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春天的期待

2022年3月28日—4月5日

春天是心动的季节,大自然对人心的召唤不可阻挡。

转眼又一个多星期过去了,其中三天是清明节假期。这次的周记,把假期的三天也放到一起写了。

在三月中旬的一场大雪和几次倒春寒之后,北京的春天实实在在地来了。杨柳在轻风的吹拂下已经绿成一片。不少树枝开始抽出新芽,那嫩绿的春意让人感到生命的盎然。鲜花次第开放,白玉兰、迎春花、连翘花、杏花、美人梅、二月兰、丁香花,都用芬芳和娇艳迎接春天的到来。草地迅速变绿,野生的荠菜几天前看到还幼嫩翠绿,一转眼已经长出了花茎,开出了白色的小花。悄悄从地里长出来的蒲公英,突然间也开出了金黄的花朵,躲在一角,像不自信的小姑娘,其实很美。北京的春天总是来得迅疾而猛烈,就像北方的少女,爱得热烈而纯粹,把欣喜无所顾忌地铺满大地。

随着春天的来临,我的内心有些说不清楚的东西被逐渐唤醒,呼吸之间也多了一些畅快,每天在户外散步的时间也增加了不少。春天的气息,把冰封了一个冬天的土地解放了出来。你只要在路上走,就会闻到土地的味道,那是一种对于生命隐秘渴望的呼唤。春雨也如期而至,淅淅沥沥下了一整天。早上醒来,拉开窗帘,发现雨中的道路湿润氤氲,雨滴打在路面的积水中珠飞玉溅。我赶紧打着雨伞到户外散步,听雨打在伞上的声音。在雨中,我似乎可以感觉到所有的植物都在努力伸展枝条,接受老天的甘霖普降。小区的池塘边,我听到了春天的第一声蛙鸣。“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春天的感受,最美好的诗句也写不尽。

春天是心动的季节,大自然对人心的召唤不可阻挡。但由于疫情的影响,今年的春天对于不少人过得有点憋屈。全国不少地方都或多或少实行了管控措施。疫情严重的上海当然是重度管控区,两千万上海人民,大部分只能从自家的窗户里和春天对话。上海人是很喜欢清明节的,到郊区踏青,回故乡扫墓,到江南小镇休闲,是上海人每年清明的保留节目,也是一年中最值得期待和品味的日子。但今年上海人需要耐心等待,等到疫情退去,才能够放飞自己。希望上海人民早日能够自由行走在大街小巷,奔走在大自然中。

本来,今年清明节我是安排了回家乡扫墓的。我父母双双都安葬在家乡的墓园里。我父亲已经去世了三十年,母亲2020年年底去世,老太太其实希望安葬在北京,离我近一点。但我最终还是决定把老太太迁回老家,这样有家乡人照看墓地,更加放心一些。去年清明节的时候,我捧着老太太的骨灰盒回到家乡举行了安葬仪式,请全村老百姓大吃了一顿。我上大学离开家乡是十八岁的少年,去年回去已经接近花甲。小时候一起光屁股长大的朋友,都已经头发花白、牙齿摇动、老眼昏花。人生如梦,转眼已过千山万水。

打我记事起,父母就一直打打闹闹,好像从来没有相亲相爱的时刻。后来才知道那叫“贫贱夫妻百事哀”。父亲去世后,母亲就一直在北京跟着我过。老太太曾经吩咐我,不要把她和父亲葬在一起,免得到了那边还天天打架。我尊重了母亲的意愿,给她安排了一个独立的墓室,但和父亲在一个陵园里。这样老两口既可以见面,也不用打架了。我祭扫墓室的时候,也能够一次都关注到。在陵园里,还有我的不少至亲,爷爷奶奶、外婆外公、舅舅们(我有六个舅舅),他们在另外一个世界里都团聚在了一起,同时我也可以一起祭拜。我曾跪在父母墓前说过,在我有生之年,只要方便,就一定每年清明节回家扫墓。今年清明节前,姐姐给我发来微信,说陵园关闭了,今年不让扫墓,而且从北京回去,极有可能被隔离十四天。我干脆就不打算回去了。江苏离上海那么近,回去万一有情况,可能就无法如期返京了。清明节那天,我只能在北京家里弄了几样供品,放在父母照片前,点上几炷香,做简单的祭拜。其实,我从来不相信灵魂不灭。但人离开这个世界后,是活在别人心里的。父母在我的心里,就在我心中活着,所以祭拜就是必须的。我很喜欢动画片《寻梦环游记》,在那里,另一个世界的热闹和欢乐,来自人间亲人的记忆。如果再也没有一个人记得你,你就永远烟消云散了。所以,Remember me/Though I have to say goodbye/Remember me/Don't let it make you cry/For even if I'm far away/I hold you in my heart/I sing a secret song to you/Each night we are apart.(要记得我,虽然我必须道别;要记得我,莫让离别惹你哭泣。因为即便相隔甚远,我会将你放在心里。我会悄悄为你唱首歌,在每个与你分离的夜里。——《寻梦环游记》插曲 Remember Me )这个清明节,北京人比上海人要自由得多,毕竟北京人还可以自由走动。但大部分北京民众都打消了到外地去旅游的想法,京郊成了清明踏青的热门去处。其实,北京算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尽管4月初山上的树还没有变绿,但山中的杏花却已经开放。一树一树的花朵在山坡上盛开,那大团大团的淡粉色明白无误地宣示着春天的热闹。我知道假期三天,从城里到郊外的路一定车水马龙,可能会堵得水泄不通。毕竟大家在城里太久了,无论如何要释放一下自己。

