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美国保险产业发展研究

一、美国保险产业及保险市场特点

1721年5月,约翰·科普森在费城开办了美国第一家海上保险组织,开启了美国保险业的历史。经过300年的发展壮大,美国保险业现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机制最成熟的保险产业,无论是保险公司的数量、业务种类还是业务量都首屈一指。美国保险市场可分为非寿险市场和寿险市场:非寿险市场主要包括财产保险、意外保险等保险市场;寿险公司由股份公司和相互公司组成,其中绝大多数寿险公司是股份公司,但相互公司一般历史较长、规模较大;美国的再保险市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保险市场之一。美国的保险产业价值链符合微笑曲线,即附加价值主要集中在险种的研发、销售以及品牌与服务上。这一点在美国保险市场中很明显。

(一)垄断竞争型的保险市场模式

美国的保险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保险公司,其中既有大型的公司,又有众多的中小型公司。少数的大型公司在保险市场中处于优势地位,但整个保险市场力量分散在保险公司、经纪人和代理人中,任何一家或几家公司都无法对市场进行操纵,且所有保险公司又在一个市场中展开激烈的竞争,因此美国保险市场存在高度竞争。美国保险业实行分业经营,但是不少大保险公司都是集体企业,集团公司旗下既有产险公司又有寿险公司。美国最大的产险公司有国家农业保险集团(State Farm)、伯克希尔—哈撒韦保险集团(Berkshire Hathaway)、美国利宝相互保险公司、好事达保险集团(Allstate)等公司;在寿险方面,最大的公司有大都会人寿保险、保德信保险、纽约人寿保险等公司。

(二)市场竞争激烈,并购速度加快

近年来,国际市场虽存在各种利空因素,但保险行业的并购大潮仍势不可当。2020年,全美共发生65起并购交易(Merger & Acquisition),美国保险市场竞争激烈,并购升温。 自1988年11月起,加利福尼亚州通过103号提案,开拓了允许银行经营保险业务的先河,美国市场便逐渐形成了保险与银行混业经营的局面,促进了保险业务的创新和发展。1998年4月,美国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合并,所涉金额高达700亿美元,不仅创下了规模的历史纪录,更意味着美国保险业与银行战略联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1999年,美国又出台了《金融服务法案》,允许保险和银行集团化经营,主要大型金融机构开始综合提供银行、保险、投资等多种金融服务。目前,美国保险业正在努力采取新的战略战术,寻求新的保险市场,努力满足特殊的市场要求,并采取各种积极措施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如责任险赔偿数额过高而带来的责任险危机,力图继续保持其世界头号保险市场的地位。

(三)保险产品种类繁多、不断创新

作为历史悠久、发展成熟的保险市场,美国保险市场上存在着种类繁多、能够满足多样化需求的保险产品,人寿保险、汽车保险、健康保险、责任保险等应有尽有,创新型保险产品也不断涌现。保险已覆盖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1.得天独厚的人寿保险

美国的人寿保险产品种类繁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临时人寿保险、终身储蓄寿险、普通人寿保险三种。

美国寿险业的繁荣发展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美国经济高度发达、总体生活水平较高,居民普遍有较强的保险意识;二是社会法律大环境推动了保险业特别是寿险业的强劲发展。以美国法律中关于遗产转让税的相关规定为例,如果一个人将钱存入银行或用于购买地产、房产等,其去世后,律师首先会与会计师等相关人员依法清查其遗产情况,其次将清查结果通知税务部门,向遗产继承人征收包括遗产税、收入所得税、增值所得税在内的多项赋税。此外,遗产继承人还要支付遗嘱法庭费、财产评估费、行政费、执行费、律师费、联邦财产税等,税费合计将达到遗产价值的15%~60%。但与此相对应的是,美国法律却对人寿保险公司的赔款有税收豁免:当投保人死亡时,人寿保险公司的赔款或给付金不用付所得税。因此,美国人当然愿意购买人寿保险,以保全继承人财产。这种法律环境无疑为寿险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2.强制执行的汽车保险

美国的汽车保险业也非常发达,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美国机动车拥有量居世界首位,汽车保险市场容量大、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其次,美国法律规定,不论何种原因,不参加汽车保险都是违法行为,并且对无保险车辆将会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如吊销驾驶执照;发生碰撞事故的损失由个人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受害者律师有权清查肇事者的全部财产额,并据此提出赔偿要求等。

