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河南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整村调研课题组分别对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的大周镇打鱼李村和南席镇闫寨村进行了入户调研,以访谈的方式共获得有效问卷371份。长葛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区,属河南省许昌市下辖县级市,辖2乡10镇363个行政村。全县总面积650平方公里,有77.7万人口。长葛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远古帝王、乐舞始祖葛天氏的故里,“楷书鼻祖”钟繇的故乡。从隋朝设县,至今有1300多年的建城历史,1993年12月撤县设市,2014年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千年古县”。该市拥有蜂产品加工产业链,各类企业达40家,年产量达1.1万吨,蜂蜡出口量和拥有量居全国第一,是长江以北最大的蜂产品集散地和全国三大蜂品加工基地之一。拥有板材加工产业链,各类企业达55家,年产各类板材1600万标准张,是全国三大人造板基地之一。201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776亿元 。
打鱼李村和闫寨村的农户总数分别为502户和382户,调研组分别获得有效问卷187份和184份。从地形和区位特征看,两个村均地处平原地区,虽距离县城的远近不同,但都属于典型的平原农区,两个村均以种粮为主,辅以少量的经济作物。两个村多数村民以“务农+务工”的半耕半工方式生活。同时,我们也发现不少村民把自己的承包地转租出去,完全脱离了农业生产活动。上述特征在农业生产经营、家庭成员、人口流动、家庭收入构成等方面均有所体现。总体来看,两个村虽表现出很多共同特征,但又各有特色。
打鱼李村属于平原地区,距离大周镇约4公里,距离长葛市中心约9公里,距离漯河市中心约25公里。全村502户2017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约1000人,村民外出就业大多到本乡镇。全村占地总面积1700亩,其中耕地1221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没有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种植50亩以上的农户有1户,最大规模为50亩。村里有30家企业,主要生产机械、铸造。村里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均比较好,通路、通电、通水(自来水)、通网,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处理,生活污水自排,村民厕所以水冲式卫生厕所为主,没有集中供暖。村内没有小学。有1家幼儿园,村幼儿园有5间教室,学龄前儿童200名,教师8名,8名教师均来自本村。有村卫生室1个;有村医2名,平均年龄为57岁,均为大专学历,从医32年。村内有1个体育健身场所、1间图书室、1个农民业余文化组织。
闫寨村距离南席镇中心约8公里,距离长葛市中心约12公里,距离许昌市中心约40公里。全村382户1622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约240人,村民外出就业大多到外省一般地级市和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全村耕地总面积2276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和大豆。没有农业专业合作社。也没有家庭种植50亩以上的农户。村里有3家企业,主要生产板材、预制板。村里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均比较好,通路、通电、通水(自来水)、通网,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处理,生活污水自排,村民厕所以水冲式非卫生厕所为主,没有集中供暖。村内没有小学。村内有1家幼儿园,村幼儿园有24间教室,学龄前儿童230名,教师15名,其中有4名教师来自本村。有村卫生室1个,村医2名,平均年龄为45岁,分别为中专、大专学历,从医25年。村内有1个体育健身场所、1间图书室、1个文化站、3个农民业余文化组织。
