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技术是产业变迁和发展的主导因素,突破式创新引起的产业组织重构和渐进式创新推动的产业组织演进共同主导和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发展。在消费电子、装备制造等离散制造产业,终端产品可以解构为由功能各异的产品元件和连接各元件的产品架构组成的复杂物理系统。随着元件数量的增加和复杂度的提升,集成各元件的产品架构越复杂,关联技术多和难度大的技术特征就越明显。产品集成企业位于离散制造产业的价值链末端,作为终端产品及相关服务的提供者,通过产业技术标准的前沿研发、核心元件的持续创新和终端产品的系统集成,在国际竞争中垄断了产业技术链的治理,进而主宰了离散制造业的全球布局和发展。发达国家正是通过一批世界领先的产品集成商控制了全球离散制造业的布局和发展,垄断了产业价值链和产业技术链的治理,如美国的波音客机、日本的丰田汽车、韩国的三星电子、丹麦的维斯塔斯风机和加拿大的庞巴迪机车。这意味着,如果我国想要谋求全球离散制造业的掌控权,必须拥有具备世界级竞争力的产品集成企业。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庞大的国内市场和与发达国家市场间的差异为我国企业带来了市场准入门槛低、用户基数庞大和市场容错机会多等战略机遇,为我国企业发挥和利用产业后发优势提供了更多的战略可能。自改革开放以来,依靠持续的外部技术获取打入了一个又一个制造领域,成为全球装配型产品的生产制造中心。但产品集成企业仍面临高端终端产品开发不足、核心元件技术外部依赖和产业技术标准长期缺位等一系列产业瓶颈,制约了我国离散制造产业的升级和国际竞争,因此将企业竞争力放在对国内市场需求的掌控、成本控制能力、售后服务能力和终端产品的差异化设计能力等非核心环节将使我国产品集成企业陷入产业低端的装配制造,甚至被激烈的终端产品市场竞争淘汰的风险。

外部技术获取是我国产品集成企业技术发展的有效方式。但是,持续的外部技术获取并没有使我国企业建立起支撑产业技术持续发展的创新体系。这主要是由于技术存在隐性侧面,集中体现为嵌入的技术知识体系无法完全由纯市场交易获得,使我国企业陷入了有产品无技术的被动局面。如何更好地利用外部技术实现企业技术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策略问题。为此,本书以我国产品集成企业的外部技术获取为研究对象,从技术知识观视角以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获取对企业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

在研究中,首先,本书界定了产品集成企业的技术构成,提出了我国企业基于外部技术获取的技术追赶路径,在此基础上,从技术知识观出发界定了我国企业的外部技术获取,并通过技术知识的转化媒介系统划分了技术知识的转化形式。其次,研究了我国企业的产品架构技术获取,在界定产品架构技术获取的技术内容和获取方式基础上,通过案例研究揭示了产品架构技术获取中技术知识转化的作用机理,并实证检验了技术知识转化对产品架构技术获取的促进作用。再次,研究了我国企业的核心元件技术获取,在界定核心元件技术获取的技术内容和获取方式基础上通过案例研究揭示了核心元件技术获取中技术知识转化的作用机理,并实证检验了技术知识转化对核心元件技术获取的促进作用。最后,研究了我国企业的产业基础技术获取,在界定产业基础技术获取的技术内容和获取方式基础上通过案例研究揭示了产业基础技术获取中技术知识转化的作用机理,并实证检验了技术知识转化对产业基础技术获取的促进作用。

通过研究发现,我国企业的技术追赶是从产品架构技术到核心元件技术,再到产业基础技术的核心技术链逆向构建。在上述过程中,外部技术获取加快了企业技术追赶速度,是技术知识转化的过程。由技术知识转化媒介可以将技术知识转化界定为编码知识转化、内隐知识转化和物化知识转化三种形式。其中,产品架构技术获取是对终端产品系统开发技术和生产装配技术的技术知识转化,由此形成了产品开发、工艺设计、设备工装和生产操作的技术知识积累,对外部产品架构技术的技术引进和技术改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核心元件技术获取是对核心元件研发设计技术和生产制造技术的技术知识转化,由此形成了元件开发、工艺设计、设备工装和生产操作的技术知识积累,对外部核心元件技术的技术引进和技术改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产业基础技术获取是对产业基础技术创新发展和应用开发的技术知识转化,形成了前沿的科学理论、技术原理和新兴的元件开发、产品开发的技术知识积累,对外部产业基础技术的前沿研究开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书回答了我国企业面对发达国家的产业技术链领先优势,如何通过外部技术获取缩短技术学习时间来实施产业技术链逆向追赶的问题。不仅基于现有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演化理论,在产业技术链概念界定和构成分析的基础上探查了产业技术链的动态发展规律、丰富和增进了产业技术发展理论,而且抓住技术的知识本质,从知识动态转化视角对企业外部技术获取这一关键问题展开研究,将知识动态转化研究融入我国外部技术获取实践,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实践价值。研究结论将为我国企业的外部技术获取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书的出版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创业拼凑驱动下裂变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生成及演变研究”(18BGL050)、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创新团队——绿色低碳转型与新旧动能转换创新团队项目“山东省装备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新动能培育机理与实现路径研究”(2019RWG034)、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合作研发中的隐性知识转化:研发学习与能力突破研究”(18CGLJ09)的支持。由于作者学术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请各位专家和学者批评指正,共同推动我国迈向创新大国。 9s2lbOieFiqn46KwQ5dfjLab9u4duonABmIqfZex4+k7Qu3l7An+NKe7MpU/i+d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