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专题二
全球数字贸易发展及对服务外包的影响

马卫红 杨林

一、数字贸易的内涵与特征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传统部门数字化进程,也不断颠覆着原有的商业模式,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并推动贸易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根据Richard Baldwin的理论,继第一阶段的传统贸易和第二阶段的全球价值链贸易之后,出现了第三阶段的数字贸易。

(一)数字贸易内涵的演进

国际上关于数字贸易的概念最早见于Weber(2010)的论述。他认为,数字贸易是指通过互联网等电子化手段输出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的商业活动,其核心内容是数字产品或服务。在数字贸易理论研究方面,美国和欧盟属于先行者。关于数字贸易的定义,曾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和演进的过程。

2017年,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在其发布的报告——《数字贸易的主要障碍》中认为数字贸易应当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不仅包括个人消费品在互联网上的销售和在线服务的提供,还包括实现全球价值链的数据流、实现智能制造的服务以及各种其他平台和应用

2017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收支统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OECD发布的报告对数字贸易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刻的分析。该报告参照服务贸易的四种提供模式,确定了数字贸易的测量框架。该报告认为,交易性质、交易产品和交易参与者是数字贸易的三个重要维度。换句话说,数字贸易就是“谁”通过“什么方式”获得了“什么产品”的过程。其中,交易性质包括数字订购、应用平台与数字交付;交易产品包括商品、服务、信息与数据;交易参与者包括企业、家庭、政府、居民与服务组织。可以看出,OECD的分析既包括通过数字技术完成的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也包括数据和信息的跨国流动,是当前国际上较为认可的对数字贸易的定义。

在国内,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业界对数字贸易形成了更具中国实践特色的见解。浙江大学马述忠教授认为,数字贸易是以数字化平台为载体,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有效使用,实现实体货物、数字产品与服务、数字化知识与信息的精准交换,进而推动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并最终实现制造业智能化的新型贸易活动,是传统贸易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拓展、延伸和迭代。作为有机组成部分,跨境电子商务会助推数字贸易阶段的全面到来;作为新型贸易活动,全球数字贸易是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高级形态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9年发布的《数字贸易发展与影响白皮书》认为,数字贸易是指信息通信技术发挥重要作用的贸易形式,不仅包括基于信息通信技术开展的线上宣传、交易、结算等促成的实物商品贸易,还包括通过信息通信网络(语音和数据网络等)传输的数字服务贸易,如数据、数字产品、数字化服务等贸易

(二)数字贸易的典型特征

1.虚拟性

数字贸易使用数字化的知识与信息,在互联网上通过电子交易方式进行数字产品与服务的传输。因此,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要素、交易过程和传输过程都具有虚拟性。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9年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高达10.63万亿元,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为8.52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20.7%,同比增长19.5%,增速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11.5个百分点。最近几年,交易虚拟性快速增长。如2019年,包括超市、专卖店、专业店等在内的限额以上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占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的12.9%,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对消费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

2.集约性

依托数字技术,数字贸易能够实现劳动力、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集约化投入,促进研发、设计、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市场营销、物流运输等产业链各环节的集约化管理(马述忠,2018)。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富士康、拓野机器人等制造业企业,依托强大的数字化、柔性化生产能力迅速加入口罩等紧缺物资的生产中,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了口罩产能。人工智能、3D打印等数字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使无人生产、远程运维、数字交付等方式得以实现,为数字时代无人化货物运输和提高物流效率提供了条件。数字贸易从数字内容等“网生”行业向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传统线下产业拓展,从服务贸易领域向货物贸易领域拓展,彻底改变了传统产业价值链的路径和实现方式

3.智能性

数字技术使原有的信息传输方式发生重大变革,数据成为关键性的生产资料,生产组织网络加速重构,传统产业正经历数字化、智能化的升级。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产业界越发重视数字化、智能化、无人化生产方式的重要性和价值。作为中国钢铁行业领军企业的宝钢股份,通过“智能制造”的技术手段,运用“黑灯工厂”“不碰面生产”“智慧物流”等智能手段,在防控阻击疫情的同时,打好了稳产、高产的“守卫战”。12个智能“机器人”包办了所有的危、脏、难工作。工作人员只需要通过智能远程操控系统,就可以实现对宝钢股份上海宝山基地的有序操控。操作人员和工程师即使在同一个车间,也可以实现“不碰面生产”,既保证了疫情防控期间的病毒防控,也保证了高效的生产运转