打鱼李村现有502户2017人,其中常住户数450户,样本选择187户(大多数调研问卷为常住户自己填写,个别外出务工农户由村主任代填)。调研样本户籍人口结构情况:未成年(18岁以下)人口220人,占比为23.73%;青年(18~45岁)人口285人,占比为30.74%;中年(46~60岁)人口152人,占比为16.40%;老年(60岁以上)人口269人,占比为29.02%。
闫寨村现有382户1622人,常住户数有365户,样本选择184户(大多数调研问卷为常住户自己填写,个别外出务工农户由村主任代填)。调研样本户籍人口结构情况:未成年(18岁以下)人口232人,占比为26.95%;青年(18~45岁)人口298人,占比为34.61%;中年(46~60岁)人口192人,占比为22.30%;老年(60岁以上)人口138人,占比为16.03%。从两个村庄调研的人口结构可以看出,现在长葛市村庄的人口老龄化情况比较严重(见表3-1、图3-1)。
表3-1 调研村庄人口年龄结构
图3-1 调研村庄人口年龄结构
从调研结果来看,两个村的样本家庭中,一口之家均不超过10户,说明独居老人不多,大部分老人都是和子女一起生活。
打鱼李村家庭人口数主要以4人及以上为主,4人、5人家庭占比分别为26.74%、16.04%,6人及以上家庭占比为41.18%。闫寨村1~5人之家占比分别为4.35%、4.89%、13.04%、25.00%、16.85%,6人及以上家庭的占比为35.87%。6人及以上的大家庭在两个样本村均较多,说明成家的儿女和父母一起生活的情况普遍存在(见表3-2)。
表3-2 调研村庄家庭总人口分布
打鱼李村耕地面积小,基本种植作物为粮食作物,且受传统生活的影响,因此村内人员以种植业为主。另外,村内有较多的企业和工厂,为村民提供了较多的务工机会,因此村内单纯务农的村民不多,较多村民选择把地租出去,在村内或者附近的工厂寻找工作机会。从数据上看,打鱼李村常年只有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家庭占比为10.70%;平时只有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农忙时外出人员回来的占比为11.76%;就近务工,经常回家的家庭占比为74.87%。
闫寨村为传统的村落,村民以务农或者外出务工为主。从数据上看,闫寨村常年只有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家庭占比为26.09%;平时只有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农忙时外出人员回来的占比为25.54%;就近务工,经常回家的家庭占比为37.50%(见表3-3)。
表3-3 调研村庄家庭类型占比 (%)
打鱼李村村民受教育程度以初中学历为主,占比为46.20%,大专、大学及以上学历占比仅为10.82%。小学及文盲占比从老年人口的58.90%下降到中年人口的25.41%,再下降到青年人口的10.88%;高中或中专学历人口占比则不断提升,高中或中专学历占比从老年人口的13.50%提高到中年人口的16.02%,再提高到青年人口的18.82%;大专、大学及以上学历从老年人口的1.23%提高到青年人口的20.00%,青年人口的大专、大学及以上学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闫寨村村民受教育程度在不断提高,年轻一代的教育结构也有了较大改善:小学及文盲占比从老年人口的73.91%下降到中年人口的33.33%,再下降到青年人口的7.82%;初高中学历从中年人口到青年人口的比例变化不大;大专、大学及以上学历从老年人口的0比例提高到中年人口的1.93%,再提高到青年人口的16.33%,青年人口的大专、大学及以上学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总体来看,打鱼李村村民的受教育程度更高,文盲或小学的比例较闫寨村低4.19%,高中或中专的比例较闫寨村高2.88%,大专、大学及以上学历比例较闫寨村高2.68%。
从两个村受教育情况年龄段可见,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年轻一代的教育结构有了较大改善: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正在逐渐上升,彰显了改革开放和高校扩招政策对教育的推动作用(见表3-4、图3-2、图3-3)。
表3-4 调研村庄各年龄段受教育情况 (%)
图3-2 打鱼李村各年龄段受教育情况
图3-3 闫寨村各年龄段受教育情况
打鱼李村共有耕地1221亩,目前人均耕地面积为0.61亩,户均耕地面积为2.43亩。闫寨村共有耕地2276亩,人均耕地面积大约1.40亩,户均耕地面积为5.96亩。打鱼李村人均耕地面积低于河南省的平均水平1.23亩,与全国的平均水平1.52亩差距较大;闫寨村人均耕地面积虽略高于河南省的平均水平,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3-5)。
