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章
中西亚经济区

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廊东起中国,经中亚地区最终到达阿拉伯半岛,沿途主要涉及地区有:中亚五国(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西亚18国(土耳其、伊朗、沙特阿拉伯、约旦、伊拉克、阿塞拜疆、卡塔尔、也门、格鲁吉亚、以色列、巴基斯坦、巴林、亚美尼亚、阿曼、阿联酋、叙利亚、科威特、黎巴嫩)。

一、中西亚地区概况

中西亚不仅是亚洲、欧洲、非洲三个洲的连接部,而且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一直以来都是连接东西方世界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起于中国的西安市沿河西走廊出新疆,经巴基斯坦,再由西亚到达欧洲地区,成为东西方商业交往的重要通道。

作为世界人口最稀疏的地区之一,中西亚地区总人口2.8亿人。20世纪50年代,中西亚地区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8‰,到80年代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已超过30‰,增长速度超过全球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然而地区内人口分布极不均衡,人口主要集中在地中海沿岸、两河平原。此外,由于劳动力缺乏,该地区成为外籍员工的主要引入市场,尤其是西亚波斯湾地区的石油输出国吸引了大量的外籍工人,外籍劳工占总劳动力的80%左右,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劳务市场。随着石油产业的快速发展,中西亚各国获得了巨额财富,城市经济逐渐开始发展,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地区内国家的城市化率平均水平达到了50%以上,其中科威特等个别主要产油国城市化率高达80%~90%。在城市化过程中,拥有百万人口大城市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地区内现有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13个,伊朗的德黑兰以600万的城市人口成为地区内最大城市。尽管如此,地区内城乡差别极大,农村地区人口依旧过着落后的游牧生活。中西亚地区人口构成复杂,是世界上宗教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其中,阿拉伯人约占地区总人口的50%以上,是全球的阿拉伯人口主要聚集区,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半岛和地中海沿海各国。小亚细亚半岛多为土耳其人,高加索地区以哥萨克人为主,伊朗以波斯人为主,而以色列则是犹太人聚居区,全国人口的83%信仰犹太教。

中西亚地区农业开发历史悠久,然而受气候和地理因素的影响,水利设施的缺乏导致该地区农业生产水平普遍偏低,这也导致中西亚地区各国农产品自给率较低,农产品严重依赖进口,成为世界农牧产品主要进口区之一。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大麦、豆类,经济作物主要为棉花、烟草、甜菜等,主要出口农业品为干鲜果品和畜产品。

众所周知,中西亚地区是目前全球石油储量最丰富、产量最大和出口量最多的地区,被称为“世界石油宝库”。尤其是西亚的石油储量约占全球石油总储量的50%以上,产量占到全球石油总产量的30%左右,西亚所产石油90%以上向全球其他国家出口,出口量占到世界出口总量的50%左右。其中,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是中国的主要原油供应国。中亚地区除油气资源丰富外,还拥有丰富的矿藏,其中哈萨克斯坦的铬铁矿探明储量位居世界第三,乌兹别克斯坦的天然气、黄金和铀矿,塔吉克斯坦的铅、锌矿储量以及土库曼斯坦的石油、天然气储量均居世界前列。

二、中西亚地区经济特征

中亚五国位于亚欧大陆腹地,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1992年苏联解体后,各国相继独立,中亚五国凭借丰富的矿产资源储量,主要发展能源业和采矿业,国民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

从表5-1可以看出,哈萨克斯坦的支柱产业为油气工业和煤炭工业;土库曼斯坦的支柱产业为能源、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和有色金属;吉尔吉斯斯坦的支柱产业为油气工业;乌兹别克斯坦的支柱产业为采矿业、金属及非金属制品加工业;塔吉克斯坦的支柱产业为采矿业、轻工业和建材工业。对于各国而言,丰富的油气资源和其他矿产资源对中亚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尽管如此,由于该地区国家工业基础薄弱,且各国经济发展严重依赖于能源业和矿行业,工业化尚处于初级阶段,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受到制约。