4.平台性

互联网平台是数字贸易中的基本经济组织,各种经济资源和数据信息在平台上进行配置和协调,从而实现价值的创造。平台化运营成为互联网企业的主要商业模式。平台经济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产业组织形式。基于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以多元化需求为核心,平台经济可以全面整合产业链、融合价值链、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子商务平台已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优先选择;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为各种交易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更多便捷;新浪微博等社交网络平台已成为人际交往的重要渠道。

5.融合性

数字贸易是互联网技术与现代贸易的深度融合。数字贸易深化了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了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催生了新型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实现了采购、仓储、包装、销售、传输和信息服务的一体化。由此,进一步促进跨境电子商务更开放、更高度融合,并且催生和培育了国际贸易的新业态和新模式。

同时,数字贸易不断推进产业和贸易方式的创新融合,积极为传统产业赋能。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实现了“工业大数据驱动的智能制造”,推动生产流程从工厂到用户转变为从用户到工厂,并且帮助更多企业按需生产、提质增效,提升供应链效率,升级产业链。

二、全球数字贸易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全球数字贸易迅猛发展为服务经济增加新动能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数字贸易与跨境电商的发展非常迅猛。目前全球50%以上的服务贸易已经实现数字化,已有超过12%的跨境贸易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WTO预测,2040年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将上升至1/3,相比现在,将增长约50%。

在数字服务贸易中,ICT服务的交换是其中最基础的部分,如图2-1所示。2005—2018年,世界ICT服务出口规模从1750.0亿美元增长到5682.5亿美元,14年增长了225%,在世界服务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也从2005年的6.58%增加到2018年的9.72%,年均增长率高达9.50%。

图2-1 2005—2018年世界ICT服务出口规模及所占比重
资料来源:UNCTAD。

从国别构成上来看,ICT服务出口中,占主导地位的主要是发达经济体。如表2-1所示,2018年,欧盟ICT服务出口规模达到3068.7亿美元,占世界ICT出口市场的半壁江山。两个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中国和印度,ICT服务出口在本国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分别为17.6%和28.2%,占世界ICT服务出口的份额为8.3%和10.2%,发展潜力较大。

表2-1 2018年世界主要经济体ICT服务出口规模及份额

资料来源:根据UNCTAD相关数据计算所得。

数字服务贸易不仅仅指ICT服务,信息、计算机、金融、保险、知识产权、管理咨询、文化娱乐等,都是数字传输程度比较高的产业。如图2-2所示,2005—2018年,世界服务出口总额从11794.3亿美元增加到29314.0亿美元,14年增长了149%,在世界服务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也从2005年的44.37%增加到2018年的50.15%,年均增长率高达7.30%,高于同时期货物贸易出口年均增长率和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长率。

图2-2 2005—2018年世界数字服务出口规模及所占比重
资料来源:UNCTAD。

从国别构成上来看,数字服务出口中,占主导地位的主要还是发达经济体。如表2-2所示,2018年,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服务贸易数字化比率都超过50%,中国也接近50%,印度更是高达64.7%(这与印度发达的信息技术产业有很大关联)。但是,从各国数字服务出口在世界数字服务出口中所占比重来看,差别很大。2018年,欧盟占了整个世界数字服务出口市场的半壁江山,加上美国,在世界数字服务出口中占比超过65%,而几个“金砖国家”加起来才占了1/10。

表2-2 2018年世界主要经济体数字服务出口规模及份额

资料来源:根据UNCTAD相关数据计算所得。

(二)全球跨境电商持续高增长为数字贸易奠定坚实基础

1.全球跨境电商B2C持续增长,消费者网购意愿强烈

根据艾媒咨询2019年发布的报告,2015—2018年,全球跨境电商B2C规模呈直线上升趋势,预计未来两年还会持续上升。2018年,全球跨境电商B2C市场规模达到6760亿美元,预计2020年将达到9940亿美元,年均增速接近30%,远远超过传统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如图2-3所示。