表3-5 调研村庄农业耕地情况
两个村的户均耕地面积有很大区别,打鱼李村的户均耕地面积在1亩以下的占比为20.59%,1~4.9亩的占比为77.94%,5~9.9亩的占比为0.00%,10亩及以上的占比为1.47%。闫寨村的户均耕地面积在1亩以下的占比为2.65%,1~4.9亩的占比为43.36%,5~9.9亩的占比为46.02%,10亩及以上的占比为7.96%。从实际种植面积来看,打鱼李村土地经营面积最大为60亩,主要种植莲藕;闫寨村土地经营面积最大者仅为24.5亩(见表3-6、图3-4)。
表3-6 调研村庄户均耕地面积占比情况
续表
注:土地经营面积占比情况计算采用的是实际种植面积。
图3-4 调研村庄户均耕地面积占比情况
根据两个村的调研情况,打鱼李村土地流转户数占比为72.72%,闫寨村土地流转户数占比为43.48%。其中,打鱼李村最大土地流转面积为55.2亩,闫寨村最大土地流转面积为20亩(见表3-7)。
表3-7 调研村庄土地流转情况
打鱼李村和闫寨村以种植春冬季小麦、夏秋季玉米的一年两季的粮食为主,少数农户会种植有少量的花生、大豆等其他作物。正常年份下,小麦平均亩产1100斤左右,售价在每斤1~1.1元,每亩产值为1100~1200元左右;玉米每亩产900斤左右,售价为每斤0.9元,每亩产值在810元左右。除此之外,还有村民种植花生,每亩产600斤左右,售价为3元每斤,折合每亩产值为1800元(见表3-8)。由于人均耕地数量较少及农业种植机械化的普及,农忙时间普遍较短,一般为每年的5~6月和9~10月(公历)。
表3-8 调研村庄主要农作物耕种成本及收益情况 单位:元/亩
从农业生产经营的风险看,调研农户认为农业生产经营面临的风险主要为农业自然风险(打鱼李村占比为97.67%,闫寨村占比为96.58%)、价格波动风险(打鱼李村占比为25.58%,闫寨村占比为29.45%)。从农户采取的应对风险措施看,两个村在应对农业风险方面的态度和措施均有差异,打鱼李村的多数村民选择依靠农业技术基础设施和“听天由命”,购买农业保险的较少;而闫寨村虽多数村民选择“听天由命”,但仍有一部分村民购买农业保险规避农业生产风险。从具体比例来看,打鱼李村选择“听天由命”的占比高达89.53%,选择依靠农业技术基础设施和政府帮助的占比分别为18.60%、24.42%;闫寨村选择“听天由命”的占比为75.00%,选择依靠农业技术基础设施、政府帮助、购买农业保险和期货市场的占比分别为31.25%、16.67%、25.00%和0.00%(见表3-9、表3-10)。
表3-9 调研村庄农业收入影响因素占比 (%)
表3-10 调研村庄规避农业生产经营风险方式占比 (%)
续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的思想也越来越开放,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选择使用较为基础的市场化风险管理工具来降低农业风险,如购买农业保险。本课题组调研的两个村选择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户占比分别为5.88%和29.60%,可以看出闫寨村选择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户占比要比打鱼李村高出很多。由于打鱼李村了解农业保险的农户很少,造成这个村对农业保险的重视程度偏低(见表3-11、表3-12)。
表3-11 调研村庄农业保险购买意向占比 (%)
表3-12 调研村庄不愿购买农业保险原因占比 (%)
打鱼李村户均宅基地面积为3.9分,其中0~2.5分的占比为0.53%,2.6~5分的占比为99.47%,5.1~10分的占比为0.00%,10分以上的占比为0.00%。与其他村庄相比,打鱼李村平均宅基地面积水平处于中等。村里很多年前就已经停止划拨宅基地,宅基地来源以继承上一代为主,事实上,这些基本也是集体划拨的。
闫寨村户均宅基地面积为3.4分,宅基地面积中以2.6~5分的占绝大部分,其中0~2.5分的占比为2.19%,2.6~5分的占比为97.81%,没有5分以上的宅基地。与其他村庄相比,闫寨村平均宅基地面积较小,属于较低水平(见表3-13、表3-14、图3-5)。
表3-13 调研村庄宅基地基本情况
表3-14 调研村庄宅基地面积占比情况
图3-5 调研村庄宅基地面积占比情况
由于调研对“户”的概念划分严格(子女已经成家并且与父母分户的视为新的一户),打鱼李村宅基地数量只有1块的占大多数,占比达到89.84%,有2块及以上宅基地的加起来有10.16%,但仍存在子女和父母住在一起的现象(虽然分户,但实际仍住在一起)。闫寨村宅基地数量只有1块的占大多数,占比达到91.26%;有2块及以上宅基地的占比为8.74%,该村不存在农户有3块宅基地的现象,而且有2块宅基地的大多是户主和子女各使用1块(见表3-15)。
