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4
研究创新与研究意义

1.4.1 研究创新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中内部控制审计这项外部治理机制的实施效果和功能发挥越来越受到监管层的关注,近年来关于研究内部控制审计特征、市场反应和经济后果的文献陆续出现,但都并未系统地从基本审计理论的视角来探讨内部控制审计的功能发挥与实施质量及其背后的原因机理。本书基于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背景,从审计基本理论出发,以A股主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地检验了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完成情况和政策实施效果。本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将内部控制审计作为一项独立的第三方审计进行研究,通过对内部控制审计监督功能、信息功能和保险功能的检验,揭示投资者、监管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共同关注的内控审计治理功能和实施效果的问题。鉴于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控审计的市场反应、与财务报告的协同效应以及相关经济后果,缺乏系统的视角,特别是以基础审计理论的视角来对内部控制审计治理作用和功能发挥进行评价和研究,本书系统性地围绕内部控制审计的三种审计功能,对内部控制审计的实施效果与预期目标进行了检验,依据相应的审计理论对检验结果背后的原因机理进行了分析。

第二,不同于以往对非标意见市场反应的研究。在现行审计制度环境下,将非标内控审计意见和非标财报审计意见划分为三类非标意见,分别检验了公司可能得到的这三类非标意见的市场反应。检验了当前市场投资者对内控审计意见的认知和反应,以及内控审计信息功能的表现。检验结果让市场投资者和监管者对非标内控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非标财报审计意见并不完全代表公司管理层的舞弊及机会主义行为,但非标内控审计意见则意味着公司预期发生舞弊和欺诈的可能性。

第三,在考虑了市场环境、公司治理特征和产权性质等因素后检验分析了内控审计质量对财务报告审计质量的影响,从制度设计最终目标上探究了当前市场中内控审计治理的效果。通过检验进一步发现存在审计意见购买行为,基于此,分析了影响内部控制审计质量及审计功能发挥的原因,尝试打开由于内控审计的不可预测性导致的执业“黑箱”。系统性地评价了内控审计对财报审计质量的影响,从而对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第四,采用了学术界和实务界认可的多类变量作为衡量内控审计监督功能、信息功能及质量的替代变量,避免了单一变量检验结果不稳定的情形,保证了结论的稳健性。选择了监管层关注的公司违规处罚、与会计差错相关的财务重述和与管理层机会主义相关的盈余管理作为衡量内控审计监督功能的替代变量。采用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计算不同窗口期的AR和CAR值来检验内控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最后依据第4章的结果使用财务重述和应计盈余作为财报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旨在实现最终结论的稳健性。

第五,依据历史文献和现有内控审计制度,Willie H.和Sybil C.(1976)认为内部控制是利润动机的产物。内部控制审计的边界不局限于财务和会计活动,且公司内部控制的发展也必然领先于审计和会计职业及其理论发展。因此,必须采用新的评价方法来对内部控制审计质量进行评价。本书尝试突破现有衡量财报审计质量的局限性,采用了机器学习中交叉检验的方法来对内控审计质量进行衡量。而现有文献对内控审计质量的研究多延续了研究财务审计质量的方法,采用审计师规模、财务报告质量作为其替代变量。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和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因此如果社会需要内控审计提供有效的服务,就必须拓展审计职业服务的界限。中国的内控审计也不能仅是SOX法案的翻版,学术界必须从理论上定义并规范内部控制审计边界和内部控制审计质量的概念,并以此指导当前中国的内部控制审计实践及各项制度的变革。