再次,对于保险车辆出险赔偿优厚。除赔偿基本赔偿费外,有的保险公司还负责车祸受伤后的工资损失、法庭和车祸调查人员的费用、汽车内部遭到盗窃的损失以及汽车抛锚拖车费等。

最后,美国车险市场相对成熟,已形成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例如,保险费因投保人的年龄、职业、领取驾照的时间以及居住地区的不同而不同;18岁或25岁以下的人、初领驾驶执照者、有违章记录者、住家地区安全状况恶劣者、有抽烟习惯者以及拥有价格昂贵的车辆者等,在投保时须缴纳较高的保险费;车辆一旦出险致损,无论驾驶者为何人,法院只追究车主的责任等。

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使得美国的汽车保险市场规范有序,对社会和家庭生活的稳定起到了保障作用。总而言之,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设计和完善的服务使得美国汽车保险业非常发达。

3.特色鲜明的专门化保险

专门化保险这一点更加体现了美国保险产业价值链高附加值的特点。鉴于客户保险需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美国涌现出许多以专业化为特色的保险公司。例如,美国的医疗费用高昂,导致人们对健康保险的需求非常强烈,但由于健康保险具有技术复杂、风险控制难度大、涉及方面广等特点,美国出现了很多专门从事健康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以提高健康保险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例如,凯撒医疗保险是凯撒医院办的医药保险,投保人到该医院就医时,可享受免费治疗;西部人保险公司是专为工人、公司职员设置的医药公司;等等。这种专业化或专门化的营销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准,使美国保险市场得到了深入、健康的发展。

4.广泛普及的房屋保险

美国住房商品化程度较高,住房自有化水平也在日益提升。因此,美国个人住房面临诸多风险威胁,如难以预料的自然灾害、各种与自家房屋相关的因第三者受到伤害而引起的法律纠纷等,造成了房主对住房保险保障的迫切需求。为此,美国有很多保险公司开展了房屋保险业务。客户购买房屋保险后,各种天灾人祸引起的房屋损失,如房屋失火、积雪压坏屋顶、小偷破坏门窗家具、顽童踢球打破玻璃等,都可以及时得到保险公司的赔偿,减轻人们负担,使人们得以安居乐业。

5.发展完备的责任保险

西方保险界称责任保险是继海上保险、火灾保险和人寿保险后整个保险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保险业由承保物质利益损失扩展到承保人寿风险后,又扩展到了承保各种法律风险。由此可见,责任保险的地位非同一般。责任保险产生于19世纪的欧美国家,20世纪70年代已占整个非寿险业务的45%~50%。在美国,想要从事医生、设计师、工程师、会计、律师等责任风险较大的职业必须购买职业责任保险,否则无法开业;产品的生产商如果没有投保产品责任险或其他形式的信用保证,也难以将自己的产品投入市场。从1975年起,美国责任险支出逐年上升,这也与广泛应用的无过错责任原则密不可分。该原则的应用,提高了侵权责任成本,进而使得人们对责任险的需求增加。美国的责任保险之所以发达,除了成熟的经济环境等要素外,也得益于其法律体系的完备以及民众较强的法律风险意识。

(四)保险科技发展促进行业变革与创新

“InsurTech”“Fintech”等词语是当今时代大潮中不可忽视的关注点,全球各保险市场在“保险科技”领域的投入逐渐增多,2018年,全球保险科技领域投入总额已达到415亿美元。2019年春夏之交,美国联邦保险办公室与30余家保险行业巨头探讨美国发展保险科技的相关事宜并形成完整报告,报告显示美国联邦保险办公室对保险科技发展非常重视,并指出区块链技术、AI、可视化、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新兴应用应当与保险领域相结合,促进产业发展。美国保险科技(InsurTech)战略布局如图2-8所示。

img

图2-8 美国保险科技(InsurTech)战略布局

二、美国保险产业链

美国发达的保险产业自然少不了成熟的保险产业链作为支撑。

首先,美国保险产业价值链相当发达,如前文所述,美国保险产业集中于拥有高附加价值的险种研发、销售和服务等方面。保险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也进一步推动了保险产品的创新研发。例如,财产责任保险方面开发出核责任保险等针对特殊危险的保险产品,人寿保险方面也推出了创新型新产品。美国的保险创新已渗透到保险经营的各个环节和领域。例如,美国保险营销体系的核心是代理制,表现为总代理、分公司代理、独立代理人、专属代理人等多种形式,这本身是对传统的直销模式的突破,也表明了保险专业分工的发展趋势。又如,在美国出现了风险管理与保险业的融合,许多保险公司设有风险管理部或工程部,通过对保险标的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一方面向投保人提出防灾防损的建议和指导;另一方面向承保人提供相关信息,提出承保时应采取的措施,以避免盲目承保。此外,美国各大保险公司都通过附属的投资公司参与了信用活动,通过保险投资为公司带来丰厚的利润,增强了公司的竞争力。

