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Part 1
题型特点

LOH题的两个形式上的特点,即“纸笔卷在正文前,机考中在右屏”和“正文分为自然段(paragraph)和层次(section)两种范围”,前文已经讲明,此处不再赘述。这个题型最核心的特点,同时也是给许多考生造成最大解题困难的特点,在于“考主旨不考细节”这个要求。在任何一篇文章中,之所以会分段或分层,必然是有着一个中心思想和主题,段落或层次中的每一句话,都或多或少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和主题展开的。有些句子承担了topic sentence“主旨句”的功能,可以直接点出主题;另一些句子则可能分别发挥了铺垫、举例、陪衬对比、重复强调等辅助功能,单看也许并不能与中心主题发生直接联系,但串联起来却是一个有机综合体。要准确抓住段落或层次的主旨大意,除了勤勤恳恳看懂每句每词,再琢磨它们组合起来的中心思想这一条途径之外,如果能更高效地找到主旨句的位置,则有可能略过一些内容,减轻一定的阅读负担,从而更有效率地解题。而之所以可以这样操作,正是因为LOH题“考主旨不考细节”的这一核心特点。

那么,有没有什么一劳永逸、百试百灵的“诀窍”,可以让考生用最短的时间看最少的内容,就总能在任何一段里马上锁定“主旨句”的位置呢?很遗憾,虽然确有规律可以帮助考生提升阅读和解题效率,但却并不存在某种绝对可靠的神奇捷径可走。

之所以不能一劳永逸,是因为段落结构大体可以分为两类:1)有些段落的结构安排非常清晰,遵循“总分”/“分总”/“总分总”的原则,也就是将主旨句放在了段落开头、结尾、或是开头结尾互相呼应的位置;2)另一些段落则并不遵循这样的“八股”定式,而是剑走偏锋,非要将主旨句藏得变幻莫测,让读者没那么容易直白获取,而是得承受或享受曲径通幽、字里行间的阅读折磨或乐趣。

第一种类型的段落当然是最受考生喜爱的,因为可以少看一些中间的内容而依旧不耽误迅速掌握段落的“主旨”。正是由于“总分总”这种段落铺陈方式的存在,因此在雅思阅读LOH解题技巧中,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着“优先看段落首二末句”这样的说法,即当段落很长、阅读量很大时,可以优先阅读该段的第一句、第二句和最后一句。如果遇到的正好是符合“总分”/“分总”/“总分总”这样规律的段落,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阅读时间,提高做题效率。举例说明一下:

题目来源:“剑13”Test 1 Passage 2

本段内容颇长,其中不乏一些考生也许并不认识的词(例如第一个句子里的calibrating和apathetic)。但是,如果忽略这些生词造成的部分理解缺失,重点关注每句主旨大意,则不难看出:第一句话说的是一位研究者及其团队通过询问人们感到无聊时的体验,把这种感觉分成了五个不同的种类。至于这五种感受的具体名称,由于它们在这个句子里是位于冒号后面,作为具体细节描述而存在,因此即使考生并不认识具体词义,也并不影响对整个句子大意的理解。第二句话则更是如此:通过开头的These can be plotted on two axes这个部分,即可得知这是在跟进说明前面的五种感受可以如何在横纵坐标轴上进行排列定位,句子剩下的部分、跟在破折号后面的更长的内容,都必然是在详细说明坐标轴的含义和用法,即使不仔细阅读也不影响对本句主旨的把握。通过对这个长段开头两句话的大意阅读理解,再对比所有headings选项进行对应排除,其实就已经可以得出结论:最匹配本段这两句话的选项应为vi Creating a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for feelings of boredom(为无聊这种感觉创立一个分类系统)。

假如考生阅读速度过关,继续向下读完本段其余的四个长句子,当然可以更加笃定地确认vi确实为本段大意总结的最佳选择;而假如在考场上时间不足,则可选择只看前两句,对比headings得出同样为正确答案的结论,可谓是个有吸引力的做法了。

