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编写说明

本书中的联合国指的是联合国系统。根据联合国官方网站,联合国系统包括联合国自身以及被称为方案、基金和专门机构的多个附属组织。这些组织有各自的工作领域、领导层和预算。联合国各方案和基金通过自愿捐助而非分摊会费获得资金。各专门机构是独立的国际组织,并通过自愿捐助和分摊会费获得资金。联合国协调联合国系统内各个实体的工作,各实体配合联合国行动以达成其目标。

其中,属于联合国自身的机构有六个: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均于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根据《联合国宪章》设立。

隶属于联合国的方案和基金有六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总部:美国纽约)、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肯尼亚内罗毕)、联合国人口基金(总部:美国纽约)、联合国人居署(总部:肯尼亚内罗毕)、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总部:美国纽约)、世界粮食计划署(总部:意大利罗马)。

联合国专门机构是通过谈判订立协定与联合国共事的自治组织,共有十五个: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总部:意大利罗马),国际民用航空组织(总部: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农业发展基金(总部:意大利罗马),国际劳工组织(总部:瑞士日内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部:美国华盛顿),国际海事组织(总部:英国伦敦),国际电信联盟(总部:瑞士日内瓦),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总部:法国巴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部:奥地利维也纳),世界旅游组织(总部:西班牙马德里),万国邮政联盟(总部:瑞士伯尔尼),世界卫生组织(总部:瑞士日内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部:瑞士日内瓦),世界气象组织(总部:瑞士日内瓦),世界银行(总部:美国华盛顿)。

此外,联合国系统还有一些相关组织,如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移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等等。

联合国自成立以来,发布了大量与语言问题相关的文件,许多已经成为国际准则性文书,成为各成员国制定国内语言政策的指导规范;同时,联合国还开展了大量与语言相关的活动,包括促进语言平等、审查系统内部各组织多语使用实况、规范内部语言使用、重视语言信息技术应用、应对系统内外部语言竞争等,形成了当今联合国内部的语言机制。

保障语言权利,倡导文化多样性和促进语言平等,一直是联合国系统的核心理念和语言实践。联合国发布了多种公约和宣言,提出了一系列语言理念,涉及公民、儿童、少数民族、妇女、移民等群体的语言权利,并设立了各类语言纪念活动。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布各类公约、宣言,倡导文化多样性和语言平等。1989年,第三十四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利公约》,要求儿童权利“不因儿童或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的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民族、族裔或社会出身、财产、伤残、出生或其他身份而有任何差别”。1993年,联合国大会通过《民族或族裔、宗教和语言上的少数群体人权宣言》,呼吁各国“在各自领土内保护少数群体的存在及其民族或族裔、文化、宗教和语言上的特征”。1999年,联合国通过《和平文化宣言》,提出“增进所有文明、民族与文化之间,包括对在族裔、宗教和语言上属于少数的群体的理解、容忍和团结”。2001年,联合国通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指出“每个人都应当能够用其选择的语言,特别是用自己的母语来表达思想、进行创作和传播作品”。2008年,联合国通过《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任择议定书》,指出“人人有资格享受《宣言》所载的一切权利和自由,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意见、民族本源或社会出身、财产、血统或其他身份等任何区别”。2015年,联合国发布《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强调“尊重、保护和促进所有人的人权和基本自由,不分其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国籍或社会出身、财产、血统、残疾或其他身份等任何区别”。

第二,设立“国际母语日”和“国际语言年”。199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般性大会宣布,从2000年起,将每年的2月21日确立为“国际母语日”,旨在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此外,联合国大会还宣布2008年为“国际语言年”,并委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调这一活动,教科文组织为国际语言年提出的口号是:“语言,至关重要!”

第三,开展“联合国语言日”庆祝活动。全球传播部(原新闻部)在2010年提出一项倡议,为联合国6种官方语言各设立一个纪念日,旨在促进六种官方语言在联合国的平等使用。每个纪念日都与该种语言的历史转折点或著名文学人物纪念日有关。其中3月20日是“联合国法文日”(法语国家组织成立日),4月20日是“联合国中文日”(二十四节气之谷雨,以纪念仓颉造字),4月23日是“联合国英文日”(威廉·莎士比亚诞辰日),6月6日是“联合国俄文日”(亚历山大·普希金诞辰日),10月12日是“联合国西班牙文日”(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改为4月23日,塞万提斯逝世日),12月18日是“联合国阿拉伯文日”(纪念联合国大会于1973年12月18日通过决议将阿拉伯语作为第6种官方语言)。联合国在每一个语言日都会举办庆祝活动,并开展一个小时的语言强化课,鼓励职员参加语言班学习。