表5-1 中亚五国优势自然资源及工业发展状况

img

1.油气及矿产开采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中西亚地区国民经济结构均属于资源型产业结构,主要石油输出国包括沙特阿拉伯、卡塔尔、阿联酋、巴林、科威特、伊朗和阿曼等国。石油及其相关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出口和居民收入占比中占有绝对优势,然而也正因如此,以能源、矿产的开采为支柱产业导致该地区国家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不仅使其频繁遭受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成为其不得不面临的严峻问题。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下跌,给各主要产油国国民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然而,除了石油产业,中西亚地区多数国家的产业结构失衡严重,整体工业化水平偏低,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较弱,机械设备等重工业制造能力薄弱。对此,东南亚地区各国政府已经开始积极调整本国经济结构,鼓励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促进旅游、贸易、技术等新兴产业发展(见表5-2)。

表5-2 2017年西亚各国GDP与人均GDP排名

img

续表

img

资料来源:《2017国际统计年鉴》。

2.基础设施不完善阻碍国内经济发展

目前,中西亚地区基础设施落后,无论是中亚还是西亚地区尚未形成完备的电力输送网,水利设施的匮乏和电力设施的落后,导致中西亚地区多个国家普遍面临缺水、缺电等问题。交通运输建设滞后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各国经济的一体化以及区域合作的有效开展。例如,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至今还未建设高速公路,阿曼、阿联酋依旧没有铁路。通信设施覆盖率低、港口运转能力有限、航空线辐射不足等也是中西亚国家交通运输存在的严重问题,进而对其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了巨大阻碍。

三、中西亚地区主要国家概况

1.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位于亚洲中部,是中亚地区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北邻俄罗斯,南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欧亚大陆桥”横贯哈萨克斯坦全境,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国土总面积272.49万平方千米,总人口1695万人。2017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594亿美元,人均生产总值为9404美元。

哈萨克斯坦的铀矿、铜矿、铅矿、锌矿、钨矿储量丰富。石油已探明储量48.59亿吨,天然气3.5万亿立方米。哈萨克斯坦所属的里海地区最大的卡沙甘油田石油可采储量达10亿吨,天然气可采储量1万亿立方米。

2000年以来,哈萨克斯坦生产率水平年均提高了6%,金融危机前10年是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GDP年均增长10%左右,经济总量增长了5倍,外贸规模增长了6倍,经济总量占中亚五国经济总量的2/3。2010—2012年,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国际市场需求恢复以及能源和金属等国际价格稳定,哈萨克斯坦经济开始强劲反弹,出口开始增长。好景不长,2014—2016年哈萨克斯坦生产率水平陷于停滞,并以年均2%的速度下降 。这主要归因于该国私营部门发展受限导致生产率下降,以及市场上新企业数量较少,低效的大型公司受到保护且占据主要经济要素,致使生产率较低的企业难以退出市场。

2.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东濒波斯湾,西临红海,国土面积225万平方千米,全国总人口3077万人,2017年国民生产总值7525亿美元,人均生产总值2.36万美元。工业、服务业和农业分别占沙特阿拉伯国内生产总值的60%、38%和2%。石油产业是沙特阿拉伯经济的重要支柱,分别占该国出口、政府收入和GDP约85%、80%和45%,由此可见,沙特阿拉伯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

近年来,受益于国际油价逐渐攀升,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出口使其获得了丰厚的石油收入,由于大量出口石油,沙特阿拉伯对外贸易长期顺差,经济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沙特阿拉伯政府充分利用本国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继续推进经济结构多元化、劳动力沙特化和经济私有化,大力发展钢铁、水泥、海水淡化、电力工业、服务业等非石油产业,使国民经济能够逐渐摆脱对石油的严重依赖的单一经济结构。

此外,为了扩展对外贸易规模,沙特阿拉伯政府开始推行自由贸易和低关税政策。从贸易结构来看,沙特阿拉伯出口贸易以石油及相关产品为主,相关产品约占沙特阿拉伯出口总额的90%。进口贸易主要为机械设备、粮食、纺织等消费品和化工产品。

