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七 陶行知先生和教师、学生一起建犁宫

1927年6月间,在晓庄劳山脚下建立起一座茅屋,一座由土阶和宽敞大屋子组成的大礼堂,称犁宫。犁宫有六大间,用于办公、招待。陶行知经常在此办公,办公室主任是留法归国的丁柱中。

犁宫由朱葆初先生设计。犁宫成为农民、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中心,大门柱上,飞金红底,由陶先生亲笔写了一副对联:“和马牛羊鸡犬豕做朋友,对稻粱黍麦菽稷下功夫。”引起国内外不少参观人士的赞美和传诵。从此,全校师生生活起居以犁宫为中心。犁宫右侧辟一间房子作为生物标本陈列室和制作室。秉先生原系清末举人,专心学问,在美国学习生物8年,回国后在南京主持生物研究所。他热心支持陶先生的事业,不但用自己的部分工资,从经济上予以支持,而且带领他的学生曲仲湘先生,到校指导学生学习。陈鹤琴先生在主持鼓楼幼儿园的同时,主动担任晓庄第二院主任,为乡村幼儿教育培养新人才。赵叔愚先生最早与陶行知先生一起共同创办晓庄师范,任第一院长。许士骐先生经常由上海来晓庄指导艺术组的同学学习绘画。另一些专职辅导员如吕镜楼、邵仲香、丁柱中、于振声,都是勤勤恳恳在艰苦的环境中担负起学校的工作,令人永远不能忘记。

晓庄学校的礼堂命名为“犁宫”

犁宫象征着晓庄的师生们要和广大中国农民一起,在中国的大地上,犁尽不平坎坷,犁尽荆棘与杂草,犁出一片长满粮食、开满鲜花的乐土的坚毅精神。

犁宫接待了不少中外知名的教育家。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后,蔡元培任大学院院长。按照大学区制,院长兼教育部长。蔡先生一向积极支持陶先生的事业,10月2日,来到晓庄学校,担任晓庄师范学校董事长。

1927年10月2日,陶行知在犁宫接待了蔡元培,蔡先生的楷书写得好,陶行知先生邀请蔡先生亲手书写陶行知先生编著的18条教育信条:

1.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

2.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3.我们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

4.我们深信教育应当培植生活力,使学生向上长。

5.我们深信教育应当把环境的阻力化为助力。

6.我们深信教法学法做法合一。

7.我们深信师生共生活、共甘苦,为最好的教育。

8.我们深信教师应当以身作则。

9.我们深信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

10.我们深信教师应当运用困难,以发展思想及奋斗精神。

11.我们深信教师应当做人民的朋友。

12.我们深信乡村学校应当做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

13.我们深信乡村教师应当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

14.我们深信乡村教师必须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

15.我们深信乡村教师应当用科学的方法去征服自然,用美术的观念去改造社会。

16.我们深信乡村教师要用最少的经费办理最好的教育。

17.我们深信最高尚的精神是人生无价之宝,非金钱所能买得来,就不必靠金钱而后振作,尤不可因钱少而推诿。

18.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

18条信条挂满犁宫礼堂的整个墙壁,全文计有260多字,全部用6寸见方的楷书写出来,该费多少心力?当时蔡先生也有50多岁了,没有极大的热情是不易办到的。

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蔡元培很认同和支持陶行知先生的事业,且担任晓庄师范学校的董事长。蔡元培在北京与教育人交流,听人传达晓庄学校的盛况,忍不住于1927年10月2日,与高鲁、沈定一一道到晓庄考察。他非常肯定晓庄师范的成就,大加赞扬。一赞晓庄研究农村教育,为农民改革教育;二赞“教法学法做法合一”,称是一个重要原则;还把晓庄师范教师的18信条,工工整整用宣纸抄好,装裱后挂在晓庄犁宫墙上。

蔡先生对陶行知先生的为人十分景仰,蔡先生的办学方针为陶行知先生所信奉。蔡先生在北大时也对陈独秀、胡适之兼容并包,任其各抒己见。

犁宫是晓庄学校最大的建筑物,是学校的灵魂,代表学校的精神。犁宫正中挂着蔡元培题写的“双手万能”的匾额,房屋中挂着“18条教育信条”。犁宫的地与墙,是用劳山泥巴做的,房顶用稻草盖,房屋门窗宽大、明亮、简洁、大气,充满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

现在的犁宫,是江苏省陶行知纪念馆,成为陶行知先生的生平展览馆,展示大量珍贵的陶行知的照片、资料。广大教师和学生来参观学习,感受陶行知先生成长为伟大人民教育家的艰辛历程以及为推动我国平民教育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陶行知纪念馆,是开展“学陶师陶知行合一,立德树人,不忘初心”主题活动的好地方。 /5wm2x5JNHQqRL9OeMfiQU+10mEPcw18gzrkfEb1SRyTfTRWUtIJc7PzywOh5wD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