第四,启动“国际土著语言年”。联合国在积极维护官方语言平等的同时,也注重维护少数群体的语言权利。2007年,联合国通过《土著人民权利宣言》,呼吁各国颁布旨在保护和加强土著语言的政策、法律。该宣言第十九条规定:“土著人民有权建立并使用自己语言的媒体,有权不受歧视地利用所有形式的非土著媒体。”为提升人们对濒危语言保护的认识和行动力,2019年,联合国启动了“国际土著语言年”,旨在体现对不同语言使用者权益的尊重,促进全球人民深入理解语言与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唤起各国政府、民间团体及社会组织的响应。为巩固“国际土著语言年”的成果,联合国将2022—2032年确立为“国际土著语言十年”,以应对新冠疫情对土著语言保护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五,促进语言表述中的性别平等。为了帮助联合国工作人员在交流中都使用性别包容性语言,联合国推出了《性别包容性指南》,并就这一指南编写了一整套培训资料和课程。要求避免使用带有性别定型观念的表述,并以更积极的方式提高妇女的可见度。例如,联合国《中文性别包容性语言指南》中,针对“女强人”、“寡妇”、“妇孺皆知”、“男人帮忙做家务”等包容性弱的说法,建议改成“成功女性”、“丧偶妇女”、“众所周知”、“男人做家务”。

为了保证上述倡议和活动目标的实现,1995年第五十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名为《使用多种语文》的第11号决议,决议认为“多语制”是联合国系统所有组织的一项共同承诺,对于实现《联合国宪章》目标意义重大。此后,联合国大会每两年审议一次“多语制”问题,以审核联合国系统内部多语使用实况。

1999年,联合国开始设立“多语制问题协调员”职位,其职责是确保本组织内不同语言使用的均衡性。协调员的任务是“协调现行措施,提出战略,确保本组织的语言实践符合关于使用多种语言的各项决议的建议和规定。协调员尤其要负责汇总与整个秘书处使用多种语言有关的建议和要求”(A/61/317)。2000年,联合国秘书长指派主管大会和会议管理的助理秘书长担任第一位负责多种语言问题的协调员。2008年,秘书长任命时任主管传播和新闻事务副秘书长为多语制协调员。2010年,多语制协调员参加了“语文安排、文件和出版物问题”国际年会。

1976年,联合国开始设立联合检查组(Joint Inspection Unit,JIU),并将其作为一个常设附属机构。检查专员对有关各服务机构效率和资金适当运用的所有问题都有最广泛的调查权力,并为此目的进行现场查询和调查。联合检查组每十年审查一次联合国系统使用多种语言的情况,并分别在2002年、2011年和2020年向大会提交了审查报告。2002年,联合检查组发布《联合国系统内实行多种语文》的报告,涉及多语制在联合国各领域、各部门实施的详细状况;2011年,联合检查组发布《联合国系统各组织的多种语文制度执行情况》报告,指出联合国内部的语言平等至今尚未实现,对某些语言的明显偏爱尚待消除;2020年,联合检查组发布《联合国系统使用多种语言情况》报告,报告基于对联合国系统各组织的问卷、访谈和文献调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制定多语战略政策框架、发挥多语问题协调员作用、为语言专业人员的聘用与发展制定新政策、出台多语学习政策、提供经费支持等。