3.卡塔尔

卡塔尔位于波斯湾西南海岸的卡塔尔半岛上,国土面积11521平方千米,与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相邻,北面隔波斯湾与科威特和伊拉克遥遥相望。全国总人口为274万人,其中卡塔尔公民仅占约20%。外籍人员主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和东南亚国家。居民大多信奉伊斯兰教,多数属逊尼派中的瓦哈比教派,什叶派占全国人口的16%。2017年卡塔尔国民生产总值为1669.79亿美元。

石油和天然气产业在卡塔尔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该国油气产业出口收入占出口总额的90%,油气产业收入占政府财政收入的50%以上。与之相反的是,农业和服务业对卡塔尔GDP贡献甚微,工业产值约占59%。国内油气储量庞大,为该国带来了丰厚的国民财富,2017年卡塔尔人均收入全球排名第六,达到6.08万美元,为西亚地区最高。卡塔尔政府也希望善用丰厚的石油财富,推动经济长远持续发展,在卡塔尔政府《2030年国家愿景》发展规划中承诺投资基建、教育及医疗领域,借此调整以油气产业为主导的国家产业结构体系,转而建立和发展由服务业主导的知识型经济。

4.伊朗

伊朗位于亚洲西南部,北邻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西与土耳其和伊拉克接壤,东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相邻,南临波斯湾和阿曼湾。国土面积164.5万平方千米,全国总人口8027万人。伊国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4276.66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252美元。

伊朗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丰富。截至2011年底,已探明石油储量1545.8亿桶,占世界总储量的11%,位居世界第三,天然气储量33.69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的17%,位居世界第二。石油和天然气生产量均列世界第四位,日产原油能力350万桶、天然气5亿立方米。其他矿物资源也十分丰富,可采量巨大。已探明矿山3800处,矿藏储量270亿吨。其中,铁矿储量47亿吨;铜矿储量30亿吨(矿石平均品位0.8%),约占世界总储量的5%,居世界第三位;锌矿储量2.3亿吨(平均品位20%),居世界第一位;铬矿储量2000万吨;金矿储量150吨。此外,还有大量的锰、锑、铅、硼、重晶石、大理石等矿产资源。目前,已开采矿种56个,年矿产量1.5亿吨,占总储量的0.55%,占全球矿产品总产量的1.2%

在工业领域,伊朗工业以石油勘探开发为主,石油及相关加工产业是伊朗经济支柱和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石油收入占伊朗外汇总收入的50%以上,其他主要产业包括石化、钢铁、摩托车装配、食品加工、建材、机械加工、地毯、家用电器、制药等。

在贸易方面,主要贸易出口商品为油气、金属矿石、皮革、地毯、水果、干果及鱼子酱等,主要贸易进口产品包括粮油食品、药品、运输工具、机械设备、牲畜、化工原料、饮料及烟草等。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是伊朗在中西亚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伊朗对外贸易的全球第三大贸易伙伴。受美国贸易制裁和地区安全局势影响,伊朗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减缓。

5.土耳其

土耳其地跨亚、欧两洲,位于地中海和黑海之间,国土面积78.36万平方千米,总人口7584万人,其中97%位于亚洲的小亚细亚半岛,3%位于欧洲的巴尔干半岛。土耳其作为发展中的新兴经济体,2017年国民生产总值8412.06亿美元,人均GDP为10434美元。从产业结构来看,农业占比为8.03%;工业占比为27.08%;服务业占比为64.89%

土耳其矿产资源丰富,矿储量居世界前列,主要矿产品有硼矿、铬、钍和煤等,储备总值高达2万亿美元。其中,天然石和大理石储量占世界的40%,钍储量占全球总储量的22%,品种数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此外,金储量为450吨,银储量为1100吨,煤储量为85亿吨,铬储量为1亿吨。然而与该地区其他国家相比,土耳其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匮乏,严重依赖进口。

20世纪80年代,土耳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开始推行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大力发展私营经济,逐步实现了国营企业的私有化转型,实现了由国家计划经济向自由市场经济的转变,私人资本规模不断扩大,金融业则实现了完全自由化。在这个过程中,土耳其国民经济也实现了从较为落后的传统农业国快速向现代化工业国的跨越式发展。2002年以来,土耳其政府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改善投资环境以吸引外资,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经济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

