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
本书的结构安排

1.3.1 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期间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将“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党代会报告,且在表述中与“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一并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和基本方略。同时,党的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强化和凸显了“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的表述,提出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指引了方向。这既有利于全党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同心同德建设美丽中国、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更表明党和国家在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时刻,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根本性、全局性和历史性的战略部署。生态文明建设要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自己的独特贡献。而生态环境治理政策工具的选择、设计与应用是关系生态环境治理和绿色发展效果、政策执行成败的关键性因素。以中国绿色发展转型作为切入点,聚焦“党中央治国理政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思想”,通过“公共政策与能源技术进步协调共建生态文明制度”的理论路径与研究视角,围绕“为什么要促进能源技术进步、创新什么样的能源技术,以及如何建立能源技术创新机制”三大现实问题,对能源技术进步内涵与外延、能源技术进步对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影响机理与影响程度、基于能源技术进步的中国绿色经济转型等问题展开系统研究,构建“既契合中国国情又符合国际趋势”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理论、方法与政策。具体而言,其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1)能源技术进步理论内涵和外延研究,主要包括:①以技术创新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包容性增长的视角阐述能源技术进步理念及其理论基础,从理论上明确能源技术进步的政策内涵、影响因素、目标定位、绩效测评及能源技术创新体系的框架,构建一套能被广泛接受的能源技术进步理论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体系;②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生态环境治理中命令—控制型、市场型和自愿型生态环境治理政策工具的实践应用演进历程,对比分析不同类别政策工具的内容、形式、结构与功能,提出中国绿色发展过程中实施能源技术进步的现实性、可行性和特殊性。

(2)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现状、技术转型与国际经验研究,主要包括:①绿色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治理政策工具动态调适的统计考察。对当前中国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治理现状进行统计考察,对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的时空、产业和微观经济主体的典型特征进行统计测度,科学评价现有的生态环境治理政策存在的问题,用数据和事实评价现有的生态环境治理政策在制定、执行、评估以及监控等环节存在的失灵现象,探讨中国实施能源技术创新实现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必要性和特殊性。②能源技术创新的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以经济发达度、地域代表性、数据可获得性为样本选择标准,对世界典型国家能源环境政策工具进行对比分析,全面扫描这些国家和地区在能源技术创新方面的典型方式、运作模式和案例,提出加快推进中国能源技术进步,实现中国绿色发展的综合性规制方案。

(3)能源技术进步对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影响机理研究,主要包括:①遵循Solow(1974)和Hicks(1932)的“引致创新”思想,基于技术内生和技术外生两个层面以及“自主式”效应、“干中学”效应和“巨人肩膀”效应三个维度构建能源技术进步,在一般均衡框架下系统剖析能源节约型技术进步对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作用机理。②能源技术进步对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传导机理。由于能源技术创新的实施会对生产成本、绿色技术的激励、政府政策的实施成本,以及社会福利等方面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影响能源—经济—环境系统,从供给侧(供给诱导)、需求侧(需求引致)、社会环境三个层面,以政府、企业、公众及社会组织四大行为主体为切入点,基于静态和动态视角,分别构建能源技术进步对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影响机理模型(意识—情境—影响模型)和能源技术进步对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干预路径模型(信息—结构—干预模型)。

(4)能源技术进步对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影响的实证研究。运用参数结构变化特征的空间计量理论和实证研究方法等现代计量经济的前沿理论方法,实证研究能源技术进步的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的效应。其中,能源技术进步的宏观效应主要考察其对推动经济增长、技术创新、能源节约和污染减排等方面的政策效应;能源技术进步的中观效应主要是从产业或区域(省域和县域)角度考察其政策效应;能源技术进步的微观效应主要考察其在改善绿色技术消费和支出、促进投资、缓解绿色技术融资困难等方面。具体而言,包括中国绿色技术效率的地区差异及收敛性、能源技术空间溢出效应对省域能源消费强度影响、绿色技术效率与命令型、市场型环境规制间互动机理,以及能源技术进步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省际、工业两个角度)的影响机理和作用程度。