然而,“只看段落开头结尾”这种操作的吊诡之处在于:如果没有看完整段内容,其实并不能百分之百确认开头结尾就是段落的主旨;而若是看完整段后确认了开头结尾就是主旨,此时的确认也完全没有起到任何“节约阅读时间”的功用。更有甚者,在一些段落的开头结尾中,还暗藏着不能概括全段内容却跟某条heading选项长得极为类似的误导信息。如果不加区别地机械使用“只看开头结尾”原则,则遇到这种段落时极易出错丢分。举例如下:

题目来源:“剑9”Test 1 Passage 2

在这篇文章的C段中,最后一句话说“那就意味着我们最近的邻居距离我们大约有一百光年那么远”。用光的速度也要走一百年,这个距离不可谓不遥远。如果单看这一句话,与选项iii“距离地球最近邻居的遥远距离”这条heading真是太相似了。然而,如果不能确定这句话正是总结全段大意的主旨句,我们是不能仅仅因为它来自原文且与选项iii极为相似,就选择这条heading作为正确答案的。毕竟,来自原文中的细节内容,虽然也是正确的内容,但却不能总结段落大意,因此不是LOH题考查的对象。

此外,有一些段落一共只有三四句话,此时“看首二末句”的做法其实就基本讨不到什么便宜了。更有甚者,在一些情况下,这样斤斤计较反而还会吃亏,例如下页这个一共四句话的段落。

题目来源:“剑9”Test 1 Passage 2

划线部分的第三句话,实际上比第四句的末尾句更短;而从末尾句开头的“In other words”这个表达中不难看出,其实这一句是“换而言之”,使用另外的措辞方式表达上一句话的相同意思。这就意味着,考生看本段的1+2+3句,与看1+2+4句(即首二末句)的实际效果是一样的,而末句的长度实际上是大于表达相同意思的第三句的。

阅读文章里还有为数不算太少的段落,全段只由两个长难句组成,如果抱着“只看首二末句”的出发点遇上了这样的段落,无疑也是令人心塞的,例如:

题目来源:“剑7”Test 2 Passage 3

这是全文中最短的一个section,一共只由两个长难句组成一个自然段;与同篇中一个section中包含若干自然段、且每段都包含不止三句话的其他部分形成了鲜明对比。然而,根据笔者以往教过的学生做题数据来看,这也是最容易选错答案的一个section。原因是在headings库中存在两个看起来很像的选项:

iv Government authorities’ instructions

x Co-operation of district officials

在本段中多次出现了government、authority、officials这样的词,因此对于考生来说,要看出本段在讲与官方有关的内容并不困难;加之混淆选项iv的位置比较靠前,所以很多考生在看到这一条之后就没有耐心继续向下阅读,从而忽略了正确答案x。这二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前者只泛泛说到了政府权威给出指令,而后者则更细化地提到了“地方官员”的配合。对比文章这一层的两句话可知,本层的中心不但在说官方作用,而且是指名道姓地强调了“县官现管”性质的地方官员的作用,因此正确答案应为x项。这个解题过程,就完全不是依靠“优先阅读首二末句”所能产生任何助力的了。

综合以上情况,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虽然段落构成确实存在“总分总”这种规律的可能性,对一些段落采取“只看首二末”的物理切割和阅读方式,也确实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由于阅读文章中还存在着种种更为复杂的不确定因素,因此这个方法并非百试百灵、毫无破绽。

如果遇到的是第二种类型的段落,即“不遵循总分总结构的规律,而是行文更加自由奔放”,则显然更容易令读者头疼:因为它们采用了“形散而神不散”的行文方式,潇洒飘渺地蕴段落含义于句与句的起承转合、杂糅交融之中,即使读完全文、掌握了大意,也很难回过头来说某一个句子就能代表本段大意。对于这种情况,其实中国读者应该倒也全不陌生,我们的古代诗词文学中有着大量类似的精彩例子。无论是“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样的五言绝句,全文无一字说风而句句都是风;还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没有一个具体意向能单独概括总结作者的“秋思”,而是需要读者将之组合起来,加以提炼和解读。当然,雅思阅读文章中的段落尚且没有抽象到这个程度,大多数时候仅仅只是需要考生组合提炼一下段落中每句的大意,即可顺利得出主旨,举例说明一下:

题目来源:“剑15”Test 3 Passage 2

这一段也只有两句话,但句子都较长较难,包含较多的细节信息。用“关注主旨略读细节”的原则来理解这两个句子的话,会发现第一句话说的是:William Janssen曾经在20世纪90年代对泰国的屋顶太阳能加热系统印象深刻;而第二句话的大意则是:20年后,他将自己看到的这个想法变成了一个便携式的器材。对比headings不难匹配到正确答案为iii From initial inspiration to new product(从最初的灵感启发到新产品)。第一句话回顾“初始灵感”,第二句话阐述“崭新产品”,虽然正文并未出现initial inspiration和new product的具体字眼,但在看懂大意的基础上应该可以顺利看出同义的表达。然而如果把这个顺序颠倒过来,先在每一条heading中划关键词,然后寄全部希望于“在每一个段落里找到这些关键词的原词重现或直接对应”而脱离语境,则很难说一些词直接同义替换了另一些词。例如在本段中,第一句话里的“90年代”和第二句话里的“20年后”综合在一起,才能表达出“起初曾经如何”(隐含着现如今如何的意味)这个含义;如果单看的话,哪一个都并不能和initial构成同义替换关系。同理,段落原文中的“develop某个理念into某个产品”这一表达,也并不适合简单粗暴地与“from...to...”这个结构进行同义替换。

综上所述,LOH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段落(paragraph)或层次(section)主旨大意的理解和总结,并不会纠结于某个句子中的片面细节,也就是“考主旨不考细节”。如果恰巧遇到了结构清晰、总分总形式的段落,则“优先看首二末句”的做法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考生降低阅读量负担,提升解题效率;但由于还存在着相当数量的结构不规则段落,所以这种“首二末句”的物理切割和阅读方法显然不够保险,不能满足有高分目标和追求的考生。 uw8EVR7V8O7tKtMdDNkg40wLcqfiYMpRyJIxvx6BopgnNbPERE+OowZf3EaSgrkM



Part 2
解题步骤

针对不同的分数目标和现阶段语言功底,考生应对LOH题型的解答方法也可以有所差别。总的来说,无非是这样两个方向:1)目前语言基础相对薄弱,要完全阅读所有文章和解答全部40道题目尚有较大困难;2)有一定的语言基础,且有高分成绩需求。对于第一种情况的考生来说,完全可以优先阅读每段首二末句,进而匹配heading选项。在这种做法下,一定会有不能匹配得出答案和由于段落结构并不规则而受到误导选择错误的时候,但这是在时间和阅读能力受限的情况下,“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做法——通过花更少的时间、阅读相对较少的文章内容来做题,有机会得出部分规律段落的正确答案,对于取得一个绝对分数不高(例如5.5分及以下)但满足要求的成绩来说,属于“够用”的方法。而针对第二种情况,考生如果希望在考场上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依然能顺利做出绝大部分或全部题目,从而获得理想高分,则需要适当调整做题方法。接下来,我们将重点说明“阅读冲9”目标下的具体解题步骤。

想要保险地正确解答LOH题,操作方法可以提炼为十六个字:

取舍首末,不如全看

每读几句,对比读题

一 取舍首末,不如全看

如前所说,由于段落结构铺陈的不确定性,全段主旨大意未必一定出现在开头或结尾的位置,因此虽然“取首二末句而舍段落中间篇幅”的做法好像确实节约了读题时间,却无法保证考生始终跟上段落的起承转合脉络。虽则在除首二末句之外的中间篇幅里,考生还可以尝试寻找并列、转折等逻辑连词来尝试不看某些句子而紧跟行文思路,但也毕竟存在由于意思表达得隐晦而有所遗漏的风险。因而,最理想的阅读方式当然还是完整阅读段落中的每一个句子。至于如何解决“看少了不保险,看多了读不完”之间的矛盾呢?其实本书的第三章中已经有过详细的解说——“阅读冲9提读速”三大原则:找准谓语,分清主次,预测结构。这三个阅读动作综合起来,其实就是英语阅读能力中的核心一项:skimming,快速读懂大意。任何一个段落的中心思想,最终是依靠每一个句子的主旨大意连缀起来共同形成的。因此,虽然“全看”听起来像是一个阅读负担很重的任务,实则若是把关注点正确地放在每一个句子的主干上,合理略读甚至跳过细节内容,便未必会拖慢阅读速度,同时还能保障准确理解。下面将用之前的几个段落内容,结合“冲9提读速”的方法举例说明,读者不妨对照这些例子,评估自己对skimming这种阅读方法的掌握程度。