随着土耳其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土耳其商品进入国际市场,其对外贸易规模也获得了不断增长。主要进口商品包括机械设备、石油、天然气、钢铁等;主要出口产品包括服装、农产品、车辆及零配件等。然而土耳其在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高膨胀、高赤字、高失业率以及社会收入分配严重不均等问题。

6.以色列

以色列位于亚洲西部,北与黎巴嫩交界,东临约旦,西濒地中海,南连亚喀巴湾,地处亚洲、非洲、欧洲三大洲结合处,国土面积仅为25740平方千米,人口801万人(包括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东耶路撒冷犹太居民)。2017年国民生产总值为3480.06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为4万美元。

以色列经济结构为公私混合型,其中私人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但电信、航运、民航等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领域由政府控制。近年来,为了满足以色列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对国民经济中合作社性质的经济成分和国有经济成分,加快了私有化改革推进和经济结构调整。

虽然以色列国土面积狭小以及人口较少、自然资源匮乏,但劳动力素质很高,国民经济中研发经费总量占GDP的4.2%,居世界第一,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以色列在创新度上位居世界第二,从而使得以色列能够发展技术型经济,实现了科技立国。目前,以色列拥有各类科学家3.8万名,高科技部门贡献了总就业的10%、规模经济总量的15%,以及贸易出口规模的50%。

产业结构方面,以色列工业发达,门类繁多,其中高科技产业发展最为迅速;其对外贸易在经济中居于重要位置,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较小,但其耕作方法先进,单位产量很高。此外,以色列的通信、工业、军工和医疗工业等产业技术先进,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7.阿联酋

阿联酋位于阿拉伯半岛东部,北濒波斯湾,西北与卡塔尔为邻,西南与沙特阿拉伯交界,东部、东北与阿曼毗连,国土总面积8.36万平方千米,总人口1014万人,其中76%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这其中又有75%属于逊尼派、15%属于什叶派。

阿联酋2017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3786.56亿美元,位居西亚地区第四,人均生产总值37346美元,在整个西亚地区位居第三。迪拜是阿联酋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城市,同时也是中东地区的经济和金融中心。

阿联酋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截至2014年,该国已探明石油储量133.4亿吨,占全球石油总储量的9.5%,天然气储量为6.06万亿立方米。巨额稳定的石油收入是阿联酋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油气产值占GDP比重的30%,这也促使其成为海湾地区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然而,阿联酋除油气资源外,其他自然资源十分匮乏,工业发展所需的金属等矿原料、机器设备,居民生活所需的各种生活品都严重依赖进口。为了摆脱国民经济对石油产业的过度依赖,以降低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阿联酋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阿联酋政府开始实施多元化经济发展战略,开始推行非石油产业的发展,加大对生产制造、贸易、运输、服务行业的投资,增加非石油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阿联酋已成为中东地区非石油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以建材、石化、旅游、金融、商贸物流等行业为代表的非石油经济成为阿联酋经济发展的核心,其三次产业比重依次为0.8∶46.9∶52.31。阿联酋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积极的开放政策,旅游业成为该国非石油经济中最活跃的产业领域,旅游业收入成为仅次于石油的又一重要经济来源。

随着经济多元化发展的深入推进,阿联酋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商业环境不断改善,成为中西亚地区贸易和投资最具吸引力的国家之一,其投资吸引力主要表现在:低税率、港口物流便利、配套设施完善,以及一站式服务、网络化管理、服务快捷高效。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中东、北非地区局势持续动荡的背景下,阿联酋已成为地区资金流、物流的避风港,其地区性贸易、金融、物流的中心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

四、中国与中西亚地区经济合作现状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首先得到了中西亚国家的积极支持和响应,究其原因在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方向与中西亚各国经济发展战略高度契合。中西亚国家历史上曾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沿线国家,对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精神和倡议具有较高的历史认同和思想认同。沿线多个国家都将复兴古丝绸之路作为其战略目标,如土库曼斯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等国都提出了“复兴古丝绸之路”计划,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很高的契合度。

