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光绪三年丁丑(一八七七)二十二岁

春,作《游春》《途中即景》《山行》《为顾二催妆》等诗。

《游春》其一:闲身拟作小游仙,花柳东风二月天。偶遇湖山供一醉,也能消瘦眼前缘。其二:不惜芒鞋踏软尘,风光到处惹游人。谁家丝管城南路,谱出扬州一段春。(《并游集》)

《山行》:曲径通人别有村,绿阴深处隐紫门。时随马迹寻歧路,偶见花枝忆故园。泉响每惊风欲起,洞深浑讶石能言。此中自有逃名客,他日还应访屐痕。(《并游集》)

春,应会试不第。

《丁丑春闱下第》云:文章命运两难知, 是科房荐故云。 一战东风作败师。痴蝶寻花原是梦,春蚕作茧岂共丝。寻常眼底分轻重,游戏场中任转移。笑问朱衣何处去,来科莫误点郎时。(《春芜集》)

戴《谱》:春应会试,荐卷不第,留京。

按:《丁丑春闱下第》诗,原诗稿注“此首删”。

为文笠亭画《溪堂诗思图》。

《为文笠亭画溪堂诗思图》:湖山旧梦十年非,秋水菰蒲舒雁肥。庭院晚凉人不到,满阶梧叶雨声稀。(《春芜集》)

九月初八日夜,贼入补梅书屋,文焯作诗记之。

《丁丑九月初八日夜贼入补梅书屋尽搜簏中书画笔砚而去次早赋此纪事》:众生好古有奇福,我家遇贼亦不伪。东邻积仓箱,西邻宝金玉。舍彼而不取,意将肯大欲。烟为手,压我门,发我簏,搜我文房之宝物,毋乃此贼为文贼。英雄失路毋穷屈,吁嗟呼,英雄之遇穷如此,英雄之节屈乃尔。君果好文慕文士,不妨对坐论文呼知己。秀才人情半张纸,奈何非四非六黑夜作伧鬼,出喑入哑偷为梁上之君子。我有诗百篇,又有酒一斗。金石列几前,图书陈壁右。大开庭门不用守,今夜尚肯重来否?我当与君狂吟痛饮遇重九。(《春芜集》)

九月十二日,同年衡平寄诗。

《重阳后三日得堦生同年寄诗二绝》其一:风雨过重九,黄花开尚迟。萧斋一壶酒,闲诵故人诗。其二:味淡能医俗,心清只自知。君身有仙骨,破我醉中痴。(《春芜集》)

按:衡平,字如庵,号堦(阶)生。崇厚子。光绪元年(1875)举人。官礼部员外郎、江南候补道。著有《酒堂遗集》。

秋,作诗怀吴粒生。

《秋日怀吴粒生》其一:并州今夜月,照我北窗眠。却忆并州客,相思应也然。井梧一叶下,随梦落灯前。於奏秋风曲,银筝未上弦。其二:世事竟非昨,昂头天亦低。君家在白下,门外即清溪。秋水波澜起,孤云度岭西。与君十年别,回首感凄异。(《春芜集》)

作诗,寄五家兄。

《寄五家兄》其一:经年不相见,只恨得书难。断梦关山远,他乡风雪寒。穷愁无酒破,热泪被灯弹。为念亲心苦,白头尚一官。其二:一第成何济,人徒为墨磨。影怜明月瘦,愁比万山多。强饭常因病,耽吟岂有魔。风涛犹未息,世事近如何?其三:消息苦难达,中途阻滞频。每因西去信,时问北来人。家事忧何益,浮名误是真。清风空拂袖,谁信在官贫。其四:狂愁不自遣,忽愿作诗鸣。处世今非昔,加餐弟劝兄。秋风今夜思,落叶去年声。怕听孤飞雁,天寒尚远征。(《春芜集》)

冬,与兄文烺谈《红楼梦传奇》,作诗。

《冬日与念慈兄夜话红楼梦传奇谈及林黛玉临终事颇为不平奉成七律一章索和》:芳魂何处吊颦卿,未了相思怨已成。薄命那堪运薄倚,有情到此似无情。几多诗句都成谶,已分花月葬不名。姊妹满堂谁一顾,又听唤叫紫鹃声。(《春芜集》)

按:此诗原诗稿注“此首删”,又云:“此等诗儿女情多,英雄气少,又非若古乐府闺怨等诗足以发沉郁为写幽情,古人未闻有赋是诗者,我何必为之以贻古人笑,故删之。”

冬,娶妻张宜人。

戴《谱》:冬,娶张宜人,宜人字眉君,热河正总管秀峰先生 毓泰 之长女,才茂德懿,工绘事,善琴操。 先生诗云“琴生却喜问妻知”,盖实录也。 张子苾 祥龄 太史之配曾季硕 赠诗云:“眉君兼文秀,幽芳皎自持。素心不求和,众美自附随。鼓琴说良匹,卷衣承愿思。婉柔循所职,四德亮无亏。”足知其贤矣。与先生伉俪甚笃。

按:张祥龄(1853—1903),字子苾,四川汉州(今广汉)人。以拔贡身份选送成都尊经书院。后流寓苏州,与文焯交游密切。曾任陕西怀远知县。著有《子苾词抄》《半箧秋词》等。曾彦(1857—1890),字季硕,四川成都人。曾咏、左锡嘉第五女,适张祥龄,学诗于王闿运,能书画。著有《桐凤集》《虔共室遗集》,诗名为时所称。戴《谱》:“《补梅书屋诗稿》,从是年三月起,迄戊寅五月,编古今体诗为《松楸集》。”误,当为《春芜集》。 VVMEIVAMUDMCF/onqP8vg8T2R2MMDdQ9CRMXeTi6mfBjQU487MfS0QROKcYmB2r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