其次,保险业的创新活动,推动了美国保险业组织结构的创新,从而促进了产业链的延伸。美国保险业组织结构创新的表现是银行和保险公司的结合倾向。美国的银行柜台上已能够出售保险单,而一些保险公司也提供了许多非保险的金融业务。这种银保联合的形式,是一种“双赢”的选择。它一方面使银行拓展了业务的新空间;另一方面也使保险公司利用银行的传统优势和资源,扩大了自己的业务领域,增强了自己的竞争能力。银保结合的组织形式和储蓄性新险种等的开发,使保险公司的职能由单纯的危险转移、组织经济补偿,开始向综合性的金融公司转化。

最后,美国保险产业、保险市场激烈的竞争有利于充分挖掘保险市场上消费者的需求和潜在消费者的需求,在市场需求扩大的基础上也能够吸引更多的供给方进入市场和产业。

另外,随着社会整体科技水平的提升,美国保险业也紧跟时代潮流,积极与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高新领域合作,不断探索保险市场的潜在可能性。例如,利用大数据和AI检测保险报案的形式快速发现保险欺诈的案例;美国联合服务汽车协会USAA将人寿保险索赔过程数字化,极大地简化了索赔过程,提高了服务效率。

这就是美国保险产业链在不断向利用更小成本创造更大价值方向演化的过程。

三、美国保险产业结构与发展

(一)保险产业总量指标

1.保费收入

研究一个产业的发展首先要对其市场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把握。对于保险产业来说,保费收入无疑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指标。图2-9为2000—2019年美国保险市场的净保费收入情况。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美国非寿险保费(P/C)始终高于寿险保费(L/A),且在1980—2000年差距逐渐缩小,而如图2-9所示,从2005年开始寿险保费呈平稳波动趋势,非寿险保费持续增长;2001—2017年寿险净保费收入始终高于非寿险净保费收入,仅在2019年有所变化。

除此之外,从图2-9中还可以看到,近20年来,非寿险净保费收入呈平稳上升趋势;而寿险业净保费收入增长则波动较大,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非寿险业总体净保费收入增长波动趋势与寿险业基本保持一致。

img

图2-9 2000—2019年美国保险市场的净保费收入

(1)保险业机构数量。2019年美国保险市场上共有5947家保险公司,其中财产和意外险公司有2492家,人寿和年金公司有833家,健康险公司有950家,相互保险公司(fraternal)有82家,产权保险公司(title)有61家,风险自留组织(risk retention groups)有243家,其他保险公司有1286家。

(2)保险业劳动人口。根据insurance information institute 的报告,美国保险市场从业人员数量变化趋势如图2-10、图2-11所示。

img

图2-10 1990—2018年财产和意外险从业人员数量变化趋势

img

图2-11 1990—2018年寿险从业人员数量变化趋势

图中灰色部分表示经济衰退时期。图2-10显示出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财产和意外险从业人员有一个急剧的增加趋势,这是美国劳工统计局将保险行业的从业者进行了重新划分所致。图2-11显示出2004年3月至2005年3月美国寿险从业人员有一个突然的下降趋势,这是因为美国劳工统计局在对保险从业者重新分类时,将一部分劳动者移到了健康医疗支出部门,从而也解释了图2-12中2004年3月至2005年3月健康医疗险从业人员数量的骤增。财产和意外险从业人员数量总体呈大幅度波动趋势,2015—2016年有较大增长后趋于稳定;寿险从业人员数量波动较财产和意外险小,总体处于下降趋势,但自2016年以来几乎稳定在35万人;而健康医疗险从业者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呈直线下降趋势的再保险从业者数量(见图2-13);保险代理人和保险经纪人数量的增长趋势受2008年经济危机的影响很明显,但自2014年以后仍然保持了危机前的增长态势(见图2-14)。

