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数字经济视角下传媒虚拟产业集群构建研究

孔令博文

作者简介 孔令博文,女,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传媒经济管理。电子邮箱:KLBW1979408000@163.com。

摘要 数字经济已成为传媒产业繁荣发展的关键增量,对于推动传媒产业集群的虚拟转型,创建数据化、平台化和模块化的运作模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围绕传媒虚拟产业集群的相关概念进行文献综述,从“影响力经济”和“媒介化理论”入手剖析传媒虚拟产业集群出现背后所蕴含的理论内涵和形成依据。而后通过对逻辑起点、逻辑基石和逻辑主线三部分的论述,阐明数字经济和传媒虚拟产业集群两者之间紧密相连的内在逻辑,最后从实际操作层面提出传媒虚拟产业集群的构建路径。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传媒虚拟产业集群 构建路径

2022年1月12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规划》提出要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具体包括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全面深化重点行业、产业园区和集群数字化转型,培育转型支撑服务生态 [1] 。毫无疑问,数字经济是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重要内容,作为其核心的信息经济的传播、扩散与分享,为新空间组织的出现和集群的生成提供了可能。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下,大批虚拟产业集群应运而生。产业组织的虚拟化和技术创新的系统化加速推动了基于传统地理空间的产业集群向各类虚拟集群的演化与发展。传媒产业集群对推动地区经济和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当前传媒产业集群运作存在协调机制不完善、同质化问题突出、国际竞争力较为薄弱等问题,迫切需要将数字技术作为重要的输入方式和协调要素,全面介入资源配置和产业集聚的过程,聚焦数字经济时代传媒虚拟产业集群发展,使数字经济成为传媒产业繁荣发展的关键增量,推动传媒产业集群虚拟化转型。

本文将“影响力经济”和“媒介化理论”作为探讨数字经济视角下传媒虚拟产业集群构建问题的起点,进而从“分工”“技术的作用”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阐述两者间的内在逻辑,并提出三条可行性构建路径(见图1)。

图1 整体思路与框架

一、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数字经济正逐步嵌入地区传媒产业的发展进程中,在推动传媒产业迈向体系重构和布局优化的新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探讨传媒虚拟产业集群的构建问题首先须从宏观上对数字经济涉及的相关研究领域加以考察,同时梳理“虚拟产业集群”和“传媒产业集群”两个与传媒虚拟产业集群密切相关的概念的研究现状,而后从影响力经济和媒介化理论两方面把握传媒虚拟产业集群构成的本质,进而为更好地阐明传媒虚拟产业集群的构建问题提供理论支撑。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数字经济(Digital Economy)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唐·泰普斯科特(Don Tapscott)正式提出,他认为数字经济具有数字化、知识化、虚拟化、互联互通等显著特征 [2] 。佩蕾兹基于库恩、多西等学者的研究内容,提出了“技术—经济范式”的概念 [3] ,而后弗里曼、佩蕾兹用这一概念来描述被广泛传播的技术通过经济系统影响企业行为和产业的现实 [4] 。这种新的范式概念带来的是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变化,是生产体系的各种新的思维方式的融合。国内目前对数字经济的界定是:“数字经济是指以现代化的信息网络作为载体,以数字化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来提升经济发展效率和优化经济结构。” [5] 而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 [6] 。数字经济的赋能,不仅能实现数字技术的产业化发展,还有助于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 [7]

