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三章

这一章讲的是人的尊严问题,论述贵身爱身之道,重在论修身。老子强调“贵身”的思想,论述了宠辱对人身的危害。老子认为,一个理想的治者,首要在于“贵身”,不胡作妄为。只有珍重自身生命的人,才能珍重天下人的生命,也就可使人们放心地把天下的重责委任于他,让他担当治理天下的任务。自第九章至此,老子讲的都是修德而非修道,修德是针对每个个体而言,而修道则是针对天地万物的大的法则和规律。

原典

宠辱若惊 [1] ,贵大患若身 [2]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 [3] ,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4]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5]

注释

[1] 宠辱:荣宠和侮辱。

[2] 贵大患若身:重视自己身体就像重视祸患一样。贵,珍贵、重视。

[3] 宠为上:得宠则喜为上。

[4]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意为如果我没有身体,有什么大患可言呢?

[5] 此句意为以贵身的态度去为天下,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以爱身的态度去为天下,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译文

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把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重要。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得宠则喜为上,受辱则悲为下,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惊慌不安。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什么叫做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用重视自己身体的态度去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用爱惜自己的身体的态度爱惜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古注

王弼注:“宠必有辱,荣必有患,荣患同也。为下,得宠辱荣患若惊,则不足以乱天下也,大患,荣宠之属也。生之厚,必入死之地,故谓之大患也。人迷之于荣宠,返之于身。故曰大患若身也。由有其身也,归之自然也。无以易其身,故曰贵也。如此乃可以托天下也无物可以损其身,故曰爱也。如此乃可以寄天下也,不以宠辱荣患损易其身,然后乃可以天下付之也。”

王夫之注:“众人纳天下于身,至人外其身于天下。夫不见纳天下者,有必至之忧患乎?宠至若惊,辱来若惊,则是纳天下者,纳惊以自滑也。大患在天下,纳而贵之与身等。夫身且为患,而贵患以为重累之身,是纳患以自梏也。唯无身者,以耳任耳,不为天下任听;以目任目,不为天下任视;吾之耳目静,而天下之视听不荧;惊患去已,而消于天下,是以为百姓履藉而不倾。”

今论

南怀瑾《老子他说》:“从十一章以来说明,人须能用物而不为物用,不为物累。但能利物,而成为无为的大用。因此再进而说明人生宠辱境界的根本症结所在,都因为我有身而来。宠,是得意的总表相。辱,是失意的总代号。当一个人在成名、成功的时候,如非平素具有淡泊名利的真修养,一旦得意,便会欣喜若狂,喜极而泣,自然会有惊震心态,甚至有所谓得意忘形者。”

阅典笔记

我们时常听到人们劝告别人这样的话,如“身外之物,何足挂齿”。可见珍视自身,乃是自古以来人们立命之基础。

触类旁通

◎ 通典

沉不住气的爸爸

在前清的考试时代,民间相传一则笑话,便是很好的说明。有一个老童生,屡试不中,及至中年与儿子同科应考。到了发榜的一天,儿子看榜回来,知道已经录取,赶快回家报喜。他的父亲正关在房里洗澡。儿子敲门大叫说:“爸爸,我已考取第×名了!”老子在房里一听,便大声呵斥说:“考取一个秀才,算得了什么,这样沉不住气,大呼小叫!”儿子一听,吓得不敢大叫,便轻轻地说:“爸爸,你也是第×名考取了!”老子一听,打开房门,一冲而出,大声呵斥说:“你为什么不先说!”他忘了自己光着身子,连衣裤都还没穿上呢!这便是“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的一个写照。

◎ 评论

“受宠若惊”,大家都有很多的经验,相反的一面,便是失意若惊。所谓:“有酒有肉皆兄弟,患难何曾见一人?”“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不正是成年以后,世俗常态的预告吗?在一般人来说,那是势利。其实,人与人的交往,势利是其常态。纯粹只讲道义,不顾势利,是非常的变态。因此道义才是绝对可贵了。这里借助一则小故事讽刺父亲得之若惊,也是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启示。 ClnWfSW1AB6eJpt10pzC622ksxEPYTgz46gA8rzGXmU4h76Re1j2eiUru5SdenI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