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场景转换对艺术品价值发现的影响

从艺术品自身的“质量”状态来做价值发现方面的探讨是一种内在的方式,而通过对场景转换来认识艺术品价值发现是一种外在的方式。无论什么表现形式、内容以及媒材的艺术品,都有其处置空间,也就是其应有的场景。从外在因素看,场景发生改变,客观上就会打破它原有的价值构成要素。例如,张大千的画作在巴黎展出和在国内某美术馆展出,由此形成的价值发现和价值评估是不同的。同一件作品,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和在某省级博物馆展出,所带来的价值发现同样差别巨大。这种情形之所以产生,根本原因在哪里呢?难道仅仅是场景空间转换的结果吗?不然,其核心在于场景空间中的参与者(包括展览组织者、策划者、艺术评论者)不同。参与者群体的差异本身会对艺术品起到价值发现的区别效应,并在客观上为艺术品注入新的价值因子。

对艺术品价值发现、价值管理、价值评估来说,质量时代的场景转换尤为突出。因为艺术品所蕴含的人文精神需要共享,需要在广域空间场景中传播;反过来,也会丰富艺术品的人文精神性建构,吸纳与时代背景相吻合的审美趣味、价值理念、空间需求等。从这个角度看,艺术品价值发现及其价值管理、价值评估本身就是一套开放性的系统,有其自身的发展和建构规律,体现其艺术生命的原生动力。艺术金融的对象是可移动且在市场中流通的艺术品,它的处置场景的转换就意味着价值的再次重构——对于这点,大家都有深入共识。因为艺术品可以在动态活动中不断吸纳价值元素,丰富、促进艺术品本体人文内涵的综合呈现,简单来说,也就是赋予艺术品以时代精神。就一件艺术品而言,如果它历经国际拍卖公司的数次拍卖,或是国内、国际艺术界对其艺术价值有过多次学术研讨,其价值提升度难以想象——因为每次出场时,它所面对的参与者都有所不同,会带来不同的关注、评论和人文精神内涵的释放,体现在价值管理上就是高质量的,其价值在短期内就会得到大幅度提升。所以,从价值发现者的角度看,就会把这些高质量信息附加到艺术品本体之上,让艺术品本体在艺术品市场交易供给端有更好的展现机会。

还有一种情形是人们的共识性看法,也就是说,如果一件艺术品曾在某位社会名流的府邸秘藏或陈设,那么它的价值发现质量就必然得以提升。关于这一点,虽然缺乏科学的阐述,但艺术品作为特殊商品,客观上的确存在这种情形,在此需要简单说明。比如张大千收藏有宋、元、明、清时期的书画艺术品近1000幅,并将其中的国宝级藏画编录为《大风堂名迹》而流传于世。他还为诸多画作做了题跋,并有部分评述。就这些数百年前乃至上千年前的绘画作品来讲,每一幅都经历了诸多不确定的处置空间,而每一处处置空间都存在与其相适应的价值呈现方式和价值信息。但张大千赋予这些艺术珍品的各类信息更为丰富、多元,远超之前的价值要素维度。书画艺术品如此,其他门类(如瓷器、玉器、铜器、雕塑等)的艺术品自然也基本一致。艺术品处置场景的转换既受纵向的家族传承的有序影响,也受横向的市场流通交易的影响。这两个维度对于艺术品的价值发现来讲是重要的外在关联因素。正因如此,艺术品的价值发现才是一个永恒话题,并且受到场景转换和趋势变化的双重影响,其产生的直接效果就是对艺术价值的动态建构(对艺术品本体来讲,就是逐渐成为其自身的呈现体系)。这种影响力是驱动艺术品价值发现的重要内生动力,是艺术品价值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艺术品人文精神内涵高质量建构的重要源泉。 8Wi0pg3s65DwHcJr6nTCbSvAiCF4LQcd5HGDhJaHUsfpe62XhZJdxq7AWEj+CnK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