联合国非常重视语言规范问题,这也许可以视作国际组织语言政策中的本体规划。联合国秘书处文件司设有“名词和参考资料科”,配有六个名词员,一种官方语言配一名职员,负责联合国系统词汇的收集、统一、审定、编撰、分发,并负责回答来自联合国内外的词汇查询。“名词和参考资料科”主办的联合国词汇库(UNTERM)在网上向全世界的用户免费开放(网址是http://unterm.un.org)。各语文翻译处还设有内部专职名词员,为本处的翻译工作服务。另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动成立了国际术语信息中心(Infoterm)和国际术语网(TermNet),其中国际术语信息中心旨在提供术语服务、支持和协调术语学领域的国际合作,国际术语网旨在促进国际合作和促进国际术语培训及资格认证等。为共同协商处理各组织的语言规范,联合国系统各组织每年派代表出席“语言安排、文件和出版物国际年会”(IAMLADP),特别是其中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和术语机构间会议”,以便于在计算机辅助术语领域进行合作。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联合国大力促进语言信息技术的应用。语音识别、远距离口笔译和自动及计算机辅助笔译软件等新技术已开始为各组织语文事务人员提供服务。2002年5月,联合国开始使用“银河系”软件,使联合国空缺岗位公告的制作和申请自动化;2004 年,联合国向公众开放“正式文件系统”(Official Documents System,ODS)。该系统收录联合国会议文件全文,均以联合国六种正式语言保存,可进行全文检索;2014年,联合国专门为内部笔译员和逐字记录员开发了在线机助翻译工具“联合国电子语言”(eLUNa),它提供翻译界面的常用功能,专门用于联合国文件翻译。使用这项工具可即时获取以前翻译过的文件、术语记录、机器翻译系统;2017年联合国发布“规范性文件和会议文件语义互操作性框架”,以创建一个全系统的文件生态系统,促进协作和降低信息管理成本;目前,联合国正在尝试借助人工智能工具“世界产权组织语音转文本”(WIPO Speech-to-Text)将会议视频录像自动生成为六种官方语言的文本记录,减少目前高度耗费资源的会议逐字记录工作;长期以来,联合国新闻中心一直利用传统媒体(广播和电视)来传播联合国的信息,近年来,数字技术(如网站、社交媒体和移动电话)得到极大加强。

国际组织语言政策已经成为当今语言规划领域的热门话题,而联合国系统的语言政策则是关注的焦点。然而,当前的语言规划理论框架本质上是民族国家视角的,最初是为了“二战”后新独立国家建构、完善和推广民族共同语,因而有了本体规划、地位规划和习得规划等概念。国家和国际组织在语言政策上天生存在许多差别,例如,国际组织语言规划总是绕不开内部大量口译/笔译员的安排及其高额的翻译成本,这是大多数国家语言规划中不需要面对的问题。因而,在研究国际组织语言政策时,必然会产生一系列问题,例如:对于全球性国际组织,原先的一些语言规划理念还有解释力吗?语言政策还可以被视为社会政策的一部分吗?教科文组织要求注意文件措辞中的性别平等,属于本体规划吗?国际劳工组织对口译员进行培训,属于习得规划吗?

关于超国家层面的语言规划,还有许多亟待解答的问题。例如,国际组织是一个由临时国际代表组成的精英团体,他们在努力实现人类共同目标的过程中寻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显然,这个领域的语言政策已经不再是库柏(Robert Cooper)所说的社会政策了,那应该属于什么性质的政策?国际组织语言政策的规划主体是谁?是所有成员国还是有影响力的主权国家?或是国际组织的秘书处和议事机构?甚至是特别专家组?国际组织内部是否存在隐性(或隐秘)的语言政策?与国家政府颁布的语言政策相比,国际组织在语言规划中面临多重博弈,呈现“多声部”的特征,其语言政策的异质性更为严重,各国的阐释也更具随意性,仅用“声望规划”或“话语规划”已经很难进行有效阐释了,还有待于学界提出更适合的解释模型。

当今世界,国际组织在全球事务中的作用日益凸现,国际组织的自主性也明显增强,有时甚至主导全球治理。相应地,语言规划研究应该超越民族主义范式,以适应超国家背景下全球复杂的互动和博弈模式。实际上,国际组织的语言政策既可以视作解释世界语言秩序的变量,也是一个有待解释的结果性变量。以国家为基础的语言政策和规划模式不再必然反映超国家层面的语言生活经验。因此,大力推进超国家层面语言规划理论建构,探讨适用于多语种、跨文化的国际组织场所的语言规划转型模式,已经成为一种迫切的时代需求。

为了推进国际组织语言政策的研究,我们选编了这本《联合国语言政策规范文件汇编》。本书在梳理编译联合国机构官网文件的基础上,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70多年来联合国系统颁布的涉及系统内和系统外语言政策的60多份公约、建议书、宣言等,以及规则、声明、指南等规范性文书。其中一些用于规定联合国内部的语言地位、多语使用、员工语言能力要求等,一些用于倡导国际社会的语言保护、语言教育、语言权利等理念。本书提供的文献可供国际问题研究、语言政策研究等领域的学者参考。

方小兵
2022年10月于南京方山 0GvvNYtiSIj3nbna3JlAQCAtuRchB8y3i2MkyBJFJHiq6MfUy2LNb4VS4Eh7D/i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