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Part 1
题型特点

无论是哪种Matching题,都有“题号乱序”和“考查细节”这两个共同特点。

一 题号乱序

这一点很好理解:假如题号1、2、3、4在文章中的对应位置与行文顺序一致,会大大降低解题难度。特别是对于难度最高的“段落搭配细节信息题”(Which paragraph/section contains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来说,如果题号真的是按照段落/层次顺序来出现的,那么考生大可在阅读文章第一段或第一层的时候,集中精力专注寻找是否有包含第一道题目的信息,而无需每读这段/这层的几句话,就对比该题型的每一道题干、确认是否存在对应。读小范围文章篇幅来寻找一道题的“单一任务处理”,其难度当然要比读遍全文整体篇幅来同时寻找若干道题的“多任务处理”低多了。而我们在本书前文中早已介绍过:雅思阅读考试本质上考查的正是考生“多任务处理”阅读信息的能力。

对于人名观点匹配题和Classify分类匹配题来说,人名或分类群组的对应字母,在文章中往往是顺序出现的。也就是说,不出意外的话,文中会先提到A人名或群组,接下来再依次提及B、C、D等人名或群组。不过,由于这些人名或群组在文章中也许会被提及不止一次,所以从第二次开始,这个出现次序就可能是随机的了。举个例子,文章中提及全部四位人名的顺序有可能是:A–B–A–C–B–D–C–A。不难看出,如果从“第一次出现”这个角度来看,A、B、C、D当然是依次顺序现身的;然而若是把所有出现次数都统计起来,则未必每一次都是字母顺序靠前的人名一定会先于其他人名出现。

二 考查细节

无论哪种Matching题型,都要求考生对于细节表述信息有比较精准的理解把握,也就是牢记一条总原则:耐心看少,好过匆匆看多。题干的表述措辞,很少有与原文表述高度重合或极其相似的时候,出题人总要想方设法让这两边的对应表述看起来存在差异,由此才能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试举两个例子说明一下。

例1

题目来源:“剑7”Test 4 Passage 3

在这个人名观点匹配题中,显然考生需要耐心细致地在原文中分别找到A、B、C、D四组人名在文章中表达的每一处观点(不知道有没有读者以为此处一共有五组人名?实则E选项的意思是“以上四人都没说”),然后依次比对从35到40的每一道题干内容,寻找最佳匹配。

在正文中,D选项“Cohen et al.”有这样一段对应文字:

划线的这句话如果只看大意,说的是有一个研究将两类人群进行了比较,一类是在洛杉矶最繁忙的机场附近上学的学生,另一类则是在安静地区上学。假如考生在读懂了这个大意后就匆匆对比35~40题干,可能会认为意思表述最相近的一项是38题:Exposure to high-pitched noise results in more errors than exposure to low-pitched noise.因为原文句中的“吵闹学校”和“安静社区”貌似可以与题干中的high-pitched noise和low-pitched noise形成近似的对应关系。但是,如果看得更仔细些就不难发现:题干中的results in more errors这个信息点并没有在原文中出现,这也就意味着,还不能仓促地为38题选择D项作为答案,而是应该再耐心在此句前后再阅读几句,以期更准确答题。由于此句中的this worry使用了指代,此时考生可以选择优先向上一句阅读,弄清楚指代关系具体是说什么。“But the major worry about noisy environments is that living day after day with chronic noise may produce serious, lasting effects.”这句话解释了this worry到底是什么样的worry:日复一日地长期生活在噪音环境里也许会产生严重的、持续的影响。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更准确地对应了36题而非38题的题干表述:Long-term exposure to noise can produce changes in behaviour which can still be observed a year later.“长久暴露在噪音下将会产生一些行为方面的改变,而这些改变在一年之后还能看到。”

当然,追求满分的考生可能在此仍不能放心,因为虽然“一年后仍能观察到的行为改变”确实可以模糊对应于lasting effects,但毕竟缺乏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仅凭此句信息也不能就得出“可以类似于行为改变”这样的结论。假如此时考试已经接近尾声(毕竟这已经是最后一篇文章中的最后一个题型了),那么考生不妨在所有不绝对确定的选项中选择一个相对更为接近的,也就是为36题选择D项答案;反之,如果仍有时间,则可以在读完这两句话后,顺次再向下阅读几句,就会很快发现在不远处,D选项对应的另一句话,“A follow-up study showed that children who were moved to less noisy classrooms still showed greater distractibility one year later than students who had always been in the quiet schools(Cohen et al, 1981).”。这里,直接出现了与题干中几乎一模一样的信息one year later,相信所有考生至此应该都能进行正确的匹配对应了。

