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研究意义

儿童时期的营养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个人的生长发育、学习能力,进而对成年后的身体健康、职业发展和收入水平等都产生一定影响,即儿童的营养健康状况直接关联着人力资本的积累。在我国,规模日益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农村儿童中占比不断提高,尤其在中西部劳务输出大省中,农村留守儿童的占比更高,而农村儿童作为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建设者和重要的人力资本储备,其营养健康状况将通过人力资本的积累对我国的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关注其营养健康状况,对国家、留守儿童群体和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从国家层面来看,农村留守儿童的营养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未来的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还关乎“三农”问题以及城乡均衡发展问题。

儿童时期拥有良好的营养健康状况是其接受教育、积累知识、树立正确人生观念的基本保障,进而对其教育成就和成年之后的收入、职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在亲子分离的环境中成长,缺失了父母的陪伴和照料,还可能受到祖辈监护人照顾不足、同伴嘲笑排挤等许多不利影响,这种成长环境不仅会使其生理健康受损,还极易诱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因此,留守儿童的身心成长均受到严峻挑战。我国经过艰难而漫长的改革历程,国家的基础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人力资本也得到一定积累,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也要求我国亟须提高人口素质、进一步积累人力资本,而由于规模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因营养健康状况受到不利影响,进而对其教育成就和人力资本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重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营养健康问题对于我国人力资本积累和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留守儿童广泛分布于中西部落后农村地区,享受的经济发展红利本就较少,体现在交通条件不便、医疗资源稀缺、教育水平低下、社会保障不足等方面,同时与当地的农村非留守儿童相比,他们还面临着亲子分离带来的其他一系列挑战,因此农村留守儿童处于更加劣势的地位,他们的营养健康问题就更加成为“三农”问题中的突出问题。“三农”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复杂的社会问题,它的最终解决需要从社会各方面入手,做出长期的系统性的努力,而重视和干预农村留守儿童的营养健康问题,为其各方面的发展提供基本保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进而有利于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同时,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将农村与城市分割开来,使得农村地区在各方面资源的获取和利用上都处于不利地位,其经济发展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均显著差于城市,农村和城市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也是我国当前的重大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作为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弱势群体,关注和改善他们的营养健康状况能够有效提高整个农村地区儿童的平均发展水平,对改善收入不平等、缩小城乡未来经济发展差距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其次,对于留守儿童群体来说,厘清影响其营养健康的各种因素,尤其是父母外出务工或留守经历的影响机制,有助于针对其营养健康状况的改善采取更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提高留守儿童的营养健康水平和社会福利。

儿童的营养健康状况受到来自个人、父母、家庭、学校以及地区经济、气候、文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对于留守儿童群体来说,不仅会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还会因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受到额外的影响。然而,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存在多种效应,可以确定的是,父母外出务工的主要动因就在于前往就业机会更多、收入更高的城市谋生,因此相比于在家务农来说,外出务工相对会增加家庭收入,从而能够更好地保障食品供给、医疗保障、教育投资、娱乐文化等方面的支出,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但同时,父母外出也会导致与子女联系减少、感情逐渐疏远,对儿童的生活照料、行为监督、教育指导也受到限制,这些则会对儿童的营养健康状况产生不利影响。而且,在农村地区,父母外出后,留守子女多由祖辈父母进行照料,也有其他亲戚朋友甚至自己照顾自己的情况,但无论留守儿童由谁进行照料,似乎都比不上父母的陪伴和照料。比如,当监护人为祖辈父母时,由于文化程度低、思想观念保守,可能因营养知识不足导致儿童膳食营养摄入不均衡,或者因“溺爱”心理放纵儿童过量的非健康饮食,或者盲目轻信“土方”“偏方”耽误儿童及时看病就医,甚至因“重男轻女”观念而对留守女童的照料直接产生不利影响等。当监护人为其他亲戚朋友甚至无人监护只靠自己时,留守儿童的处境可能比由祖辈父母进行照料时更加糟糕,一方面,其他亲戚朋友由于天然的亲情联系要弱于祖孙关系,对儿童的照料可能并不如祖辈父母尽心;另一方面,无人监护的单独居住留守儿童在生活起居方面要承担更多的劳务和压力,而且极易产生心理问题,也更容易受到意外事件的伤害。然而,父母以外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营养健康状况也并不一定全是负面影响,比如年轻的父母可能没有太多育儿经验,反而不如祖辈父母对儿童的照料更为得当,或者有些留守儿童本身具有较强的自理能力,父母外出务工对其生活起居的影响并不大。此外,不同的父母外出类型、父母外出时儿童的年龄、父母外出的持续时间、父母外出的距离远近等对留守子女的影响也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可以发现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正面和负面效应同时存在,相互抵消之后的影响效应是不确定的,通过数据统计和回归分析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厘清其中的影响机制,对于制定和实施留守儿童营养健康的干预措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最后,对留守儿童个人来说,营养健康问题直接关联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良好的营养健康状况是取得一切成就的基础,重视儿童时期的营养健康状况对其未来的长期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时期的营养健康状况首先会以身高、体重、体态等表现出来,影响自身的形象,也会影响到自身的精力、学习知识的能力等进而影响到学业成就和未来职业发展,此外,良好的营养健康状况也有利于儿童的性格发展和心理状态。然而,不论是儿童时期的学业成就、性格心理,还是成年时期的职业发展,都是人力资本的重要表现,因此,儿童时期拥有良好的营养健康状况,有利于提高自身人力资本,在长期内对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本就处于较为劣势的处境,所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父母教育的缺失以及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因素对留守儿童人力资本的积累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因此,更应该重视起农村中的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保障其具有良好的营养健康状况,这是促使其进一步接受教育、增长知识的前提基础,否则只会不断削弱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竞争能力。 a13RH6ooRP/7zaMTt7l/cJxtQO1vateS7rFTO9TgXnBtiiUTsgX0/iM3PDwc1Zl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