1.4.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第一,有助于拓展和丰富审计需求理论在外部审计治理上的应用,从理论上验证内部控制审计功能的发挥。国内关于内部控制审计的研究更多的是关注其局部的经济后果和市场反应,鲜有系统地从基础审计理论的视角对内控审计功能进行验证和分析的。因此,本书对于审计代理理论、信息理论和保险理论在内控审计中的应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对投资者保护理论、信息披露理论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第二,有助于拓展内控审计监督功能、信息功能和保险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内控审计作为一种新兴的外部审计治理机制正受到监管层和广大投资者的持续关注。内控审计有效的监督功能可以检验受托经济责任的有效履行并节约监管资源,信息功能的发挥可以为监管层和投资者进行各类决策提供依据,保险功能可以进一步提升审计保险价值,在监管和市场压力下实现法律风险转移功能,缓解公司和审计师的责任。因此,本书肯定了内控审计功能发挥是实现内控审计治理机制有效性的必要条件,为未来进一步研究内控审计功能的实现机制提供了方向。

第三,内控审计作为一种保障公司内部控制行为过程有效性的治理机制,其审计过程和内容拓展了审计和会计的边界。本书结合当前监管层支持审计师第三方责任索赔的法律环境,从内控审计风险溢价的角度检验内部控制审计的保险价值,从公司和审计师的视角验证了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风险转移功能,证实了审计保险理论在中国内控审计中的应用,对进一步发展和探索审计保险制度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第四,本书验证了内控审计质量驱动因素,即需求和供给对审计质量的双维影响。由于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形成具有不可观测性,公司与审计师之间存在审计意见购买活动,导致内控审计监督功能发挥弱于信息和保险功能。为了保障高质量内控审计全面有效地实现审计功能,监管层必须制定有效的内控审计准则并从需求和供给方对现有的意见购买路径进行有效的监管,同时提高审计师行业专长作为有效保障。

(2)现实意义

本书对监管层、投资者、审计师和上市公司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现实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助于监管层全面了解评价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功能发挥的效果以及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的影响,同时了解目前中国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局限性。内控审计属于行为过程审计,对公司内部控制状况的审视区别于对公司财务状况的理解,具有不可观测性,让监管层难以了解这项制度实施的效果。本书揭示了内部控制审计功能及效果,以及当前通过内控审计提高审计质量的局限性;通过市场反应了解非标内控审计意见对非标财报审计意见的强化作用,内部控制审计的风险溢价在审计费用上的体现及其风险转移功能和当前市场中内部控制审计意见购买的现象。这些都对监管层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为投资者了解内部控制审计的作用以及内控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启示。内部控制审计风险溢价在审计费用上的体现为投资者增强投资者保护意识带来重要启示。内控审计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与修正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并应对公司舞弊行为的重要作用机制。公司的内控缺陷增强了内部控制审计的风险溢价,且目前财务报告内控缺陷和非财务报告内控缺陷引起的行政违规违法行为已经在实践中形成法律诉讼依据,因此投资者可以据此增强投资者保护意识从而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第三,对于审计师和上市公司来说,充分了解公司内部控制的边界和提高审计师职业能力是制订审计计划和进行有效控制测试的基础。特别是在当前企业规模扩大、经济业务复杂和公司内部控制管理飞速发展的环境下,对公司采用新技术测试公司内部控制、识别内控缺陷具有一定的启发。有效评价公司内部控制,才能保证排除舞弊和差错的或然性,进而提高财务信息质量,保证高质量审计以确保审计治理功能的实现。在内控审计的风险转移方面,公司和审计师也可以根据内控审计意见的风险转移功能来缓解自身的法律责任。

第四,为监管部门了解政策实施情况和完善监管策略提供了参考和启示。研究内容有助于监管部门有效发挥监管职能,为进一步优化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进而保证市场的公平公正提供参考。特别是如何从需求和供给两个层面上保障内控审计功能的有效发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监管政策从特定路径上抑制审计意见购买活动的发生,保障内控审计质量和充分发挥内控审计功能。对实务界和学术界加强审计理论的学习,积极拓展内部控制审计学科和审计技术的边界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内部控制审计制度是一项长效机制,未来必将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各项改革措施起到积极的作用。本书的研究也为未来监管和制度设计指明了方向。 BYlyYjdkvjjsPswJjmKnCpmGPM6lFW4eDCD/2vxlCn3/iLARpIOM1oXrPDCsBtX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