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基本概念

(一)大学生创业

大学生创业,顾名思义是指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创业行为。大学生创业是由“大学生”和“创业”两个概念构成,准确界定大学生创业的概念内涵,需要先分别明确“大学生”和“创业”的概念内涵。

1.创业

创业不仅仅是个人行为,即个体创建新企业的行为,以公司作为主体的创业活动也层出不穷,即公司创业,指的是已经成立的大公司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战略更新、新事业开发等形式的创业活动。此外,创业概念的内涵不仅出现在营利组织,发展到现在也可扩充到非营利组织,即社会创业 。总的来说,创业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本研究主要研究狭义的创业,即个体创建新企业的行为。关于狭义层面的创业,学者们由于个人经历、学术背景不同,对创业有不同的见解,具体如下:

国外学者对创业的概念界定。如Howard(1990)认为,创业是创业者或者创业团队追踪和捕捉创业机会的过程,可以从以下来解释,包括发现机会,战略导向,把握机会、资源配置过程,资源控制,管理和回报政策等六个企业经营活动 。Robert等(2004)则指出创业是一种创造新事物的活动,即创业者通过创造出有价值的东西而最终获得经济报酬和人生价值的过程 。哈佛商学院认为,创业是创业者不受制于当前资源条件,通过对所掌握的资源进行整合,更好地利用和开发机会并创造价值的过程

国内学者对创业的概念界定。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国内学者对创业的概念界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通过三要素来定义:一类是围绕机会、产品(或服务)和价值三要素来定义,如郁义鸿和李志能(2000)认为,创业是创业者通过识别和捕捉机会,创造新产品或服务,从而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 ;吴伟伟和严宁宁(2016)也认为,创业是创业者追寻和捕捉机会并由此创造新产品或服务以及实现其潜在价值的复杂过程 。另一类是围绕机会、资源和价值三要素来定义,如胡婉琳和王晓媛(2019)认为,创业是创业者在发现机会、整合当前资源条件的基础上实现潜在价值的过程 ;梅强(2012)认为创业是创业者积极主动整合资源,充分利用机会,进而实现价值创造的过程 。第三类是围绕资源、产品(或服务)和价值三要素来定义,如雷霖、江永亨(2001)指出,创业是创业者整合包括资本和人力在内的各种资源进行价值创造,通过向消费者输送产品或服务以获取利润和发展的过程

通过四要素来定义:围绕机会、资源、产品(或服务)和价值四要素来定义,如宋克勤(2002)提出,创业是一个识别和利用商业机会,统筹各方面资源,提供产品或服务,进而创造商业价值的过程 ;顾桥(2003)认为,创业是创业者在识别创业机会和组织各种创业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提供新颖产品或服务,最终实现潜在商业价值的过程

通过五要素来定义:一类是围绕机会、资源、产品(或服务)、价值、企业五要素来定义,如李时椿和刘冠(2007)认为,创业是创业者识别机会,通过创建新企业或更新企业组织结构,统筹和整合所有资源,努力将企业产品和服务推向消费者,最终实现潜在价值的过程 。另一类是围绕创业主体、机会、资源、价值、企业五要素来定义,如浦瑛瑛(2008)将创业定义为某一个人或一个团队,不拘泥于目前资源条件,通过个人或团队成员的努力发现和捕捉商业机会,创建新企业并促进其健康发展的过程

通过六要素来定义:一类是围绕创业主体、资本、环境、机会、风险、企业六要素来定义,如刘军(2015)认为,创业是创业者以自身人力资本优势为基础,利用社会环境中的有利条件,去发现、开发市场机会,承担相应风险,建立新企业的过程 。另一类是围绕创业主体、资源、环境、机会、商业模式、事业六要素来定义,如翟庆华和叶明海(2014)认为,创业是一项复杂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外部环境和产业特性条件下,将创业者自我效能、创业资源和创业机会,通过商业模式进行有效的组织,开创新事业的行为

通过七要素来定义:学者们围绕创业主体、机会、风险、资源、产品(或服务)、价值、企业七要素来定义,如王天力和周立华(2013)认为,创业是创业者发现和捕捉商业机会,通过组织各种资源,运用个人和团队成员中已有的技能知识,提供创新性的产品或服务,最终创造价值和财富的创立企业的过程

综合上述各种观点发现,虽然国内外学者对“创业”概念的表述有所不同,但是对创业本质的理解还是有一致的看法,即大部分研究者以过程的观点描述创业的内涵,认为创业的本质是一个价值创造过程。当然,由于不同学者的学术背景和经历不同,对创业这一过程具体的阐释也有不同的理解 ,但识别机会、整合资源、提供产品(或服务)和创造价值是学者们概念内涵中的几个共同要素。