传媒产业集群是传媒产业自身发展到一定时期的阶段性产物,通过将有关联性与互补性的企业及其他相关机构集聚起来获得强劲的竞争优势,进而推动传媒产业走向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目前有学者对文化产业的集聚效益进行研究 [8] ,也有学者从城市文化经济学的视角理解产业集群,认为城市既是信息生成和传播的中心,也为传媒产业提供了资金、广告主、受众、人才等要素,在有效资源供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9] 。2020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体规模超出2万亿元,呈现整体繁荣的发展态势。虽然我国传媒产业集群当前的增长速度仍然保持较高水平,但依然存在传媒产业集群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和国际化水平不高等问题。随着网络空间的崛起,新的产业集群模式也应运而生。传统的产业集群以地理相邻和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相互关联为特征,伴随着产业集群规模的扩张,企业空间集聚加剧,“拥挤成本”(Congestion Costs)便会产生。因此,基于地理位置产业集群的规模经济消失,成本与资源压力上升 [10] 。与此同时,过度分工会使得企业内部创新能力降低,同质化竞争激烈,从而使得产业集群抗风险能力减弱,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于是人们开始寻找新的出路。虚拟产业集群(Virtual Industry Clusters,VIC)是快速构建与运作虚拟企业的基础平台,是由具有一定专长的企业组成的集合体,主要功能是通过提供与调节成员企业的核心能力,参与虚拟企业运作,从而使成员分享市场机遇 [11] 。Passiante和Secundo等指出了虚拟产业集群的特征,认为新经济环境决定企业组织的根本改变。网络技术成为协作和竞争的主要方式,生产者与消费者界限逐渐模糊,定制服务代替大量生产 [12] 。同时Passiante和Corallo认为创新网络代替分工成为集群发展的主要动力,集群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从基于静态优势的聚集转向基于创新网络的动态竞争优势演进的发展趋势 [13] 。可见虚拟产业集群是数字经济时代产业集群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推动了传统的地理空间集中向新型的基于虚拟平台集聚转变,实现了产业的规模、能力和效益的整体提升。

通过上述文献分析可知,目前学界仅对“传媒产业集群”和“虚拟产业集群”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传统的传媒产业集群已经不能适应当下时代的发展要求,数字技术正倒逼传媒产业探寻深度融合、虚实相生的集群化发展模式。数字经济为研究传媒产业的虚拟化转型提供了新的范式和可能,更为传媒虚拟产业集群的构建提供了多元路径。

(二)理论基础

1.传媒虚拟产业集群的目的导向——影响力经济

传媒产业是生产传播各种以文字、图片、影像、声音、数码等形式存在的信息内容产品以及提供各种服务的企业或机构按照市场化方式形成的企业集群 [14] 。传媒作为产业的经济本质是“影响力经济”,通过二次售卖出售受众的注意力资源,从而影响受众的认知、判断和行动能力 [15] 。而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媒体的影响力不仅更强,而且借助平台经济的商业模式逐渐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媒介环境。依靠互联网提供生产和消费的场所,不断邀约用户,扩大影响力和传播效果。传媒影响力的发生和建构主要依赖于用户对传媒产品的“接触”“保持”“提升”三个环节,扩大企业规模、突出产品特色,才能更好地培养长期稳定的用户群体,并将其转换为更多的注意力资源,进而起到扩大传媒产业影响力的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传媒产业集群应运而生,目的是推动传媒产业实现规模化和专业化建设,从而形成强大的行业竞争力。当以实体空间为依托的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企业迫切需要利用数字技术打通更多的连接渠道,构建传媒虚拟企业的互通平台,依据全新的集群运作模式和运作环境推出品质更加优良的传媒产品,形成全球一体化市场格局,以扩大传媒产业在所有产业间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用户参与,这与传媒作为产业的经济本质不谋而合。传媒虚拟产业集群通过利用数字技术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最终目的是更好地实现传媒影响力经济的发展目标。