例1 来自“剑9”Test 1 Passage 2

在这一段里,如果考生完全依赖“首二末句内容对比heading选项”这个方法来解题,则极易受到末句中our nearest neighbours are perhaps 100 light years away这个正确但片面的原文信息影响,掉入选择iii Vast distances to Earth's closest neighbours这个陷阱。更为安全保险的阅读方法应当如上所示:每个句子找准主干,适当忽略从句细节信息,由此把握段落脉络。

第一句大意: 我们对其他生命形式的理解有限

第二句大意: 我们不知道一些事情,也不知道另一些事情

第三句大意: 然而,要说这么多行星,上面有生命的一个都不存在,这令人难以接受 。请注意这个句子里用一个分号“;”隔开了前后两个部分,前后的内容分别使用不同的措辞表达了类似的意思。如果考生认识分号前的句子中的inconceivable一词,能毫无障碍地看出句意,则到了分号就可以直接跳到句尾、不必再继续阅读了。反之,如果并不认识这个词,则看到分号也可以心头一松:看懂分号后的句意,也可顺利理解本句想要表达的思想,即 我们能做的最好猜测令我们估计:大约每100,000颗恒星中能有一颗是被有生命居住的行星围绕转动的

第四句大意: 那就意味着距离我们最近的邻居大约有100光年远

即使忽略段中所有的时间状语从句(when引导的部分)、伴随状语从句(using引导的部分)、非限制性定语从句(which引导的部分)以及举例说明(for example的部分)等各种细节描述,将这四句话的主干结合在一起,也不难看出这一段的中心思想在于:虽然我们所知有限,但还是能合理推测宇宙中是有其他星球上可能存在智慧生命的,因此也就能顺利匹配到正确选项为vii Likelihood of life on other planets。

例2 来自“剑13”Test 1 Passage 2

雅思阅读文章中有不少段落都是这样:放眼望去篇幅不短,看似难读;实则按照“找准谓语,分清主次,预测结构”的提速略读原则,阅读量并不一定很大。以本段为例:

第一句大意: 通过一些方式,来自某大学的TG及其团队最近区分出了五种不同类型(的无聊感受),分别是……

第二句大意: 这五类可以体现在两条轴上 。破折号后面的具体描述都是细节,即使不看也无妨。

第三句大意: 由于主干是“谁发现了什么”这种引出宾语从句的典型结构,所以真正有“营养”的内容来自that后面的宾语从句部分。 虽然人们会体验到各种各样的无聊感受(这半个句子是“虽然……但是”结构中的非重点部分,略看即可),但是他们往往更频繁地体会到其中一种

第四句大意: 五种中最有破坏力的是某一种 。with后面的补充描述都可忽略。

第五句大意: 最有用的是G此人所论的另一种 。冒号后面的解释也可忽略。

第六句大意: 不过还是有待于再弄清:是否有某些性格特征可以预示着我们每个人更容易感受到哪一种无聊 。读到it remains to be seen whether的部分,其实本句主干内容已经全部出现,通过whether可以预测接下来的内容是在描述“是否会有某种情况的出现”,不看也可。不过,如果时间并不特别紧张,看全后面的具体描述当然也是很好的。