例2

题目来源:“剑9”Test 2 Passage 2

在这篇文章中,B选项的人名Johannes Kepler在原文中第一句对应的措辞是“Johannes Kepler, in the early 17th century, had shown that the distances of the planets from the Sun governed their orbital speeds, which were easily measurable.”。在实际解题的过程中,有一些考生可能会由于不认识orbital这个单词,加上囫囵吞枣地粗略看了句子大意,以为这句说的是“距离很容易被测量出来”,进而草率地将它匹配给19题,因为19题的题干也提到了the distance of the Sun from the Earth could be worked out(从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可以被计算出来)。然而,即使我们可以认同这个部分确实是匹配的,此句中也还是缺少了题干中的另一部分信息:by comparing observations of a transit。换句话说,第19题表述的完整意思是“他理解到: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可以通过比较对一场凌日现象的各种观察结果来计算得出”,而非单纯的“他理解到这个距离可以算出”。在考场上,这类“部分信息匹配但另一部分信息有所缺失”的情况比比皆是,考生需要拿出更多的细心来,耐心再看几句正文表述,才能确保精准锁定正确答案。例如这道题,考生即使不认识orbital这个单词,无法从阅读第一句包含Kepler的句子中就准确得出“行星到太阳的距离决定了它们的轨道速度”这个结论,也应该能在耐心看到第四句话时,从all the other planets round the Sun看出此处的原文信息实际是更准确地对应于20题的题干表述:He realised that the time taken by a planet to go round the Sun depends on its distance from the Sun.(他意识到一颗行星围绕太阳运转所花的时间取决于它距离太阳的远近。)

在很多读者的意识中,并不认为speed可以与time进行同义替换;事实上如果单看这两个单词,也确实不能构成严格的同义表述关系。但是,“行星绕太阳运行所花的时间多少”不就是“行星绕太阳运行的速度快慢”吗?我们有时候理解“同义替换”这个概念,不宜只拘泥于“词与词”之间的对应替换关系,而是应当更着眼于“意思”方面的替换。有时候,表达同一个意思所使用的措辞,单独拆开来看的话,可能没有任何一组对应替换关系。例如“好看”与“颜值能打”,如果单看每个字,可能并不存在可以替换之处,但当它们组合起来以后,就都是在表达“漂亮”这个意思了。

此外,由于“同义替换”原本就是意思上的相近相似,而非措辞上的一模一样,所以有时候考官出题所用的同义替换并不能获得所有读者的认同,此时切记不要过度较真儿。下面举例说明一下。

题目来源:“剑7”Test 2 Passage 1

这道Classify分类匹配题要求考生将5~10题的六个特点分别归类进A、B、C三组中,也就是确认每一个特点是“A 中国塔和日本塔都有此特点”“B 中国塔独有的特点”还是“C 日本塔独有的特点”。阅读文中相关部分可以看出:中国塔是有着inner staircases“内部楼梯”的,而到了日本塔的结构中,the staircase was dispensed with“楼梯构造被摒弃了”,也就是说日本塔中没有这个楼梯结构。根据这个“中国塔有而日本塔没有”的原文表述,原本已经可以同义匹配到第5题:easy interior access to top。但是曾经有学生告诉我,她是这样理解的:即使内部有楼梯,要爬到top也不是这么easy的,所以不觉得第5题可以算是Chinese pagoda的特点。如果一定要抠字眼到这个程度,这种逻辑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当我们考虑“解题需要”这个大背景,如果因为不能找到easy这个词的忠实对应,因此不认为中国塔有这个特点;同时根据原文中对日本塔的表述,日本塔显然更加不具备这个结构特点,那么A、B、C三个选项就没有一个可以作为第5题的答案了,显然这也是不符合考试要求的。反向思考一下,我们也就可以理解easy这个词是出题人进行同义替换时的自我发挥,虽然不算百分之百对应,但综合题干的完整表述,也可以被视作是同义替换的一种措辞了。

一言以蔽之,无论何种Matching题型,都具有“题号乱序”和“考查细节”这两个核心特点。因而,解答匹配题时,我们也需要始终牢记这两点,务求做题动作符合特点要求,从而提高解题效率。 sRGyEVjZS/7/+ljR12Qqujgn8PVYmv4agWEx31QJFcuYoSHkmWFMdBKeugbUu3j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