表3-15 调研村庄宅基地拥有数量占比情况 (%)
打鱼李村房屋建筑面积为61~120平方米的达38.50%,121~180平方米的占比为29.95%,超过180平方米的占比为29.41%。闫寨村房屋建筑面积在0~60平方米、61~120平方米、121~180平方米、180平方米以上的占比分别为10.33%、25.00%、25.00%、39.67%(见表3-16、图3-6)。
表3-16 调研村庄房屋面积情况
图3-6 调研村庄房屋面积情况
从非农就业人员就业地点总体来看,在本村的占比最高,为34.74%;其次是本乡镇、外省一般地级市、郑州市区,分别为18.53%、8.58%、8.04%(见表3-17)。
表3-17 非农就业人员工作地点分布情况
续表
从非农就业行业总体来看,打鱼李村和闫寨村占比最高的是从事制造业的人员,达到41.04%,占比分别为50.36%和28.93%;其次是从事生活服务业的人员,达为13.41%,占比分别为11.62%、15.72%(见表3-18)。
表3-18 非农就业人员行业分布情况
从空间位置来看受教育程度的分布情况,调研的两个村庄所在县非农就业人口以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或中专为主,大专及以上人口占比相对较少;所在市非农就业人口以大专及以上人口为主;郑州市区非农就业人口以高中或中专、大专及以上人口为主;省内其他地区非农就业人口以大专及以上人口为主(见表3-19、图3-7、图3-8)。
表3-19 非农就业人员不同空间的受教育程度分布情况 (%)
注:小学及以下受教育程度各空间占比以小学及以下受教育程度所有空间分布为1得出;其他受教育程度各空间占比计算方式同上。
图3-7 打鱼李村非农就业人员不同空间的受教育程度分布情况
图3-8 闫寨村非农就业人员不同空间的受教育程度分布情况
从空间位置来看性别分布差异,调研的两个村庄中女性主要留在县内和外省地区从事非农务工,但男性在外省地区的占比超过女性(见表3-20、图3-9、图3-10)。
表3-20 非农就业人员不同空间的性别分布情况 (%)
图3-9 打鱼李村非农就业人员不同空间的性别分布情况
图3-10 闫寨村非农就业人员不同空间的性别分布情况
从空间位置来看年龄分布情况,调研的两个村庄中45~60岁的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就业主要是在本县和外省地区;本市、郑州市区、外省地区16~44岁人口的占比均较45~60岁人口的占比高(见表3-21、图3-11、图3-12)。
表3-21 非农就业人员不同空间的年龄分布情况 (%)
图3-11 打鱼李村非农就业人员不同空间的年龄分布情况
图3-12 闫寨村非农就业人员不同空间的年龄分布情况
由于涉及收入问题,在调研的时候获得准确的数据比较困难,部分被调研的人不愿回答,整理之后总共得到有效数据721份。调研的两个村中非农就业劳动力的年收入平均为42192元,月均收入为3516元。如果从占比角度来看,打鱼李村有93.87%的人年收入在60000元以下,年收入在60000元以上的占比为6.13%;闫寨村有92.01%的人年收入在60000元以下,年收入在60000元以上的占比为7.99%(见表3-22、图3-13)。
表3-22 非农就业人员年均工资水平区间比例 (%)
图3-13 非农就业人员年均工资水平区间比例
从新冠肺炎疫情对工作的影响来看,打鱼李村有80.44%的受访人员表示产生了影响,闫寨村有78.93%的受访人员表示产生了影响。其中,主要影响为失去工作(打鱼李村占比为81.76%,闫寨村占比为80.08%),其次是收入变化(打鱼李村占比为13.37%,闫寨村占比为17.53%),有少数受访者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工作的影响为工作地点变更、工作方式改变、工资发放不及时等(见表3-23、表3-24)。
表3-23 新冠肺炎疫情对工作是否产生影响 (%)
表3-24 新冠肺炎疫情对工作影响的主要表现 (%)
从打鱼李村家庭总收入来看,该村农户的收入大多数在5万~10万元,并且大部分来源于非农收入,占比为94.48%,农业收入占比较少为1.21%。由于打鱼李村较少种植经济作物,加上每户家庭拥有的土地面积较少,种植的农作物用于出售的也较少,因而非农工作的收入在打鱼李村中占比较大。
从闫寨村家庭总收入来看,该村农户的收入大多数在5万~10万元,并且大部分来源于非农收入,占比为86.59%,而农业收入占比仅为7.83%。由于经济作物价格的波动,闫寨村农户的收入类型占比在不同的年份必然会有一定的波动。总之,农业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地位仍然十分重要,因此短期内农民完全放弃土地而从事非农工作的可能性较小(见表3-25、表3-26、图3-14、图3-15)。
