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格调”与“神韵”并重

唐诗与宋诗是古代两种不同的诗歌审美范型。钱锺书说:“唐诗多以风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缪钺说:“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析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这是关于唐、宋诗歌审美范型差异的经典之论。唐宋之争,一直是诗歌史的重要问题。

同样是唐诗,对它的审美特征也存在不同的认识和偏好。清康熙年间王士禛提倡“神韵”,偏爱王维、孟浩然;稍后,沈德潜重视“格调”,欣赏杜甫“鲸鱼碧海”、韩愈“巨刃摩天”的洪音巨响。孙洙编《唐诗三百首》,综合参考了王士禛编选的《唐贤三昧集》《万首唐人绝句选》和沈德潜编选的《唐诗别裁集》,“格调”与“神韵”并重。

《唐诗三百首》选王维29首,孟浩然15首,韦应物12首,刘长卿11首,分别位列第二、五、六、七位,这与王士禛《唐贤三昧集》相一致,体现出标举“神韵”美的倾向。《唐诗三百首》所选盛唐五七言律,几乎全部见于《唐贤三昧集》;所选绝句80%以上都来自《万首唐人绝句选》,足以见得王士禛对孙洙的影响。《唐诗三百首》所选诗篇有的具有隽永超诣的神韵,如白居易《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

这是好友间的小笺招饮。绿蚁,指未经过滤的新酒。冬日将要飘雪的傍晚,邀请朋友围着火炉小酌御寒,这是普通的生活场景。一经诗人点化,便亲切温馨,诗味盎然,意趣无穷,真是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孙洙评曰:“信手拈来,都成妙谛,诗家三昧,如是如是!”他特别用了“诗家三昧”一词,正是来自王士禛。

孙洙的一些评语就是从神韵角度着眼的。如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

大庾岭,在今江西大余县与广东南雄市交界。神龙元年(705),宋之问被贬至岭南泷州 (今属广东罗定) ,道经此地,题此诗于驿站壁上。首四句望雁思归,言大雁南飞,尚不过此岭,等待春暖飞回;我却翻过此岭,更投南荒,不知什么时候可以返还。颈联是失意人眼中之景,空寂晦暗,似充满危机。末句化用晋宋时陆凯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意谓他日到达贬所,回望故乡,应该能见到此岭绽放的梅花吧!写思乡之苦,更进一层。颔联为不工整的流水对,化板滞为灵动,这在初盛唐五律中较为常见。孙洙评首四句“一气旋折,神味无穷”,有神韵之美。

《唐诗三百首》与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有近源关系。从选诗数量看,《唐诗三百首》有244首见于《唐诗别裁集》。沈德潜选杜甫、李白最多,同样,《唐诗三百首》选杜甫诗最多 (36首) ,李白诗列居第二 (29首) 。沈德潜论诗标尚“格调”,认为诗歌风貌须格高调古,端庄典雅。《唐诗三百首》对韩孟诗派的险怪奇崛、中唐乐府的滑熟俗易,均持排斥态度。

孙洙兼顾了王士禛和沈德潜的诗学思想,《唐诗三百首》标尚的唐诗之美是高古典雅、浑成圆融的格调美与兴致葱茏、趣味隽永的神韵美。当时新崛起的袁枚“性灵”诗学似对孙洙没有直接的影响。《唐诗三百首》选李商隐诗24首,数居第四,可能是出于编者之一徐兰英的偏爱。徐兰英的业师杜诏曾编选《中晚唐诗叩弹集》,选诗数量第一是白居易,第二是李商隐。徐兰英或许从小受此熏陶而格外欣赏李商隐诗。 6hRH6El8V1vxd65koY4Zk2uSJoqyPz5LZKifjhMLmJgGTl/msoYjVbAMNvv/gwQ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