结合这六句话的大意,即使不看所有被划掉忽略的细节,仍能看出本段的中心主旨是在说boredom这种感受可以被细分为五类,进而对应到正确选项。

也许有读者还记得,前文中曾用本段举例说明过:只看首二末句就匹配选项得出答案的做法,在一些结构规律的段落上,着实可以帮助考生少看不少内容。本段便是如此,即使只看前两句,也能隐约对应到正确选项。那么,为什么还要进而看后面四句话呢?首要原因是这样做更保险,属于万无一失之策;其次,看全了整段大意,当然也就能更加准确地判断其他题型中所考查的细节信息是否包含在这里,从而助力全篇文章所有题型的解答而不是只着眼在一道题目上,总体效率更高。笔者教过的不少语言功底不错的学生,其实是拒绝只看段落首二末句的,因为这个做法归根结底只是在时间不够的情况下的权宜之计;提升语言功底,进而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文意阅读并顺利解题,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例3 来自“剑16”Test 4 Passage 3

即使遇到section类型的LOH题,看似段落更多、阅读量更大,其实解答方法也没有什么不同。以这个层次为例:

第一句大意: 举个W for O的具体例子

第二句大意: 他们向癌症医生推荐这个程序的尝试是一个灾难 。(其实到了这里,即使还没有往下阅读,已经可以没有悬念地预测到:接下来一定是展开说明具体是怎样的灾难。)

果然,从下一句开始,就是在讲述这个具体的灾难故事了,且每一次内容推进之处,都有清晰的路标词提示。先是讲讲这个程序的作用是为医生们提供顶级质量的疗法建议,“但是”医生在具体接触的时候处境两难。“一方面”有某种情况,那么“另一方面”必然是有不同的情况。“结果就是”造成了更多的怀疑和不信。即使考生忽略掉这个完整故事中的所有细节描述,其实也能脑补出总之是场灾难,并可由此在headings选项中锁定正确的答案: vi Widespread distrust of an AI innovation。

没有做过这篇文章的考生也许在此会产生这样两个疑惑:1)段落中并无提及AI;2)真的可以凭借对本段略读而得到的“描述一个灾难故事的例子”就大胆选择吗?

对于第一个问题,所有看过本文的同学应该都能立即解答。因为文章标题就是:

Attitudes towa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据此不难推知:本文通篇都在阐述人们对待AI的态度,而且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褒贬不一、具有争议性的。

而对于第二个问题,也可以通过全盘对比过所有headings选项后更加放心。

这些headings选项,是负责出题的人(官方名称是exam items writer)对段落层次的归纳总结措辞,本质上与“我和小明对同一段内容进行一句话总结,两个人使用的措辞并不完全一样”是同样的道理,所以有时考生会感觉在所有的headings中都似乎找不到正确答案,因为与自己的总结内容都有差异。如果转变一下角度和思路,这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无论如何,我们总是要在给定的选项范围里选出一个来的,不存在“没有对应答案”这种情况;那么,也就无需强求这位出题的“官方小明”能与自己有着高度的默契,能总结出自己认为最契合的语句来。因此,我们要选择的是目前list中最合适、与大意最接近的那条heading。如果感觉没有十分贴切的完美选项,那么退而求其次,选出相对更近似的就好。

以这个思路来审视这八条选项的话,iii、iv、v、viii这四条都是从不同侧面表达AI的积极之处,与“灾难基调”相反,必然不是正确答案;i就像在进一步回应文章标题:人们对AI的看法日趋分裂、对立,vii则在陈述“鼓励对AI运作方式的开放公开”,都不足以成为混淆选项。唯二在说AI不好的两条,只有ii和vi。对比这二者之间的具体差别,ii的重点在于reasons,也就是人们更相信人类判断的若干原因,vi则是在给出具体论断:对某一项AI创新的普遍不信任。对比两条的侧重点后,当然是后者更接近Section B讲述的内容。

二 每读几句,对比读题

如果能够按照段落的行文顺序,依次理解每句的主旨大意,那么往往并不需要真的读完一整个段落的所有句子,就已经能预测到段落文意的走向,并在对比headings中提前锁定正确的那一条。举例说明如下:

题目来源:“剑9”Test 1 Passage 2

第一句大意: 一个外星文明可以选择很多种传输信号的方式,但是很多方法要么耗能过多,要么信号严重削弱

第二句大意: 最终发现,某种电波能传输得最远,因此所有的搜索都集中在寻找这种讯号上

第三句大意: 目前已经有一些团体开始找了

第四句大意: 至今还没有找到任何信号

读到这里以后,考生不妨稍作停歇,先去headings选项中对比一下,尝试是否可以匹配对应到合适的答案。

于是,通过对比加排除,其实已经可以锁定正确选项为i Seeking the transmission of radio signals from planets,因为其他选项的句意基本都与本段前四句的大意不沾边。