图2-3 2015—2020年全球跨境电商B2C交易额及预测
资料来源:Statista,iiMedia Research。

从地区分布来看,全球跨境网购普及率达到51.2%,其中中东地区使用跨境电商进行网购的消费者占中东地区网购者的比例最高,达到70%;欧洲和南美地区跨境电商消费者在50%~60%,西欧是欧洲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在欧洲各国中马其顿地区和葡萄牙跨境电商普及率最高,达到85%;亚太和北美地区跨境电商消费者接近50%;2018年的进博会及相关政策的出台促进了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到9.1万亿元,用户规模超过1亿人。如图2-4、图2-5所示。

图2-4 2018年全球消费者在最近一年使用电商平台的类型
资料来源:2018年PayPal跨境消费者报告,iiMedia Research。

图2-5 2018年欧洲各国跨境电商普及率TOP10
资料来源:欧洲电子商务协会,iiMedia Research。

2.中国跨境电商发展潜力巨大

(1)跨境电商规模持续增长

根据艾媒咨询2019年的数据,2018年中国海淘用户规模超1亿人。海淘用户海淘月均花费千元以上的占比为48%。

随着跨境电商对传统贸易市场的替代,中国跨境电商渗透率逐渐提升。201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27.8万亿元,同比增长14%,6年来首次实现双位数增长,跨境电商交易额达到7.6万亿元,同比增长20.6%。到2018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额达9.1万亿元,同比增长19.7%,预计到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额将超过12万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为11.75%(见图2-6)。

图2-6 2016—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及预测
资料来源:iiMedia Research。

中国跨境电商主要集中在网易考拉、天猫国际、海囤全球、唯品国际、小红书等交易平台上。2018年,网易考拉、天猫国际、海囤全球、唯品国际和小红书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7.10%、24.00%、13.20%、12.30%和7.30%(见图2-7)。

图2-7 2018年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市场份额分布
资料来源:iiMedia Research。

(2)新零售融入跨境电商发展模式

根据艾媒咨询的报告,随着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增长迅速,越来越多的商户和平台关注跨境电商领域,跨境电商从全产业链在线化走向拥抱新零售。双线融合、直播带货和社交化传播成为跨境电商发展的三大趋势。

中国跨境电商内需庞大。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高品质、个性化的需求不断增加。网易考拉、天猫国际等跨境电商平台纷纷开设线下体验店,将渠道从线上发展到线下,开启“线上+线下”全渠道模式。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互相引流,拉近了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在提升品牌知名度的同时,提高了成交率。目前,各大主流跨境电商平台纷纷加入开设线下体验店的行列

3.政策利好助推跨境电商发展

2018年以来,中国跨境电商行业不断迎来政策利好,电商法及系列跨境电商新政的出台将进一步规范中国跨境电商行业健康发展。提高个人跨境电商消费限额、新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政策措施,为跨境电商行业营造出更好的政策环境。

2018年7月,国家新增22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城市,政策覆盖面进一步扩大;11月,第一届进口博览会成功举办,习近平主席在会上宣布“中国将进一步降低关税,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削减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加快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模式发展”,这是我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有利于促进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增长;同时,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监管政策“一锤定音”,明确按个人自用进境物品进行监管,提高限额,扩充正面清单,这些都表明了我国实施进出口双向均衡发展和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的决心。在2019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改革完善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扶持政策”,进一步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这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将中国开放大门越开越大,跨境电商也将进入健康、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应用为数字贸易积极赋能

1.移动互联网的不断革新推动各种电商平台进一步实现普惠化

移动互联网可以使用户在移动状态下接入和使用互联网服务,移动终端可以随身携带、随时使用。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随心”地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捷,享受网络带来的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服务。

随着全球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全球移动互联网普及率呈现显著提升态势。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报告,预计到2025年,世界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达到50亿人,移动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0%以上,世界互联网用户复合增长率达到5.3%。智能手机用户数将从2017年的24.5亿人增长到2022年的33.2亿人,复合增长率达到6.27%(见图2-8)。

图2-8 2017—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数及预测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

移动互联网技术方面,中国在5G网络技术研发、测试和验证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正在推动形成全球统一的5G标准。预计2020年,安卓阵营将继续推出多款5G手机,成为5G终端的起点,而苹果则将在2020年推出5G版本的iPhone,VR/AR、智能汽车等新型终端有望放量,带动5G终端渗透率大幅提升 。这意味着全球大部分地区基本被卷入互联网的生态当中。根据IHS Markit估计,2035年5G在全球创造的潜在销售活动将达到12.3万亿美元,约占2035年全球实际总产出的4.6%,并将跨越多个产业部门。