2.大学生

大学生创业概念中的“大学生”一词具有双重含义,它既是创业的限定语,又是创业活动的主体。然而,对于大学生创业中“大学生”的界定,至今尚未有定论。姜红仁(2014)认为大学生创业中的“大学生”不能局限于在校有学籍状态的在读大学生,也应该包括毕业2年内从事创业活动的大学生 。翟庆华和叶明海(2014)将大学生创业中的大学生界定为在读高校学生(包括大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回国留学生)和毕业2年内的毕业生 。刘军(2015)认为大学生创业中的大学生包括在校大学生、毕业5年内的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 。陶莉(2016)认为大学生创业中的大学生是指目前正在高校就读或是毕业5年内从事创业活动的大学生 。张蕾(2018)指出大学生创业者中的“大学生”应当包含在高校就读的学生和毕业5年内的毕业生这两类 。杭州市颁布的《杭向未来·大学生创业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实施细则》,将资助的大学生界定为在杭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大学生和毕业5年内从事创业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对于参赛选手的要求是全日制在校生(可为本科生、研究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大学毕业生(可为本科生、研究生)。

从学者们的观点和相关政策文件规定发现,对“大学生”的定义,分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创业概念中的“大学生”,有的不包含专科学生,如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参赛选手不包括专科学生;二是毕业年限,关于毕业年限主要有两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是毕业5年以内,另一个时间节点是毕业2年以内。综合学者们的观点和相关政策文件规定,根据课题研究需要,本研究中的创业大学生是指在读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包括专科、本科、研究生。

3.大学生创业

关于大学生创业概念内涵,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界定。如:

浦瑛瑛(2008)认为大学生创业即大学生利用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拥有的知识产权,自谋职业,努力将创造的产品或服务推向消费者,创建企业并促进企业发展的活动 。严建雯(2012)将大学生创业定义为:在校大学生以及尚未就业的大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创业所应具备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依据自身的经验,识别和利用商业机会并创造新颖产品或提供服务,最终实现个人和社会价值的过程 。翟庆华和叶明海(2014)将大学生创业界定为:高校学生(包括大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回国留学生)在就读期间或毕业2年内从事自主(或作为核心团队成员参与)创办、经营企业或以自我雇佣方式进行就业的行为 。刘军(2015)认为大学生创业是指在校大学生、毕业5年内的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通过识别和利用商业机会建立新企业,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最终实现其经济与社会价值的过程 。陈忠卫(2016)认为大学生创业是指大学生在某个恰当的时候,凭借自己独特的创意和所拥有的各种资源,组建团队,利用商业手段,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条件下,向市场推送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并最终创造经济和社会价值的过程 。张莹(2017)认为大学生创业是指大学生这一特殊的创业群体,通过自身的努力识别机会、组织各种资源、提供产品或服务,最终实现创业目标的一系列创业活动

一般提到的大学生创业指的是狭义创业。相对于广义创业来说,狭义创业认为创业本质上是一个过程。创业既是一个识别机会、利用机会创造出产品或服务,进而实现价值的过程;也是创业者或创业团队在资源条件欠缺的情况下发现和捕捉机会,统筹资源条件实现创业目的的过程 。综合上述学者的主要观点,本研究从创业过程视角将大学生创业定义为:高校在读大学生和毕业5年内的大学毕业生(包括专科、本科和研究生),通过发现和捕捉创业机会、筹集和整合创业资源、组建创业团队建立新企业,创造出新颖产品或服务,进而实现其自身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过程。

(二)大学生创业的主要特点

大学生是创业群体中的一类特殊群体,大学生创业既具有一般创业的共性特征,也具有其独特的鲜明特点。

张帆(2012)认为大学生创业具有思想活跃、理论扎实但缺乏实践、初始资金匮乏、关系网络资源较弱、有政府政策支持等特点 。李楠(2015)认为大学生创业特点较为鲜明、知识体系较为完善、学习能力较强、创业动机丰富多样、创业形式多样,但缺乏职业经验和创业经历、社会关系网络相对薄弱、资金匮乏、对政府和社会的扶持较为依赖,以及对创业的艰难性认识不足 。郭庆龙(2015)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创业具有科技含量不高、心理承受力不足、创业能力较弱以及成功率较低等特点 。王亚娟(2017)认为大学生创业具有以下特点:以母校为基础的网络是其获得创业资源的重要基础、拥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创新能力较强、思维活跃、享受政策倾斜和教育支持、缺乏创业资金以及创业时缺乏理性 。邱建博(2019)认为大学生创业特点较为鲜明,如创业类型多为机会型创业、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经验缺乏、关系网络单一、缺乏资金、有国家政策的支持等 。林其换(2019)认为大学生创业具有思想意识超前、实践经验不足、具有较高技术优势、创业项目相对集中、创业门槛比较低等特点

本研究认为,大学生创业与其他社会人士创业,本质上是一样的,具有一般创业的基本特征,但大学生又属于创业群体中较为特殊的一类群体,其创业又具有鲜明的特点:

(1)创业动机丰富多样。大学生创业与其他社会人士创业相比,创业动机更具有多元化和动态性的显著特征 。源于对某一事物或行业的兴趣、在社会上生存立足的需要、实现就业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等都是大学生创业动机;此外,大学生创业动机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变动,如开始更多是生存的需要,后来逐渐转变为自我实现的需要等。