img

图2-12 1990—2018年健康医疗保险从业人员数量变化趋势

img

图2-13 1990—2018年再保险从业人员数量变化趋势

img

图2-14 1990—2018年保险代理人和经纪人数量变化趋势

2.保险产业结构衡量指标

研究一个产业就必定要研究它的结构变化和发展情况,而与该产业有关的结构指标可以直观地刻画出一个产业的发展过程和发展潜力。

(1)保费收入变化率。保费收入作为衡量保险产业规模的首要指标,其增长速度的变化可以向我们展示出保险产业的发展过程,其趋势可以显示出保险产业的发展潜力。

如图2-15所示,经济危机后美国财险与意外险市场保费连续两年呈负增长,近10年来,美国财险与意外险市场保费规模持续增长,多数年度保费增长率在3%~4%,2018年出现10.8%的超高增长。

img

图2-15 2008—2019年美国财险与意外险市场保费增长率变化趋势

(2)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也是衡量保险产业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保险密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保费;保险深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该年度保费收入占GDP的比重。

从图2-16中我们可以看到,1980—2018年,美国的非寿险深度大都高于寿险深度,但在2000年左右二者达到相当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大体上美国的非寿险深度与寿险深度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例如,在1980—1988年都是先小幅度下降后又极速上升,但是在1990—2000年,非寿险深度明显下降而寿险深度明显上升,2004—2018年两者整体上都是呈下降趋势。另外,从整体来看,非寿险深度一直在4.0~5.5区间波动,而寿险深度波动范围为2.0~4.5,远低于非寿险深度,并且波动频率也高于非寿险深度。

从图2-17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非寿险密度从1980年至今大都高于寿险密度,只有在1999年左右持平过一次。整体上看,美国非寿险密度与寿险密度都随时间推移而增长,但非寿险密度增长趋势较为平坦,波动较小,寿险密度则相反。自2010年后,非寿险密度增长势头强劲,但寿险密度增长波动较小,处于平稳态势。

img

图2-16 1980—2018年美国保险深度变化趋势

img

图2-17 1980—2018年美国保险密度变化趋势

3.保险市场细分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拥有最成熟和完善的保险市场。因此美国的保险市场不仅有丰富多样的保险产品、划分细致的保险经营范围,还有多种组织形式的保险公司。2018年,美国保险市场上共有5965家保险公司,其中财产和意外险公司有2507家,人寿和年金公司有841家,健康险公司有931家,相互保险公司(fraternal)有82家,产权保险公司(title)有60家,风险自留组织(risk retention groups)有239家,其他保险公司有1305家。在经营范围方面,美国的保险市场不仅覆盖一般意义上的承保风险,而且针对很多根据特殊风险而设计的保险单甚至成立了专门的公司。另外,由于美国各州的法律法规有所不同,会出现在本州不可承保而在其他州或许可以承保的风险,而且注册地在本州的保险公司不受其他州法律法规的约束和监管,这时就出现了surplus lines market,就是说,即使在本州没有营业执照但拥有surplus line 特殊执照的保险人也可以为投保人提供某些风险保障。

按照美国保险市场行业惯例,可以将保险分为商业线(commercial line)和个人线(personal line)。其中,财产和意外险市场的商业线又可分为13种甚至更多的保险产品,个人线可分为6种。

另外,美国的保险人从组织形式上分为6类,即股份保险公司、互助保险公司、互惠交易组织、劳合社、蓝十字蓝盾计划组织和健康维护组织。

其中,产险业以股份公司为主,寿险业以互助公司为主。互助公司的所有者就是保险持有人,而不是股东;互助公司一般每年向其保单持有者付一次利息;互助公司的经营管理者由全体保单持有人投票选举,但是近年来,一些互助公司纷纷改为股份公司,以此增强资金实力。

互惠交易组织是一种没有公司化的互助保险机构。其特征是参加该组织的成员互相提供保险,即各自支付保费,形成保险基金;这类组织的经营管理通常由某一代理机构承担;大多数的互惠交易组织只从事某种特殊险种的保险。