我本来不喜欢这样的热闹,假期打算就在家里宅着,但有几个原来住在一个小区的朋友约了去郊区爬山。和朋友一起轻松一下也是不错的事情,就答应一起前往。大家讨论了几个不同的地点,最后选定云蒙山。云蒙山在密云水库边上,海拔1400多米,值得大家爬一下,起到锻炼的作用。我安排了一辆十五座的车,这样大家坐在一车比较方便。早上七点半出发,京承高速已经堵成长龙,开到云蒙山景区已经十点半,路上花了比往日多一倍的时间。

来景区的人不少,但不算拥挤。阳光灿烂,上山的过程一切顺利。大家先坐车到了海拔520米的中转站,然后爬4.5公里的山道,一路有修好的台阶,大部分比较平缓,终点在海拔1186米的青空岭,上升海拔600多米,不算太累。但比较麻烦的是一路到山顶的厕所都不开(咖啡店却开着)。上千人上山,不知道多少人会被憋坏。我觉得服务意识太差,就在抖音和朋友圈发了一个视频,说了厕所不开的问题。结果下山不久,当地相关部门就托朋友告诉我,他们看到了我的视频,十分重视,厕所已经打开了。我早就下山了,所以没法验证;要是打开了,对后续游客一定是件好事。

密云水库周围有很多农家乐,大部分都以大锅炖鱼为其餐饮特色。我来爬山前,就通过“大众点评”App找了一家评分比较高的餐厅。爬山结束后,我们去了那家餐厅,点了两条大鱼,一桌人心情舒畅,开怀畅饮,度过了一个开心的夜晚。饭毕从密云回到城里,已经晚上十点钟。

最近,不少朋友好像突然把人生看开了。有一批朋友去了可可托海滑雪,微信里发出来的天地之间的大美照片,令人无比歆羡。还有朋友背上行囊就去了西藏,在拉萨的大街小巷间悠游自在地行走。所有这些信息都让我心动,让我觉得被封闭在二十平方米的办公室里是多么憋屈。其实,我何曾不想放下一切,云游于天地之间。我已经对自己期许了几十年,要走遍全世界的山山水水,结果发现到今天自己还囿于新东方的方寸之间,心中有着千万个放不下。这两年,我内心一直有个声音在呼唤,背上行囊出发吧,要不就来不及了。疫情更彰显了生命的不确定性,国际政治也让一些地区充满了阻隔,东航的空难更让人体会到了明天不一定为你而存在。人生的意义只有在自我实现中才能体现出来。我一直觉得新东方并不是我来此世界的目的,或者说至少不是最重要的目的。我已经全力以赴做了三十年新东方,也许,现在是我可以稍微站得远一点,来重新审视新东方和我自己的时候了。这一审视还没有什么清晰的思路,但我知道已经开始进入一个没法回避的事实——重新思考事业和人生。我思考的是从更高层面上,让新东方有更好的发展,而我自己也能够有更好的腾挪空间。迄今为止,整整三十年,我每周平均至少有四十个小时,花在了新东方的业务上。我一直担心,我自以为为了新东方鞠躬尽瘁的努力,其实可能适得其反,已经成为新东方走向下一个阶段的障碍。如果因为牵挂名利、一叶障目,人生真的就得不偿失了,而错失过去的,永远不会再回来。