表3-25 调研村庄家庭收入结构情况 (%)
表3-26 调研村庄家庭收入分类比例
图3-14 调研村庄家庭收入结构情况
图3-15 调研村庄家庭收入分类比例
从总支出情况来看,打鱼李村和闫寨村村民的大部分支出都在日常生活、治疗疾病和子女教育上。在有患者的家庭中,医疗费用是开支的一大项(见表3-27)。
表3-27 调研村庄家庭主要支出情况
调研的两个村近两年有20.75%的人有借贷需求,借款金额相差巨大,最高50万元,最低2000元;借贷周期基本都在3年以内。借款渠道中首选亲戚最多,两个村的占比均在75%以上,主要原因在于村民认为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利息高;其次是不了解贷款渠道,认为贷款手续繁杂、时间长等(见表3-28、表3-29)。
表3-28 调研村庄首选借贷对象比例 (%)
表3-29 未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借贷的原因比例 (%)
从理想的生活地点来看,两个村情况基本相同,受访人员大多愿意在农村生活,其中打鱼李村受访人员心目中的理想生活地点为农村的占比为86.10%,闫寨村受访人员心目中的理想生活地点为农村的占比为91.85%(见表3-30)。
表3-30 受访人员理想生活地点占比情况 (%)
调研两个村的受访者更喜欢在城市生活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城市有更好的物质生活(82.50%)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62.50%);其次是城市有更好的医疗教育等资源(52.50%)、有更好的发展机会(50.00%)及更有利于后代发展(30.00%)。因此,调研村庄的年轻人向往城市的原因主要与当前的生活质量有关,对于以后的医疗和子女教育也有考虑。受访者喜欢在农村生活是因为农村生活的压力较小、有更好的生态环境及农村人与人的关系更加融洽(见表3-31)。
表3-31 受访人员愿意在城市或农村生活的原因 (%)
对于是否结束种地生活,打鱼李村35岁以下人员继续种地的比例为2.82%,其中有99.44%选择不以种地为主要收入来源;闫寨村35岁以下人员选择继续种地的比例为12.07%,有97.70%不以种地为主要收入来源。对于是否离开农村,打鱼李村35岁以下人员会离开农村的占比为56.15%;闫寨村35岁以下人员会离开农村的占比为59.78%(见表3-32)。
表3-32 受访人员中35岁以下人员对未来的估计情况 (%)
一是在家种地收益低。以闫寨村为例,农业收入在农户家庭总收入中的占比为7.83%。正常年景下,除去成本(不包括自家劳动力投入的人工),农民夏季一亩净收入700元左右(以小麦为例),秋季一亩净收入收入500元左右(以玉米为例),农民种植一亩地一年净收入约为1200元。
二是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空间分布广阔。省内就业和跨省就业并驾齐驱、外出就业和“省内回流”并存,以省内就业为主;本县县内和郑州市区对回流劳动力的集聚效应明显;省外大中城市以较多的工作机会和较高的收入对农村劳动力的吸引力明显。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空间选择和行业选择;年龄和性别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空间选择也有不同的影响。
三是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主要流向县内和省外,省内的大中城市吸纳的农村劳动力相对较少。当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空间为省外时,几乎都集中在大城市。距离和经济发展水平在整体上决定着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空间选择的基本方向。在有限理性的非农就业空间决策中,掌握不同信息和具有不同认知能力的农村劳动力,根据自身和家庭效用最大化目标进行的决策必然导致其选择分散的非农就业空间。同时,对较大的非农就业空间劳动力容量认知共性的存在,造成农村劳动力在特定地区的集中分布。
四是农民进城意愿不强。调研发现农民进城意愿不强,认为城市是最理想生活地的比例仅为11.05%。不愿进城的原因中首先是城市生活成本高,其次是在城市无法获得高收入,最后是更喜欢农村的生活。