蓝十字蓝盾计划组织是一种非营利型的提供医疗健康保险的组织。健康维护组织也是一种成本低廉的健康保险机构。

4.竞争状况衡量指标

行业盈利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不同行业间的竞争状况,与之相关的综合成本率指标还可以反映出行业竞争力,而产业中的竞争情况可以根据行业集中度、保险公司所占市场份额等指标来衡量。另外,企业间的收购和兼并情况也可反映出行业的竞争状况。

图2-18显示了是美国寿险和健康险市场(life and A&H)2007—2019年利润率的变化趋势,是用净资产收益率(ROE)刻画的。从图中可以看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寿险及健康险市场收益率跌至谷底,随后波动上升,在2013年达到峰值后,其后几年又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2019年市场ROE为9%,相比2018年有所上升。

img

图2-18 2007—2019年美国寿险与健康险市场利润率变化趋势

图2-19描绘了美国财产和意外险(P/C)市场近16年来投资收入的变化,2012年、2013年、2014年投资收入的持续下降归因于持续的低利率,2015年投资收入增加了1.9%,2016年稍有下降后,2017年、2018年投资收入连续增加;2019年,投资收入有所下降,但仍保持544亿美元的高位。

img

图2-19 2004—2019年美国P/C市场投资收入柱状图

图2-20显示了2009年以来美国寿险和健康险(L/H)市场的投资资产净收益率,可以发现2008年经济危机后,L/H市场投资资产净收益率呈现出每况愈下的趋势,尤其是2010年之后,投资资产净收益率更是屡创新低,并在2018年达到了4.57%的历史最低点。美国联邦政府在2015年后半年试图提高利率以增加投资收入,但收效并不明显。

img

图2-20 2009—2018年美国寿险和健康险市场投资资产收益与投资资产收益率组合

与此同时,图2-21显示了2009年以来美国P/C市场的投资资产净收益率,和L/H市场相比,P/C市场的净投资收入、投资资产净收益率均低于同期寿险与健康险市场(L/H);且投资资产净收益率总体呈现出下降趋势,2018年虽有所上涨,但3.35%的收益率与经济危机前的收益水平相差甚多。

img

图2-21 2009—2018年美国P/C市场投资资产收益与投资资产净收益率组合

图2-22显示了2000—2019年美国P/C市场的综合成本率,可以看出2013—2015年财产和意外险的综合成本率均低于100%,说明美国国P/C市场的投资资产 市场总体上是承保盈利的,但是2016年和2017年的综合成本率重新高于100%,保险公司再次承受亏损;其后,2018年、2019年两年P/C市场综合成本率连续下降。

img

图2-22 2000—2019年美国P/C市场综合成本率柱状图

5.竞争格局

表示市场集中度的HHI、CRn等指标以及市场的退出进入机制可以很好地反映保险产业和市场竞争格局。

表2-12 2018年美国非寿险市场竞争状况报告

img

续表

img

表2-12中第一个指标“市场份额”(market shares:four largest groups)是指保费收入排前4位的保险公司所占市场份额之和,这个表示市场集中度的传统指标通常被认为是衡量市场竞争程度的粗略指标。一般来说,该指标大于50%就意味着该市场有集中的倾向。第二个指标HHI由各个公司所占市场份额的平方和计算得到。根据美国司法部关于公司合并的规定和指南,HHI高于1800,说明市场是高度集中的;HHI在1000至1800之间,市场被认为是适度集中的;HHI低于1000则说明市场是不集中的。但这些数字仅作为指南,具体含义还要根据特定的市场来诠释。第三个指标卖方数量[number of sellers(groups)] 是指非寿险市场中保险集团的数量,之所以将这个指标纳入考虑,是因为一个市场的卖方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该市场的整体竞争力。第四个和第五个指标是指在2012—2016年进入或退出保险市场的保险公司数量。市场中卖方的进入或退出可以为我们提供市场质量方面的信息:卖方进入的比退出的多意味着一个健康的市场;反之,则说明该市场可能已经处于非健康状态了。

从表2-1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整体来看,美国非寿险市场处于一个非集中的良性竞争状态。但是把非寿险细分成不同的产品线来看,会发现一些险种的竞争状态并不是很理想,例如,抵押担保保险和财务担保保险的集中度非常高,市场进入和退出也相对持平。

