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十三 陶行知先生与同事同甘苦共患难

1927年3月15日,是晓庄师范开学的一天。当时,校舍还没有盖,在一个大坟头上搭了一个大帐篷,就在这儿举行了开学典礼。那天,这个平时除农民种田外,什么人都不到的三户人家的小村庄顿时沸腾起来了,聚集了好几百人。有受学校邀请牵着耕牛来参加耕牛比赛的,有为关心子女读书来的,绝大多数是来看热闹的农民。男女老少,敲锣打鼓,唱歌演戏,还有洋戏(当时农民称留声机叫“洋戏”),热闹非凡,这在乡下是从来未有的场面。农民说:“今天小庄这样热闹,把老山的狼都吓跑了。”陶先生在开学典礼上致了词,他说:“今天开学了。我们没有教室,没有礼堂,但我们的学校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蓝天是我们的屋顶,大地是我们的屋基,我们在这伟大的学校里,可以得着丰富的教育。”他还高兴地对农民说:“从今天起,小庄改为‘晓庄’,老山改为‘劳山’。劳山老,晓庄小,小庄破晓了,劳山的农民觉醒了。”

晓庄师范就在这块荒芜的坟茔地上开学了。陶先生说:“我并不反对办学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但反对等一切条件都具备了再干,那样,未免太晚了。”开学后第一件事是盖校舍。他根据农村孩子没有地方读书的急需,首先创办了晓庄小学,因为小学是第一个造,取名为“第一村”。后来在一座座小山上陆续盖起了校舍,每所房子都取了名字,有樱花村、桃花村、五柳村、三家村、黄上村。因为校舍都盖在山上,非常分散,陶先生说:“读书不害耕。办学校不应该把农民的好地占用了,妨碍生产。”晓庄学校的校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茅草屋顶,泥巴墙,式样新颖,造价低廉。这些校舍都是在朱葆初设计、技术工人指导下,陶先生带着师生一起动手盖的。

晓庄乡村师范的教师,不称为老师,而称为指导员。其中有一位指导员叫朱葆初,是一位著名的园林建筑工程师,为人很有趣,晓庄学校的全部建筑都是由他设计和监督建造起来的。这年端午节前,建筑技术工人要领款过节,陶行知先生当时筹款也很难。朱先生剪了一节麻绳,请赵叔愚院长夫人交给陶行知先生,并转达口信说:“如果节前没有钱来,就请看这根绳子。”赵夫人真的把这根绳子转给了陶先生。

陶行知看了,写了两首诗,一是:“以人眼观之:绳子一根,性命一条,呜呼哀哉,不了也了。”二是:“以佛眼观之:绳子一根,性命一条,业报相乘,了也不了。”就是这位指导员,在褚玉璞部队败退时,他关心晓庄校舍建筑,借用红十字会服装,下乡工作,给城门口守军发觉了,几乎送掉了性命。后来,由安徽公学校长作了证明,才幸免于难。朱葆初同陶行知先生一样,为晓庄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令人感佩。

学校是社会的灵魂,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中坚,社会教育是延续、补充。特别是学校教育,是连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枢纽。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校长与指导员同甘苦共患难,才能树立威信,提高管理成效。 Z3Xa3Uk2Yp/1jCJ51MhJ09pqnH3ucpOj/DG2ygFIIbyabI0XGB9z3zKrN9q156Q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