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先天决定论

先天决定论者强调人的先天语言能力,并强调遗传因素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忽视乃至否定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后天环境论针锋相对。其中,较有影响的理论主要是先天语言能力说和自然成熟说。

一、先天语言能力说

(一)乔姆斯基的基本观点

同后天环境论者的观点相反,先天语言能力说认为儿童“是自然界特别制造的小机器,是专为学语言而设计的”。乔姆斯基注意到以下事实:儿童掌握本族的语言异常迅速,极其完善和极富创造性;尽管语言环境不同,但世界各民族儿童获得语言,尤其是句法结构的顺序基本一致,时间也大致相同;尽管各种句子的形式不一样,但它们都有着共同的普通语言的基本形式,即语法结构。据此,乔姆斯基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假设:儿童大脑中有一种受遗传因素决定的先天的语言获得装置(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简称LAD),语言获得装置包含两样东西:一套包括若干范畴和规则的语言普遍特征;先天的评价语言信息的能力为这套普遍的语言范畴和规则赋上各种具体语言的值。儿童获得语言的过程,就是为普遍的语言范畴和规则赋值的过程。儿童听到一些具体的语言,首先根据语言的普遍特征对某一具体的语言结构提出假设,接着运用评价能力对假设进行验证和评价,从而确定母语的具体结构,即为语言的普遍范畴和规则赋上具体的值,获得语言能力。

LAD的工作程序说明,先天语言能力说把儿童的语言获得看作一个演绎的过程。这种学说并不完全否认后天语言环境的作用,但是认为后天语言环境的作用非常之小。后天语言环境只是起到触发LAD供过于求的作用。LAD利用少量的后天接触到的具体语言材料,就可以像知识渊博的语言学家那样,从输入的语言素材中发现规律从而获得语言。

儿童语言的获得,是儿童通过自己的LAD的活动实现的,即以生来就有的普遍语法为依据,对所接受的具体的原始语言素材进行处理,并逐步形成一种个别的语法能力。在此过程中,儿童能发现语言的深层结构(显示基本的句法关系,与语义相连决定句子的实质性意义),以及将其转换为表层结构(用于交际中句子的形式,与语音、表达形式相连)的转换规则,因而能产生和理解无限多的新句子,创造性地使用语言。

先天语言能力说把儿童获得语言描绘为一个积极主动、充满创造性的过程,而不像后天环境论者,把儿童看作只会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被动模仿者。儿童获得的不是一句一句具体的语言,而是关于语言的一系列规则。这一系列具体的规则,能够使儿童听懂他从未听过的话,能够让儿童具有生成他从未听过的语言的能力。儿童在获得语言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特有的句法现象,就是儿童创造性的最明显的体现。

LAD的活动有一个临界期,过了这个临界期,LAD就会退化。因此,成人学习语言的能力不如儿童;儿童能在较短的时期内获得语言,没有LAD是不可想象的。像“狼孩”等一些特殊的儿童,在临界期没能使LAD发挥作用,当他们被发现以后,尽管为他们提供了学习语言的机会,但是也不能够再顺利发展他们的语言了。

(二)对先天语言能力说的评价

先天语言能力说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后,一时震撼了美国语言学和心理学界,被称为语言学的革命,掀起了研究儿童语言获得的热潮。先天语言能力说从根本上改变了行为主义的儿童被动模仿的看法,注意到了儿童获得语言的先天因素和儿童的主动性、创造性。这一学说对于儿童语言获得过程中所出现的“过分概括”等现象,可以给出较为简便的解释,因此是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学术意义的重要学说。

但是,先天语言能力说也受到了不少批评。这些批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乔姆斯基的理论是思辨的产物。人脑中是否存在一个如乔姆斯基所说的那种由语言普遍特征和先天的语言评价能力构成的LAD,是一个无法证明的假设。

(2)过于低估后天语言环境的作用。许多研究表明,儿童各阶段语言的发展,同成人与儿童交谈的语言成正相关。在关于成人同儿童交际的语言问题的研究中发现:成人同儿童交谈的语言,在复杂程度上具有略微“超前性”,对儿童的语言起着向导作用。