2.大范围覆盖的物联网帮助企业及时完成产品的信息交换与通信,促进数字贸易的发展

物联网的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交互和无缝对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

目前,中国电信建成全球首个覆盖最广的商用NB-IoT网络,华为公司提出的NB-IoT技术方案获得3GPP批准,成为国际标准。根据沃达丰发布的《突破物联网界限》白皮书,全球NB-IoT连接数量已突破1亿。作为物联网的主战场,作为面向5G持续演进的LPWA技术,NB-IoT在2020年进入增长加速期。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最新研究数据,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蜂窝连接预计将突破50亿元大关,中国将继续以占有连接数的近2/3在全球保持领先。

物联网通过标签、阅读、网络等数字化手段实现了物流流转的数字化,完全取代了传统的人工和纸媒模式。在物联网模式下,货物流转和权利流转均通过数字方式实现。而且,在不同的物流环节可以用数字代替人工和纸媒,完全实现流转信息的数字化,重塑数字贸易的信息交互模式。

3.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助于消费者和厂商决策的最优化实现,推动数字贸易快速发展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技术的爆发,积累了历史上超乎想象的数据量,为人工智能的后续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素材和动力。IBM公司指出,“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的融合,有望成为创新的源泉和加速变革的手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以及投入的日益增长,人工智能应用的云端化将不断加速,全球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在未来10年将进入高速增长期。2018年出版的麦肯锡研究报告预测,到2030年,约70%的公司将采用至少一种形式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新增经济规模将达到13万亿美元。

德勤全球预测,2020年全球最大的100家软件公司中,有95家将把人工智能技术集成到其产品中。到2025年,人工智能市场价值将达到1000亿美元;超过70%的AI应用程序将会与人工互相配合,以提高附加值和竞争地位。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模型提供商布尔数据认为,通过人机协同能够更高效地解决复杂问题,对商业和社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世界人工智能市场在2020年将达到6800亿元,复合增长率达26.2%。而中国人工智能市场也将在2020年达到710亿元,复合增长率达44.5% 。阿里飞天平台、百度大脑、微信开放技术平台等云计算平台国际领先,数字技术领先优势的不断扩大为中国数字贸易实现更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三、数字贸易时代服务外包的新发展

(一)数字贸易激活服务外包新模式

1.服务外包合作模式和内容将更趋多样化

数字经济社会中的企业顺应互联网大势而为,用互联网思维进行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企业的互联网转型将使发包企业在能力和合作模式方面对接包商有不同于以往的新要求。数字贸易的发展丰富了服务外包的合作模式和内容,服务外包形式将更趋多样化。

以驱动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发展为目标的数字贸易规则,比如,TPP协定第14章,对电子认证和电子签名、电子商务网络的接入和使用原则、通过电子方式跨境传输信息、互联网互通费用分摊、计算设施的位置、源代码等诸多方面都有详细约定。数字贸易的这些规则将有力激发新型服务外包业务内容和合作模式的产生,并为其发展壮大提供机制保障。

2.新技术助推服务外包数字化转型

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外包品牌发展报告2019》指出,“据估计,到2019年全球数字化转型领域的支出预计将达1.7万亿美元,到2020年将有25%的全球2000强企业完成数字化培训和协作项目的开发;到2021年,全球服务经济规模将达45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的50%”。

该报告称,中国数字经济增速已连续3年排名世界第一,稳居全球数字经济的第二大市场。预计到2020年,传统行业的数字化改造将为中国带来超过40万亿元的总市场规模。中国的数据量预计在未来7年每年将平均增长30%。到2025年,中国将成为数据量最大的区域。随着数字技术向各个行业不断渗透,将深化跨界融合,实现创新倍增的效应。数字化转型可以大幅度提升服务的可贸易性,为服务供应商提供数字化转型的重大机遇。可以预见,中国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为国内外的服务供应商创造巨大的发展空间。