(2)心理素质较为独特。大学生创业者大多处于20—30岁这一年龄段,他们思想新锐、敢想敢做,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意识,敢于冒险尝试新鲜事物,对创业通常充满好奇;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风险承担能力相对较弱,缺乏毅力和恒心,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困难容易放弃;创业缺乏理性,较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3)具有良好的知识技能。与其他创业者相比,大学生创业者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具备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创业知识;具备较为娴熟的专业技能,具有较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优势。

(4)具有良好的思维方式。大学生创业者思维敏捷,经过了严格的学术训练,掌握了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养成了科学的思考方式和习惯。

(5)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大学生创业者对社会的认知相对不足,对企业所处行业产业缺乏直观的把控;缺乏成熟的市场运行观念,对创业困难准备不足;职场经验和管理经验较为欠缺,人际交往能力较弱。

(6)关系网络资源较弱。大学生创业者除亲属、老师和同学之外,很少与外界其他人员交流,关系网相对比较简单,资源网络形式非常单一,这就导致其缺乏一定的社会资本,使其在资金等创业资源获取、关系网构建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

(7)创业资金准备不足。资源对于任何一个创业者来说都是一个需要直面的困难,对于大学生创业者来说也是一样,大学生创业者大多没有经济来源,没有储备足够的自由资金,同时也没有足够的人脉资源,无法和其他创业者一样通过朋友、银行贷款、金融机构融资等方式获取足够资金支持。

(8)存在着较强依赖性。大学生创业对外部制度、政策及环境存在着较强的依赖性 ,创业教育、外部支持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和结果的影响较大。与其他社会人士创业相比,大学生创业者享受更多创业教育培训、创业政策和创业资源等方面的倾斜支持。

(三)大学生创业的类型划分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创业可以分为不同的创业类型:

按照创业动机分类。依据创业者的创业动机,梅强(2012)、曲殿彬(2011)、李炳安(2012)等将创业类型划分成生存型和机会型创业两类 。吴伟伟和严宁宁(2016)将创业类型划分成生存型、机会型、生存与机会型创业三类 ;王海军等(2017)则将创业类型划分为生存型、机会型和混合型三类 。依据上述学者的主要观点,本研究将大学生创业分为生存型、机会型、生存与机会型创业三类。生存型创业的主要目的在于生存,创业者出于谋生需要而自觉或者被迫进行创业活动,主要是在现有的市场寻找创业的机会。机会型创业的目的主要是创业者通过发现和捕捉商业机会,整合资源,创建企业,进而创造新产品或服务,最终实现个人和社会价值。生存与机会型创业又称复合型创业类型,是将生存和机会两者结合起来的一种创业类型,它是以生存为目的,以机会求发展。根据课题研究需要,本研究主要讨论机会型创业。

按照创业内容分类。按照创业项目,王天力和周立华(2013)、吴伟伟和严宁宁(2016)将创业类型分为传统技能型、高新技术型和知识服务型创业三类 。曲殿彬(2011)将创业类型分为体力服务型、传统技能型、知识型、科技型创业四类 。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本研究按照创业内容将大学生创业分为体力服务型、传统技能型、知识服务型、科技创新型创业四类。科技创新型创业是指采用知识经济、高科技、知识密集型的产业项目进行创业;知识服务型创业是指通过提供各类知识咨询服务的方式进行创业,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公司等都是典型的知识服务型创业;传统技能型创业是指以传统技术、技能、工艺等作为技术支撑进行的创业,如食品加工、工艺美术品、修理等;体力服务型创业是以体力服务方式为主要手段的创业,如运输、家政、快递等。

按照创业范围分类。从创业范围,周志成(2017)把创业类型划分为独立型和内创型两类 。按照新企业创建的渠道,王天力和周立华(2013)、梅强(2012)将创业类型分成个体创业和公司创业两类 ;吴伟伟和严宁宁(2016)将创业类型划分为自主型创业与企业内创业两类 。综上所述,按照创业范围,本研究将大学生创业类型分为自主型创业和企业内创业两类。自主型创业主要指不依托于某一特定组织而开展的创业活动,一般都是白手起家进行创业;企业内创业主要指依托于某一特定组织而开展的创业活动,一般都是组织内创业或二次创业。根据课题研究需要,本研究主要讨论其中的大学生自主型创业。

按照创业形式分类。依据创业形式,胡曼(2020)将创业类型分为复制型、模仿型和创新型创业三类 ;周志成(2017)将创业类型划分为复制型、模仿型、演进型和创新型创业四类 ;吴伟伟和严宁宁(2016)将创业类型划分为依附型、尾随型、独特型和对抗型创业四类 。按照创业形式,本研究将大学生创业类型分为从属型创业、模仿型创业和创新型创业三类。一般来说,从属型创业是通过加盟连锁、特许经营等形式创办企业;模仿型创业是指创业者在分析其他创业成功案例后,模仿他人创建企业;创新型创业是指创业者通过一系列的创新活动,创造出新颖产品或服务,创办新企业,实现价值创造。 F2r4rFBN0Z3zj8mE8kCBvxsXucPzhFVmfHpXfFcltCAT1988XsU5n/qDPWwUua5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