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 陶行知被誉为“天地金陵第一声”

1909年,陶行知在崇一堂唐世贤牧师的帮助下,考入南京汇文书院。1910年,汇文书院与宏育书院合并改称金陵大学,陶先生遂升入该校研习文科。陶行知先生的学术经历徽州文化圈、金陵文化圈。陶行知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立志教育报国,“爱满天下”的爱国精神成为其日后的信念。同时,开始随王阳明一派,信仰“知行合一”的哲理。在这个阶段,陶行知先生探究了他们以利己教育建设中国的思想。

1914年,23岁的陶行知以文科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他在毕业论文《共和精义》中写道:“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党见,非教育不除;精忠,非教育不出。”金陵大学的学习,奠定了他从事教育、报效国家的理想。先生很早就显示出思想和文字功夫,任金陵大学学报中文版编辑时,他便宣传共和思想。

陶行知在金陵大学

陶行知在毕业典礼上朗读他的毕业论文,而当时应邀参加典礼及颁授文凭的嘉宾中,有当时任职江苏省教育厅官员的职业教育家黄炎培。黄炎培(1878—1965年)是我国现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清末举人,辛亥革命后任江苏省教育司司长、江苏省教育会副会长、江苏省议会议员。1917年赴美国考察后在上海创立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理事长。这是两人首次见面,黄氏接受陶行知赠送的《金陵尘》礼物。黄炎培对于陶行知的印象相当深刻,1946年陶先生病故后,黄先生在怀念诗中的第一句即“天地金陵第一声”,来称赞陶行知先生。

陶行知在南京金陵大学求学期间,笃信“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因此,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陶知行。当年的陶知行将教师当作自己毕生的事业,他说,“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的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陶行知深知找到自己所为之来的大事并不容易,为此他一辈子都在执着而坚定地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甚至为此改变自己的名字。 SHHR9hmYnzeaQCe0AG3W0bFgodeWu+SH/DjRY/01T1Vt4FH4wYJ6FYjVVwQnGBC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