此外,“一带一路”倡议与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计划、土耳其“中间走廊”计划、沙特阿拉伯的“2030愿景”、塔吉克斯坦的“能源、交通、粮食三大发展战略”、科威特的“2035国家愿景”规划都具有较高的融合性。因此,中西亚国家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意愿十分强烈,并纷纷表示将愿与中国共建“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由此可知,“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建设是各国的共同愿望,充分符合且体现了各国的经济利益。

1.贸易方面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与中西亚国家间的贸易合作步伐加快。从贸易关系来看,在中亚,哈萨克斯坦成为中国在该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在西亚,阿曼、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和巴林等国成立的“海和会”成为中国在该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从贸易结构来看,中国对中亚出口的主要产品为机械设备和机电产品等工业品,中亚五国向中国出口的产品主要以能源等工业原材料为主。中国对西亚出口产品主要为纺产品、机电设备、钢铁制品等,西亚国家向中国出口商品则主要为石油及其相关能源产品。

2006—2016年,中西亚走廊国家与中国的出口货物贸易总额从416亿美元增长到1293亿美元,进口从454亿美元增长到1300亿美元,增长十分迅速。总体来看,中西亚地区国家对中国贸易表现较为均衡。对中国来说,虽然与中西亚走廊家之间货物贸易占中国货物贸易比重仅为6.3%,但沿线国家占中国原油进口份额的48.8%、天然气进口的50.6%,是中国最重要的能源贸易伙伴。由此可见,中国与中西亚各国在贸易上相互依存,这是经济走廊形成和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条件之一。

2.投资及建设领域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中国企业与中西亚国家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资合作不断加深。目前,以中石油、中国中铁等大型国企为代表的中国企业作为投资主力在中西亚国家能源及基建方面的项目投资规模已达到240.47亿美元。

中国对中西亚国家的投资不平衡主要体现为中国对该地区国家投资增长较快,而该地区国家对中国投资较少。2006—2015年,中国对其直接投资存量从16亿美元增长到224亿美元,年均增幅达36%。截至2015年年底,对“一带一路”中西亚地区投资存量占中国同期对亚洲投资存量的20%。其中,哈萨克斯坦、阿联酋、伊朗、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吉尔吉斯斯坦作为前六大投资目的国,占中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总额的78%(见表5-3)。其中西亚地区的伊朗成为中国在亚洲地区仅次于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第三大投资国。

对外工程承包合作体现了国与国之间在资本、劳动、技术等生产要素领域的深层次合作。中西亚国家中,伊朗、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土耳其、伊拉克、科威特等国历来是中国重要的对外工程承包市场。2016年由于新签订了大型石油化工和火电厂建设合作项目,中国对西亚国家新签订合同额同比增长了50%,占中国对外工程承包签订额的7%。同年与伊朗、伊拉克、阿联酋、沙特阿拉伯新签订合同金额超过50亿美元,业务涵盖交通运输、能源电力和建筑业。

表5-3 中国对中西亚地区主要国家直接投资额排名

img

资料来源:一带一路数据库。

3.在对外劳务合作方面

中西亚地区很多国家由于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模式受限、劳动力基数较小等原因,国内劳动力不足,往往需要依赖外籍劳动力输入来满足国内对劳动力的需求。其中,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哈萨克斯坦、阿联酋是中国重要的劳务派遣国。2016年,中国对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劳务派遣分别为29423人和12541人,仅对两国的劳务派遣就占到中国全球劳务输出总量的8.5%,主要分布行业为建筑业、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通过日益深化的对外工程承包和对外劳务合作,中国与中西亚国家的经济合作程度不断加深,并进一步促进了人员、技术、文化的交流,为经济走廊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合作基础。

为加强与中西亚地区国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合作,2014年6月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倡导构建中阿“1+2+3”合作格局,提出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新的突破口,开启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合作的新篇章。 GKZS+P/aRRRYkiApQniIErUKNEHcjn0LWn2ImauIdDmnVuGQ4yLZ4x65u+pVBoA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