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们的西湖

西湖里有个小岛叫湖心亭,上面立了一块石碑,写着“虫二”两个大字。

传说这是当年乾隆下江南,和纪晓岚夜游湖心亭时题下的,在场其他官员都有点儿摸不着头脑,只有纪晓岚猜出了皇帝的意思:他是在盛赞这景色“风月”无边啊!(古人用的是繁体字,繁体字“风”字写作“風”,“几”里面有个“虫”字,“虫二”,就是把“风月”两个字的边边框框去掉了。)

说这个故事是想告诉大家,西湖是真的美,而且是那种上到帝王将相,下到普罗百姓,都能感受到的美。总有人问我,看西湖要上哪儿看最美。这怎么说得出来啊,要我说,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西湖呀,它都美!西湖又不收门票,绕湖一圈十几公里,随便驻足在哪里,都有不同的美呢。

也正因为如此,在人们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里,西湖被当成一颗美丽的明珠。故事是这样的,上古时候,有一条玉龙和一只金凤相爱了,他们共同用玉石琢磨出了一颗神奇的明珠,这颗明珠照到哪里,哪里就春暖花开,以至于连王母娘娘都动了心。有一天,王母娘娘派天兵天将来抢,玉龙和金凤当即去追,和天兵天将打了起来。打斗过程中,盛明珠的盘子被打翻,明珠就从天上掉了下来。玉龙和金凤赶紧飞过去,小心翼翼地护着明珠慢慢落到了地面上。落地后,明珠当场化为一个美丽的湖泊,这就是我们的西湖了,而玉龙和金凤怕王母娘娘再来使坏,就化成了两座山,守护在西湖边上。西湖边上的玉皇山和凤凰山,据说就是当年的玉龙和金凤。

民间故事的说法不可全信,但如明珠般光彩夺目的西湖,确实不是打一开始就是如此,而是靠着千百年来杭州人的不断努力才形成的。

在西湖漫长的历史里,曾经有过各种各样的面貌。科学家们对西湖的成因进行了严谨的考证,有一个说法是被大部分人接受的:西湖,是一个潟湖。

什么叫潟湖?简单来说,就是在海的边缘地区,由于海水受不完全隔绝或周期性隔绝,从而引起水介质的咸化或淡化,形成不同水体性质的湖。1920年,科学家竺可桢考察西湖地形后发表了《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里面是这么讲的:“西湖也不过是钱塘江口左近的一个小小湾儿。后来钱塘江沉淀慢慢的(地)把湾口塞住,变成一个礁湖(潟湖)。”

不过,这个说法在现代科学考察中遭到了质疑。1950年以后,地质部门通过对湖中心地质钻孔取样分析,认为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晚侏罗纪时,西湖这里有过一次火山爆发,发生火山口陷落,形成了一个低洼,这就是后来西湖的所在了。到了1979年,地质工作者通过对湖滨钻孔采取的岩样做微体古生物分析后,认为根据西湖这里不同化石的组合,西湖的形成过程可划分为早期潟湖、中期海湾、晚期潟湖三个阶段,随着钱塘江沙坎的发育,西湖终于完全封闭,水体逐渐淡化,形成如今的西湖。

无论哪个说法,有些事情是确定的。比如,在很久很久以前,西湖是和钱塘江连在一起的。关于这件事,还有你也能找到的证据呢!就在西湖边的宝石山上,那里有个大佛寺,大佛是由一块很大很大的石头凿成的。而这块石头,传说是秦始皇用过的系缆石。据说那次他南巡要去绍兴祭拜大禹(就是那个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坐船到这里时因为钱塘江口风浪很大,就停在了宝石山下,将船缆系在了石头上,这块石头从此就被人们称为“秦皇系缆石”。

后人将这块石头凿成了一尊大佛像,还建了一个大佛寺。在后面两千多年的岁月里,大佛寺数度被毁,曾经金光闪闪的大佛,现在也只留下了一块光秃秃的石头,孤独地望着西湖——这就是你能看见的“沧海桑田”,两千多年前的海湾,被岁月改造成了温柔的西湖。现在的大佛头,要爬上山才能看见,而当年,同样的位置曾和钱塘江相连,是一片浩渺的江面,这么想想,是不是很神奇?

事实上,就连西湖这个名字,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还是说回到秦朝,当时,秦朝在仍是一个浅海湾的杭州这里设了一个县,叫钱唐县(后来为避唐朝国号改钱唐为钱塘),治所就在灵隐山下。到汉朝时,海水退却,吴山和宝石山之间泥沙堆积,出现了西湖的雏形,因为这里是钱唐县,所以这个湖被叫作钱唐湖。又过了几百年,到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来钱塘县当县令的时候,钱塘县已经东迁,大运河也修好了,杭州粗具规模,钱塘湖因为位于城市西边,所以也被当时的杭州人称为西湖。但在白居易写白沙堤的诗里,仍然称之为“钱塘湖”。要再过两百多年,宋朝大文豪苏东坡来当市长,写下脍炙人口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之后,“西湖”这个名字才真正名扬天下。

而西湖之所以这么美丽,则是因为一代又一代的杭州人,不断地疏浚、治理的结果。这些努力,都体现在湖中心的白堤、苏堤、杨公堤和小岛上了,它们都是杭州的劳动人民用治理西湖时挖出来的淤泥堆积而成的,再种上树,栽上花,造了桥……就这样,成就了璀璨明珠一样美丽的西湖。

正因为这样,西湖才拥有和世界上其他景致不一样的、独特的人文之美。

就像白居易当年来到杭州,一点点地带领着杭州人疏浚了西湖,修了堤,清理了大家的饮用水井,制定了一大堆关于西湖治理的细则后,写下“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一样,杭州人对西湖的爱,实在是因为,西湖不仅仅是山水的西湖,也是大家的西湖啊。

对了,白居易后来调离了杭州,离开的路上,他写了这么一首诗,托付给了回程的船夫,希望船夫能把诗记在白沙堤的桥头上。诗是这么写的:

杭州回舫

自别钱塘山水后,

不多饮酒懒吟诗。

欲将此意凭回棹,

报与西湖风月知。

再联想到我们开头说的,乾隆对西湖“风月无边”的赞美,西湖这颗明珠,可不仅仅是玉龙和金凤琢磨出来的呀,也是世世代代的杭州人小心翼翼打磨而成的呢。 tM7gb13Y87a6irUvAS2GrJhD1SxEn3MwVbiSyCxhEzT49v6vZRRv5B/Io2tHQGZ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