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典藏空间对母题意象的精神性丰富

中国传统艺术品有其传统母题意象,这些母题都是历经数百年时间沉淀之后,被各阶层人们所接纳而具有共识性的。它不会因为某种情形的变化而转移其基本意韵,但母题意象自身却受到艺术表现形式和媒材价值空间揭示状态的干扰,构成多种价值信息,并传递给参与者或评论者。换句话说,也就是其精神性维度与存在是动态的,不会因其基本意韵的固化而沉寂。这一点对我们认识艺术品典藏空间与人文内涵的动态建构非常关键,也就是母题意象精神性的持续丰富问题。对艺术品典藏空间而言,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形态,即公共属性博物馆空间和非博物馆空间。

前者是一个相对封闭和固定的空间,后者是一种不确定性散状时态的流变空间。这两类空间各有特质,能够为处于其间的艺术品注入不同品质的精神性要素。对特定机构而言,如皇室典藏、文人士大夫典藏、商人典藏、博物馆及美术馆典藏等,因其综合资源占有的丰富性和质量性,故其对艺术品注入的人文内涵是不断丰富的,且体现出相应的趣味性。在此空间范畴内,灿若星河的艺术品不断吸纳当时主流社会的精神品格,滋养艺术母题意象,使其鲜活而富有韵味。这种情形在传统绘画和书法艺术中更为突出——艺术品题跋的出现就是最好的佐证。

今天人们所见到的唐、五代、宋、元时期的书法绘画艺术品上的各类题跋和印章、图章等,大都是在明、清、民国时期典藏空间结构中出现的,如明、清皇室对宋、元时期绘画艺术品的典藏,因特殊情况而被注入题跋或印章。题跋有可能是诗词,也可能是对艺术品的鉴赏评价,此类信息都会沉淀为具有艺术品本体融合性的价值源。这些信息从本质上展示了艺术品存在的典藏状态,是一种带有痕迹的历史记录。含有此类信息的艺术品一旦进入当下的艺术品流通市场,其价值超乎想象,会成为投资者竞相争夺的对象。同样,此类题跋、印章信息也是艺术史家、艺术评论家等不同类型价值发现者的重点关注对象。综上所述,就有两个方面的信息建构,并统一在艺术品本体价值内:一是存在的典藏空间信息,是一种固化元素;二是当下不同类型价值发现者建构的价值发现文本。由此融合建构的价值发现文本必然会丰富艺术品的母题人文内涵,发挥其精神性能量。

相反,同为唐、五代、宋、元时期的书法绘画艺术品,如果完全没有题跋、印章等信息的存在,又会怎样呢?客观上,此类艺术品就无法传递存在的过往信息、处置场域、接待过它的空间以及重要参与者对它的情感留存。对流传到当下的各类存量艺术品而言,因为空间场域的转换,致使本体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情感留存,也就成了客观存在的价值发现路径。如果一件古代艺术品没有过往留存的信息,那么,艺术品投资者对艺术品本体的真伪就会存在诸多疑惑,会过多反思它的时代性问题,也就是艺术品本体的确切年代,以及与创作者是否吻合等复杂问题(就是对艺术品的真伪鉴别)。也就是说,由于艺术品典藏空间没有直接信息源支撑其流传秩序,因而艺术品投资者会对艺术品本体的真实性展开多元化追溯。因为典藏空间转换信息未得以直接体现,其价值构成机理就缺少丰富性,自然难以吸引人们的目光,其诠释方向就会发生改变。这一情形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中是比较容易见到的。比如,一些看似古代绢本或纸本的所谓“名家”艺术品的说明或文本解释相当有限,且其标的物起拍价相当超出常理(也就是价格很低),试想,艺术品投资者会对这样的艺术品产生投资欲望吗?答案是不确定的。换句话说,当一件所谓的古代艺术品展现的价值文本描述具有有限性且不清晰时,该件“艺术品”的本体价值也就会被参与者所质疑。

从这个角度讲,典藏空间是具有历时性的,而不是一般语境中的“存放处所”。所谓历时性,是指艺术品本体自创作者手中诞生后流传到当下的存在过程的记录,而这种记录信息能从侧面呈现其有序的典型性停留空间。一旦这种信息被改变或缺少,自然也就影响到艺术品本体人文精神建构以及价值呈现。

相反,一件艺术品拥有典藏空间存在信息,就一定能够提升其价值维度吗?或者说,一定能够证实艺术品自身创作时间的准确性吗?对于这类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简单了解:一是信息自身的真实性,二是信息本体的人文内涵性,三是信息内容的时空性。对书法、绘画而言,无论是在图录还是博物馆、美术馆展厅中,展览作品几乎都会呈现“诗、书、画、印”这四大基本元素,有的作品还会有更早时候的题跋类信息,而在此所说的信息自身真实性就是指题跋。因为这类信息也有可能是艺术品后来的持有者添加上的,是一种寄托或伪托信息——特别是唐、宋、元时期的艺术珍品。因为这些艺术品在诞生时,其媒材上几乎没有题跋、诗词,甚至印章。换句话讲,唐、五代、北宋时期、南宋早期的书法绘画作品是缺乏这些遗存元素的,这些元素都是后人(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典藏者)加上去的。因此,对它的真实存在性需要认真考察。

这类信息有的可能来自明代士大夫典藏,有的可能来自社会精英典藏,有的可能来自皇室成员典藏,有的可能来自商贾名人典藏等,其空间场域形态是多样性的。仔细确定其存在的正当性是考察典藏留存信息的关键,这直接影响到价值发现的思考维度。当这些质疑得到解决后,顺次思考的核心在于信息本体的人文内涵。中国传统绘画与书法艺术能有西方任何艺术所不能比拟的瑰丽,其原因就在于本体元素所呈现的精神性内涵,而且这一内涵是在一种动态环境中建构的。不仅母题意象如此,而且“诗、书、画、印”以及典藏留存形态的题跋也是如此。这些信息源都是促进艺术品价值管理的转换路径,也体现了艺术品价值要素的时空性。

此类信息会自然显现出不同文化结构、心理诉求、时空场域的参与者诉说的本体过往,是可靠的价值基础,这是中国传统艺术品与西方传统艺术品非常不同的地方。事实上,当参与者面对来自唐、五代、宋、元、明、清时期的艺术品时,如书法、绘画、玉器、瓷器、青铜器等,大都能体悟到艺术品呈现出的基于儒家传统的笔下意象。仔细观察,可以感知、发现其母题意象“韵味”中具有相当程度的道家哲思义理,体现出“集则成型,散则为气”的精神意蕴气路观,以及笔墨、色彩、结构间的相生相克关系,总体融合成为中国传统艺术品的意蕴性品质,这是艺术品价值评估、审美鉴赏的标记。无论是儒家传统的笔墨意蕴还是典藏空间持有者,从功能上讲,基于道家哲思而赋予艺术品本体的题跋都丰富了艺术品母题的人格化精神内涵。 el9R0UGdoHP1zNF7VJ+PS3+h8CQR/n2oEJkzFZtJwz+55n6Uy/TSz/HUGiT0N29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