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
内容框架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思路

本书基于内部控制审计的功能发挥来探究内部控制审计的实施效果,并结合内控审计质量与财务报告审计的关系去探究当前内控审计功能实际发挥效果的原因。首先从审计需求基本理论出发,基于代理理论、信息理论和保险理论的视角,对内部控制审计应有的各项功能进行分析,进而分析内控审计功能发挥效果及其在中国资本市场中的作用。在代理理论视角下,内控审计应该有效发挥监督功能,监督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层经营管理活动并遏制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在信息理论视角下,内控审计应该发挥其信息功能,降低公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向投资者和监管层传递相应的信息进行各类决策,提高经济效率。在保险理论视角下,内控审计应该发挥其保险功能,体现其保险价值,实现其风险转移功能。内控审计意见除了信息鉴证功能以外,还应该能够通过预警的方式减轻公司和审计师的法律责任。

内部控制审计制度设计的基本目的是结合信息理论和代理理论的核心观点,对内部控制审计提高财报审计质量这个基本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检验,进而分析实施内控审计在中国资本市场发挥的效能。在审计需求侧,在信息理论视角下,内控审计应该发挥鉴证公司内控缺陷信息的职能。在保险理论视角下,内部控制审计具有增强公司内部控制信息可靠性以减少舞弊和差错发生可能性的责任,并会引发一定的经济后果。在代理理论视角下,作为一种第三方审计形式,内部控制审计应该有效评价公司内部控制,并向委托人传递恰当的审计意见。基于这三种视角检验内部控制审计是否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其结果是对当前内部控制审计质量能否实现内控审计功能的解读。在审计供给侧,分析内控审计质量对审计功能实现的影响,分析当前市场中内控审计质量对财务报告审计质量的影响,以及背后的审计意见购买问题。

本书实证设计以理论分析为基础,进而保证实证结果的可靠性。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主要从是否实施内控审计和内控审计意见两个层面来检验内控审计的监督和保险功能,从内控审计意见的市场反应来检验内控审计的信息功能。最后,评价分析当前的内控审计质量。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的内容:一是依据审计需求代理理论检验内部控制审计监督功能和制度设计的目标,通过分析实施内控审计后行政处罚、财务重述和盈余管理的差异来研究内控审计监督功能的实现,从而检验内控审计的实施效果。通过内控审计意见与公司舞弊违规行为的关系来检验内控审计意见对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督作用。二是依据审计需求信息理论实证检验内控审计信息功能。通过事件研究法来研究内控审计意见和财报审计意见两类意见组合的市场反应及异质性的信息含量,检验内控审计意见对财务报告审计意见的强化作用和其独立的信号作用。三是依据审计需求保险理论检验内控审计保险功能,内部控制审计是否存在应有的保险价值;检验法律风险在内控缺陷与审计费用关系中的作用,以及法律环境对其产生的影响;检验内控审计意见是否可以起到降低诉讼风险的作用。四是依据审计供给理论检验当前内控审计质量对审计功能实现的影响,以及当前内控审计中存在的审计意见购买问题。最后,综合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书研究思路与框架结构如图1-1所示。

img

图1-1 本书研究思路和内容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归纳分析总结法

对内部控制审计的产生、发展以及现状进行归纳总结。根据相关文献归纳总结,梳理目前关于内部控制审计研究的相关经济后果和影响因素。从内部控制审计与审计质量基本关系出发,综合归纳分析现有的市场环境、公司特征以及公司内部治理因素对内部控制审计实施效果的影响。

(2)规范研究法

通过理论分析构建本书整体思路,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整理,采用规范研究的方式,对审计监督、管理层、投资者和监管相关的理论进行分类汇总。采用逻辑分析方法构建本书理论机理,分析内部控制审计的信息功能、保险功能对公司内部控制以及审计质量的影响,力求评价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完成情况。

(3)统计分析法

本书统计分析了内控审计实施以来,2011—2018年A股主板上市公司总共8年的内控审计数据以及相关的财务数据、内部控制、审计投入、审计产出和外部监管的相关数据,包含通过绝对数和相对数的对比分析,研究内部控制审计的功能与质量。通过国泰安数据库(CSMAR)、迪博数据库(DIB)和Wind数据库下载整理相关数据,并通过巨潮资讯网站手工搜集补充数据,然后利用SAS9.4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构建实证分析模型,运用Stata15软件分析相关的假设是否成立,实现对内部控制审计功能的分析。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PSM倾向得分匹配法、相关性分析、组间差异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分析方法,验证研究假设。

(4)机器学习分析法

利用STATA中K-fold交叉检验的方法对数据划分训练集与测试集,并进行对比分析判断。

1.3.3 章节安排

本书可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第1章,属全书铺垫和对研究内容的整体介绍。主要从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核心概念的界定与分析、内容框架与研究思路、研究创新与研究意义等基本情况进行阐述,对整体架构和研究思路进行综合的说明和概括。

第二部分包括第2章和第3章,为全书的文献综述、制度背景和理论研究部分。第2章是从审计需求的代理理论、信息理论和保险理论出发,对与内部控制审计实施目标和审计功能相关的内容进行文献回顾。第3章是对制度背景与理论基础进行介绍,主要介绍国内外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历程和历史沿革,包括我国的金融监管发展与需求和法律环境建设。第3章还介绍了审计需求和审计供给的基本理论。依托财务报告审计的研究经验,分析了内部控制审计功能及其作用路径,搭建内部控制审计功能与实现的关系框架,并对本书的预期研究贡献进行了说明。

第三部分包括第4章至第7章,是全书的实证研究部分。第4章基于审计代理理论,通过PSM配对后样本来检验内控审计监督功能的发挥,并结合公司特征、内部治理和外部市场环境的因素,研究内部控制审计监督功能发挥的有效性。第5章是基于审计信息理论,通过事件研究法,研究非标内控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并结合非标财报审计探讨三类意见组合的异质性;结合公司融资需求,研究内控审计意见对融资约束的信号作用。第6章基于审计保险理论,检验内部控制审计的保险价值,内部控制审计对审计师规模与审计费用关系的影响;不同法律环境和产权背景下,内控审计保险价值的差异;最后,检验非标内控审计意见的风险转移功能。第7章分析了内控审计质量对审计功能实现的作用,检验了内控审计质量差异对财报审计质量的影响,以及当前市场中存在的内控审计意见购买行为。

第四部分包括第8章,是对全书研究的总结,整体概况了本书的研究结论,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同时指出本书的研究不足和对未来研究及政策发展的展望。

本书结构安排如图1-2所示。

img

图1-2 本书结构安排 ATutlRie/5SlEnH63sZdHiHe+MXd2Sy/foilFEsiPMIRQCdxzLLBBWL/0kFx25P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