2.传媒虚拟产业集群的形成依据——媒介化理论

传媒的本质是“影响力经济”,通过传媒二次售卖的独特属性和强大的宰制功能,影响用户的社会认知、判断和决策,所以传媒虚拟产业集群之于市场的价值大小更多是通过受众所产生的对社会实践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力”来判断,而推动虚拟产业集群形成的根本依据是一种无形无相却又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媒介逻辑”。媒介逻辑强调媒介对于日常生活实践的渗透,以及关注媒介与社会、文化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受众对于信息的依赖与需求是媒介化社会形成的前提,由此引发的产业集群中的需求规模经济效应则更为显著;技术的驱动形成的无边界的、具有脱域特性的媒介发挥着强大作用,将跨产业和跨区域的传媒内容“重组打包”,融入集群内部的上下游产业链中,能够驱使其他组织系统服从于媒介逻辑,从而形成强大的传媒竞争力;搭建数字化平台,推动传媒产业在虚拟空间的信息互通和资源集聚,营造传媒虚拟产业集群中各企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协调局面,这就是媒介的生存逻辑;在媒介化社会中,生产与消费日益融合,消费主体开始具备数据“需求”和“生产”的双重属性。数字技术的协调作用以及带来的社会媒介化的革命性转变,使得作为个体的企业和作为整体的传媒虚拟产业集群间形成了相互成就的运转模式。由此可见,在数字经济驱动下的传媒虚拟产业集群的形成必然遵循媒介逻辑,不应机械地将传媒产业划分为纯粹的实体或虚拟运作模式,而应取长补短、相互借鉴,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走好一体化的市场发展道路,积极推动弹性的生产方式和柔性的分工整合,探寻数字经济背景下传媒虚拟产业集群虚实结合的发展路径。

二、数字经济赋能传媒虚拟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逻辑

数字经济强调将知识和技术作为关键的生产要素,目的是实现效率的提升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当前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传媒经济活动也包含许多不确定的因素,由此引发的局部资源的低效配置和整体资源的高效协同之间的矛盾,以及供需关系不匹配产生的系列问题,应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波特在价值链合作竞争理论中表示,现代社会中的经济竞争已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产业集群网络之间的竞争和价值链上的竞争 [16] 。传统的传媒产业集群主要依赖企业组织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成功的案例包括长三角城市群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京津冀传媒产业集群、北京CBD国际传媒产业集群等。而传媒产业集群的虚拟转型所带来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企业内、外部要素资源的共享与能力的协同,以及多节点主体产生的外部互动引发的更为显著的需求规模经济。但在互联网数字经济盛行的当下,构建传媒虚拟产业集群的前提是把握其与数字经济之间的内在逻辑,具体可从逻辑起点、逻辑基石和逻辑主线三个方面加以阐述,积极利用数字经济带来的优势资源,规避不确定因素引发的系列问题,开拓出一条传媒产业集群的转型发展之路,使传媒产业具备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全面提升其在社会整体发展中的影响力。

(一)逻辑起点

传媒虚拟产业集群形成的最大优势在于能有效缩短分工之间的“距离”,降低协作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实现传媒资源优化配置,增强产业集群的抗风险能力,进而推动形成一种集约高效、弹性专精的发展模式。这是数字经济赋能传媒虚拟产业集群的逻辑起点。“距离”的缩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缩短地理空间上的距离,传媒产业集群的虚拟转型打破了地理上的阻隔,促成虚拟空间中平台企业的聚集。二是邀约了消费群、政府等非生产性组织的加入,缩短了多元参与主体的心理距离。心理距离是评判信任程度的重要指标,为推动分工合作的长期深化发展提供了保障,由此带来更为显著的需求规模经济效应。

以集群方式存在的传媒虚拟产业依然在沿袭传统的产业集群模式,将报业、广播、影视、广告等具有高度关联性和互补性的传媒企业及机构组织集聚在一起,通过专业化的分工实现资源共享,降低信息服务内容的生产制作成本,从而不断拓展传媒市场。但是,在互联网构筑的虚拟世界中,空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每一个企业都作为潜在的平台支点存在,而平台具有无限延展和消除边界的特点,如果某传媒企业具有邀约其他相关企业加入的优势,并能主动进行价值关联和互动,创造新的合作机遇,那么就能真正跨越地域的阻隔,优化传媒企业内、外部的协调机制,减少同质化的恶性竞争,推动传媒虚拟产业集群实现智能化和数字化的转型。除此之外,心理距离也应被给予更多的关注,主要表现在信息和制度两方面。传媒虚拟产业集群在经济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传输、反馈等方面表现出极大的优势,通过制度规章对集群内各节点的经济行为进行约束,即只有遵循行业准则、诚信互通才能真正实现长期有效的分工合作,推动传媒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总而言之,传媒虚拟产业集群能促进产业内部及不同产业间的融合发展,以其去中心化的优势特征,打破物理和心理边界,缩短传媒企业分工之间的“距离”,充分提升效率,降低协作成本,寻找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传媒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发挥传媒虚拟产业集群的影响力经济优势。