2020年1月,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推动服务外包加快转型升级,商务部等8部门发布《关于推动服务外包加快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指出,到2025年,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数字化业务占比不断提高,服务外包成为我国引进先进技术、提升产业价值链层级的重要渠道,信息技术外包企业和知识流程外包企业加快向数字服务提供商转型,业务流程外包企业专业能力显著增强。到2035年,服务外包成为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以高端服务为先导的“服务+”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方式,成为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力量,成为打造“中国服务”和“中国制造”品牌的核心竞争优势。

(二)产业数字化加速释放服务外包新动能

数字化浪潮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数字经济在全球发展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华为&牛津经济研究院《数字溢出,衡量数字经济的真正影响力》表明,过去30年中,数字技术投资每增加1美元,便可撬动GDP增加20美元;而1美元的非技术投资仅能推动GDP增加3美元。数字技术投资的平均回报是非数字技术投资的6.7倍。

2009年,全球市值前10的公司中,互联网公司仅微软一家。而2019年,全球市值前10的公司中有7家都是互联网公司。与此同时,微软已进入了“万亿美元俱乐部”。2018年,全球市值前50的公司中,科技类公司位列第一,达到15家。在2019年全球市值排名前10的互联网公司中,中国互联网公司占两席,阿里巴巴与腾讯分别位列第六与第七(见表2-3)。

表2-3 2009年、2019年全球市值TOP10公司名单变化

资料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全球数字经济总值2018年达到26万亿美元(约合172.1万亿元人民币),占总体经济的30%。中国保持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体地位,规模达到4.73万亿美元(约合31.3万亿元人民币)(见图2-9)。2003—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增速显著高于同期GDP增速,按照可比口径,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名义增长20.9%,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约11.2个百分点,成为带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伴随着数字技术创新,并加速向传统产业融合渗透,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越发凸显。

图2-9 2014—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及占GDP比重
资料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

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核心,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据,2018年,各国产业数字化占GDP比重差异较大,德国、英国、美国产业数字化占GDP比重最高,分别为54.0%、54.0%和52.8%,其余大部分国家介于10%~40%。2018年,中国产业数字化规模为24.9万亿元,同比增长23.1%,产业数字化部分占数字经济比重由2005年的49%提升至2018年的79.5%,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7%提升至2018年的27.6%,产业数字化部分对数字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高达86.4%,但仍然低于美国、英国、德国等第一梯队国家。

产业数字化,即传统产业由于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生产数量和生产效率提升,其新增产出构成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数字化首先会通过新技术全方位、全链条赋能传统制造业,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其次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服务外包企业与传统产业进行跨境融合,深化合作,发展数据分析、电子商务平台、互联网营销推广和供应链管理等服务新业态、新模式。最后服务外包企业支持制造企业改造、研发、生产、销售全流程,发挥各自的长板优势,通过数据共享、标准统一和平台建设,打破“数据孤岛”,真正实现产业数字化,可以加速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步伐,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服务外包数字化助推制造业提质增效

随着制造业服务化,服务外包化趋势不断加快,中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不断向“微笑曲线”两端的研发、设计、咨询、供应链管理等高附加值服务环节延伸。根据《中国制造业服务外包发展报告2019》,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服务外包发包国。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2013—2018年,中国离岸服务外包年均增长14.3%,高于同期服务出口增速9.1个百分点,也高于同期货物出口增速,对服务出口增长的贡献达到70.8%。2019年,中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15699.1亿元,执行额1069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6%和11.5%,执行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1389.1亿美元,比2018年增长15.4%;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968.9亿美元,比2018年增长了9.3%。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的快速增长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服务外包接包国(见图2-10、图2-11)。

图2-10 2015—2019年中国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及执行额
资料来源:根据商务部数据整理。

图2-11 2013—2019年中国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
资料来源:根据商务部数据整理。

在制造业服务外包方面,根据《中国制造业服务外包发展报告2019》,2018年,中国企业签订制造业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达314.6亿美元,执行金额达到244.3亿美元。其中,中国承接单笔离岸合同金额超过500万美元的制造业服务外包合同共528份,签约合同金额达114.4亿美元。华为、海康威视、中车长客等成为制造业服务外包业务领军企业。2018年,中国服务外包企业承接来自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制造业外包合同,总计达182.8亿元,韩国、德国、新加坡等国也是中国制造业服务外包业务的主要来源地。根据《中国外包品牌发展报告2019》的测算,2018年,中国服务外包产业规模相当于服务业总规模的7.5%,增长速度相当于服务业增速的1.7倍,服务外包产业总规模占中国数字经济规模的比重达到11.4%。