(二)企业并购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保险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并购浪潮,而且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资料显示,1996年,全球有382家保险公司完成了兼并和收购工作,总金额达到410亿美元。1997—2001年,全球保险业的并购案达5114宗,涉及金额达1100亿美元。并购浪潮不但迅速改变了世界保险业的地区和业务格局,而且对今后保险业的发展方向有着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首先,值得关注的是北美发生的最为频繁的直接保险领域的并购重组。一般来说,北美公司注意的目标主要在其国内市场,收购公司来自国外市场的寿险保费收入仅占11%,这说明北美本土市场规模巨大。美国《国家保险商报》1997年7月的一则报道称:近年来,美国保险业前景大好。1997年,美国保险业总收入达3888亿美元,比1996年增长了8.4%,法定净收入增长了26.0%,为244亿美元。统计报告显示,排名居前的几家寿险公司业务量稳定,最新排名前10位的寿险公司中有7家分别在1987年和1977年都已居前10名。同时,据标准普尔最新公告,尽管仍面临一些风险与挑战,美国国内的寿险业目前在资本化管理经验、工作效率、信贷声誉及资产结构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优良程度。

美国寿险业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股份化改组,因此其并购重组的规模和范围比世界其他地区更大,这为全球各地的投资者带来了大量的投资机会。这股浪潮是自1986年缅因州的UNUM公司股份化之后开始的,接踵而至实行股份化的有西北国民和麦柯比公司(1989年)、纽约公平公司(1992年)、俄亥俄州米德兰公司(1994年)、保证公司和州立相互公司(1995年)。1998年年底,纽约相互公司也做了同样的选择。事实上,美国的前十大保险公司中有7家是相互保险公司,它们中的大部分都已宣布在今后两三年里要向某种形式的股份制转变。这些变化背后的理由如下。

(1)不仅同业间竞争激烈,来自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也日益加剧,从相互机制转向股份所有制可以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这是一条发展规模经济和开辟新市场的举措。

(2)参与业内合并、购置准备基金的需要。

(3)为公司资深管理人员提供非现金的鼓励手段(送股票)。

(4)将公司业务拓展到一些新的领域,开辟新的国内外市场和销售渠道。

其次,北美再保险市场的并购重组案也屡见不鲜。美国通用再保险公司收购德国科隆再保险公司后不久,其又被美国著名财团BERK -SHIREHATHWAY INC并购。这次并购涉及560亿美元资金以及市值1200亿美元的股票。同样,美国保险中介领域也多次发生并购重组事件。其中,著名的包括美国怡安(AON)对美国ALEANER&ALEXANDER以及美国MARSH&MCLENNAN对美国JOHNSON&HIGGINS的收购。

图2-23至图2-25描绘了2008年以来美国保险市场、L/H市场、P/C市场企业的并购活动。2015年美国保险市场的企业并购交易价值是2000年以来的最大值,此后直到2018年出现高达427亿美元的并购总价值。除此之外,美国市场中保险代理商的并购价值、并购交易笔数也呈现出上涨趋势。2020年美国保险市场中,保险公司并购交易总价值为176亿美元,其中,L/H市场并购总价值为73亿美元,P/C市场并购总价值为103亿美元,代理商并购交易总价值为216亿美元。

img

图2-23 2008—2019年美国保险市场企业并购活动

img

图2-24 2008—2019年美国L/H市场企业并购活动

img

图2-25 2008—2019年美国P/C市场企业并购活动

(三)巨灾保险市场

1.美国巨灾保险计划

巨灾通常是指由自然灾害或人为事故引起的大面积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事件。虽然目前各国和一些研究机构尚未对巨灾确立统一的认识、规范及衡量标准,但是巨灾一般都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具有一系列财产损失和人员生命伤亡的风险事件;发生频率低于一般的灾害事故;灾害的精准预测比较困难;引起的损失十分巨大。对于巨灾损失的分担,政府往往采取积极的态度,就主要自然灾害和人为巨灾推出各种保险计划。为应对巨灾风险,美国由政府主导共采用了推出巨灾保险计划和将巨灾风险与资本市场相结合两种方式。

首先,政府主导推出巨灾保险计划。

一是国家洪水保险计划(NFIP)。NFIP由于受到联邦财政政策的支持、享受联邦政府的免税待遇,具备较强的灾后偿付能力。商业保险公司能够参与NFIP且不承担风险,从而提高了NFIP对投保人的服务质量。

二是联邦农作物保险计划(MPCI)。美国农业也易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为了减少巨灾风险,1938年美国建立了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FCIC)。FCIC以MPCI为依据对自然情况引发的超过农场主控制能力的全部损失提供保障,要求凡参加美国农业部各种支持计划的农场主都必须签订强制性MPCI保险,否则将丧失未来的援助。