(二)逻辑基石

数字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运用技术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人类经济活动的互动和高度协调。技术塑造出的传媒虚拟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在不断演化和完善的过程中构建出一个技术、组织和制度相互作用、协调统一的解释框架。因此需要重新认识这种具有决定作用的数字驱动力量,将技术视为数字经济赋能传媒虚拟产业集群的逻辑基石。

传统的传媒产业集群的内部要素包括作为传媒投入的资金和作为产出的利润的价值要素、以培养综合型全媒体人才和技术驱动为内核的知识要素、蕴含组织关系资本的社会要素以及作为各种有形资源的物联要素。这些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贯穿于传媒产业集群运行的环节中。通过一种标签化的排列和重组实现传媒产业集群内部的资源最优配置,其中的关键驱动力就是技术。技术一方面独立于“价值”“知识”“社会”和“物联”四大要素,同时又存在于四大要素之中,并与它们相互构建,促进共生。数字时代信息即资源,5G技术改变了信息的互通和传播模式,加快了资金流动和价值产出;人工智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力成本,促进了更多知识要素的生成,推动数字资源共享与知识扩散;在由数字技术打造的各类应用场景中创建和重组各种社会关系,实现新的资本积累和扩张;物联网将个体的联结扩大到更多有形的物质世界,充分拓展了产业边界与集群形态。

技术的推动催生了传媒产业集群内部运行各环节和要素的虚拟形态,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对传统实体产业集群运行模式的抛弃,而应该思考技术如何为传媒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结合带来更多的可能和发展的契机,进而形成一种边界融合、虚实相生的良性共创循环模式,达到优化传媒经济结构的目的。这种虚实融合的传媒产业集群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理解:一是边界融合。目的是通过技术加强连接,推动区域集群线上线下的深度交融,更借助技术所带来的“脱域”优势,推动形成全球联动的传媒产业超级孵化集群。不仅利用线上便利解决传统的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更要基于线上虚拟平台积极开发线下社区空间,通过打破边界壁垒进一步深耕传媒行业。二是协同共生,促进虚实共创。在数字经济的背景下,着力打造虚实共生平台,积极推动传媒人才、知识、资金、技术等要素的转型升级,以整合产业链为依托,为传媒虚拟产业集群中的各节点提供全方位、智能化、精准化的适配,为实现全球共创的传媒产业格局提供良好的条件。基于以上分析,我们不仅能运用数字技术对传媒产业内部结构进行优化,更能让传媒产业在与外部其他产业的对话交流中,找准自身定位和发展的方向。

(三)逻辑主线

在理解数字经济时人们往往会产生一种误解,容易将数字经济直接等同于虚拟经济,实则不然。数字经济其实是“数字”在经济系统中的映射,虽然其包含实体和虚拟两部分,但更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研究传媒虚拟产业集群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属于实体经济的传媒产业既有信息产业属性,又具有特殊的意识形态属性,进而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就是数字经济赋能传媒虚拟产业集群背后的逻辑主线。

数字经济赋能传媒虚拟产业集群能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扩大规模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集群的根本目的是通过传媒信息的适配,实现传媒产品交易成本的大幅下降,进而使得交易费用降低,甚至趋近于零,最终实现生产力的全面解放。产业的虚拟转型降低了传媒产品的交易成本,人们对低成本的共同诉求会使得传媒虚拟产业集群的整体规模日趋壮大,集群的发展根基更加稳固,进而一种良性持续的信用体系也将会被建构起来。数据驱动的优势会带来规模集聚效应,成功的大型传媒企业可以带动大量的中小微传媒企业进入具有共享经济特征的传媒产业链条中,同时也能降低新型中小传媒企业的准入门槛,减少不必要的行业壁垒。虽然在竞争中依然存在分配不均的状况,却能实现真正的互利共赢和良性的协同发展模式。与此同时,传媒产业集群又是一种动态的存在。集中各种类型的资源,并且推动传媒企业的持续竞争和协调平衡。数字经济可以促使传媒虚拟产业集群内部供需双方产生良性、即时的互动,实现传媒业务的纵深发展。同时促进行业信息扩散,扩大有效供给,使得原本无法参与供给的多元潜在主体也能够加入供给侧,扩大市场边界。除了能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我们还需关注数字经济给传媒虚拟产业集群所带来的更加显著的社会效益。在我国,媒体的政治属性一直被放在首要位置,旨在推动社会的共治与公益,传媒虚拟产业集群所形成的政治效益能为经济效益提供保障。大数据、云计算使成本降低,创新效率上升,带来了显著的正外部性,最重要的是降低了准入门槛,这使得传媒作为公共物品的属性更加显著。此外,数字经济的赋能使得作为集群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平台开始担任普惠沟通的桥梁,技术的介入增强了传媒产业集群的包容性和灵活性,整体上促进传媒行业的公平发展。