从业务类型来看,服务外包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和知识流程外包。2019年,中国离岸信息技术外包执行额为2894.3亿元,同比增长9%,占比44.1%;业务流程外包执行额为1183.9亿元,同比增长30.4%,占比18.1%;知识流程外包执行额为2477.6亿元,同比增长7.6%,占比37.8%。

自2013年以来,知识流程外包在中国离岸服务外包业务中所占比重不断提升,2019年已经达到37.8%(见图2-12)。与此同时,以研发服务、工程技术、检验检测等为代表的高端生产性服务外包业务快速发展。2018年,上述三个领域服务外包业务同比分别增长15.5%、27.1%和74.5%。

图2-12 2011—2019年中国离岸服务外包各类型占比
资料来源:根据商务部数据整理。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信息技术外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为了提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美国、德国等国家纷纷聚焦人工智能、先进制造、5G、量子信息、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发布未来工业发展计划。中国服务外包企业依托信息技术优势,支持制造企业改造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流程,逐步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互联网+服务外包”不断推进,服务外包企业稳步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业务转型。一批领军IT企业提供云外包服务达到200亿元,成为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的关键基础 。服务外包的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全新的数字化服务业务不断涌现,众包、云外包、平台分包等新模式层出不穷,与工业互联网结合的服务型制造等新业态也在不断成熟,与传统产业跨界融合,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

2019年,服务外包企业与制造业企业的合作更加紧密,智能工业软件系统、大数据监测分析等技术在中国制造业高端升级和“弯道超车”中发挥了更大作用。

(四)服务外包新型就业形态成为吸纳就业的推进器

作为新兴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外包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在促进就业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稳就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数字化需要大量高级人力资本要素的投入,如研发、设计、会计、法律等服务为中高端知识型、专业型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服务外包产业充当了中高端人才就业的“蓄水池”与“吸纳器”。

人才是服务外包产业最大的资产,也是服务外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服务外包产业吸纳大学生就业的能力较强,在稳定大学生就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扩大了新兴产业领域人才队伍。据报道,大学毕业生在服务外包企业工作2~3年后有40%转向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领域,为中国加快步入数字经济强国行列提供了人才支撑

在服务外包高质量发展阶段,将形成更大规模的数字化人才队伍。2008—2019年,服务外包吸纳就业人数从52.7万人增长到1172.0万人,年均增长率达到22%(见图2-13)。根据商务部的数据,2019年,中国服务外包产业新增从业人员103.0万人,其中大学(含大专)以上学历60.6万人。截至2019年底,服务外包从业人员共1172.0万人,其中大学(含大专)以上学历750.1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64%,为稳定大学生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2-13 2008—2019年我国服务外包从业人员
资料来源:商务部。

经过十多年来的发展,中国服务外包产业集聚了数量众多的人才,有一种说法,服务外包产业是“电脑+人脑”。随着数字化的深入发展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服务外包领域的就业形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众包、平台分包等新业态、新模式催生了“零工经济”和弹性就业,这些新兴的就业形态,扩展了就业空间,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作用非常明显。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拓.数字服务贸易及相关政策比较研究[J].国际贸易,2019(9):80-89.

[2]蓝庆新,窦凯.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实证研究[J].社会科学,2019(3):44-54.

[3]智研咨询:2019—2025年中国移动应用设备行业市场评估研究报告[EB/OL].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9cnbiTO1V3.html.

[4]涂舒:数字化、高端化、多元化驱动2019年中国服务外包“逆风”前行[EB/OL].https://www.sohu.com/a/304727881_640189.

[5]朱福林.中国服务贸易发展70年历程、贡献与经验[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20(1):48-59.

[6]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迈向贸易强国之路[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18.

[7]陈萌,孙晓磊,等.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新原点[EB/OL].http://www.databanker.cn/research/272750.html.

[8]WEBER R H.Digital trade in WTO-law-taking stock and looking ahead[J].Asian Journal of WTO and International Health Law and Policy,2010(51):10. McDX7x/9LXuRf1xyIA2V1xKOKi2Vl1vvQfjRU+s/ja5ia7FhLE9Z9fkzgUggkk0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