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社会性发展实际是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技能的统一。社会认知是对社会中的人、环境、规范的认识;社会情感是人们在社会生活、社会交往中的情感体验;社会行为技能是与人交往、参与社会生活时表现出的行为技能。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是社会领域课程的主体部分,是社会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实现社会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和手段。那么,确定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是什么呢?社会教育内容的确定,一定要以幼儿为本,以幼儿自身的经验与水平、幼儿的现实生活为出发点,以及以幼儿的社会学习与发展目标为依据。
1.理解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分类表述。
2.能够为学前儿童选择适宜的社会教育内容。
3.熟悉并喜爱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自信。
1.个人学习:请结合见习实习的经历,回忆并梳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有哪些。
2.小组学习:合作完成案例分析。
芳芳是一名幼儿园新手教师,她知道教育是从目标和幼儿已有的水平开始,围绕目标选择内容与方法,帮助幼儿获得相应的发展。但她认为社会领域的内容比较抽象,不知如何入手。
请同学们思考:社会领域有哪些内容适合学前儿童学习?
引导问题1:如何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要从幼儿的发展水平出发?
引导问题2:如何为学前儿童选择适宜的社会教育内容?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是实现教育活动目标的载体,活动内容解决的是“教或学什么”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活动设计的关键,内容选取适合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活动内容的选择问题始终被视为活动设计的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考虑什么内容最适合幼儿学习,哪些内容最有利于实现活动目标,使幼儿达到预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兼顾幼儿发展、社会要求、人类知识等方面的因素,对教育活动内容加以选择,并恰当组织,使幼儿获得丰富的知识经验,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
引导问题1:幼儿园常见的社会教育活动有“了不起的我”“我和老师做朋友”“我居住的小区”“小小值日生”“家乡的特产”等,结合以上活动名称,请说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可以如何分类?
引导问题2:结合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横向目标与见实习经历,举例说明你知道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可结合上一节所学的《纲要》《指南》中社会领域的总目标及各年龄阶段目标,总结、归纳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
小组决策(小组讨论并形成决策)
由于幼儿的现有生活经验、学习能力制约着社会教育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因此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要具有粗浅、启蒙的特点。同时,由于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一切社会教育的内容要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应当选择生动、形象的教育内容以便于他们理解与接受。总而言之,在选择社会教育的内容时,一定要注意内容的主动性、直观性和健康性。应从幼儿的发展现实出发,使内容既能扩展他们的知识,又能激发他们的情感,还能培养他们良好的社会行为技能和习惯。
此外,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发展水平不同,同一内容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的要求也不一样。幼儿的社会学习内容是螺旋上升的。例如,“喜欢交往”这一学习与发展要求,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而言是有梯度差异的(详见表2-2)。
现实生活既是幼儿社会学习的内容,也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社会教育的内容只有与幼儿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更多地关注变化发展的社会生活,才有助于幼儿理解社会教育的内容,有助于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与社会行为的有机整合与联系,真正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纳入幼儿社会性教育的内容必须是他们熟悉的、能够理解的。例如,文明礼貌的教育、玩具大家一起玩、生活中的标志等就在幼儿的身边,每天都在发生,这样的内容就是与幼儿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反之,如果远离幼儿的真实生活,让他们无法观察、体验和理解,这样的内容无论其本身有多么大的价值也不能纳入社会教育课程之中。
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是幼儿社会教育的基本指针。幼儿社会教育内容,应当以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为依据,针对社会教育目标的架构体系来选择和确定。所以,在选择社会教育的内容时,无论是基于社会现实,还是基于幼儿的发展,都应当具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在选择社会教育内容时,要避免对教育目标的遗漏、偏颇或是无效重复,即内容与目标要有针对性。
《纲要》是进行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依据,《纲要》在社会领域明确提出了如下内容和要求:
(1)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2)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3)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
(4)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5)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
(6)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
(7)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8)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
(1)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经常和他一起游戏或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与成人交往的快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2)创造交往的机会,让幼儿体会交往的乐趣。