数字经济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共同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既可以更好地发挥政府引导和协调的作用,又能够加强公众对传媒业的监督作用。当我们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优势相结合的时候,就能取长补短,协同发力,激发创新潜能,减少不必要的同质化竞争,形成一种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状态,从而增强传媒产业整体的抗风险能力。

三、数字经济视角下传媒虚拟产业集群的构建路径

(一)传媒虚拟产业集群的数据化路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迭代发展,数据从简单的处理对象开始转变为一种重要的基础性资源,如何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大数据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数字经济强调要将数字化信息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因此需要关注数据在集群中扮演的角色,并思考数据如何运用自身的优势构建传媒虚拟产业集群。

数据代表着对某一件事物的描述,通过记录、分析、重组数据,实现对业务的指导。数据化的核心是量化一切,文字、实物变成数据,用户可以用之处理,机器可以用之分析,实现数据共享 [17] 。与作为符号的“数字”不同,“数据”可以承载现实社会变动和人类的思维、情感,数据中蕴含着大量传媒行业的线索,有利于科学决策。大数据的主要特征是体量大、存取速度快、种类多,能服务于多场景的需要,具有显著的市场应用价值。其优势表现在可以存储和分析传媒产业中特殊的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并对其进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新的知识,提升新能力,创造新价值。在传媒虚拟产业集群中的参与主体均可以极低的成本获取数据,不仅能够加强节点组织之间即时有效的互动,还能形成持续良性的竞争与合作氛围,由此可见数据在传媒虚拟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一,数据作为传媒虚拟产业集群中的基础设施,为集群内部的运转和外部的交流提供便捷可靠的支撑。数据所涉及的服务内容包括营销活动、咨询内容、广告和渠道服务等,拓展了传统线下集群发展的模式和边界。其二,数据化在传媒虚拟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协调统筹的作用,缓解了由高成本与资源不适配引发的系列问题,促进了传媒产业集群与相关经济系统之间的结构优化。其三,数据可以创建新的交互情境,推动智能化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同时,结合与传媒产业情境相关的数据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作出决策,选择合适的情境与用户节点真正建立起关联。

可见,数据化的传媒产业集群是一种无形无相的存在,其背后蕴含着媒介逻辑,强调数据对于集群构成与运作的全方位渗透,其最终目的是为了重塑新的经济秩序和市场结构。

(二)传媒虚拟产业集群的平台化路径

传统以地域为基础的传媒产业集群,容易形成一种相对单一和封闭的价值创造体系,导致出现企业制度僵化、创新不足等问题。数字经济正在掀起一场全新的经济革命,使得传媒产业集群的内部架构和运行模式均发生了变化。平台化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利用数据化、互联网产品化和在线化的优势,将传统线下服务商的各类信息和用户信息映射到数据平台,通过对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处理,打通虚拟线上和实体线下之间的沟通壁垒。在平台化的驱动下可以达到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的效果,同时能够创新商业运营、组织沟通和用户体验的模式,促进信息沟通和良性竞争。由此可见,平台化路径是构建传媒虚拟产业集群的一种必然选择。