说到人生无常,3月29日我得到一则令人悲伤的消息。完美世界股份有限公司联席首席执行官廉洁去世,去世时只有四十八岁。我和廉洁是在新东方2006年上市的时候认识的。当时他在高盛做投行,接了新东方的单子,和我们一起路演,直到新东方上市成功。他的温润、谦虚、聪慧都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从此就变成了不错的朋友。他去完美世界之前,还和我一起探讨过个人发展。去了那边后,发展得不错,参与了不少影视制作。但近两年少了联系,我还真不知道他病了。突如其来的噩耗让我一下子发懵,几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在我眼里,他一直是个健康乐观的人。我翻了一下微信,我们最后的微信沟通在2020年1月15日,他让我帮他儿子介绍一个SAT考试的辅导老师,给我留了一段温暖的话:“二十多年前你帮我(指参加新东方培训),现在轮到儿子了。找时间去学校(指新东方)看你,一起吃饭。”紧接着疫情铺天盖地而来,终于没能在一起吃饭,没有想到成了永别。廉洁走好,愿你在天之灵安息,天堂美好!

这一周的时间,总有些心绪不宁,也许是因为从外部到内部,不确定性的事情比较多,有点让人像悬在半空中的感觉。这种感觉影响了我的阅读心态,以至于接近十天的时间,只读了三本书。这三本书是艾公子著的《文治帝国:大宋300年的世运与人物》,以及花木僧主编的《文明的故事》的第一、二册。

现在的作者和主编,都起各种古怪的笔名。我以为“艾公子”是一个人,实际上是公众号“最爱历史”创作团队的笔名。两位主创者郑焕坚、吴润凯均为原《南方都市报》高级记者,分别为华中科技大学文学硕士、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文治帝国》尽管是小组创作,但文笔体例一致,文辞的表达也不错,值得一读。本书通过宋朝的典型人物,刻画出了文人治国所带来的文化繁荣和国运起伏,把文化人的优点和缺点,大义凛然和鸡零狗碎,家国情怀和党争祸害,都描绘得比较到位。如果要选择一本书深度了解宋朝,这本书算是不错的作品。

《文明的故事》是一套历史普及读物,总共有四册,收集了全世界几千年文明发展中的典型故事,大部分都具备历史转折和典型意义,让读者读完对于世界的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的发展有比较生动的了解。今日的世界何以走到今天,也许你能够从书中找出一些答案。这套书的主编花木僧,是新亚人文书院创始人。但对于花木僧和新亚人文书院,我基本一无所知。不过读书是读书本身,不是读人,我也不会因人读书。我的阅读习惯是打开书读几段,觉得吸引我就读下去,读不下去就放下去。《文治帝国》和《文明的故事》,都是可以读下去的书籍。

本周还有一件让我高兴的事情,是见到了著名作家余华。余华的小说,我大部分都读过,但他本人我从来没有机缘相见,也没有特意去寻找相见的机会。从他三十二年前出版《在细雨中呼喊》,我就关注到了他的小说。《活着》让我读完深深震撼,当时我就判断那是一部不朽的作品。葛优主演的《活着》电影,我也看了好几遍。去年余华出版了新作《文城》,我也第一时间买来阅读。上个月和一个朋友见面,聊到了余华。他说余华和他很熟悉,我就说那就安排见个面吧。结果朋友迅速做出了安排,4月4日晚上一起吃了便餐。没有想到我们一见如故,聊得也很投机。知道4月3日是余华的生日,所以我特意带了一瓶Camus干邑酒,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他。他也给我带来了两本签名书,一本《活着》和一本《文城》。从《活着》到《文城》,余华小说的主题一直简单而深刻:个人在大时代和偶然事件面前,对于自身命运的不可把握,以及对于命运的悲凉和卑微的抗争。他本人给我的感觉,是一个有温度的人,但手里却握着一支犀利、冷峻的笔,像手术刀一样解剖人生。

写完这篇周记,已经晚上十一点,去户外散步,农历三月初六的弯月挂在西边的树梢,很快就要沉入大地之下。天空深邃而宁静。远处的池塘不时传来几声蛙鸣。空气中是幽幽的丁香花的芬芳。夜色让一切变得深不可测。而我知道,生命就在这夜色中蓬勃生长。当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春天和希望都会更加浓郁起来。 /kGLjaI3jEwtlFmgfbmzB1/86YkhutQSmAIJ0Q+L5xET3IZRAraKMsdUtnZFwWV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