三是人为巨灾保险计划。在人为巨灾保险计划中,美国政府主要推出了核责任保险和公众担保保险计划等。其中,公众担保保险计划是强制性的半社会保险计划,主要与持有大众资产的金融机构相关。

其次,巨灾风险与资本市场相结合。巨灾保险比普通保险的风险大得多,一般可以通过再保险把巨灾保险风险分散出去。然而,在美国,巨灾再保险供给不足,而市场需求不断提高,导致价格急剧上升,于是保险公司开始借助美国强大的资本市场分散巨灾风险。1992年,芝加哥期权交易所首次发行了巨灾期权。随后,市场上出现了许多保险衍生商品,如巨灾债券、巨灾期货、巨灾互换等。一种新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即巨灾风险证券化形成,该机制将保险市场的巨灾风险打包转化为能在资本市场上流通的金融工具,在资本市场上筹集保险资本,以解决巨灾发生时保险市场上资金不足的难题。在美国,这种巨灾风险与资本市场的结合,不仅将保险市场上的风险向资本市场转移,同时也融通了资金,推动了资本市场的发展。

2.美国巨灾保险体系优势

首先,拥有多层次的风险分摊机制。为了提高巨灾发生后的融资能力,加州地震保险制度、佛州飓风保险制度、全国洪水保险计划等都构建了多层次的风险分摊机制,不仅在保险市场上分散风险,必要时还能通过政府的财政支持进行融资,甚至可以利用风险证券化等形式谋求在资本市场分散风险。多层次的风险分摊机制为从时间上跨期分散巨灾风险创造了相对有利的条件,更维持了巨灾保险经营的持续性。

其次,政府介入并积极发挥作用。巨灾保险市场失灵的存在提供了政府介入其中的依据,美国政府对巨灾保险市场的介入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一,使巨灾保险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以解决逆选择和需求不足的问题。其二,利用政府在融资方面的优势,或者在系统建立的初期由政府提供资金,或者对可能发生的巨额损失提供融资渠道,以保证巨灾保险项目运营的稳定性。其三,各类巨灾保险项目基本享受政府税收减免的优待,个别甚至享受财政补贴,这有利于加快系统基金的积累。其四,政府利用其行政优势整合资源,在风险评估和管理、条款费率的制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最后,以单一险种为主的巨灾保险体系符合证券化的要求。美国在构建巨灾保险体系时,一般是根据本国所面临的最主要的巨灾风险,构建相应的巨灾风险保险体系,如美国构建的洪水保险体系、美国地震保险及佛罗里达州飓风保险体系。而且美国巨灾风险证券化,也是以单一险种为证券化发展的对象。将多种风险捆绑在一起,虽然具有扩大巨灾风险覆盖面、增加巨灾保险保费收入的优点,但是也有很多缺点。因为巨灾风险的覆盖面扩大,必然会提高巨灾风险的费率,从而增加被保险人的保险成本;而将多种风险捆绑在一起,迫使被保险人接受许多自己不乐意投保的巨灾风险,会降低被保险人投保巨灾风险的意愿。

美国巨灾保险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但由于巨灾发生的不可测性,不排除在个别年份其发展会遭遇波动和挫折,这反映出在风险评估、费率厘定、风险分摊等方面,这些制度尚有改进的余地。而且,虽然美国巨灾保险项目众多、内容丰富,但是各项目独立运作,缺乏完整的规划与整合,极易造成资源的重复及浪费,从而也成为美国巨灾保险制度的一个令人感到遗憾的缺陷。

保险市场可以利用大数法则将风险在不同个体、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进行分散和转移,但是巨灾风险作为一个具有系统性质的风险隐患,则需要保险市场更加谨慎和积极地去面对和处理。如图2-26所示,2013—2016年保险市场承受了相对来说比较小的损失,而2017年的保险损失则高达1110亿美元(经2019年美元通胀调节),是正常年份的4倍甚至5倍;经过2017年的损失高峰后,2018年与2019年的巨灾损失逐渐下降。在所有导致损失发生的风险中,与天气有关的海啸灾害占据绝对主体地位。