(5)基于动态CGE模型的能源技术进步对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影响的仿真研究。对中国静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HINGE模型和中国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MCHUGE模型进行模型应用扩展、环境反馈、函数扩展和结构衍生,构建一个动态环境CGE模型。通过设置能源技术进步不同政策情景,运用动态环境MBIs-CGE模型仿真研究能源技术进步对各经济主体的冲击以及这些反应相互间的作用程度,系统考察能源技术进步的政策归宿效应、宏观经济效果、产业结构效应和生态环境治理效应等多方面的影响效应。

(6)基于能源技术进步的中国绿色经济转型研究。结合实证研究与动态模拟结论,借鉴范英等(2016)有关政策工具选择的多重判定标准,运用机制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充分借鉴国外生态环境治理的成功经验,基于能源技术进步视角构建适用于中国具体情况的绿色经济转型的战略目标、可行路径、优先领域和保障措施,构建适用于中国具体情况的中国绿色发展过程中能源环境政策最优动态调适的政策方案与推进路径,为相关部门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政策体系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1.3.2 本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采用文献梳理—现状分析—理论建模—政策模拟—机制优化的基本分析路线,以证据收集、事实归纳、规律总结和决策建议为基本研究脉络,研究能源技术进步理论内涵和外延,从理论上明确能源技术进步的政策内涵、影响因素、目标定位、绩效测评等体系框架,系统分析能源技术进步对经济主体行为、绿色技术激励、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减排量、节能减排效果、宏观经济影响、社会福利影响等效应的影响,揭示能源技术进步对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影响机理;构建一个“新常态”转型期特征的动态环境CGE模型,仿真研究中国绿色发展过程中能源技术进步对中国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影响效应;结合实证研究与动态模拟结论,基于能源技术进步探讨中国绿色经济转型的战略目标、可行路径、优先领域和保障措施,进而提出有效的生态环境治理政策组合工具,以期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本书研究技术路线如图1.1所示。

首先,本书的研究方法是目前数量经济分析的标准、前沿和核心方法,具有多种案例下成功的应用范例,并且其研究和应用仍然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其次,本项目需要的资料和设备等研究条件均比较成熟,已经在模型构建、计算能力和政策模拟等方面具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再次,本项目是在相关项目基础之上的新学习、新认识和新思考,关键问题均是研究者从重大现实经济社会问题中提炼出来的,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最后,本项目虽然是可计算一般均衡理论以及能源环境政策理论当中复杂和前沿的选题,但由于研究重点突出、方法灵活、问题具体,因此能够实现预期研究目标并获得重要的经济政策启示。

img

图1.1 本书研究技术路线

本书将采用以数理经济学为基础的规范分析方法和以经济计量学为基础的实证分析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将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相结合,采用文献梳理—现状分析—理论建模—政策模拟—机制优化的基本分析路线,以证据收集、事实归纳、规律总结和决策建议为基本研究脉络。本书采用的具体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1)规范分析与系统分析相结合。本书将利用数理模型和能源环境经济学理论,结合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的方法,探讨能源技术进步作用于中国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的理论推导和动态计量问题,从而进行系统的证据分析、事实发现和规律获取。

(2)实证分析与仿真分析相结合。本书将综合运用参数结构变化特征的空间计量理论和实证研究方法等现代计量经济的前沿理论方法实证分析能源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影响,运用动态CGE模型仿真研究中国绿色发展过程中能源技术进步对各经济主体的冲击以及这些反应相互间的作用程度,定量测度和刻画能源技术进步的作用机制与传导机理、有效性与稳健性,从中归纳出重要的典型化事实,并以此作为中国绿色经济转型的基础。

(3)比较分析与个案研究相结合。比较典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能源技术创新的政策、模式与实践,供中国能源技术创新借鉴与参考。对国内生态环境治理先进省份和落后省份能源技术创新的应用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使得本研究在数据的可靠性、资料的翔实性等方面取得突破。 T4QW56zM981v8I8j6STLc9yAfsZvuvwMLGYhhN5r+96nTNhI8adRDH2SZlN57WY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