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神经科学与医学、心理学

● 神经科学(Neuroscience)是一门研究大脑功能的科学。

● 医学(Medicine)是一门研究生命各种疾病和病变的学科。

● 心理学(Psychology)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学科。

神经科学是一门研究大脑功能的科学,是专业范畴很广的一个领域。

在这里,我们可以很肤浅地把它分为两个大的方向,一个方向偏应用,靠近临床医学;而另一个方向偏理论,靠近心理学。我知道这样的划分肯定会让不少同行不满,但这个分类特别方便普通读者理解我们到底在研究什么。

从偏应用的方向来说,神经科学主要以了解生病的大脑和找到治疗方法为主。这一部分需要和临床医生一起合作。我的很多同事既是医生,又是神经科学家(一周在医院上两天班,剩下三天在学校做科研)。令人比较熟知的研究话题有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渐冻症、精神分裂症,或是类似失语症这样更稀有的神经疾病。

也有更加基础的以“大脑如何运转、为什么这么运转”为中心的理论性研究。譬如说为什么睡觉时会做梦?你怎么知道我看到的花和你看到的一样红?为什么听到一些音乐、闻到一些气味会让我们产生很复杂的情绪?基本上,神经科学家最喜欢干的事,就是让一切具有文艺感和浪漫的事,变得不文艺和不浪漫。换句话说,应用型神经科学想解决的是大脑功能出了问题后“怎么办”,理论型神经科学则想回答正常大脑“为什么”会这样做。当然,前后两者并不是完全割裂的。比如后者的很多研究往往是前者的基础,或前者发现的一些特殊疾病和病例引起后者的好奇心。比如自闭症让我们对“自我”的神经机制有了更多的思考,失忆者给我们机会研究记忆是如何在大脑中生成和存储的等。

这么说,临床研究岂不是比理论研究更为重要?在这一点上估计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我觉得理论研究更加重要。治疗疾病好比修一个仪器。只有先知道正常的仪器是怎么样的,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进而知道该怎么修、如何修才能恢复仪器的功能。虽然很多人都觉得理论研究很深奥、酷炫,但很可惜的是大多数人并不理解它的重要性。我们的研究绝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好奇心而已。当然,对于大多数的科学家来说,满足好奇心这个原因足够让他们奉献一生了。

不管是医学,还是神经科学这个更专业的科学领域,无论临床研究、药物研发还是做科研,我们都在围绕两个基本学科进行——解剖学和生理学。首先,你知道解剖学和生理学到底是什么吗?

知识延长线

解剖学(Anatomy)是研究身体部位的结构和它们之间关系的学科。

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身体部位如何一起工作,并让身体正常运转的学科。

若X指身上的某器官,解剖学就是研究你的X是什么、长什么样、长在哪里,而生理学是研究X做什么、怎么做的学科。学习解剖学对医生必然重要。要是医生都不知道正常的心脏长什么样、长在哪里,还谈什么诊断和治疗?但为什么研究神经科学的人也要学呢?直接研究它们的作用和机理不就够了吗?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一个细胞、器官或整个身体的形态总会反映出它的功能。换句话说,形态决定功能(Function follows form)。这一点在你身体里到处都能看到:人类心脏中血液走的是“单行道”,这确保了血液在心脏里“交通顺畅”,而这全靠心脏里瓣膜的独特设计阻止了血液倒流;骨头坚硬是因为这样才能保护和支撑起你身体的软软的肉和皮。总而言之,无论是整体、单个器官或组织,还是一个小小的孤单的细胞,都围绕一个主题——结构和功能的互补(the complementarity of structure and function)存在。这一点如同一条基本规则:在我们的身体里,从大(整个人体)到小(细胞),都有它的作用。

与此同时,所有单位——无论是在细胞的层面还是在器官、组织的层面——都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维持体内平衡(Homeostasis,或称为稳态)。通俗地说就是,当面对生存环境的变化时,器官与器官之间经调整和监管保持平衡状态,保持内部不变的状态,使整个身体正常运作。“体内平衡”这个词,简直就是“生命的主题”。可以说,活着就是为了保持平衡——保持资源和能量的平衡;活着也因平衡而存在:平衡体温、平衡血压、平衡血糖……听上去是不是太夸张了?完全没有,这是常态。死亡是什么?对于学习文学、哲学或是其他学科的人来说,会有各类不同的答案。但对于医学生来说,只有一个答案——死亡就是完全、无法逆转地失去体内平衡。器官衰竭、体温过低、极度饥饿、过度脱水……最后都会导致平衡被打破。举个例子,如果人突然大量失血,血喷涌而出,这时候这个人光顾着喊,什么也不做,一直血流不止,过一会儿就会死亡。但为什么失血过多会死呢?因为失血过多会使血压“嗖嗖嗖”地降低,血压降低后就会影响氧气在身体中的供给,也就是缺氧。缺氧之后,脑子就不转了。脑子不转本来也没什么,但脑子是保持体内平衡最重要的“大Boss”,它一倒下,其他器官来不及做出反应就越变越糟。血就会继续流,器官也会接二连三地慢慢坏掉……然后人也就去世了。总而言之,关于医学或关于健康的任何问题,无论是身(Physical)还是心(Mental)上的,都围绕着这个平衡。

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心理学和神经科学有什么区别?虽然它们都与(人的)认知相关,但两者的研究角度有明显区别。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的行为,以及导致行为的心理过程。这些心理过程包括想法、感觉和欲望。虽然神经科学也研究人的行为,但研究的角度不同。神经科学关心更基础的生物方面的问题:这些行为到底是如何从大脑这个生物器官里涌现出来的?一个小小的神经细胞,从内到外,从微观(神经细胞的内部)到宏观(大脑不同的区域),是如何一步步形成复杂的人类智能的?

这两个学科虽有不同,但相互需要。神经科学家首先需要通过心理学观察人的行为,再从更微观的角度抽丝剥茧;心理学家——特别是那些试图理解和改变一些行为的临床心理学家——也需要神经科学的帮助以便向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但是这里必须强调一点,至少在现阶段,神经科学上的种种发现,并不等同于对心理现象的解释。不能盲目地用神经层面来取代心理层面。打一个不太准确的比方,当看见一朵红花时,心理学家感兴趣的是人在看这朵红花时的想法和行为,是撕碎它?还是将它赠予喜欢的人?这样的行为又与花、人本身、社会有什么关系呢?而神经科学家更感兴趣的问题是,你是怎么看到这个东西的?整个过程花了多长时间?用了哪些细胞?你怎么知道是红色的呢?又怎么知道它是花呢?给你一朵从没见过的蓝色小花,你的大脑是怎么反应的?你怎么知道那也是花的呢?

大学毕业时,我们在毕业典礼上开玩笑,寒窗苦读三年,学的全是假想和猜测,说不定没过几年,发现学的都是错的。现在神经科学家们所做的事情可能类似盲人摸象。那为什么还要学呢?这本书也面临同样一个问题:虽然我现在写的这些东西有理有据,但有的没过多久就会被证明是错的,或者我本身就写错了。那你为什么还要看呢?

我认为对于这两个问题,答案是一样的。

虽然真相只有一个,但了解它的路径却有多条,时间是条单行道,我们要带着错误和问题不断前进。

不断前进。 IIxwRtUBxgDf6pH7K9D7Gh03UtwqjljPcC0U33TkEweQ/sQLwzfZ8AKM56ZRyie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