img

图2-26 2010—2019年美国巨灾保险损失柱状图

图2-27描绘了2009年以来美国巨灾损失中已承保损失占比。近10年来,自然因素造成的巨灾损失中,多数年内巨灾保险所承保损失在全部巨灾损失中占比高于50%,甚至超过60%。

img

图2-27 2009—2019年美国巨灾损失承保占比折线图

从表2-13中可以看出,美国历史上造成损失最大的灾害前10名中有8个都发生在2000年之后;4个发生在2016年之后,且多数为飓风灾害。

表2-13 美国前10名造成重大损失的灾害 单位:百万美元

img

续表

img

四、美国保险产业政策

1.长期推行的对外开放政策

传统上美国属于内向型的保险市场,但二战后美国在经济和军事上称雄,希望将自己建成世界再保险中心,保险资本也希望随实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对外扩张,而且自然灾害的频发对美国的产险业造成了一定威胁,因此美国采用了充分的对外开放政策,以促进其保险业的发展。

2.注重保险市场体系的建设、组织形式的完善和竞争机制的培育

美国十分注重保险市场体系的建设,既建立了商业保险体系,又建立了政策性保险体系,如设立了政府洪水保险制度和加利福尼亚州的地震保险制度,并由联邦保险局负责联邦洪水保险、联邦农作物保险、联邦犯罪保险等特定险。美国的再保险市场也极为发达,为世界六大再保险中心之一;保险中介业也得到了巨大发展。美国的ISO(Insurance Service Office)等保单和费率设计的服务机构,A.M.Best、Duff &Phelps、摩迪、标准普尔和Weiss等保险评级机构,MOrning Star、T.RowePrice Investment Service等证券评级机构闻名全球,同时还建立了美国保险监督官协会(NAIC)、州保险监督机构、保险协会、中介协会和消费者协会,组成严密的保险监管网络。

在保险组织的类型上,美国允许股份保险公司、相互保险公司、保险交易所、劳合社型协会、健康费用协会及专业自保公司等6种保险组织形式存在,充分以低成本满足社会保障对保险业的需求,并缓解了社会保障给政府带来的沉重压力。同时,自保公司的发展解决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消费者意识的抬头导致的对侵权责任的判决(含赔偿金额)越来越偏向于受害者而产生的工商业是否付得起保费和传统保险市场是否愿意提供保障的问题。另外,美国允许保险组织形式的转化,如相互保险公司的股份化和股份公司的相互化,以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提高保险组织的竞争力。目前,具有竞争力的保险组织主要为股份有限公司、相互保险公司和自保公司,其他保险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衰退趋势。

3.有效的竞争机制加速了保险业内的并购,促进了资源的优化

美国的保险市场是一个开放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进入美国保险市场的方式除设立机构外,还可争取被列入NAIC许可经营的无证保险人名单。一方面,保险公司不断成立;另一方面,不断有保险公司由于被并购或破产等退出保险市场。激烈的竞争加速了保险业的兼并重组,提高了保险产业组织的竞争力,促进了保险业的发展。

4.实施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混业经营

由于意外伤害和健康保险兼具损失补偿和人身险的特点,为促进竞争和符合国际保险业惯例,从20世纪40年代末起,美国对于意外伤害和健康保险业务(即第三保险领域),既允许产险公司兼营,也允许寿险公司兼营。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部分州允许产寿险公司通过附属的控股公司的形式去经营寿险或产险业务,即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实行混业经营,这既是保险业内部激烈竞争之后的必然结果,又是保险业对银行业在60年代通过并购介入保险业的应对措施,使保险业能与银行业进行有效竞争。

《金融服务法》于1999年11月4日获美国参众两院通过,彻底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的局面,允许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以控股公司的方式进行业务渗透;该法还为控股公司提供了适应市场变化的灵活空间,它规定金融控股公司要进入银行、证券和保险领域,应达到一定的自有资本比率以及相应的资格,在此基础上,允许它们在没有事先向美联储申请的情况下,进入新的金融业务领域。这种建立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混业经营增强了美国保险业的国际竞争力。

5.政府实施优惠的保险税收政策

美国对保险业尤其是个人寿险的税收优惠是比较明显的,这有力地促进了寿险业的发展,另外,自保公司的发展也与税收政策的优惠有极大的关系。 FkH0DHGUPefS3TaMbOpt8X95RPdOYguW0Hn0jJsIokMZmuSttFgxAGKJCSeeNI6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