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早期侧重于对自愿性内控审计的研究。信号传递动机是自愿性内控审计的主要影响因素。方红星和戴捷敏(2012)实证考察了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这一特定的自愿信息披露行为的决定因素。他们认为传递信号和降低代理成本不仅是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关键目的,也是提高鉴证信息披露质量的主要动机。SOX法案强制要求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甚至无效的公司也必须披露其审计报告。韩彬和陈丽蓉(2015)以竞争战略这一新视角为切入点探索内部控制审计的自发性需求,发现成本领先战略与自愿性内控审计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认为内部控制审计所发挥的“补充”控制作用可以使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发现内部控制的漏洞,修正内控缺陷可以为成功实施战略提供保障。陈丽蓉(2015)的实证研究表明,公司是否承担社会责任也会影响内控审计报告的出具和披露意愿。
美国SOX法案第404(b)条款设立之初就引发实务界和学术界对其实施收益与成本的广泛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强制要求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审计是否会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影响资本市场乃至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一部分学者认为,强制性内部控制审计提振了投资者信心(Alexander et al.,2013),降低了融资成本(Kim et al.,2011),提升了盈余质量(Skaife et al.,2008);而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强制性内部控制审计对企业来说是一种繁重的负担,较高的实施成本与较低的实施收益使得企业实施代价过大(Kinney and Shepardson,2011),导致企业在美上市门槛抬高,甚至出现小企业退市现象(Piotroski and Srinivasan,2008)。最初内控审计成本的提升和高内控审计溢价对公司内部控制的改善作用日趋下降,其成本效益的体现并不显著(McCallen et al.,2020)。
(1)内部控制审计与盈余质量
Skaife等(2008)研究发现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质量正相关,公司修正内控缺陷后的盈余质量得到提高,内控审计意见得到改善。Chan(2008)认为SOX法案第404条款可以帮助公司识别内控缺陷以及实现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治理。Bedard(2011)研究发现,审计师会平衡内控审计的成本与收益,审计师能发现约3/4的公司未修正内部控制缺陷,详细的测试和对内控的改良可以提高财务报告质量。
关于内部控制报告信息特征的研究发现,控制缺陷通常与会计控制的不充分资源分配有关(McVay,2005)。披露重大漏洞的公司权益资本成本相对较高(Ogneva,2006)。资产规模小、成立时间短、业务复杂、成长速度快、财务状况差的公司存在缺陷的可能性更大(Bryan,2005;Doyle,2007)。企业的组织结构特征和报告期重要的组织变化会对内控缺陷披露产生影响(Leone,2007)。基于成本控制因素,AS5取消了“需要对管理层的内部控制评估意见进行审计”这一规定(Thomans et al.,2009),但近期的文献对此规定又有了不同的观点。Myllyki(2016)实证检验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对财务报告质量的预测能力,发现报告重大缺陷的上市公司在其报告期后两年内发生财务错报的概率较没有报告重大缺陷的上市公司显著提高,管理层倾向于进行真实盈余管理操纵利润。
针对SOX法案,我国学术界也认识到了内控信息披露与财务报告质量的关系。李明辉等(2003)认为审计师应加强对内控信息披露的审核来增进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杨有红等(2008)认为审计师审核公司内控的责任主要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方面。张龙平(2010)在控制管理层信号传递动机后发现,内部控制审计可以提高会计盈余质量。方红星等(2011)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时存在自选择问题,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会降低盈余管理的程度并提高盈余质量。雷英等(2013)发现,首次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盈余,其质量显著高于上一年度,即内部控制审计能够提高公司会计盈余质量。
张龙平(2010)研究发现,当内控鉴证与财报审计为同一审计师时,内控鉴证对审计师扩大内部控制测试范围具有积极的影响。陈丽蓉(2013)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比例、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合一都会对内部控制审计产生影响,管理层享有的剩余控制权数量越多,内部控制审计质量和效果越差。左锐(2014)认为内控审计师与公司联系紧密会导致内控审计的独立性受到影响。卢晓宇(2014)认为,内控审计质量与审计师的独立性水平、声誉水平以及面临的内部控制缺陷风险呈负相关关系。吴勇等(2018)以实施内控审计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更大,财务报告质量更差。
(2)内部控制审计与审计费用
国外对涉及SOX法案的审计收费主要集中在两个阶段。内控审计实施前的研究主要是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和内控鉴证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内控审计实施后的研究集中在内控审计执行成本及内控审计报告的信息特征。研究发现,公司资产规模、资本增速、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及上一年度的审计收费与内控审计施行后的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Eldridge and Kealey,2005;Rama et al.,2008)。内部控制审计执行初期,审计费用显著增加的公司为降低高额的审计成本而选择变更审计师(Ettredge et al.,2007)。研究发现,内控审计实施后的审计费用平均增长率在50%以上,其中“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上涨幅度更高(Ghosh and Pawlewicz,2009;Kinney and Shepardson,2011)。
中国内部控制和内控审计的各项制度和监管举措实施相对较晚,有关内部控制审计收费的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张宜霞(2011)以中国大陆在美国上市的公司为蓝本,研究发现公司规模、审计师声誉和公司内部控制的复杂性与审计收费显著正相关;且在SOX法案特定的制度安排下,公司内控失效风险与审计收费显著负相关,上一年度披露重大缺陷的公司审计费用反而更低。汤晓建、张俊生(2017)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审计费用自愿披露显著提高了内部控制审计的独立性,并且这种影响在非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内部控制审计的公司中更显著。内部控制审计费用自愿披露显著提高了内部控制质量。
在法律环境健全和投资者保护制度完善的资本市场中,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和有效性可以被投资者通过信息披露制度识别,并在市场价格中得到体现。Ogneva等(2007)研究发现公司披露的内控缺陷与资本成本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然而,Messod(2008)的研究结果显示,在SOX法案第302条款下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与资本成本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在第404条款下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与资本成本并没有显著相关关系。
中国资本市场中涉及投资者保护和信息披露的法律环境相对薄弱,需要从制度上对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行完善来确保内部控制信息质量。吴益兵(2009)研究发现,在没有外部审计的情况下,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并不能提高其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资本成本不会因为实施了自愿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而得到降低;而经过外部审计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能够提高公司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并降低公司的资本成本。方红星等(2011)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审计信息对降低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具有显著作用。张然等(2012)的研究结果表明,披露了内控自我评价报告的公司具有较低的资本成本,而披露了内控鉴证报告的公司具有更低的资本成本。
许骞等(2014)认为,强制内部控制审计有效减少了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国有企业更明显地减少了应计盈余管理,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降低的幅度较小。袁蓉丽等(2015)的研究也表明,强制内部控制审计能够提升国有企业的投资效率,自愿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公司拥有更低的权益资本成本和更高的会计盈余质量。吴溪等(2016)通过对2011—2013年的数据研究发现,在审计公告日附近,非标内控审计意见并不具有与非标财报审计意见相同的负向市场反应,审计师在出具两类审计意见时存在选择性。张俊民(2018)则认为单独审计提高了资本市场的融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