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艺术品价值发现中的“等差效应”的主要考察对象表现在人文精神方面。任何艺术品给人们提供的都是一种精神消费体验,无论它给参与者带来的体验是欢乐、惊恐、愉悦还是宁静、愤怒等,都是一种特殊效果,是有形与无形内在统一的结果,这是一般产品所不具有的特质。而在不同的时空状态下,建构文本描述的价值发现者所用词语及其强调的角度不同,也就是艺术品因其所处时间、空间以及面对的价值发现者不同,其所形成的价值发现文本也就有了差异化。换句话说,不同的价值发现文本具有强烈的主观引导性,可以影响人们对该艺术品的价值判断和精神消费,在市场流通环节中就会从不同维度影响艺术品金融属性的释放。这种主观性是推动艺术品价值发现过程化建构的重要力量,是一种重要的趋势性因素。例如中国传统母题中的“福禄寿喜”,其文化精神在众多题材中是最为宽泛的: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消费群体,对其都有高热度的需求;无论以什么媒材、什么表现形式来创作相应的艺术品本体,都能契合人们的多元化需求。多维度的精神消费是此类传统母题意象的重要价值体现。
艺术品价值发现的过程也是对作品艺术性不断追问的过程,这个追问的过程本身就是趋势的呈现。对同一件艺术品而言,在不同时空中会采用不同的追问形式,由此建构的价值发现文本也是非常不同的。受趋势因素的影响,艺术品价值发现就成了一个永恒话题——也就是说,艺术品价值发现永远在路上。在当下语境中,没有谁能穷尽艺术品本体的人文精神内涵,以“意韵”为审美主导的中国传统艺术更是如此。换个角度看,探讨价值发现与趋势之间的关联度,目的在于解决艺术品估值方面的人文信息要素化、数据化支撑。在不同趋势情形下,艺术品估值有不同的侧重点,也就是其要素化、数据化会有所不同。如果这种不同采用某类数理统计模型来呈现,就必然是波浪形的,并非直线状态;反映到艺术品估值或者价格变化上,也是波浪形的。当我们进行艺术品价值发现时,如果没有充分考量趋势因素所带来的功能性影响,那么,由此形成的文本信息对评估内容的权重就会被削弱,脱离实际,而不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
价值发现是一个动态过程,趋势在艺术品语境中是一种方向性导引,同时也是影响艺术品价值评估的关键性因素。在质量时代,价值发现在艺术品及艺术金融生态圈中也存在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比如,在当下语境中,对宗教题材艺术品和战争类历史性题材艺术品做价值发现就有不同,对其侧重点就要谨慎对待——即使承载它的媒材、表现形式完全相同,且为同一艺术家的作品。由此可见,随着趋势语境的变化,艺术品本体价值或人文精神的释放角度有所不同,这种不同从根源上就已注入艺术品价值评估框架内。也就是说,艺术品价值有它的时代性,随时代变迁而呈现出适应性的价值释放,客观上要求价值发现应为一个动态过程。在后续的研究中会提到,从本体上讲,任何艺术品都存在艺术品价值维度,而价值维度需要通过价值发现者来释放,否则就始终潜藏在媒材内而不得呈现,并且也很难在具体场景中收获有效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