其一,应将企业视作研究传媒虚拟产业集群构建问题中最重要的节点和起点,平台型企业兼具企业个体的商业属性与平台场域内的社会属性,其在平台场域内生成并赋予的公共权力逐步增大 [18] 。在传媒产业集群中,这种双重属性特征尤为明显。平台可邀约和组织新的节点加入,在市场效应与集群效应的作用下,平台经济能利用自身优势促使众多参与企业形成明确合理的专业化分工,构建具有协作共赢优势的虚拟化集群。其二,依托平台实现跨时空的精准化场景适配。平台内的各类节点参与者均可以较低成本实现超越时空维度的实时互动与交易,并快速了解集群内部企业机构之间存在的错综复杂的组织协作关系。对用户的浏览数据进行获取分析,理解用户对场景的实时需求,及时提供与之需求相匹配的传媒产品,使得用户获得更好的信息使用体验,在反馈环节可就意见进行交换,完善产品与服务,构建并创造更多不同的场景关系。其三,利用平台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传媒虚拟产业集群,实现规模效应。不仅将线下实体业务转移到线上,解决传统的产业集群发展中因为地理限制而产生的各种问题,更要基于线上虚拟平台积极开发线下社区空间,通过打破边界进一步深耕传媒行业。基于平台构建全球联动的传媒产业超级集群,为实现全球共创的传媒产业格局提供良好的条件,获得更大的规模效应,最终形成融合线上线下功能的复合型产业集群。

综上所述,数字经济的特性为传媒产业集群的虚拟转型带来无限可能,在探索传媒虚拟产业集群的平台化路径时,应把握上述三个核心问题,理解新型平台型企业的邀约功能和组织优势。强调场景适配的重要作用,努力创造更多的交易空间。通过平台连接海量的线上线下资源,打破虚实界限,形成相互促进、协同共生的良好格局,从而使更多成员和组织分享市场机遇。与此同时,也应注意到过度平台化引发的系列问题,特别是在分析产业集群的相关问题时,要避免过度的市场集中化和区隔化,同时谨慎评估平台企业所扮演的公共治理者的角色,防止职权滥用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公正和伦理问题。

(三)传媒虚拟产业集群的模块化路径

传媒企业作为传媒产业的核心,其组织集群形态和整体产业形态完全交织在一起,这使其形成一个复杂而庞大的产业系统。同时,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化发展,传媒企业更加注重培养核心竞争力,强调从一体化向模块化的转变。模块化(modularization)指将复杂系统拆分成具备独立功能的模块,并通过标准化接口把各模块动态整合在一起的过程 [19] ,其核心是“信息”,这也是数字经济的关键生产要素。模块是一种可以分解、组合和打包的单元,每个模块负责完成一个特定的子功能,当所有的模块按某种方法组装起来时就会形成一个整体。传媒产业集群中参与的各节点主体所具有的模块化结构,使得集群内部的各项创新活动能够平行地展开,有利于传媒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的融合交叉,以便各个功能模块能够独立地响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

传媒企业及新加入的节点组织的模块化转型,共同驱动传媒产业集群的虚拟转型,进而构建出新的传媒集群形态。企业的模块化设计是在共同的界面规则下进行的,有利于更好地落实虚拟产业集群内的分工机制。一方面保证了分工体系和模块化单元的协调一致,另一方面也给予了模块内自主创新的空间,所以模块化的分工机制能够更好地缓解分工和协作之间的矛盾,依托其自身特殊的开放式和兼容性的特征持续邀约,进而壮大传媒虚拟产业集群的整体规模。具体而言,在传媒产业集群的虚拟空间中,企业及参与的其他非生产性节点完全以“信息”的方式存在,节点之间的关联体现为信息的交互。例如,一个企业要想进入虚拟转型后的传媒产业集群,其自身必须先适应虚拟环境,而后以模块化的形态在该虚拟产业集群中和其他节点进行交互。模块化转型更有利于实现集群内组织和个人的价值共享,基于界面接口规则与其他企业进行动态联盟,通过跨域合作形成不同的产业集群,这可以充分释放节点组织的价值创造能力。理论上,只要某节点能够满足任意一个传媒虚拟产业集群的界面接口规则,它都可以以信息化的形式参与其中,通过无限复制即可同时进入多个传媒虚拟产业集群中。