(3)结合具体情境,指导幼儿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
(4)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学习理解别人。
(5)和幼儿一起谈谈他的好朋友,说说喜欢这个朋友的原因,引导他多发现同伴的优点、长处。
(6)关注幼儿的感受,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7)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8)成人以身作则,以尊重、关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和其他人。
(9)引导幼儿尊重、关心长辈和身边的人,尊重他人劳动及成果。
(10)引导幼儿学习用平等、接纳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差异。
(11)经常和幼儿一起参加一些群体性的活动,让幼儿体会群体活动的乐趣。
(12)幼儿园组织活动时,可以经常打破班级的界限,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加不同群体的活动。
(13)带领大班幼儿参观小学,讲讲小学有趣的活动,唤起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好奇和向往,为入学做好心理准备。
(14)成人要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如:答应幼儿的事一定要做到、尊老爱幼、爱护公共环境、节约水电等。
(15)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其他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
(16)教育幼儿要诚实守信。
(17)亲切地对待幼儿,关心幼儿,让他感到长辈是可亲、可近、可信赖的,家庭和幼儿园是温暖的。
(18)吸引和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萌发集体意识。
(19)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纲要》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范围做了基本的界定。同时,对照《指南》有关社会教育的建议,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个文件在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方面的内容要求是基本一致的。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幼儿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切有助于达成社会领域目标的体验、知识、经验、技能等,都可以成为社会教育的内容。我们可以大体上把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分为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社会环境与社会规范、社会文化等部分。
自我意识主要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与自我控制三个方面。自我意识是幼儿社会性及个性发展的心理基础,幼儿的自我意识刚刚萌芽,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因此,有关自我意识的教育内容要和幼儿的心理特点相符合。在此,我们以表格的形式对自我意识的教育内容进行归纳,见表2-9。
表2-9 自我意识的教育内容
在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中,比较常见的培养幼儿自我意识的教育活动有:“了不起的我”“独特的我”“我自己做”“我的名字的故事”“我长大了”“我俩不一样”“请投我一票”“输了也不哭”。
人际交往是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意见沟通、信息情报交流以及相互作用的过程。但是,幼儿人际交往的范围很小,交往的程度很浅,交往获得的结果具有很大的后续性,即交往产生的作用不是立即全部体现出来,而是成为后续的生活经验。对幼儿而言,人际交往的内容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与成人交往,另一类是与同伴交往,见表2-10。
表2-10 人际交往的教育内容
(续表)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活动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妈妈的新发型”“学做小客(主)人”“我想为你做点事”“爸爸妈妈真能干”“电话礼仪”“我和老师做朋友”“夸夸我的好朋友”“生日计划”。
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家庭、幼儿园、社区、家乡以及祖国等,它们与幼儿社会性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社会规范的学习,离不开具体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活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社会环境与社会规范的学习是一体的,密不可分。
按照具体社会环境中主导活动类型的不同,可将与幼儿关系密切的社会环境及社会规范划分为六种类型,即生活起居活动、教育活动、休闲娱乐活动、文化公益活动、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见表2-11。
表2-11 社会环境及社会规范的教育内容
(续表)
有关社会环境的教育活动有:“我的房间”“我的幼儿园”“我居住的小区”“我们的城市”“五星红旗”“街上的标志”“参观图书馆”“特殊的号码”“公园小导游”。
有关社会规范的教育活动有:“小小值日生”“快乐整理”“红绿灯”“垃圾回家”“今天我当家”“好玩具大家玩”“大家一起玩”“公共场所不吵闹”“花儿好看我不摘”。
幼儿生活在多元的社会文化背景当中,通过分享不同的文化背景,如家庭习俗、语言、食物、音乐、价值观、家庭关系、生活类型、文化庆祝和民族遗产等,发展他们对自己的良好接纳以及对别人的积极认识和理解,使他们学会在快速变化的复杂的社会中适应多元的生活,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
社会文化主要包括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社会文化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幼儿对各种社会文化的认知以及参与各种社会文化活动等来实现的。社会文化的学习与了解,主要包括节日、艺术、民俗等内容。为了全面而系统地进行幼儿社会文化教育活动设计,将适合幼儿阶段的社会文化活动以表格的形式归纳如下,见表2-12。
表2-12 社会文化的教育内容
在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中,教师常用的以社会文化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有:“中国结”“快乐的中秋节”“我们一起包粽子”“十二生肖”“我的压岁钱”“西餐礼仪”“家乡的特产”“好吃的饺子”。
总而言之,教师在确定幼儿社会教育的内容时,无论是依据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还是考虑社会现实的需要,抑或是促进幼儿的发展,都应当坚持两条基本原则:一是生活经验是教育内容的重要来源和依据,二是幼儿能与之“对话”的学科知识才有引入课程内容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