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

当前,从全球范围来看,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兴起和发展同整个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呈多极化发展相一致。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发展的主要途径有三个:一是不断深化和升级现有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形式,例如向更高级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形式演进;二是扩大现有区域成员体的规模,实现一体化的向外扩张,例如东盟“10+3”和欧盟组织不断向东扩展;三是缔结新的区域贸易协议及开展新的区域经济合作谈判,如中国正在积极开展的“一带一路”倡议。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新趋势

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全球化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跨国公司的生产体系和市场体系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张,需要借助一体化市场推动生产市场和销售市场的扩展。另外,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影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致使全球竞争不断加剧,摩擦频繁。与此同时,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与欧美国家经济下滑形成了鲜明对比,出现了当今世界经济“一超多强”的格局。因此,发达国家期望通过建立区域经济组织来保证自己的生产体系和市场规模的扩大,确保其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持续领跑市场。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在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过程中,以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化国家正在迅速崛起,并且要求能够在与发达国家的经贸交往中实现平等互利与共赢。然而从现实来看,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依旧处于弱势地位,单一主体难以维护自身在全球化过程中的利益,从而希望通过积极参与区域经济组织的形式,维护自身经济利益及促进本国经济在国际环境下持续增长。当前,全球主要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均在大国主导下开展活动,大国也往往出于自身利益需要考虑,尽管如此,发展中国家仍然可以从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中获得一定的利益。

由此可见,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发展中越来越多地呈现出世界经济的多极化趋势:一方面,在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的作用下,全球经济尤其是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在经济和政治层面逐渐摆脱超级大国的控制,有利于促进各个国家或地区间实现平等合作和公平竞争;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不仅是国家地区间激烈竞争的产物,也是一国或地区经济积极融入区域经济获得发展要素的必然趋势。

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反映了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联解体使得美苏两极争霸格局瓦解,美国虽然成为冷战后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欧洲国家经过积极推进内部合作,推动欧盟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尤其是欧元的建立与推广,大大增强了欧洲地区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俄罗斯凭借能源战略和科研基础优势,尤其是军事工业的扩张,不断寻求地缘政治突破,力图重振大国雄风。中国则凭借实施改革开放的政策,经济社会快速变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经济规模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已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近年来,随着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作用日益突出,大国崛起势在必行。在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的背景下,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大国经济利益诉求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此外,经济作为政治的基础,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成为各国政治合作开展的保证。大国政治意图深嵌于各种区域合作组织或自由贸易安排形式中。例如在欧洲,欧盟旨在通过由经济合作逐渐走向政治联合,实现欧洲大陆的长久稳定与安全。在美洲,美国充分利用自由贸易协定来实现其对美洲地区经济控制和政治影响的目的。而古巴、委内瑞拉和玻利维亚三国首脑签署的《人民贸易协定》本身就是政治的体现,因为它不仅反映了拉美地区政坛的新变化,而且表明了拉美左派政府试图以此取代由美国主导和倡议的美洲自由贸易区。在东南亚,合作进程从一开始就具有很强的政治推力,自2003年中国与“东盟”签署战略伙伴协议以来,与双方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对立关系相比,双方在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方面都得到了十分显著的发展。

在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影响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一国或地区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作用将不断增强。从其发展趋势来看,区域经济一体化体现了国际经济与政治正朝着平等共赢、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这将有利于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新秩序中的地位。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内涵

为适应当前全球政治经济新格局下建立国际经济合作新机制的要求,2013年,中国适时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其实质是全球经济步入新时代背景下,全球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带一路”的开放性、平等性、多元性和多领域合作的特征决定了与区域一体化的契合性,更容易促进、完善和加深国际区域合作机制的建设。这主要是因为“一带一路”倡议具有与以往区域合作组织不同的建立机制。

一方面,“一带一路”是开放的,这与国际区域合作的发展趋势相符合。“一带一路”与其他国际区域合作组织相比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无论国家大小和发展程度高低,所有愿意加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都可以平等参与。不仅如此,“一带一路”的各类合作项目也都是在沿线国家和地区平等协商、共享合作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开展的。这也与其他“中心—外围”式的国际合作机制及设置准入“门槛”的合作机制不同,“一带一路”合作既然是强调平等参与,便不存在将任何参与国家和地区边缘化的问题,在合作过程中彼此之间不存在依附关系,每个国家和地区都可以在“一带一路”合作中谋求自身利益,促进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这一点可以从中国倡议建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的宗旨中体现出来。由此可见,“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具有非排他性和非地缘政治倾向性的国际区域一体化合作框架。

同时,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区域一体化又是平等的,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维护地区稳定,促进区域稳定发展。与“一带一路”同时期成立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组织,虽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TPP组织的开放性却是附有一定条件的开放性。例如,参加TPP组织的国家必须允许其他成员国的全面市场准入,即所有成员国内部必须完全开放市场,由此可见TPP对成员国的要求之高和标准之严格。从其目前的成员国来看,有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日本、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秘鲁、新加坡和越南共12个国家,这12个国家中除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加拿大和新加坡是发达国家外,其他国家均为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的差距,发展中国家将在经贸合作中处于劣势,全面开放市场的要求显然不符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对外经济交往的国情。此外,TPP还涉及许多非经济因素,具有明显的大国利益倾向性。

“一带一路”倡议具有极大的开放性与平等性,符合国际范围内各国对于构建国际区域合作新机制、新模式的诉求,使各国和地区能够共同参与消除国际区域矛盾冲突、维护国际区域地区稳定,促进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与合作,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另外,“一带一路”的合作又是多元的,与国际区域一体化建设目标相符合。“一带一路”的多元性不仅指合作主体的多元性,还是合作领域的多元性和合作方式的多元性。与其他国际合作平台、自由贸易区相比,“一带一路”合作具有参与主体较多、合作领域范围全面、合作机制多样、合作目标多元的特征。

在“一带一路”合作领域上,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成为沿线各国和地区合作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以超国家性质的产业园区为载体,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优化与再造。保证沿线国家贸易通道的安全与治理成为“一带一路”合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在各国和地区的不断交流与合作中,实现“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平稳推进。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众多,具有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和迥异的文化背景。“一带一路”并不以建设成为拥有统一目标和统一合作制度的国际区域合作组织为发展目标,而是以更加自由、平等、综合的合作方式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一带一路”合作既可以是正式的,又可以是非正式的;既可以是互通有无的双边合作,又可以在东盟“10+X”“海和会”、中非合作论坛等多边合作框架内开展合作。

在“一带一路”的合作框架内,所有国家和地区都拥有平等的合作地位,这表现为任何合作都是在各国和地区彼此间的平等协商基础上达成,所有的合作成果也是其他各国和地区能够共同分享的。“一带一路”所提倡的平等共赢、公正合理的合作理念,通过多年的建设实践,不断传播到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不仅能够积极消除外界对“一带一路”的猜忌,也能促使国家和地区以开放和包容的姿态参与合作,能吸引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参与到“一带一路”中来。

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合作构建符合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在共享共建中消除区域矛盾、维护地区稳定,最终实现沿线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全面发展与合作,这也与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目标相一致。“一带一路”所蕴含的开放性、多元性特征与实现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内在一致性,其所强调的“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符合推进各层级国家和地区对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在要求。而基于“一带一路”开放性、多元性、多领域合作特征所需要的整体联动性,能够不断实现沿线各国和地区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安全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国际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入推进。 rtnvvJAjPodu+oMPC2n/3Qd6m4au+3MRcFxAxqdXPx0UM6SfDZUbIBzXmQYMdz5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