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论
美育引领当代儿童的发展

本书的“儿童”概念特指从胎儿至初中教育阶段的儿童,大概在0至15周岁之间。

儿童发展是指儿童在身心两方面的完整发育和整体生命的健康成长,包括儿童以知情意为基本要素的生命机能的全面、和谐、自由的成长发展。

儿童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具成长性和可塑性的阶段。人从出生到成“人”,不仅是身体和生理的发育,也是身心的健康、知情意的和谐、人格人性的整体发展完善,是从生理的生命体到成为人的“人”的生成史。“从总体而言,人类个体发育成熟大约在17—18岁。” 因此,儿童时期的成长发展,对于人的个体发育及其整个一生来说,都具有不容忽视的基础意义和关键意义。

对儿童生命的关注,首先就需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基本人学观和儿童发展观。过去,我们对儿童的智力教育、道德教育、体格培育等比较关注,即以智育、德育、体育为教育的重心,而对审美教育及其在儿童生命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远未充分认识。特别是对审美教育以自然教育、艺术教育、生命教育等为基本载体,以情感美化、趣味提升、创造激发、人性和谐等为重要内涵,以生命的全面、和谐、自由的成长为整体目标,以主体的愉悦、幸福的感受体验为核心价值的具体、丰富、独特的途径与方法远未充分发掘。

中国古典教育主要偏于道德教育,突出了人的社会伦理角色。西方现代教育主要偏于智力教育,突出了人的现实理性目标。这些教育的模式,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优长,但片面的强调与实施,造成了忽略受教育者生命的整体性、独立性、主体性、创造性、丰富性、自由性等的偏畸,特别是忽略了生命存在本身的完整感、价值感、幸福感。从长远来看,在这类教育模式下成长的人不仅活得不幸福,也难有强劲的发展后劲。

十八世纪九十年代,“美育之父”席勒发表《审美教育书简》,第一次自觉地将审美教育的问题引入了人类教育的理论视野,知情意的和谐发展、生命的自由幸福成为人文主义教育的重要理想。席勒指出,在大机器生产时代,唯有审美教育才能使人从野人、蛮人蜕变为文化的人、文明的人,拥有完整而自由的美好生命。今天,审美教育对于人类,仍然具有重要而关键的意义,也成为儿童教育和儿童发展研究中的重要理论课题和实践命题。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 对于儿童来说,其身心的生理特征和精神特征,尚较多地保留了人的生命的自然本性,拥有较为原始的感受力、想象力、创造性等,这些与美的特性具有天然的联系。审美教育的感性、柔性方式,比道德教育和智力教育的规范、约束方式,更切合于儿童的接受能力和接受特点。积极开展与渗入审美教育,是推动当代儿童教育向德智体美全方位展开的有效举措,也是切实引导当代儿童和谐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必要方法。 PV6ZgiCNJfTR72ZJJsewEB/iWddGNYNqI52CLWEL4B4c4AAek+zeErFy9VO+bX8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