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六 陶行知先生提出“自己的房子自己建”

1927年3月15日,是晓庄学校开学的日子。师生们在劳山脚下的一块空地上,搭起了四座帐篷,又用木板搭起高台,向农民借来一张八仙桌、几条长凳,会场布置得十分简朴。

典礼结束后,陶行知先生在一户农民家的牛栏旁摆了几张八仙桌,用青菜豆腐招待了来宾。晓庄学校开学时,还一无所有。因为没有校舍,陶行知先生在参加学校的立础礼时,住在一位姓陆的农友家中。条件很苦,陶行知却不以为意,他幽默地说:“打地铺,睡在稻草上,暖和得很,比钢丝床还有趣。”在家信中,陶行知还卖起了关子:“我们六个人睡在一铺,还有一个你们猜是谁?你们怕是猜不着的,待我说来。他是一条耕田的水牛,睡在我们旁边,脾气很好,也很干净。第二天教育厅长到了,陪客的也是这位牛大哥。”

就这样,在师生们手中,晓庄学校渐渐有了模样。远远望去,大大小小的建筑散落在田野山谷之中,后来有犁宫(大礼堂)、桃花村(女生宿舍)、食力厅(餐厅)、书呆子莫来馆(图书馆)、科学馆、美术馆、工厂、中心小学、中心医院、农场等。这些建筑都是就地取材,用茅草搭屋顶,用泥土做砖块砌墙,外面抹上石灰。金黄的颜色与周边的环境、农屋浑然一体,既经济实用,又美观大方。

陶行知教育学生热爱乡村,要学生在农村生根发芽。他给学生写了一首村魂歌:“男学生,女学生,结了婚,做先生。哪儿做先生,东村或西村,同去改旧村,同去造新村。新村魂,旧村魂,一对夫妇一个魂。”

陶行知身教重于言教,求真务实,身体力行,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真正实现了他“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宗旨。先生平易近人,与晓庄的学生们同甘共苦,共同创造美好校园。 aMd2YcBLaIm7MRz02ao458A57DtatLjKkP2IhcSlE9MyuJ08dWLYSts/2mfA2Kv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