,甚至连安地都去过。当时交通不便,都是靠双脚走路。

做寿材时,吃住都在东家,如果是干修水碓之类的活儿,由于这是公共财产,所以吃住就由村里统一安排。做这类活的师傅不多,厚大源的高塘村以上的地方都是我和师傅做的。水碓不难修的,两三天就能修好,但要是一直不修,谷子就碾不出,有的人家就要断炊了。

我做寿材已有多年了,师傅的寿材也是我做成的,师傅一直帮人做寿材,到了想为自己做的时候已经做不动了。我刚给他做好,他第二年就去世了。后来国家实行火化政策,大多数人也都不做寿材了。这个行业,我停下来至少也有十五六年了吧。

图5—2 做棺材专用的尺,2018年1月7日摄于塔石乡后畈村 NZOQEYCIsiEmndhVtOmzvfSjtmumeFGYQ/N2v4N5hSaL8WsQ67m56gR34cip16Q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