(3)史莱辛格对儿童生来具有LAD这种普遍的语言范畴和规则提出了反证。史莱辛格让聋童看几幅内容不同的画:人把猴子给狗熊,狗熊把猴子给人,猴子把人给狗熊,等等。他要求被试者用手势语来表达画的内容,目的是看这些对自然语言毫无所知的聋童是否具有一些最基本的语法范畴。实验结果表明,这些儿童的手势语没有英语中的那些语法关系。聋童只是因听力障碍而不能获得有声语言,但他们的LAD并没有损伤。这说明儿童生来并不具有如乔姆斯基所说的普遍语法范畴。而且,如果说儿童生来就具有这些范畴的话,就不会在获得语言的过程中出现儿童特有的语言现象,因为这些特有的语言现象并不属于人类的普遍语法。

(4)先天语言能力说非常强调儿童本身在获得语言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既然人类生来就拥有一套现成的、可以规定本族语言如何理解和产生的普遍语法规则系统,就无须儿童本身再作什么探索和发现了。这无异于从与行为主义相对立的另一个极端来否定儿童在语言获得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乔姆斯基把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看得过于容易。事实上,儿童学说话是一个十分艰巨的过程,不仅有大量的试误,而且所花费的学习时间是非常多的。著名的加拿大语言学家麦基在他的被称为语言教学研究的圣经——《语言教学分析》一书中指出:“马蒂估计,学校用于教第二语言的课时数,平均每年为250小时;而在家里学习第一语言,另一个人一年大约能花5 000个小时。马蒂的估计如果可信的话,如果一个孩子需要5年才能掌握第一语言的话,那么他所花费的时间是25 000个小时。这个数字就足以说明,儿童语言的获得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表面上看,先天语言能力说者很强调儿童在语言获得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就此而言,他们对于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估计不足的。

二、自然成熟说

自然成熟说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心理学家勒纳伯格提出的一种儿童语言发展的理论。勒纳伯格以生物自然成熟观点来说明先天语言能力,特别强调语言发展的先天基础。

(一)勒纳伯格的主要观点

1.生物的遗传素质是人类获得语言的决定因素

人类大脑具有其他动物没有的专管语言的区域,所以语言为人类所独有。语言是人类大脑机能成熟的产物,当大脑机能的成熟达到语言准备状态时,只要受到适当外在条件的激活,就能使潜在的语言结构状态转变成现实的语言结构,言语能力就被获得。比如,儿童生下来时不会走路,但已具有了走路的可能性,后天的生理发育一旦成熟,儿童就会自然而然地走路。儿童生下来时也已具有了语言能力,这种能力在后天的发育中逐渐成熟。

2.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语言既是大脑功能成熟的产物,语言的获得必然有个关键期,约从2岁开始到青春期(11、12岁)为止。过了关键期,即使给予训练,也难以获得语言。同样,大脑的单侧化也是在关键期内出现的。迄今为止在各地发现的不少“兽孩”在一定程度上为这种观点提供了佐证,如“狼孩”卡玛拉和“羚羊孩”亚玛拉等。当人们发现他们并把他们带回人类社会时,由于他们已错过了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因而不管人们怎样教化,他们也无法掌握人类的语言。

(二)对自然成熟说的评价

语言发展关键期学说让我们了解了成人与儿童之间语言学习等问题,但勒纳伯格的自然成熟说否定了环境和语言交往在语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忽视了后天环境的影响因素。勒纳伯格的潜在语言结构和现实语言结构与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和个别语法颇为相似,但这种理论无法解释何以生活在不同语言社会的儿童会获得不同的语言系统,能听、说不同的语言,以及本身听力正常而父母聋哑的儿童为什么不能学会正常人的口语而只能使用聋哑人的手势语,而且不能说明“狼孩”等儿童的语言发展问题。

事实上,先天论者不管是强调先天语言获得机制还是自然成熟法则,都否定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 N8FP1JiPvuHqGnKr+5NHlhTTKvi8+wqpw6pp3mBkG8/YKFKLx1x+FdDzAJRMWk4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