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2.2 外部技术获取的概念和动态过程

外部技术获取概念常见于技术转移研究。Kaynak(1985)认为国家内或国家间的技术转移是通过有效地吸收和溢出来转移专有技术以适应当地条件的动态过程。联合国国际转让行动守则(1985)认为其是制造某件产品、应用某种制作方法或提供某项服务的系统知识的转让。Brown(1979)认为技术转移是嵌入人员或机器知识的直接传递,但成功的技术转移应包括上述两者的综合。Souder(1987)也认为技术转移是知识从一个组织传递到另一个组织的系统过程。Smilor(1991)也指出外部新技术获取是任何新技术在人与人、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之间的知识移动和应用。Autio和Laamanen(1995)将技术转移界定为技术双方具有目标导向的接触,以便技术知识能够通过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或多个部分的组织间传递保持稳定或增长。

Barton(1995)指出,后发国家的外部技术获取应是知识的流动,但是当所有转移的知识都以不易被使用者观察的物理形式存在时,使用者难以通过有效的技术学习来发展能力,因此最基础的技术操作行为是无法创造新知识的。Roessner(2000)也将技术转移界定为技术知识、诀窍或技术从一个组织环境向另一个组织环境运动的过程。Li(2006)认为知识构成了技术的大部分,是控制技术使其作为整体的关键,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知识,技术转移将不会实现,因此知识转移是技术转移的核心,而对知识中显性部分和隐性部分的系统理解将有助于识别知识转移的动态过程。Bozeman(2000)认为技术产品的转移或扩散必然依赖其知识基础的扩散,也就是说知识基础的缺乏将使技术的物理部分无法使用,因此知识基础是内在的,而不是处于辅助地位。

Amesse和Cohendet(2001)将技术转移理解为知识转移过程,并认为其在组织内表现为创造新技术的研发管理和向子部门或分支机构的复制和扩散技术;在组织间表现为创造新技术的研发合同或外包和购买已验证技术以复制和扩散技术。Bell(1987)根据技术内容将技术转移分为:一是资本品的流动和技术、工程和管理服务;二是旨在操作和维持新建生产技术的技能技巧和知识诀窍的转移;三是实现技术变化的知识和专家技能或是知识的转移。Mansfield(1975)认为存在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开发及生产制造的纵向技术转移,和从一个地点、组织或环境向另一个地点、组织或环境移动的横向技术转移。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外部技术获取常表现为由横向技术转移向纵向技术转移的转变。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外部技术获取中均存在大量的知识转移活动。Shin(1996)认为技术转移是学习的动态过程,能够帮助后来者缩小技术差距乃至实现向创新的转变。Lin(2003)指出技术转移是由内部学习向外部学习驱动的过程,并认为技术学习在技术转移研究中逐步从外部学习转向了内部学习。朱方伟等(2004,2006)进一步将技术转移界定为外部技术中隐性知识转化的组织学习过程。

Mansfield(1975)认为技术转移须经历新材料或新产品转移的物质转移阶段,设计、蓝图和制造新材料或新产品能力的设计转移阶段,以及技术改进以适应当地条件的能力转移阶段。Dahlman和Westphal(1983)认为技术转移包含嵌入型技术(工业工厂)操作能力的转移、新生产设施投资能力的转移和产品与工艺改进能力的转移三个阶段。Allen(1984)将技术转移划分为将技术传递给企业中的“看门人”,然后由其传递给企业内其他的人两个阶段。Yamashita(1991)以日本海外子公司的技术转移为例,认为技术从引进到掌握是一个长期、持续和精确的学习过程,须经历技术操作、技术维持和修理、改进/应用技术、设计、产品开发和设备开发的动态过程。Erstling(1992)认为技术转移包含转移双方的一系列相互行为,分别是识别技术需求、技术选择、协议和条件谈判协商、在当地条件下使用技术和对引进技术进行最有利的吸收和开发。 LqewfNIuL6dbSEwJXNV0ua2IF7ptP9ks4FdP204+FEUtwIRcJiHrzaDKqiJxQAe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