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 产品集成企业的技术发展研究

2.1.1 产业技术发展的创新过程

社会技术进步及微观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产业组织变迁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众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对产业技术发展的一般过程进行了研究:Utterback和Abernathy(1975,1978)从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协同的视角提出了产业技术发展的A-U模型,认为产业技术发展须经历从高强度产品创新主导的流动阶段到高强度工艺创新主导的转换阶段再到低强度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主导的特性阶段。谢伟(2000)对A-U模型的研究及其后续进展进行了研究,指出了A-U模型的不足,为模型的应用指明了方向。

Dosi(1982)指出技术在由技术范式定义的技术轨道上连续性改变,而在新范式出现时表现为非连续性改变,所以产业技术发展是从技术范式到技术轨道的循环往复。Anderson和Tushman(1986,1990)认为产业技术发展将经历由技术突破或技术非连续性引起的激烈的技术变动和选择时期(以主导设计或技术标准的出现为截止标志)和后续的渐进式创新时期。Barton(1992,1995)认为由以往的核心能力固化所产生的核心刚性会导致企业创新的失败。技术的不确定性、市场的不确定性、组织的不确定性和资源的不确定性使突破式创新更加难以管理。March(1991)、Levinthal和March(1993)提出应从探索和利用两个方面平衡组织的学习。Crossan和Lane(1999)认为探索和利用的综合是实现战略更新的组织学习过程。Gibson、Birkinshaw(2004)和Lee(2003)认为有效均衡探索和利用的组织将呈现出二元性。为此,O'Reilly和Tushman(2004)充分肯定了二元性组织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Chandy和Tellis(1998)强调了市场的作用,依据技术的新颖程度和单位货币支付的顾客效用将产品创新划分为技术突破、突破式创新、渐进式创新和市场突破。Kash和Rycoft(2000)认为复杂技术创新将呈现出常态模式(顺沿特定技术轨道渐进式发展,相对可以预测)、过渡模式(进入技术轨道的跃迁阶段,难以预测)和跨越模式(进入新的技术轨道,不确定性较高)。Wheelwright和Clark(1992)从产品平台视角将产业技术发展理解为从衍生(产品)项目到产品平台项目再到突破(产品)项目,依次表现为衍生产品开发、产品族增加、新一代产品创新到新核心产品研发。在装配型产品模块化中,Baldwin和Clark(2000)认为可以通过“模块化操作”改变模块间的联系规则在产品设计中实施创新,并列举了分解、替代、去除、扩展、整合和移植的模块化操作。Chesbrough(2003)提出了以开放式创新替代传统的封闭式创新,以充分利用来自内部、外部的创意来加快新技术发展,并通过匹配的商业模式实现技术的市场化。

从技术内容出发也是理解产业技术发展的有效途径。高汝熹等(2006)从产业视角将技术理解为由发展某个产业所需的若干不同技术构成的技术链,既包括基础技术也包括大规模生产、装配等商业化技术。张坚志等(2008)进一步阐述和说明了核心技术链思想,认为产业技术表现为由一系列技术序列链接构成的核心技术链。由此可以将产业技术发展理解为核心技术链的构建。 30c1m1WOaC1B5vo7I2OvMEIn8uvdl70O6hWH0476wVKpNr0HTFKkZDf8gpmPMYp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