四、结语

数字经济是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传媒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动力。在全球产业经济变革的当下,传媒产业集群的虚拟转型是提升我国传媒产业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影响力的必经之路,通过虚拟转型可以完善传媒产业内部的协调机制,解决传媒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同质化问题,增强我国传媒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媒介化理论为深入把握虚拟转型的本质内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运用数字技术开拓出新的经济交互空间,创建虚实结合的集群模式,传媒产业的融合交叉使未来传媒业的去中心化特征愈发显著,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只是为传媒产业集群的转型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思考视角和研究路径,但在实证分析方面还存在不足,未来将进一步运用量化研究方法对传媒虚拟产业集群进行深入研究。

注释

[1]王洋:《“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人民日报》2022年1月13日,第1版。

[2]Tapscott D.(1999).The digital economy:Promise and Peril in the Age of Networked Intelligence. Innovation Journal .19(5).

[3]Perez C.(1983).Structural Change and Assimil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i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Systems. Futures .15(5).

[4][英]克里斯托弗·弗里曼、卡洛塔·佩雷斯:《结构调整危机:经济周期与投资行为》,见G.多西、C.弗里曼、R.纳尔逊等合编:《技术进步与经济理论》,钟学义、沈利生、陈平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

[5]G20:《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2016年9月,来源:http://www_g20chn.org/hywj/dncgwj/201609/t20160920_3474.html。

[6]余东华、李云汉:《数字经济时代的产业组织创新——以数字技术驱动的产业链群生态体系为例》,《改革》2021年第7期。

[7]丁志帆:《数字经济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研究:一个理论分析框架》,《现代经济探讨》2020年第1期。

[8]陈少峰:《关于提升文化产业集聚园效益的思考》,《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9]黄滢、陈堂发:《城市文化经济学视域下的中国传媒产业空间集聚发展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2018年第8期。

[10]吴文华、张琰飞:《企业集群的演进——从地理集群到虚拟集群》,《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第5期。

[11]Molina,A.&Ponguta,S.(1997).An Information Model to Research the Corecompetencies of Virtual Industry Clusters.Germany:WZL Aachen ResearchReport .

[12]Passiante G.&Secundo G.(2002).From Geographical Innovation Clusterstowards Virtual Innovation clusters:The Innovation Virtual System. 42 nd ERSACongress .University of Dortmund,Germany,August.

[13]Passiante G.&Corallo A.(2003).A Knowledge Hub to Enhance the Learningprocesses of an Industrial Cluster. 43th ERSA Congress Peripheries. Centres and Spati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urope University of Jyvaskyla,Finland.

[14]崔保国、郑维雄、何丹嵋:《数字经济时代的传媒产业创新发展》,《新闻战线》2018年第11期。

[15]喻国明:《关于传媒影响力的诠释——对传媒产业本质的一种探讨》,《国际新闻界》2003年第2期。

[16]Michaele,P.(1985). Competitive Advantage: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New York:The Free Press.

[17]吕尚彬:《媒体融合的进化:从在线化到智能化》,《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年第24期。

[18]李广乾、陶涛:《电子商务平台生态化与平台治理政策》,《管理世界》2018年第6期。

[19][日]青木昌彦、安藤晴彦:《模块时代:新产业结构的本质》,周国荣译,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年。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Media Virtual Industry Clust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gital Economy

KONG Lingbowen

Abstract: The digital economy has become a key increment to the prosperity of the media industry,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virtual transformation of media industry clusters and creating a data-based,platformbased and modular operation mode.This paper firstly conducts a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concept of media virtual industry clusters,and analyses the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and formation basis behind the emergence of media virtual industry clusters,starting from the“influence economy”and“mediaization theory”.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the logical cornerstone and the logical main line,the inner law of the digital economy and the media virtual industry cluster is clarified,and the core problem of this paper is finally solved,that is,to propose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the media virtual industry cluster from the practical level.

Key words: Digital Economy;Media Virtual Industry Cluster;Construction Path Dr/dEzveoLs67loSxegr2a8BhKICKR558xYwDQInWtsvWdLXuU5q+10dvqt7xtV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