也许有同学会提问:这样“看了几句就去对比选项做题”的方法,与前文说的“只看首二末就去对比选项做题”的做法又有什么区别呢?其实是不同的。在“只看首二末”的时候,考生缺失了从段落前两句到最后一句之间的衔接推进,相当于在段意理解上出现了断层,就像一部逻辑严密的十集连续剧,只看了前两集就直接跳到最后一集看结尾,这中间的种种故事如何展开?难免会留下一些难解之处。反之,“每读几句,对比做题”并不是让考生在看了两句之后就进行简单粗暴的物理切割、直接跳到最后一句,而是结合已读过的若干句话,初步形成对段落主旨的印象和判断,并用这种印象在headings选项中尝试寻找类似的表达。如果已经有了对应,则“高度疑似答案”已被重点关注;如果暂时还没有对应,则回到刚才段落的暂停之处,继续向后文阅读,几句之后重复这个“对比读题”的动作。这就好比在看了这部十集连续剧的三、四集之后,其实对剧情走向和整体故事框架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和预期,有时候能够大致猜对接下来的展开和结局。更何况,如果只是为了解答一道LOH题,则读到段落几句话时也许就够了;然而若是为了全面照顾所有题型,则在选出了正确的heading之后,还是可以继续阅读段落的其余部分,确认是否包含解答其他题型的所需信息。

总结一下LOH题型想拿高分的解答方法:只看首二末句是不够保险的,还是应该用“找准谓语,分清主次,预测结构”的方法准确理解每句主干、略去过多细节;随时根据已读的部分段落内容,对比所有选项寻找是否适配。取舍首末,不如全看;每读几句,对比读题。 MkZlB4kXW6lbKb3PboSHjHstVRUmNxIwR1LOjdDcJuS3BqVh2TT6eSBa9TtC9Cu6



Part 3
考场策略小贴士

LOH题型的“蒙中率”是非常低的。如果在考场上时间紧张,因而放弃作答这个题型,基本上也就是放弃了得分的机会。考生在完成考场上最后一篇文章的时候,最好能综合考虑题型的解答难易程度和“蒙中”的难易程度,来决定先做哪个题型。比如既有LOH题也有判断题,建议先从选择LOH题开始尝试作答,因为显然判断题的“蒙中率”要高多了,即使没有时间做题而选择纯蒙,也有更高的“答对”机会,从而对整场考试的全盘得分有利。

如果确实时间紧张,例如在最后一篇文章中包含此题型,而考生选择优先解答了其他自己更有把握的题型,剩下的考试时间实在不足以支持考生依次看完所有段落和解题,则应该先看篇幅短的段落/层次。因为每段每层都独立拥有自己的中心大意,不一定非得按照文章的行文顺序来依次解答。举例说明:

题目来源:“剑14”Test 2 Passage 3

在这样一篇文章中,显然Section B、C、E、F、H的篇幅更短,可以用更少时间读完。在不能完成全文阅读、解答所有题目的情况下,考生可以选择优先阅读这些层次,在读懂和更有把握的情况下选出正确答案;且经过了这样的筛选和第一轮作答后,留下的headings选项也会更少,无形中增加了其他几段的“蒙中率”。

若是对全文所有题型采取“平行阅读”的解答策略,则整体的解题难度其实会有所下降。因为先了解段落大意,选出对应的heading题目,就相当于对整段布局有了总体掌握;此时再对比其他考查细节的题目,确认是否有问到本段中的相关内容:有则快速答题,无则快速向后推进。这样一来,阅读一个段落的全部内容并非只为了解答一道heading题,而是将本段中可能包含的全部题目“一网打尽”,当然也就更加合算而高效。 MkZlB4kXW6lbKb3PboSHjHstVRUmNxIwR1LOjdDcJuS3BqVh2TT6eSBa9TtC9Cu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